登陆注册
7876100000017

第17章 “神舟七号”——太空行走(2)

4时30分,控制中心发出指令:“‘神舟七号’,打开轨道舱门,按程序启动出舱。”

“神舟七号”出舱航天服4时34分,“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开始出舱,在刘伯明的帮助下,翟志刚一只手固定身体,一只手将轨道舱门解锁,缓缓打开舱门,整个开门过程持续了十多分钟。

4时44分,翟志刚出舱进入了太空,他向地面报告:“‘神舟七号’已出舱,身体感觉良好,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人民问候。”洁白的航天服上,鲜艳的五星红旗格外醒目。

4时48分,翟志刚在太空迈出第一步,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开始了。刘伯明上身出舱,递给翟志刚一面五星红旗,翟志刚手持着它向着镜头挥动,指控大厅里顿时掌声雷动。

在翟志刚进行太空行走的过程中,身上始终有两条安全系绳与母船相连,每一步操作之前,他都要先在舱壁的扶手上固定好安全系绳的挂钩,一根固定好了,才改变另一根的位置。

经过10分钟的太空漫步后,4时58分,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发出指令:“‘神舟七号’,返回到轨道舱。”

4时59分,翟志刚结束太空行走,返回轨道舱,顺利完成出舱任务。

“神舟七号”出舱航天服航天员出舱活动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的活动。作为中国第一次太空出舱活动,航天员出舱行走不仅包含了不少“高难动作”,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关注出舱,要关注八个关节点。

关节点一:“穿衣”。“神舟七号”航天员首次在太空中穿上舱外航天服。飞船发射时,舱外服是打包固定在轨道舱壁上的,因此航天员首先要启封服装,然后把各部分组合成一件完整的舱外服,再把净化器、氧瓶、电池、无线电遥测装置等可更换部件装在航天服上。

“神舟七号”出舱航天服航天员在“钻”进舱外航天服后,还要对服装进行尺寸调整、气密性检查和全性能测试,确保一切正常,这才算“穿好”了舱外服。在“穿衣”的过程中,两名航天员互相配合,一人操作时,另一人读操作手册并进行确认,以确保所有操作万无一失。

关节点二:在轨训练。穿上舱外服后,航天员进行移动和各种模拟操作,以体验失重状态下移动和操作的特点。同时,航天员还要找好开舱门的位置和手脚的着力点。

在大约100分钟的在轨训练中,航天员要把整个在轨准备和舱外活动预演一遍,进一步熟悉出舱程序,但运动量不能太大,以防患上空间运动病。这些工作结束后,两名航天员将进行几个小时的休息。

关节点三:“搬家”。“神舟七号”的轨道舱既是航天员的生活舱,又是航天员出舱活动的“过渡”地带,即气闸舱。因此,在进入第二阶段——出舱准备与过闸段后,航天员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轨道舱里不能耐受低压的物品转移到返回舱。

在“搬家”完成后,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门必须关上,否则,返回舱就成了真空、低压的“太空舱”了。

关节点四:泄压。航天员再次穿上舱外服后,需要检查服装和舱的对接系统的状态及气密性。在舱外服加压的过程中,轨道舱慢慢泄压。轨道舱气压泄至3千帕时,舱外服与飞船的气液组合连接器断开,服装转入完全自主供氧和冷却。此时,舱外服里的压力是40千帕——这是人体能够承受而又能保证灵活性与气密性的压力值,轨道舱则逐步接近真空。

关节点五:开门。当轨道舱气压降至2千帕左右,就可以开门了,航天员进入第三阶段——出舱活动。在太空中开门,讲究不少。首先要解锁,然后拉着舱门的手柄把门开到60度。等到舱内外压力平衡了,再把门完全打开。碰上打不开的情况,就得用一个类似于撬杠的工具把门“撬”开。在打开门和出舱之前,航天员还要给舱门罩上一个保护罩,以防止在出舱过程中发生剐蹭。最为困难的是,航天员始终需要用一只手固定身体。上述动作都是单手进行的。

关节点六:出舱取试验材料。“头先脚后”,这是航天员出舱的“标准动作”。按照计划,出舱航天员半个身子探出去后,首先要对着推进舱上的摄像头“打招呼”,然后取下放置在轨道舱外壁上的固体润滑材料,递给舱内的航天员。固体润滑材料是在飞船发射前安装在飞船舱壁上的,至航天员出舱取回时,材料预计共在外太空暴露40个小时以上。国外经验表明,暴露40小时以上即可获得试验效果。

关节点七:太空行走。试验材料递入舱内后,出舱航天员将沿着轨道舱壁行走。他身上有两条安全系绳与母船相连,每一步操作之前,都要先在舱壁的扶手上固定好安全系绳的挂钩,一根固定好了,另一根才能改变位置。

在失重的环境中,身体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发力点。因此,航天员只能在安全系绳挂钩的帮助下,通过手在飞船舱壁把手上改变位置来实现身体的移动。

关节点八:返回。与出舱相反,航天员在进入轨道舱时,采用“脚先头后”的姿势。接下来,又是一系列与出舱相反的程序:关舱门,轨道舱复压。直到轨道舱内压力恢复后,航天员才能慢慢脱下舱外服。

顺利返回

10架直升机、8部特种车辆、4艘救捞船、分布在主副着陆场和应急点的数千名工作人员……载人航天工程精心构建的陆海空立体搜救系统,为迎接“神舟七号”顺利返回提供了完备的保障。

着陆场系统承担着飞船回收和航天员救援的重任。它负责跟踪测量返回舱出黑障前后的返回轨道;及时搜救寻找返回舱、协助航天员安全出舱并护送到后方;应急返回时,要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营救航天员,将风险降到最低。

“神舟七号”的搜救采用空中搜救航天员、地面处置返回舱的模式,系统建成了空中搜救指挥平台,搜救的组织指挥从地面转移到空中,简化了中间环节,保证了各种信息的迅速传输,更便于北京联合指挥所及时掌握航天员搜救进展情况。

地面配置的搜救力量也进行了调整,主副着陆场的8部特种车辆,包括指挥调度车、工程运输车、返回舱吊车、小型指挥车等,主要负责搜救的指挥和信息支持,并承担返回舱回收任务。主着陆场配置的光学实况记录设备,可以利用可见光、中波红外和长波红外记录返回舱再入返回过程及乘伞下降情况。

在太空中高速飞行的“神舟七号”飞船,在返回大气层后由于与大气发生摩擦,速度急剧下降。当飞船下降到距离地球表面约15千米处时,飞船所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飞船自身的重力大体相当,这时飞船的速度由超音速下降到亚音速,并稳定在200米/秒左右。这时候要使飞船的速度进一步下降,就要依靠降落伞了。

在同等大气压力和同等载荷的前提下,降落伞面积越大,减速的效果也就越好。对于3300千克重的返回舱来说,只有足够大的降落伞才能保证飞船有很好的减速效果,同时也便于空中和地面搜救人员及时发现正在降落的飞船,从而能够迅速组织和展开救援行动。

“神舟七号”返回“神舟七号”使用的降落伞叫环帆伞,主伞面积为1200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降落伞,比俄罗斯现在使用的“联盟TMA号”飞船使用的降落伞还要大200平方米。

由于“神舟七号”飞船是在夜间返回,为了增强搜救的安全性和时效性,科研人员在搜索直升机上安装了机载红外助降设备和大功率搜索探照灯,以保证在距离地面300至500米的范围内,驾驶员能够准确辨别出高压线、房屋、树丛等地形地貌,能在比较大的范围内找到一块理想的降落地。

另外,空降兵小组配备了便携式夜视仪,航天员随身携带有国际救援示位标手机、铱星电话、卫星定位仪、救生信号枪、海水染色剂、救生口哨等表位示位与通信的设备。返回舱着陆后,航天员可用铱星手机与北京任务指挥所和医监医保医疗救护作业人员进行通话。强大的技术保障、全方位的立体布控,大大提升了夜间回收返回舱的能力,为实现快速有效搜救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北京时间9月28日17时38分,“神舟七号”飞船顺利着陆,三名航天员自主出舱。

知识点航天员出舱后“变胖”

神七飞船轨道舱应对航天员出舱发生“五大变化”。

1.为了腾出存放舱外航天服的空间,取消了轨道舱内的两层仪器板,增加了两副航天服的支架。

2.由于航天服重达100多千克,在上升段可对舱体结构产生较大的拉力,科技人员根据传力路径对舱体与支架的连接部位,通过增加支撑桁条,对舱体的强度进行了强化。

3.考虑到航天员出舱后航天服可能膨胀“变胖”,科技人员对返回舱原有的舱门进行了加大,直径由750毫米增加到850毫米。球状门体的增大,导致返回舱受力机构的一系列变化,科技人员因此对原有数据和机构进行了适应性修改和优化。舱门采取内开设置,最大角度可达到100度,尽可能方便航天员进出。

4.航天员出舱活动时,需要着舱外航天服开关门。由于航天服机动关节的原因,操作比较费劲,科技人员为此增加了固体润滑膜,尽量减轻阻力,方便开合。

5.由于轨道舱不再承担留轨开展空间实验的任务,科技人员取消了它的两只“大耳朵”——太阳能翼板。

小卫星伴随绕飞试验首获成功

2008年9月27日19时24分45秒,小卫星从“神舟七号”飞船成功释放。“神舟七号”飞船伴飞小卫星从轨道舱上弹出后,受速度变化等影响,距离轨道舱越来越远。小卫星既需要与轨道舱保持一定距离,又不能撞上它,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对小卫星进行精确控制。一周后,卫星不再紧随轨道舱,而是围绕其飞行。此后的运行过程中,卫星上的两个摄像头拍回了大量轨道舱的画面。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严密监视和精确控制下,神舟七号伴飞小卫星于5日18时14分,顺利实现了在4×8千米椭圆轨道上环绕飞船轨道舱飞行的目标。这标志着我国首次小卫星伴随绕飞试验取得成功。

伴飞小卫星搭载“神舟七号”飞船发射升空并被成功释放。这是我国首次在航天器上开展微小卫星伴随飞行试验。

专家介绍,实现小卫星伴飞要分五步:首先是释放伴星;第二步是伴星先对飞船定向,对飞船进行彩色视频观测;第三步是20分钟后,伴星转为对地定向,向测控站传输图像;第四步则是返回舱返回后,地面向伴星注入数据开始变轨。此时,伴星在轨道舱后100多千米的共面轨道上;第五步,伴星逐步接近轨道舱,达到对轨道舱的伴随飞行目标。

其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伴飞小卫星进行了持续跟踪测轨,确定了精密轨道参数,制定了“多天多次变轨,逐步逼近绕飞”的控制策略。2008年9月30日至10月5日,先后进行了3个阶段共6次轨道控制,逐步控制伴飞小卫星实现对飞船轨道舱由远距离接近到近距离逼近,并最终形成环绕飞行。

小卫星伴随绕飞试验的成功,将为大型航天器的在轨故障诊断和保障奠定基础,同时将对延伸和拓展航天器的功能和应用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并且也将为未来我国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活动提供有益经验。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负责人表示,“神舟七号”飞船伴飞小卫星顺利完成前期空间观测任务,共下传1000多幅飞船多角度图像,均清晰完整。

伴飞小卫星上的宽视场相机每3秒钟获得一幅飞船静态图像,经高效压缩后存储。当小卫星逐渐远离飞船时,根据预定工作流程切换到窄视场相机,继续从多角度获取飞船在轨运行图像。

观测任务完成后,伴星从对飞船定向转为对地定向,在测控站上空将存储图像下传地面。

目前,伴飞小卫星运行稳定,状态良好,将按计划开展后续科学试验。

航天员返回后,北京飞控中心将控制伴飞小卫星逐步接近轨道舱,并最终实现围绕轨道舱飞行。

小卫星伴随大型航天器飞行是各航天大国争相发展的一项前沿技术。它具有三大突出功能和意义,可发展空间应用技术,为实施交会对接任务积累经验,并可为主航天器提供服务。

这幅图片为伴星开启后宽视场相机获取的第一张图片,拍摄时间为航天员按下释放按钮后6秒钟,伴星位于飞船前方,距离数米处。照片中轨道舱前部黑影为伴星的日照影子。这幅图片为释放指令发出3分钟后窄视场相机获取的图片,伴星位于飞船前上方100多米处。图片显示,飞船映衬着美丽的地球,像雄鹰一般翱翔在太空。这幅图片为释放指令发出6分钟后窄视场相机获取的图片,伴星位于飞船前上方200多米处。通过这项试验,可以检验对两个航天器进行相对运动控制的能力。飞船返回地面后,小卫星经过多天多次变轨,逐步逼近留在太空的轨道舱,最终形成绕飞。这项技术的实现,为中国建立空间站做好了准备。

知识点整个伴星研制中有何技术难点

“难就难在‘小’上,就像要把一个大巴车压缩成小轿车。”一位专家说,按照载人航天工程总体的要求,神舟七号飞船伴星的总重量只有40千克重,体积是450×430×450立方毫米。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伴星作为一个小卫星,推进、姿控、高速数传、USB测控、GPS自主定轨、有效载荷、大容量存储等一应俱全。

同类推荐
  • 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探索与实践

    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探索与实践

    《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探索与实践》旨在追寻南水北调工程历史的渊源,回顾从1952年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水北调”的伟大设想到2002年动工建设期间的历程;介绍南水北调总体布局和东线工程规划,从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分析东线工程对受水区的影响尤其是对江苏的影响,阐述江苏受水要领,并回答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展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情况,探讨东线工程建设、管理变革的主要方面,以答谢人们对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关注。
  • 微型航天器:航模(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微型航天器:航模(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航空模型的制作与放飞,从古至今一直吸引着无数人。20世纪初飞机发明后,全世界出现了空前的航空热。发达国家竞相发展自己的航空事业,而模型飞机是学习航空技术、研究飞机最为简捷有效的方法。发达国家把航空模型活动当做普及航空教育,培养航空人才,发展航空事业的基础,从而形成了有组织有领导的群众性航模运动。
  • 食品工厂设计

    食品工厂设计

    食品工厂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想完成设计任务必须做好多专业人员的合作。因此,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设计人员来说,为了保证设计工作的规范性和建成投产后的食品的卫生安全,除了掌握食品工厂工艺设计的原则和基本方法步骤外,还必须了解其他相关专业设计方面的知识并做好与其他专业设计人员的沟通交流和配合工作。因此,本书以“食品工厂工艺设计”为中心,内容包括基本建设的概念、基本建设程序的相关知识,食品工厂建设前期的项目决策及可行性研究的重要意义和方法,食品工厂公用工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食品工厂设计对厂址选择、总平面设计和卫生等方面的相关规范要求以及食品工厂建成后的经济技术分析等。
  • 导弹:千里之外的杀机

    导弹:千里之外的杀机

    本书从导弹概览、导弹巡展两方面,对导弹武器的研制过程、结构原理、分类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未来发展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向青少年读者揭开导弹的神秘面纱。
  • 飞机的故事(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飞机的故事(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飞机的故事》是征服太空之路丛书之一,由刘芳编著。《飞机的故事》图文并茂,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向你展开一幅幅美丽的太空画面,让你在学到有关太空知识的同时也能领略到独特的太空美,相信定会使你受益匪浅。现在就开始这次意义远的太空之旅吧。
热门推荐
  • 修真大乾坤

    修真大乾坤

    获得终极传承,笑傲天下英雄,一怒为红颜。一名普通的的学生,意外的获得终极传承,从此,他踏上了一条强者之路,不为别的,只为了自己的爱人,亲人,朋友。
  • 仙狸传说

    仙狸传说

    原本我住在一个小小的结界里,以为那便是我人生的全部了,可是到了雪域,我才知道这世界不一样的一面,当我走过更多的地方,见过了各色各样的仙妖神魔,却忽然疑惑,爱情,究竟是什么呢?
  • 佛说除恐灾患经

    佛说除恐灾患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梦魇之朱砂

    梦魇之朱砂

    夏欢,年11,相貌平平。一朝踏入异世,逐渐改变了她那平凡无奇的人生轨迹。对于她,这样的际遇或悲?或喜?幸?不幸?她有能否挣脱那被诅咒的结局?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大学人生的课堂

    大学人生的课堂

    国家取消毕业分配制度之后,各个职业培训学校的招生陷入了困境,岭林技工学校为了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校长给每一个教职工分配招生任务.完不成任务的被扣奖金,就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教职工们使尽浑身解数从社会上招来了形形色色的生源。使学校勉勉强强维持下来了。但是招来的学生参差不齐,有人为了做个“拉面师‘的理想而来,大多数则是被父母亲逼着来的.他们都自诩是考场上的失败者,他们性格叛逆。围绕着他们的学习生活,发生了一连串有趣的故事,最后,当他们结束学业时,这些学生终于向老师表露了自己内中的感激.
  • 匆匆十年青春不悔

    匆匆十年青春不悔

    微风拂过她的脸庞,她露出了一抹淡淡的笑容。
  • 穿越之逆天废材小姐

    穿越之逆天废材小姐

    这是作者第一次写书如果有不好的地方请大家提出来作者会改正的哦~
  • 迷失地下铁

    迷失地下铁

    一场诡异的车祸后,人们坠入了从未见识过更无从想象的地下世界。几队幸存者带着寻求出口的希望,在诡秘莫测、怪事迭出的地下世界中艰险地探索,与各种怪异的生物以及自己的同类斗智斗勇,比拼耐性。当迷失在一个陌生空间之中,人性的弱点暴露无遗,贪婪、暴戾、自私与正直、善良、坚守,试看人们如何抉择,最后能否回到充满阳光和爱的世界。
  • 烈马雄骨

    烈马雄骨

    现代人经常遐想古代人的生活理念与状态,比如那些泯灭的行当:刽子手、行脚商、宦官宫女、酒倌屠儿、内四门的僧道丐偷、外四门的盗刑相马、上九流的医杂法墨、下九流的戏贼巫娼,那一个个似近非远的古老行业,在千年岁月里,沉积出多少的悲欢离合?本书的一个个民间传说,为你揭开那些古老行当的爱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