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海蛇无一例外都是毒蛇,当然毒性的剧烈程度彼此有所不同。因此,所有海蛇的口里都有锋利的毒牙和与之相连的毒腺。但毒牙不太大,如黄腹海蛇的毒牙长仅有15毫米,隐于牙龈的黏膜褶内,表面上几乎观察不出。当其咬住人或其他动物时,牙就伸出来,刺入受害者的肌肉之中。它的毒液都是由毒腺分泌的。毒腺位于眼的后下方,鼓膜之前,有长管通至毒牙基部。毒牙前缘有一条沟,称作前沟牙。毒液经毒腺管和牙前沟注入被咬者的肌肉内。它的毒牙是固定的,但较脆弱,很容易断留在被咬者的伤口处。
所有海蛇无一例外都是毒蛇
海蛇的毒液是白色的黏性液体。海蛇的种类不同,毒液的量也不一样,最少者不到1毫克(干重),如小头海蛇不多于05毫克。多的可超过50毫克,一般是10~20毫克。若把100微克(干重)的平颌海蛇毒液注射到兔子身上,经过20分钟的潜伏期(此期间兔子表现正常)后,兔子颈部肌肉开始麻痹,头逐渐垂下来,随后四肢瘫痪,胸部贴在地上,最终因呼吸困难而致死亡。
人若被海蛇咬过,初期局部症状往往不明显,不痛、不肿、无异常出血,海蛇咬的牙痕不明显。若在混浊水域,海蛇咬一口后立即隐于水下,受害者往往误认为是被鱼或其他动物的刺刺了一下。但半小时至1小时(短者仅几分钟,长者可达8小时)的潜伏期后,开始出现中毒症状。最重要的一个症状是牙关紧闭,被害者张嘴、说话、吞咽越来越困难,眼睑下垂,眼睛紧闭,昏昏欲睡,运动失调,肌肉无力,活动困难,四肢、躯干至颈部瘫痪,脉搏微弱不规律,3~6小时内出现红色尿,最后脸色发青,皮肤湿冷,抽风,呼吸困难,虚脱,不省人事以至死亡。被咬者危险期一般在12~24小时之内,快者8小时之内即可死亡,若能坚持到第二天以后,则被救活的可能性就增加了。被海蛇咬的人死亡率一般占其总数的20%。
海蛇的毒也像眼镜蛇毒一样是神经毒
海蛇的毒也像眼镜蛇毒一样是神经毒,但奇怪的是它主要作用于横纹肌,所以又叫肌肉毒。海蛇蛇毒是一种复杂的蛋白混合物,真正使人致死的物质是其中分子量较低的非酵素蛋白。每一种蛇毒中可含5~15种酶、3~13种非酵素蛋白、多肽类及大约6种其他物质。由于海蛇毒的成分复杂,因而大多数海蛇毒几乎对受害者的每一个器官甚至对每一个细胞都可能有影响,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都有危害。因此有人认为海蛇毒性为眼镜蛇毒性的50倍,是氰化钠毒性的80倍。
有人估计,35毫克(干重)长吻海蛇毒液就足以使一个成年人丧命,这只有眼镜蛇毒致死剂量的1/5,而这种海蛇的毒在海蛇中还不是最毒的。因此,多数海蛇当毒腺里充满毒液时,它的量可以使几个受害人死亡。一滴海蛇毒液足以使3个成年人丧命,有的海蛇咬一下能注入8滴毒液。但它一旦咬过一个目标(人或鱼),毒液就被放空,需几天时间才能补充起来,所以同一条海蛇不可能连续使几个受害人死亡。若在咬人之前曾咬过鱼,对人的危害就小。若被饥饿的海蛇咬伤危害就大。海蛇一般并不主动攻击人,据对120起被海蛇咬伤的例子分析,主要是当渔民在提网、拣鱼涉水或潜水作业时,常会被它咬伤。所以在人口密度大、海蛇多的地方,特别是河口附近水质混浊的地方,海蛇会对人构成很大的威胁。泰国、越南和印度沿海地区就常有人被海蛇咬伤或咬死。
海蛇虽能伤人,但也有它有用的一面,即可作药用和食用。《本草纲目》中记载:海蛇“主治白毒痢,五野鸡病,恶疫”,炖食鲜长吻海蛇肉可以治小儿营养不良症。用海蛇泡的酒服用或擦身,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痛、腰骨痛、肌肤麻木、妇女产后风等。海蛇肉味很美,营养价值很高,氨基酸含量比陆上的银环蛇还要高。过去日本渔民去东南亚捕鱼时常把一时吃不完的海蛇活养在泥罐内,回去后慢慢享用。海蛇胆可药用,进口海蛇胆数千元1千克。海蛇皮可做乐器和手工业品。印度南部沿海住着伊鲁拉斯人,以捕捉海蛇为生,仅1966年和1967年就出口海蛇皮1000万张。1976年印度已禁止出口海蛇皮。
利用价值最大的是海蛇毒。海蛇毒能制成抗蛇毒血清,治疗毒蛇咬伤。它的镇痛效力极强,能医治坐骨神经痛、癌症疼痛等,而且没有副作用。一些蛇毒酶还用于核酸结构的分析及生物膜的研究上。海蛇毒价格昂贵,陆上蛇毒有“液体黄金”之称,而海蛇毒比黄金贵得多,如青环海蛇的蛇毒干粉每克要上万美元。海蛇资源很丰富,有时一艘渔船在北部湾一网就能捕到海蛇1000多千克。北海市的一些村镇一年就收购海蛇10万千克。菲律宾的加托岛每年捕海蛇18万条。现已人工饲养海蛇提取蛇毒,以保护海蛇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