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的种类很多,全世界有4500多种,我国有600多种,绝大多数生活于海洋中。有体形宽大的梭子蟹,有壳面凹痕状如人脸的关公蟹,有一只螯大一只螯小的招潮蟹,有借宿空贝壳的寄居蟹,有体披海绵的绵蟹,有形如琵琶的琵琶蟹,有活跃于海滩上的小沙蟹,有背甲隆如馒头的馒头蟹,有背壳满布颗粒的粟壳蟹,有全身红色的红蟹,有体色青绿的青蟹,有可以致人死命的“杀人蟹”,还有不叫蟹名的鲟等,不一而足。
蟹
蟹有发达的头胸甲,多是横向宽而背腹扁平。不同种头胸甲的宽度不同,有的个体宽25厘米,长22厘米,第3对步足展开的宽度可达15米。蟹的内脏和肉都被隐藏在甲壳内,因此古人称其外骨而内肉。
全蟹
蟹类善于游泳,又喜翻开泥沙将身体潜伏进去。它的体色常随周围环境的不同而改变。蟹类的体色多变,主要是由于甲壳里有各种色素细胞的缘故,特别是有些蟹的甲壳很薄,甚至透明,颜色就更清楚。每个色素细胞都有许多分枝突起,并有黑、白、蓝、黄、红或褐色等几种色素颗粒。若色素颗粒向色素细胞中心集中,体色就变淡,扩散开来时颜色就变深。色素颗粒的这种集中或扩散是受特别激素控制。这种激素是由动物眼柄内或脑内的特殊细胞分泌的,每种颜色都由一种特殊激素控制。由于激素是通过血液传送的,所以它的体色变化相对就慢。有不同色素颗粒的动物,很容易在几个小时以内使自己的体色和周围环境相协调,但多数节肢动物包括蟹,体色的变化较简单,如有的蟹白天色素粒分散,使体色变深,和它栖息的泥沙环境相一致,午夜又变淡。壳中的青色素一经高温处理就被破坏分解了,但红色素和黄色素颗粒却比较稳定,不易被破坏,所以蒸煮熟的螃蟹就成鲜红色或橘红色的了。
蟹
不论什么种类的蟹,头胸部都有5对步足。由于步足的基部与头胸部相连,不能转向,步足的关节只能向下弯曲,向左右动,所以蟹不能向前爬,只能横行,先用一侧的步足抓地,另一侧步足在地面上伸直往一侧推。两侧的步足共8只,走起路来是横着走,是名副其实的横行霸(八)道。步足前方一般都有一对大螯足,活像一对大钳,也像铲车前方的一对大抓手,真有点气势汹汹、不可一世的样子。大螯足是它捕食的工具,也是角斗、自卫的武器。当小鱼或其他动物游过它的身旁时,它就用强大的螯足突然将其捉住,捕而食之。许多动物的尸体也是蟹爱吃的美餐。有时为了争食一条死鱼、一只死虾,常互相攻击,甚至同类相残,将附肢残缺的弱者吃掉。在食物匮乏时,饿极了的雌蟹甚至用蟹钳从自己的腹部取卵充饥。它们能清理动物尸体,像清洁工一样保持海洋生态环境的清洁。有时它们也吃一些海藻的嫩芽。
海蟹生性残忍好斗,当受到威胁时,立即张开螯足钳住对手,像决斗的武士一样,你来我往。处于困境中的蟹,也往往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当处境危险甚至一只步足被擒时,它往往舍车保帅,自动断肢而逃遁,以后再长出新步足。海蟹也常把海葵、海绵、海藻等移植在自己的身上当做伪装和保护。这一招也的确有效,如凶猛的乌贼在洞中窥视,发现海蟹会立即扑上去将其擒获,但背上附有海葵的海蟹,乌贼一捕,就会尝到海葵毒刺的厉害,会立即将口边的美餐无可奈何地放弃。寄居蟹把自己柔软的、不能防御的腹部,隐于海螺空壳内,背负螺壳到处活动,表面上看像是快速爬行的海螺,眼向周围张望,发现食物就探身捕捉,遇有险情就立即退回到螺壳的深处。随着身体的长大,旧螺壳就显得太小,难以容身,所以它必须经常更换较大的新螺壳。它更换新螺壳时非常谨慎,常是先用螯足伸进螺壳里探察,若确是空螺壳且无污物,再钻进身子去试探,觉得合适才满意地钻进去。它丢弃的空壳螺也会被新的“换房户”更换而去。若两只蟹同抢一只螺壳,免不了一场搏斗,当然是螺壳归于强者。
自古以来,蟹的雅号颇多。宋代傅肱的《蟹诗》称:“蟹,以其横行,则曰螃蟹;以其行声,则曰郭索;以其外骨,则曰介士;以其内空,则曰无肠。”
在我国以三疣梭子蟹和青蟹等产量为最高。就世界来看,产量较多的有堪察加蟹,每只重可达8千克。日本沿岸的长螯蟹,是世界上最大的蟹,头胸甲长34厘米,宽31厘米,螯足长15米。澳大利亚的二王蟹、地中海的大蜘蛛蟹、北美洲的斑纹黄道蟹,都是重要的食用蟹。锯缘青蟹重可达15千克,头胸甲宽20厘米,以日本、印度和我国产量为最大。美国人喜食美味优游蟹,欧洲人偏好居氏拟人面蟹。世界上有30多个蟹制品出口国,主要以蟹肉罐头形式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