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而顽强的爬行动物
海洋爬行动物包括海龟和海蛇两类。这两类爬行动物主要产生于暖水海洋中,位于北半球暖温带的近海,只是偶然的机会,在夏、秋季海水温度升高的时候才能发现其行迹,而且数量也较少。
(1)海龟
海龟是海洋龟类的总称。生活在我国海洋中的海生龟类有5种(全世界也只有7种),主要分布在西沙群岛和广东省惠东县港口,其次在海南省三亚市郊沿海和陵水县沿海。中国海记录的海龟有棱皮龟、海龟、幅龟、玳瑁和丽龟等5种,都是国家级保护动物。
海龟是现今海洋世界中躯体最大的爬行动物。其中个体最大的要算是棱皮龟了,它最大体长可达2.5米,体重约1,000千克,堪称海龟之王。
海龟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海洋里,以鱼、虾、蟹和贝为食,有的种类,如玳瑁、海龟,还吃海藻。
每年到产卵季节,海龟就会不远万里、漂洋过海回到它们出生时的故土,到陆上产卵。产卵场必定是沙子细(沙粒直径为0.05~0.2毫米)、满潮时潮水达不到的沙滩。沙滩宽阔而且坡度平缓,前面没有岩礁等大的障碍物,以朝南最好。
每年的五~八月是它们的生殖季节。
海龟卵的大小、形状很像乒乓球。温暖的阳光和舒适的沙窝造成一个理想的孵化床,小海龟在卵中慢慢地孕育变化。沙地温度在28~30℃时,大约经历60个昼夜,小海龟便破壳而出,本能地纷纷爬进白浪滔滔的大海。在大海的摇篮里开始了自己艰难的生活,循着祖先走过的路径去游历大洋。大约经过7~8年时间达到性成熟,它们又开始生儿育女。成年的海龟,不论漫游到哪里,每年都要千里迢迢返回“故乡”产卵。
海龟是一类十分温顺而又十分可爱的动物。它们全身都是宝,龟板是贵重的药材和工艺品原料,肉可食用,脂肪是制造高级香皂和化妆品的原料。
(2)海蛇
海蛇是一类终生生活于海水中的毒蛇。海蛇的鼻孔朝上,有辦膜可以合闭,吸入空气后,可关闭鼻孔潜入水下达10分钟之久。身体表面有鳞片包裹,鳞片下面是厚厚的皮肤,可以防止海水渗入和体液的丧失。舌下的盐腺,具有排出随食物进入体内的过量盐分的机能。小海蛇体长0.5米,大海蛇可达3米左右。它们栖息于沿岸近海,特别是半咸水河口一带,以鱼类为食。除极少数海蛇产卵外,其余均产仔,为卵胎生动物。
我国有海蛇19种,广泛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山东和辽宁等省的沿岸近海。常见的有青环海蛇、平颏海蛇和长吻海蛇。海蛇可供药用,具有祛风止痛、活血通络和滋补强身的功效。
形态各异的哺乳动物
热血的、胎生的、以母乳哺育幼兽的海洋动物叫做海洋哺乳动物,也可以称它们为海洋中的野生兽类。
鲸鲸是海洋中的哺乳动物。鲸的种类很多,个体有大有小。最大的一种叫蓝鲸,长达30多米,重达160多吨,每天要吃2吨食物。因此说,蓝鲸是地球上最大的动物。鲸是用肺呼吸的。科学家研究证明,鲸是一种原来生活在陆地又重新返回海洋的动物。说它“重返”海洋,是因为理论上它们最早的祖先也是从海洋里产生的。鲸一口气能在水下憋上5~10分钟,有的能憋上一个小时。鲸到水面上换气时,呼出废气的喷气压力很大,连气加水就像间歇喷泉一样的冲天水柱高达十几米,十分壮观。
在聪明智慧方面与人类最为接近的海洋动物是海豚,海豚也是鲸类家族的一员,是一种小型的鲸。海豚能够接受人的训练,听从人的命令,到水下执行任务。
儒艮海狮、海豹、海象、海狗、海牛和海獭都是哺乳动物。看上去非常丑陋的海牛,在中国却有一个非常迷人的名字——“美人鱼”。“美人鱼”的学名叫做儒艮,听起来也很文雅。儒艮生活在亚洲热带海洋里,我国南海沿岸就有分布。它们用尾肢踩水,露出半个身子,在海面上用前肢抱着幼仔喂奶。远远看去,像个正在给小孩喂奶的少妇。中国的文人见了,便给它们起名“美人鱼”。
自由自在的飞禽动物
海鸥海洋的上空也是不寂寞的。翱翔在海洋上空、从海洋里获取食物的鸟类有8,000多种,约占世界已知鸟类种数的30%。虽然它们为了孵蛋、养育幼鸟,需要在陆地上筑巢,但是它们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海洋上或在飞越大洋中度过的。
一提起海鸟,人们往往会想到海鸥、海燕和信天翁,其实,海鸟的种类很多。人们习惯把海鸟分为两大类:一类被称为大洋性海鸟,如信天翁,这种鸟在远离大陆的大洋上空生活,除繁殖期外,几年可以不着陆;另一类为海岸性海鸟,如海鸥、军舰鸟,这种鸟白天出海觅食,天黑返回陆地过夜。
军舰鸟信天翁和海燕是典型的大洋鸟。它们体大翅长,其中一种名为流浪者的信天翁,两翅张开长3.6米以上。无论刮风下雨,它们整天在大洋上空飞行,在闪电雷鸣的夜间海空里,也常能瞥见它们急掠的身影。带有红色颈囊的军舰鸟,则是典型的沿岸和海湾水域的栖息者。海鸥是最常见的海洋鸟类,叫声像猫叫。我国北方的渔民管它们叫海格子。海鸥为了觅食,常常伴随海上军舰和轮船航行,觅食船尾被螺旋桨打晕的鱼虾。海员开饭的时候,无论是航行状态还是在港湾里停泊,都有大批海鸥准时赶来,争抢海员丢弃的剩饭剩菜,为海员寂寞的海上生活增添许多乐趣。海鸥是海员的好朋友,海员都不伤害海鸥,海鸥也信任海员。企鹅也是海洋鸟类,不过,企鹅的飞行能力已经退化。但是,企鹅能够用灵巧有力的短翅,在冰冷的海水里飞快地游动。
海鸟有高超的潜水本领,大部分能潜到十多米直到上百米。鲣鸟可从100多米高空收拢双翼,如同一枚发射的炮弹,钻入海中,下潜几十米,然后再浮上水面。为了防止潜水时海水灌入鼻孔,这类海鸟的鼻子经过长期演化,已失去外鼻孔。海鸟中的潜水冠军要算南极的企鹅了,它能下潜到270多米的水中。海鸟还有迁徙的习性,如威尔逊海燕在南极海域的岛屿上繁殖,而要飞越1万多海里北上到拉布拉多度夏,待南半球夏季来临时再返回。海鸟这种导航定向本领,目前仍属科学上的不解之谜。
不同环境下的海洋生物
由于海洋环境要比陆地上复杂得多,因此,一般的海洋生物要比陆地生物的繁殖力强,它们的求偶、繁殖和生殖方式,都非常巧妙。即使是这样,在众多的海洋生物群落中,也只有少数强壮的才在适应了其生存环境之后存活下来。普通鸟蛤这是因为,在海洋里,由于光线、压力、盐度、海流、潮汐、波浪、营养盐以及地质等条件的不同,形成了千差万别的生存环境。在各种环境中,不管是什么样的生物,只要它活下来,即对周围环境产生了惊人的适应能力。当然,这种适应能力不是无限的。当环境由于外来因素发生突然变化时,超过其生理允许限度,这些生物不逃亡,便会死亡。从另一个方面看,在众多的海洋生物群体之间,也有一个相互间适应的生存需要。这种互为依存的生存需要,是在食物链关系下产生的。这种关系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进化过程,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结构,保持着生态平衡状态。在不同的海洋环境中,有着完全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例如,在潮间带有由各种生物组成的潮间带生态系统。这一个个生态系在它们适应了自身的生活环境之后组织起来,这就是整个海洋的生态系。
深海鱼类海水的性质决定了海洋生物的丰盛与否和特点,而它在海洋中的每个角落是不一样的,其水平变化要比垂直变化速度快得多。这一特点决定了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生活环境。海水在阳光的直射下,很快吸收了太阳辐射的光和热。由于海水中含有各种悬浮物质和浮游植物,阳光在开阔的海洋中辐射入海水的深度大于数百米,而在混浊的沿岸水域中,辐射深度只有数十米,在光层下面一直到数千米的海底则是漆黑的一片。海水温度也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变低的。
生物的形态、习性和颜色随深度而变化是很明显的,所以,每一水层中的生物有共同的特性。在表层的水层里,有食肉的蓝色甲壳纲动物、软体动物和管水母;往下是弱光层,颜色发红和发黑的动物取代了透明的无脊椎动物;再往下,是漆黑的深海区,它的光线来自底栖鱼类如鱿鱼、灯笼鱼的发光器官。从大陆架到大陆坡直到深海底,生物也是随深度变化而变化。在泥质海底上以掘穴动物为主,而在深海软泥海底则以鱼、甲壳纲动物和海参为主。对于那些从海水中吸吮悬浮物质为生的鱼类来说,其数量与深度成反比;而对于那些从海底沉积物中觅食为生的鱼来说,则能生活在很深的海底。
海底鱼类光照生物光照生物是指那些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海洋生物,其中主要包括浮游藻类和底栖藻类。浒苔是一种底栖藻类,藻体草绿色,是一种世界性的温带性海藻。浒苔生长在中潮代的滩涂或岩石上,生长盛期是1月至次年4月。
深海鱼类深海生物深海里有没有生物?大约在100年前,英国科学家爱德华·福尔白斯作了一个肯定的结论:在海洋500米以下的水域中,没有生物。然而,19世纪50年代,他的结论被否定了。人们在铺设海底电缆时,发现在大约2,000米深的海底,生活着各种不同的生物。深海里有没有植物呢?我们知道,海水的压力是十分大的,一个成人在4,000米深的海底所受的压力,大约相当于20个火车头压在身上。有人研究过,深海区的温度终年不变,一般都在0℃左右,而且水中氧气很少,在一片黑暗的海底,太阳光的强度早已不能维持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在深海里,植物无法生存。
那么深居海底的海洋动物有多少?回答是不计其数。为了适应既无亮光、又缺少食物的海底环境,深海鱼类有的眼睛大而突出,有的眼睛已退化,一般嘴都很大,而且都长得奇形怪状。
寒带企鹅珊瑚鱼寒带生物企鹅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寒带生物,也是地球上比较特别的鸟类。它们不能振翼高飞,却能在汪洋大海中遨游、浴水和觅食。在人们的心目中,企鹅似乎只是生活在那一望无际、满目炫白的南极冰原上,是南极特有的产物。事实上随着寒流向北分布,企鹅的踪迹在大洋洲(澳洲)可到达南纬38°,在非洲到达南纬17°,个别种类甚至一直延伸到南美洲赤道附近的加拉帕戈斯群岛。
热带生物在热带水域生活着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其中有世界著名的大堡礁生物群落。大堡礁是由珊瑚构成的生物群体,也是世界四大高生产力生态区域之一。在珊瑚礁生态区还生活着颜色漂亮的珊瑚鱼类,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水下世界。
潮间带海洋生物属于海洋生物中的一类,是根据它们生存空间的特殊位置——潮间带而命名的。此类动、植物组合品种甚多,这里主要介绍贻贝、红海葵、沙蝎、普通鸟蛤和剑蛭等。它们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有其相似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红海葵贻贝大的群体密集生活在岩石表面,成层状或席状,足部附近的腺体分泌丝状黏液,黏液丝附着在岩石上并迅速硬化,便于固定在栖息地。
红海葵生活在滨岸的许多海葵中的一种,有些在岩石上生活,其他适应在沙穴中生活,退潮时,触手缩回体内。鸟蛤沙蠋最常见的一类蠕虫,生活于弯曲的管状潜穴内,以摄取沙中有机质微粒为食。
普通鸟蛤适应在泥沙中生活,以肌肉状的足潜入沙中,将两个摄食吸管留在表面上,水由下面的吸管吸入,滤食后,由上面的吸管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