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占地球总面积的71%,陆地仅占29%,所以海陆差异是下垫面最大和最基本的差异。海洋和大陆由于物理性质不同,在同样的辐射之下,它们的增温和冷却有着很大的差异。冬季,大陆气温低于海洋;夏季,大陆气温高于海洋。
海陆对气压和风也有明显的影响。气压分布随气温分布而变化。夏季,大陆是热源,海洋为冷源,因此陆上气压低,海上气压高,风从海洋吹向大陆;冬季,海洋是热源,大陆为冷源,海上气压低,陆上气压高,风从陆上吹向海洋。此外,海陆对湿度、云量、雾和降水量都有很大的影响。
海陆对气候影响显著,在地球上形成了差别很大的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
地形的影响
不同的地形,不仅使气候有显著的不同,而且高耸绵亘的山脉往往是低层空气流动运行的障碍,它可以阻滞冷空气和暖空气(如阻碍寒潮的行动,使锋带停滞)的运行,又可使气流的水分大大损耗。
(1)地形对气温影响。在山脉两侧,气候可以出现极大差异,高大的山脉往往成为气候的分界线。与海岸平行的山脉,以沿海、内陆雨量的悬殊为主。就整个气候来讲,无论山脉的走向如何,只要高度足以阻碍盛行气流的运行,就会对两侧的气温、降水及其他气候要素产生影响,成为气候的障壁。而世界气候区的划分也往往以高耸的地形为界。
我国著名的南岭,它是由一系列东西走向的山地组成,北来冷气团常常受阻于岭北,以1月平均气温为例,岭南曲江为10.7℃,岭北的坪石为7.5℃,二者相差3℃多;前者冬季很少飞雪,后者冬季常有。这样,南岭以南可以发展某些热带作物,具有热带性环境;南岭以北热带作物不能越冬,具有亚热带环境。
(2)地形对降水影响。山地降水一般是随着高度增加而增多。特别是一些不太高的山区,山脚下与山顶的降水量有明显的差别。其原因,①山地上气温低,水汽容易达到饱和,凝结为雨;②空气与较高地方的寒冷地面相接触,容易冷却致雨;③暖湿气流遇到山地,被迫沿山坡上升,由于绝热冷却,水汽容易凝结致雨。
山地降水随高度的增加只发生在一定限度以内,超过了这一限度,空气湿度减少,降水量就随高度增高而减少。这个限度的高度,就称为“最大降水带”。“最大降水带”决定于地理环境、季节和其他条件,它随时随地不同。例如,喜马拉雅山上这一限度在1000~1500米。
(3)山地立体气候。在山地上,随着高度的增加,日照增强,气温降低,气压减低,降水在达到最大降水带以前不断增加,但超过这一高度即行减少,在高山顶上还有冰雪覆盖。同时,地面形状和山坡的方向、坡度,也对各气候要素发生显著影响,而且在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同一山地,由于向阳坡日照时间长,气温高,霜冻情况比阴坡大为减轻,以至阳坡可以发展某些经济林木,而阴坡则因冬季受到冻害而不宜种植;因此在山地中,自下而上,气候垂直变化,形成垂直气候带。气候的垂直气候带的顺序性,决定于山岭位于哪一个水平气候带内:位于赤道的高山,由山麓到山顶,气候带和植物带分布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分布情况一样;如果山岭位于苔原地区,那么向上去只有冰雪区。
例如云南省的东川市,山脚的新村,海拔1254.1米,年平均气温20.3℃,≥10℃积温6821.3℃,霜期1个月左右,是南亚热带气候,可种甘蔗、花生、水稻等喜温作物,水稻一年两熟;山腰的汤丹,海拔2252.4米,年均温13.1℃,≥10℃积温3560.7℃,霜期3个多月,属暖温带气候,只宜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蚕豆等,一年一至两熟;山顶附近的落雪,海拔3227.7米,年平均气温7.1℃,≥10℃积温762.6℃,霜期半年之上,属寒温带气候类型,只能种植马铃薯、荞子等喜凉作物,一年一熟;最高处气候更寒冷。假如4月的某日去东川市旅行,从新村坐汽车到落雪只需3个小时,你可以感觉到,山脚炎热难当,山腰春暖花开,山顶大雪纷飞。“一山有四季”、“山高一丈,大不一样”,就是对这种立体气候的真实写照。
(4)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年轻、大幅度整体隆起的大高原。地形影响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气候,青藏高原的隆起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以至整个亚洲的大气环流。在晚第三纪高原隆起以前,是行星风系占主导地位,我国盛行西风。青藏高原的隆起,迫使西风带北撤,并在北部形成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冬季,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每隔一定时间表现为寒潮的侵袭。寒潮南下过程中,遇到青藏高原的阻挡,便折向东,直驱华北以至华南,使我国东部气温低于世界其他同纬度地区。由于青藏高原的大幅度抬升,喜马拉雅山脉便成了阻止印度洋气流北上的主要大障碍,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地区,尤其是藏北高原的气候变得干燥少雨。这种变化影响到我国的整个西北地区。
洋流的作用
海洋下垫面的性质是不均一的,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冷、暖洋流上。洋流的形成有许多原因,主要原因是长期定向风的推动。世界各大洋的主要洋流分布与风带有着密切的关系,洋流流动的方向和风向一致,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在热带、副热带地区,北半球的洋流基本上是围绕副热带高气压作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作逆时针方向流动。在热带,由于信风把表层海水向西吹,形成了赤道洋流。东西方向流动的洋流遇到大陆,便向南北分流,向高纬度流去的洋流为暖流,向低纬度流去的洋流为寒流。
洋流是地球上热量输送的一个重要动力。据卫星观测资料,在北纬20°地带,洋流由低纬向高纬传输的热量约占地—气系统总热量传输的74%,在北纬30°~35°间洋流传输的热量约占总传输量的47%。洋流调节了南北气温差别,沿海地带等温线往往与海岸线平行就是这个缘故。
暖流在与周围环境进行交换时,失热降温,洋面和它上空的大气得热增湿。我们以墨西哥湾暖流为例,“湾流”每年供给北欧海岸的能量,大约相当于在每厘米长的海岸线上得到600吨煤燃烧的能量,这就使得欧洲的西部和北部的平均温度比其他同纬度地区高出16℃~20℃,甚至北极圈内的海港冬季也不结冰。
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就是北冰洋沿岸的重要海港,那里因受北大西洋暖流的恩泽,港湾终年不冻,成为俄罗斯北冰洋舰队和渔业、海运基地。再如,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气候影响重大的“黑潮”,是北太平洋中的一股巨大的、较活跃的暖性洋流。它在流经东海的一段时,夏季表层水温常达30℃左右,比同纬度相邻的海域高出2℃~6℃,比我国东部同纬度的陆地亦偏高2℃左右。黑潮不但给我国的沿海地区带来了温度,还为我国的夏季风增添了大量的水汽。根据观测资料进行的计算和不同区域的比较都充分说明:气温相对低而且气压高的北太平洋海面吹向我国的夏季风,只有经过“黑潮”的增温加湿作用以后,才给我国东部地区带来了丰沛的夏季降水和热量,从而导致我国东部地区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形成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
而冷洋在与周围环境进行热量交换时,得热增温,使洋面和它上空的大气失热减湿。例如,北美洲的拉布拉多海岸,由于受拉布拉多寒流的影响,一年要封冻9个月之久。寒流经过的区域,大气比较稳定,降水稀少。像秘鲁西海岸、澳大利亚西部和撒哈拉沙漠的西部,就是由于沿岸有寒流经过,致使那里的气候更加干燥少雨,形成沙漠。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气团活动而发生的间接影响。因为洋流是它上空气团的下垫面,它能使气团下部发生变性,气团运动时便把这些特性带到所经过的地区,使气候发生变化。一般说,有暖洋流经过的沿岸,气候比同纬度各地温暖;有冷洋流经过的沿岸,气候比同纬度各地寒冷。正因为有洋流的运动,南来北往,川流不息,对高低纬度间海洋热能的输送与交换,对全球热量平衡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而调节了地球上的气候。
冰雪覆盖的影响
冰雪是气候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
冰雪覆盖是气候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海冰、大陆冰原、高山冰川和季节性积雪等,由于它们的辐射性质和其他热力性质与海洋和无冰雪覆盖的陆地迥然不同,形成一种特殊性质的下垫面,它们不仅影响其所在地的气候,而且还能对另一洲、另一半球的大气环流、气温和降水等产生显著的影响。在气候形成中,冰雪覆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子。
地球上各种形式水的总量估计为1384×106千米3,其中97.4%是海水;0.0009%是大气中的水汽;0.5%是地下水,大部分处在深处;0.1%在江湖中,另外2%是冻结的。就淡水来讲,其中80%是以冰和雪的形式存在的。南极冰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冰原,体积达28.6×106千米3。目前南极大陆上只有1.4%的地区是无冰的,如果覆盖这个高原大陆的冰原全部融化了,那么世界大洋的海平面要抬升65米。冰原上的降水多以固态形式落下,液态很少。
雪被冰盖是大气的冷源,它不仅使冰雪覆盖地区的气温降低,而且通过大气环流的作用,可使远方的气温下降。由于冰雪覆盖面积的季节变化,使全球的平均气温也发生相应的季节变化。冰雪覆盖的制冷效应,使地面出现冷高压,而高层等压面降低,出现冷涡。由于冰雪覆盖面积的年际变化,随之气压场和大气环流也产生相应的变化。在冰雪覆盖面积变化特别显著的年份,往往会出现气温和降水异常现象,这种异常可影响到相当遥远的地方。知识点太阳辐射能太阳辐射能,又称太阳辐射热,是地球外部的全球性能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直接太阳辐射、天空散射辐射、地表反射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及大气长波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