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68400000008

第8章 世界各国对航天的探索(4)

蓬勃发展的中国航天事业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古籍中记载了许多与飞行有关的神话、传说和绘画。“嫦娥奔月”是人类最古老的登月幻想。鲁班制作木鸟、西汉时期的滑翔尝试和列子御风的想象,说明古代中国人民已想到利用空气浮力和空气动力升空飞行。现在仍在使用的帆、舵、风车等是古人在长期生产活动中利用风力和水力制造的生产工具。中国的风筝和火箭是世界公认的最古老的飞行器,走马灯的原理和现代燃气涡轮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竹蜻蜓则是螺旋桨和直升机的雏形。这些发明和创造显示了古代中国人民出众的智慧和才能。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和其他国家的古代文明,共同孕育了现代航空航天技术的萌芽。

在近代,中国人民也为航空航天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诞生之后,中国许多仁人志士为振兴中华而热心发展航空事业。从1887年华蘅芳制造中国第一个氢气气球到1949年这一段时间里,尽管条件极端困难,中国的航空事业还是获得了一定的进展。一些杰出的中国科学家在空气动力、火箭技术、燃烧理论等方面所作的卓有成效的研究,推动了有关学科领域的发展,为中国争得了荣誉。

中国航空事业的蓬勃发展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开始的。

我国于1951年成立了航空工业管理局,随后组建了飞机、发动机和材料工艺等研究机构。1954年制造出第一架教练机(初教5),1956年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1958年小型多用途运输机(运5)投入使用,同年又自行设计了初级教练机(初教6),1959年第一架超音速喷气式歼击机(歼6)飞上了蓝天,实现了从修理到制造,从生产螺旋桨飞机到喷气式飞机,从仿制到自行研制的转变。1960年建立的中国航空研究院,从事飞机、发动机、仪表、电器、附件、电子设备和航空武器的设计研究;开展了空气动力、结构强度、燃气涡轮、风洞技术、生命保障、材料工艺、导航和控制以及飞行试验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歼6”

中国航空工业形成了科学研究、生产和教育相结合的工业体系,培养了近20万各种专业人才。20世纪60年代后,全天候高空高速歼击机和低空性能优越的强击机已装备部队,新型飞机日益增多。中国已能生产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直升机、运输机、侦察机以及战术导弹,为空军、海军提供了军事技术装备,满足了民航事业的部分需要,并向世界上一些国家出口。

中国民用航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往的扩大,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航空运输网,开辟了200多条国内、国际航线,对发展国民经济和方便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专业航空为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探矿、救灾、海上油田和环境保护等提供了广泛的服务。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部队拥有训练有素的飞行人员和先进的技术装备,承担着保卫祖国领空安全和支援国家建设的光荣任务。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50年代中期开始的。1956年,中国制定了12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把火箭和喷气技术列为重点发展项目。同年建立了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1958年把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列入国家科学规划,组建机构开展空间物理学研究和探空火箭研制工作,并开展星际航行的学术活动和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中国航天事业在创业之初经历了经济上、技术上的种种困难,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1960年2月发射成功第一枚探空试验火箭,同年11月又发射成功第一枚自制的运载火箭,1964年6月发射成功自行研制的第一枚运载火箭,60年代后期又研制成功中程和中远程运载火箭,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于60年代中期制定了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空间计划。1968年组建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卫星的国家。1971年3月3日发射成功的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向地面发回了各项科学实验数据,正常工作了8年。1975年11月26日首次发射成功返回型人造地球卫星,中国成了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80年5月,向南太平洋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取得成功,1981年9月20日首次用一枚大型运载火箭把3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送入地球轨道,1982年10月从水下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1984年4月8日,发射了一颗对地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4月16日卫星定点于东经125度赤道上空。

到1985年10月,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共发射了1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这些卫星为地质、测绘、地震、海洋、农林、环境保护等国民经济部门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已用于国内通信广播和电视节目传输,对改善边远地区的通信和广播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一系列航天活动,中国已经建立了各类人造卫星、运载火箭、发射设备和测量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试验和生产的基地,建成了能发射近地卫星和对地静止轨道卫星,拥有光测、遥测和雷达等多种跟踪测量手段的酒泉和西昌航天器发射场;组成了由控制中心、地面台站和测量船构成的卫星测控网,造就了一支富有经验的航天科学技术队伍,从而有能力不断开拓航天活动的新领域。

中国航空航天工业在为国防、国民经济和科学研究直接服务的同时,还努力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推广和转移先进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我国首颗人造卫星的发射

中国是古代火箭的故乡。现代火箭渊源于古代火箭。宋代,我国就制成了用火药推进的世界上最早的火箭。古代火箭推进系统,是在竹筒或纸筒中装满火药;筒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筒侧小孔引出药线。点火后,火药在筒中燃烧,产生大量气体,高速向后喷射,产生向前推力,这就是现代火箭发动机的雏形。作为武器用的古代火箭,箭的顶端装有箭头,起杀伤作用,相当于现代导弹武器的弹头。箭的尾端装有箭羽,起稳定飞行的作用。

我国明代,发明了一种“一窝蜂”火箭,一次能发射32支火箭,杀伤力较大,曾在战争中使用。另一种用于水战的武器“火龙出水”火箭,达到了更高的技术水平。火龙有龙头、龙身和龙尾,龙体内装有神机火箭数枚,龙体外周装有4个火药筒。发射时,先点燃龙体外的4个火药筒,推进火龙飞行,继而点燃龙体内的数枚火箭,再度加速。通过多枚火箭联用和两级火箭接力,火箭可以在水面上飞行数里之遥。我国古代这种多级火箭设计思想是极有创见的。

中华民族虽然有着古代高度文明,但在尖端技术方面,古代文明留给我们的是一片空白。我国是古代火箭的发源地,在现代火箭技术研究上我们更不能落后。1956年10月18日,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即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由刚从美国回来不久的著名火箭专家钱学森任院长。把研制导弹和火箭技术作为我国高科技的一个主攻方向。1958年,在前苏联专家帮助下,我国一方面开始进行导弹研制基地和发射场的建设,一方面开始仿制前苏联P-2近程地地导弹。仿制工作的开展,加速了我国掌握导弹、火箭技术的步伐。

1960年前后,我国又从全国各学校挑选了几千名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他们满怀献身祖国尖端事业的豪情,投身到火箭技术队伍的行列中,技术队伍得到迅速扩大。但是,当我国仿制P-2导弹工作进入最后阶段时,前苏联撤走全部专家。由于这一突然行动,给我国导弹仿制工作造成了相当大的困难,但也从反面激发了我国导弹研制人员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精神。他们刻苦学习、边学边干,克服工艺技术、器材设备以及火箭燃料等方面的困难,把仿制工作继续推向前进。1960年11月5日,用国产燃料成功发射了第一枚仿制的导弹,于是中国有了自己的近程导弹。1964年6月29日,我国第一个自行设计的中近程火箭发射获得成功,揭开了我国导弹、火箭发展历史上新的一页。通过中近程火箭的研制,我国年轻的火箭研发队伍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发出了“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表达了我国人民发展航天技术、向宇宙空间进军的强烈愿望和决心。1963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星际航行委员会,负责制定星际航行发展规划。1964年11月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的基础上组建运载火箭研究院。这时,我国研制人造卫星及其运载火箭的条件已经成熟。

1965年1月,钱学森上书中央提出,自前苏联1957年10月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中国科学院和国防部五院对这些新技术都有过研究,现在看来,研制弹道火箭已有一定基础,进一步发展中远程火箭,即能发射一定重量的卫星。计划中的远程火箭无疑也有发射人造卫星的能力。1965年4月,国防科委提出了1970~1971年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设想。卫星本体由中国科学院负责研制,运载火箭由当时国防部五院转成第七机械工业部负责研制。地面观测、跟踪、遥控系统以科学院为主,第四机械工业部配合研制。搞人造卫星采取由易到难、由低到高、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方针。

1965年9月,中国科学院开始组建人造卫星设计院,正式实施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工程研制计划。确定卫星起点要高,在技术上要做到比苏、美第一颗卫星先进的目标。卫星入轨后要抓得住、测得准、预报及时。为保证第一颗卫星发射需要,在全国疆域内建立相应的观测网、信息传递系统和计算机控制中心。

1966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被命名为“东方红1”号;运载火箭命名为“长征1”号,采用两级液体燃料火箭加第三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组成,计划在1970年发射。

这时“文革”风暴已经起来,为了把“文革”的干扰和影响减至最小,同时也为了把分散在各部门的空间研究机构集中起来,形成拳头,实行统一领导,1968年2月20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钱学森兼任院长,列入军队编制,由国防科委直接领导。

1970年1月30日,中远程火箭飞行试验成功,我国的多级火箭技术取得突破,为发射“长征1”号火箭奠定了基础;另外,早在1967年第一个卫星发射工程已经完工。1970年4月2日,周恩来召开会议听取“东方红1”号卫星和“长征1”号火箭情况汇报。4月23日毛泽东亲自批准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揭开了我国航天活动的序幕,宣告我国也进入了航天时代,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卫星为多面球体,重173千克,用20009兆赫的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

发射过程

1970年2月,国防科委下达了执行“东方红1”号卫星的发射试验任务,确定由栗在山、李福泽统一指挥卫星的发射试验。基地随即制定了发射方案,展开试验设备质量检查和综合操作演练。

4月1日,“东方红1”号卫星和“长征1”号运载火箭运至靶场,开始进行发射前的各种测试。每进入一个新的试验阶段,基地都要向周总理和中央专委汇报。

4月23日,发射阵地的测试检查工作全部完毕,基地指挥部决定将发射时间确定为4月24日21时,栗在山、李福泽和钱学森郑重地在发射任务书上签了字。中央专委当晚就批准了发射任务。

24日21时35分,运载火箭点火发射,托举着“东方红1”号卫星扶摇直上,沿着预定轨道飞向太空。全国各卫星地面测控站跟踪良好,并及时报告跟踪情况。十几分钟后,星、箭分离,卫星入轨,《东方红》乐曲响彻太空,震撼全球。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东方红1”号卫星重173千克,由“长征1”号运载火箭送入近地点441千米、远地点2368千米、倾角6844度的椭圆轨道。它测量了卫星工程参数和空间环境,并进行了轨道测控和《东方红》乐曲的播送。

同类推荐
  • 奇怪的触电

    奇怪的触电

    本书为青少年课外阅读读本,通过案情分析、追踪线索、谜案推理等内容来提高青少年读者的逻辑推理能力。
  • 别小看了这些知识

    别小看了这些知识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
  • 必知的网络科技(青少年科技爱好培养)

    必知的网络科技(青少年科技爱好培养)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宇宙的起源

    宇宙的起源

    在恒星之间茫茫的黑夜里,存在着气体云、尘埃和有机质。通过射电望远镜,我们发现那里有数十种不同的有机分子,这些分子的大量存在,表明生物无所不在。生命的起源和进化很可能是宇宙的必然规律,只是时间迟早不同而已。在银河系的几十亿个行星当中,有些行星可能永远也不会产生生命,有些行星可能有生命的兴亡,或者只是停留在生命的最简单形式而已,但是在一小部分的星球上可能有比我们人类更高级的智慧和文明。
  • 绿色生态(地球一小时)

    绿色生态(地球一小时)

    生态城市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是标志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生态平衡三者达到和谐统一的标准,是人与自然相互融洽结合的基本条件。本书对绿色生态的概念做了一个细致的介绍,并且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恶化也做了一个讲解。
热门推荐
  • 守护你成神

    守护你成神

    亿万年来唯二之一成神了的仙兽,为复活爱人散尽神力,涅槃重生,记忆全失,重新开始生活。守护了一万年的龙皇,深爱着自己的“哥哥”,放荡不羁的黎月帝国皇子……到底谁才是真爱?真相大白时,是谁伤了谁的心,又是谁为谁设的局?
  • A House to Let

    A House to Le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牛晶的婚姻生活

    牛晶的婚姻生活

    牛晶是一个都市职业女性,她的丈夫是一个很不成功的网络写手,她一个承担着家庭的重担,整整七年,最后她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于是她选择了离婚,但是没想到,她刚刚才离婚,那个不争气的老公,却突然开始大红大紫,大把大把的赚钞票....
  • 星空下和王源的约定

    星空下和王源的约定

    有一个女孩她父亲在她大约一岁的时候出车祸死亡了,小女孩从小跟着自己的母亲生活,母亲一直用母爱弥补她失去的父爱她也很开心,可是在她15岁那年母亲肺癌晚期去世了…那一天,她情绪失控,只剩自卑,也正是那一天,她遇见了王源也因此和王源有了缘。
  • 我的超神起点客户端

    我的超神起点客户端

    “蓝瘦,香菇。”看着逗逼视频,张煜躺在床上笑的不行。笑着笑着就悲剧了,享受了一番“电疗”。因祸得福起点客户端重装了,什么鬼?!我就置顶了一下书籍,怎么就到这个鬼地方了?……什么鬼任务,要我干掉李世民踏平帝踏峰上的慈航静斋?我凑!让我去救碧瑶?……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阴夫来临

    阴夫来临

    前男友邀请我参加他的婚礼,却没有想到他竟然在婚礼上离奇的死亡了,从那以后我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都感觉到有一股冰冷的气息在我的耳边……身边开始接二连三的死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最让人受不了的是,有一天那个总是摸我的他竟然在我耳边轻声的呢喃:“宝贝儿,你逃不了的。”
  • 新璐璐历险记

    新璐璐历险记

    斗魔王,镇河妖,战艳后,踩梵庙。拯救地球,维护人类和平。没几样宝贝还真不行!我有天生魔法三件套:一缕龙魂,白皮书,笔小姐。自带主角光环谁堪与敌?我的大叔是马超,型英帅靓武功高。诸葛亮爷爷送我锦囊法宝,雪国公主为我撑腰。也许看到会说话的钢笔也许看到会飞的拖把也许看到变形金刚也许看到关公战秦琼也许看到张飞杀岳飞不用奇怪这就是璐璐历险记
  • 神洲争霸之隋廷风云

    神洲争霸之隋廷风云

    在模糊的历史之中,探索其不一样的、时代命运的走向,让死板模糊的历史在我写作之下,绽放出不一样的花样青春,让古时候的隋唐演义,变成新时代的隋唐演义!不拘泥于现状。不苟且于以前。传奇的人物,就应该有不一样的传奇之路!新的人物冲击着旧的人物!不变的历史,不变的时代,多变的人物!独领风骚数百年!原作者的修改版!更流畅的文笔!更华丽的剧情!更梦幻的智斗!更热血喷张的战斗描写!
  • 对抗腹黑坏上司

    对抗腹黑坏上司

    “要想别人家的孩子做我温家的人,除非我死!”因为不能生孩子,她与他离婚!尽管爱到痛彻心扉!只是谁来告诉她,为什么她会在离婚后接二连三踩上桃花,男人在身后狂追!她怒:人身自由,有木有?呃,搞什么?怀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