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出发,司机自告奋勇地开始了个人的“忆苦思甜会”。司机姓肖,陕西汉中人,14岁开始学开车,高歌猛进,一下子开了18年还没歇手。他翻过车,撞死过一头不守规矩在马路上散步的猪,遭遇过抢劫犯,帮人偷运过走私的摩托车零件……现在在福建泉州,承包了一位亲戚的朋友开的货运公司的一辆货车。
讲到开心处,肖司机放开嗓门哈哈大笑;讲到伤心处,肖司机唉声叹气。刘宏光跟着笑,也跟着叹气。坦白地说,刘宏光是在无奈地演出自己的欢笑与感慨。刘宏光对司机说的所见所闻所想愈来愈不感兴趣了,可又不敢断然拒绝,请司机闭上嘴。刘宏光也担心司机将他赶下车去,半途中,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那他唯有干瞪眼。
到厦门,已是傍晚,月上柳梢头。司机没顾得上卸货,又领着刘宏光进了饭馆。
饭桌上,刘宏光掏出200元,递给肖司机。肖司机瞪眼,急忙推开刘宏光的手。
刘宏光再次叫苦不迭,惨了,司机要涨价了。不料,肖司机吼他:“你这不是埋汰我吗?你把我当什么人了?”
“起初我要收你路费,是因为我和你是陌生人,不认识。现在,我们是朋友了,哪能收你钱……一路上痛快,好痛快!到福建来已足足4年了,就今天一路上说了个痛痛快快!从没人耐心地听我这么一路聒噪不休哩!四周的人全都脚步匆匆,忙啊,忙;即便是谁有闲时听我瞎摆龙门阵,他们也没啥兴趣哩;即便有人有兴趣听我的故事,我也未必愿意讲呢。我是个乡下人,而你们城里人,哪个不是敬而远之的。我知道……你这人,够朋友,看得起人,一路上都没皱眉头,竖起耳朵听。”刘宏光哭笑不得。
又是一次毫无声张地,肖司机悄悄地付款,算是再次请刘宏光吃喝了一顿。末了,肖司机拍拍刘宏光的肩膀,说声谢谢,说声再见,走了。
瞅着肖司机的货车扬长而去,刘宏光忽然觉得自己挺无耻的,因为自己一路上担任的并非是真诚的听众,而是迫于无奈。这陕西司机,自己只知姓肖,名还未打听到哩!
刘宏光从厦门回到深圳,没有弄虚作假,而是坦白交代自己搭了顺风车。刘宏光又格外得意,宣布自己的厦门之行最大的收获是拦路截取了一份将近6个小时、长达500公里的友谊。
画龙点睛
聆听值千金。善于聆听者,比一个擅长滔滔不绝的“演讲者”更易获得深厚的情谊。
小猫的体会
有一天,猫妈妈把小猫叫来,说:“你已经长大了,三天之后就不能再喝妈妈的奶了,要自己去找东西吃。”小猫惊恐地问妈妈:“妈妈,那我该吃些什么东西呢?”
猫妈妈说:“你要吃什么食物,妈妈一时也说不出来,就用我们祖先留下的方法吧。这几天你躲在屋顶上、梁柱间、箱笼里、陶罐边,仔细倾听人们的谈论,他们自然会教你。”
第一天晚上,小猫躲在梁柱间偷听。一个大人对孩子说:“小宝,把鱼和牛奶放在冰箱里,小猫最爱吃鱼和牛奶了。”
第二天晚上,小猫躲在陶罐边,听见一个女人对男人说:“老公,帮我个忙,把香肠、腊肉挂在梁上,小心关好,别让小猫偷吃了。”
第三天晚上,小猫躲在屋顶上,从窗户里听到一个妇人在叨念自己的孩子:“奶酪、肉松、鱼吃剩了,也不收好。小猫的鼻子特别灵,明天你就没得吃了。”
就这样,小猫每天都非常开心,他回家告诉猫妈妈:“妈妈,果然像你说的一样。只要我保持倾听,人们每天都会教我该吃些什么。”
靠着听别人的谈话,学习生活的技能,小猫终于成为身体敏捷、肌肉强健的大猫。后来它有了孩子,也是这样教导孩子的。
画龙点睛
仔细地倾听人们的谈话,他们自然教会你很多东西,那是你与未知世界沟通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依偎在陌生肩膀
“有一封未署姓名的来信,让我明白了,静静地倾听别人的诉说,哪怕什么也不做,也能给人最好的依靠。”
马德好多次都收到来自山西某煤矿的信件。他不知道写信的是谁,因为那个人给他的信件从来都不留姓名。他也不知道那个人为什么会给他写信,因为在那个人的信中除了谈煤矿的生活,很少涉及马德。然而可以推测的是,他应该是马德的一个读者朋友,因为他在信中提到去镇上唯一的书报亭买杂志的细节。或许,他在某本杂志上看到了马德的文章,并在文章后面得到了马德的地址,于是就有了他的来信。
那该是一个不大的煤矿,下井的条件并不好,也处处充满着危险。他经常提到巷道深处的寂寞和黑暗,还有冰冷的石头以及不温暖的煤炭。冬天的时候,常常是在井下干得浑身湿透。然后一出井口,衣服便硬挺挺地附着在身上;再下井的时候,还是这身衣服,再凉冰冰地穿着下井。生活是艰苦的,然而更贫乏的是精神生活。从初中毕业就开始打工后,他一直保持着看书的习惯,仅有的几本书几乎都翻烂了。矿工们常常聚在一起胡侃一些荤段子,他不愿听,就独自一个人坐在工棚后边的山梁上,望着对面的大山发愣。马德很想写信安慰他,因为那年高考落榜,马德曾经在大同打过工,他知道一个读书人在那种境地里的寂寞、无助和内心的荒凉。然而,马德却不知道怎样联系他,因为他没有留下姓名。难道他只是需要这样一个单程的倾诉,把内心的一切郁闷、烦扰、落寞全部写出来,交给马德看?或者,他只是把自己的内心交给一棵树、一块石头、一朵飘逝的云彩、一阵淡然的风。然后以信的形式寄出去,寄给树,寄给石头,寄给云彩,寄给风。而马德,只是一个辗转者……
然而,马德还是想写信给他,因为在这样一个年龄段里,在人生最重要的路口上,需要有人帮他一把,否则他会少了奋进的勇气,极有可能被生活磨掉了锐气,最终落入平庸的境地,像他周围的人一样。有一次,马德试着拨打了他所在地区的114台,查到那家煤矿的电话,他稀里糊涂地说了半天要找的人,事实上他根本说不清楚。接电话的人似乎也没有听清楚,嘟囔了一句,就啪的一声把电话给挂了。这唯一的希望也断了。
后来,好长一段时间里,马德都没有收到他的信,马德以为他们的缘分就此结束了。马德想他也许已经流落到另一个不知名的地方去了,也许正应了马德的某种预料,他连写信的心思也没了,已被浑浊的生活完全地吞没了。然而,沉默了一个月后,马德却又一次收到了他的信件。他在信中说,这一段时间,他和领班的闹了意见,差一点儿打了架,矿上说不想要他了,周围的矿工也都嫌他不合群。他说:“矿上不收留我,我收留我;谁都不要我的时候,我也要我。”他还在信中谈到:“有一次矿上接到一个长途电话,说要找一个写信的年轻人,我没告诉他写信的人就是我。但是我猜想那个打电话的人该是你,也希望是你。你知道吗?那一天我很激动。其实,我一直没有什么奢望,我只希望你收到信的时候,认真读就是了。我很希望能有一个像你一样的哥哥,给你写信。在我孤单的时候,想象着依偎在你的肩膀旁边,然后静静地让你听着一个头发蓬乱的弟弟,一点一点地诉说自己的遭遇。”
马德回了信:“……哦,亲爱的弟弟。这一封信,你才让我彻底弄清了事情的原委。让我高兴的是,你并不缺乏坚强,你说谁都不要你的时候,你也要你。这让我很放心,我也希望天下所有像你一样在困难中挣扎的人,都有你这样一份坚强。这一封信,你让我明白了,静静地去倾听别人的诉说,有时候也能给孤单无依的人以依偎的肩膀,我才知道了,对于帮助,其实你需要的并不多。”
画龙点睛
有一种友情,不需要太多的言语,默默倾听也是对友人的最大鼓励。其实只要心意相连,即使是陌生人,也不管有多远的距离,都能相互感动、给人以鼓舞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