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60600000029

第29章 顿渐品(1)

本品讲述了神秀、惠能两宗分别于曹溪、荆南盛化,世称为南能北秀,于是有了南北二宗顿渐之分。两位宗主虽然不分彼此,但弟子们却起了爱憎之心,北宗神秀与南宗惠能门下徒众生起分歧争议。北宗门徒志诚潜来听法,为惠能察觉,针对北宗“住心观净,长坐不卧”长期打坐的禅法,惠能批判了北宗禅的弊病,认为常坐拘身,于理无益,后向志诚开示南宗禅法,使之当下契悟,并教示戒定慧行相,认为戒定慧为自我本性先天具有。接着交代了北宗门人托志彻前来行刺六祖惠能,而为大师教化开悟一事。还有神会前来参礼,由开始的逞能自傲到后来对六祖礼拜悔谢的事由。

原文

时,祖师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①。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而学者莫知宗趣。师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

然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

秀曰:他得无师之智②,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毋滞于此,可往曹溪参决。一日,命门人志诚日③:汝聪明多智,可为吾到曹溪听法。若有所闻,尽心记取,还为吾说。

志诚禀命至曹溪,随众参请,不言来处。时祖师告众曰:今有盗法之人,潜在此会。志诚即出礼拜,具陈其事。师曰:汝从玉泉来,应是细作④。

对曰:不是。

师曰:何得不是?

对曰:未说即是,说了不是。

师曰:汝师若为示众?

对曰:常指诲大众,住心观静,长坐不卧。

师曰:住心观静,是病非禅。长坐拘身,于理何益?听吾偈曰:

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⑤?

注释

①荆南玉泉寺:古本作荆南当阳山玉泉寺。《景德传灯录》作荆州当阳山度门寺。

②无师之智:无师而独自觉悟的佛智,指非借他力,不待他人教而自然成就之智慧。如佛所证得之智慧,非由师教或外力而得;又如缘觉(独觉)圣者,观诸法因缘生灭,不待师教而证成觉智。

②志诚:即志诚禅师,吉州太和人。年少时于荆南当阳山玉泉寺事奉神秀禅师。

④细作:奸细,间谍。

⑤“一具”两句:人应当明心见性、一觉悟即证得佛地,不需要在臭皮囊上强下功夫,而执著于禅坐形式,长时间不躺卧地约束身体坐禅而不卧。

译文

那时,惠能大师在曹溪山宝林寺,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故而当时两大宗派兴盛教化,被人们称为“南能北秀”,有南宗北宗、顿教渐教的分别。然而学道修禅的人们并不知道他们的宗义和旨趣。惠能大师对众人说:“佛法本是一种宗义,因为传法之人有南北,才有了南宗北宗的区分;佛法就是一种,只是识见悟性有快有慢,才有了顿悟渐悟的区分。什么叫顿悟渐悟?佛法本身没有顿悟渐悟之分,人的根器有敏锐和愚钝才有顿悟渐悟之分,所以称之为顿渐。”

然而神秀大师的弟子门人,往往讥讽南宗六祖惠能大师:“不识一个字,能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神秀大师说:“惠能得到了不需要师父传授而自悟自通的智慧,深入见悟最上乘智慧,我比不上他。并且我师父五祖弘忍大师亲自传授衣钵和教法给他,难道是白费气力的吗?我只恨不能远道去与他多交流,在这里白白地受领国家对我的恩宠。你们不要总是滞留在我的身边,可以前往曹溪山参访学习。”神秀大师这天对弟子志诚说:“你聪明而且智慧多多,可以为我去曹溪山听惠能大师的教法。如果听到什么,尽力地记住,回来再告诉我。”

志诚奉命来到曹溪山,跟随着大众向惠能大师参学请益,没有说明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当时,惠能大师向大众宣告说:“今天有偷听教法的人,潜藏在这里。”志诚立刻出来礼敬参拜,全部陈述了来这里的因由。惠能大师说:“你从玉泉寺来,那就是奸细了。”

志诚说:“我不是。”

惠能大师说:“何以见得你不是?”

志诚说:“我没有说明来意可以说是奸细,表明来意就不能算是了。”

惠能大师说:“你师父神秀大师是如何开示大众的?”

志诚说:“师父常常指授教诲大众守住本心,观想清净,长期静坐,不要睡觉。”

惠能大师说:“住心观静,这是错误的,这不是修禅。常期静坐,拘束身体,对参悟佛法真意并没有什么帮助。听我的偈吧。”偈说:

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

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原文

志诚再拜曰:弟子在秀大师处,学道九年,不得契悟①。今闻和尚一说,便契本心。弟子生死事大,和尚大慈,更为教示。

师云:吾闻汝师教示学人戒定慧法,未审汝师说戒定慧行相如何②?与吾说看。

诚曰:秀大师说:诸恶莫作名为戒,诸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彼说如此,未审和尚以何法诲人?

师曰: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但且随方解缚,假名三昧。如汝师所说戒定慧,实不可思议;吾所见戒定慧又别。志诚曰:戒定慧只合一种,如何更别?

师曰:汝师戒定慧接大乘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悟解不同,见有迟疾。汝听吾说,与彼同否?吾所说法,不离自性。离体说法,名为相说③,自性常迷。须知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听吾偈曰:

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

诚闻偈,悔谢,乃呈一偈曰:

五蕴幻身,幻何究竟?

回趣真如,法还不净。

师然之。复语诚曰:汝师戒定慧,劝小根智人;吾戒定慧,劝大根智人。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脱知见;无一法可得,方能建立万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脱知见。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④,游戏三昧⑤,是名见性。

志诚再启师曰:如何是不立义?

师曰:自性无非、无痴、无乱,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有何可立?自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诸法寂灭,有何次第?

志诚礼拜,愿为执侍,朝夕不懈。

注释

①契悟:与本心契合而开悟,对本心的认识和体验。

②戒定慧行相:行相原指行事的相状,即一切心在认识对象时的状态。这里可以简单地解释为“具体内容”,即戒定慧的具体内容。

③相说:即执著于虚幻不实的现象的讲说,不是具有真理性的讲说。是一种住相之谈。

④神通:神为“不测”的意思,通为“无碍”的意思。不可测又无碍的力量,即所谓的神通或通力。一般讲神通有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六种。

⑤游戏三昧:佛菩萨游于神通,化人以自娱乐,叫做游戏。三昧乃三摩地的意思,为禅定的异称,即将心专注于一境。游戏三昧者,犹如无心之游戏,心无牵挂,任运自如,得法自在。即言获得空无所得者,进退自由自在,毫无拘束。

译文

志诚两次礼拜惠能大师说:“弟子我在神秀大师那里,参学已有九年,没有得到契证开悟。今天听大师您这么一说,就契合了本心。弟子认为解脱生死是件大事,希望大师慈悲为怀,再给我一些教化开示。”

惠能大师说:“我听说你师父教授开示弟子戒定慧法,不清楚你师父是如何说戒定慧的相状的?你给我说说看。”

志诚说:“神秀大师说,一切恶行不要造作叫做戒,一切善念全都奉行叫做慧,自己清净意念叫做定。神秀大师是那样说的,不清楚大师您用什么教法教诲大众?”

惠能大师说:“我如果说有教法给你,那就是骗你。只是根据不同情况,方便说法,解除束缚,借用修行三昧的假名。像你师父说的戒定慧,实在是不可思议;我所认识的戒定慧和他不同。”志诚说:“戒定慧只应该有一种,怎么还有分别?”

惠能大师说:“你师父的戒定慧接引大乘根器的人,我的戒定慧接引上乘根器的人,领悟理解不尽相同,识见自我心性有快有慢。你听我说的和他说的相同吗?我所说的教法,不离开自我本性。离开自性本体说法,叫做执著相状上说法,自己的心念常常愚迷。要知道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从自性中生起运用,这是真正的戒定慧法。听我的偈吧。”偈所说:

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

志诚听了偈以后悔悟拜谢,便呈上一个偈说道:

五蕴幻身,幻何究竟?

回趣真如,法还不净。

惠能大师称许肯定。又告诉志诚说:“你师父所说的戒定慧,是劝诫小根器的人;我所说的戒定慧,是劝诫大根器的人。如果开悟了自我本性,也就不用再立菩提涅槃,也不用立对解脱的认识和见解;没有一个法可以得,才能建立一切法。如果理解了这个本意,就叫做佛,也叫做菩提涅槃,也叫做解脱知见。识见本性的人,立这些名也能得法,不立这些名也能得法。去来自由,没有滞留、没有妨碍。应用自如,随缘运作,根据语言随机答对,全部识见一切化身而又不离自我本性,这就得到随缘变化、自在无碍的神通,到达了游戏三昧的境界,叫做识见本性。”

志诚再次拜谢大师并禀告说:“什么是不立之义?”

大师说:“自我本性没有是非、没有愚痴、没有散乱,时时运用智慧观照,常常超离法相,自由自在,或纵或横全部都有所得,有什么佛法可以立呢?自己开悟自我本性,顿悟顿修,也没有渐次顺序,所以不需要立任何佛法。一切法都寂灭了,还有什么次第顺序呢?”

志诚礼拜惠能大师,愿意侍奉大师,早晚不停歇。

原文

僧志彻,江西人,本姓张,名行昌,少任侠。自南北分化,二宗主虽亡彼我,而徒侣竞起爱憎。时北宗门人,自立秀师为第六祖,而忌祖师传衣为天下闻,乃嘱行昌来刺师。

师心通,预知其事,即置金十两于座间。时夜暮,行昌入祖室,将欲加害。师舒颈就之,行昌挥刃者三,悉无所损。

师曰:正剑不邪,邪剑不正,只负汝金,不负汝命。

行昌惊仆,久而方苏,求哀悔过,即愿出家。师遂与金,言:汝且去,恐徒众翻害于汝。汝可他日易形而来,吾当摄受①。行昌禀旨宵遁,后投僧出家,具戒精进②。

一日,忆师之言,远来礼觐。师曰:吾久念汝,汝来何晚?

曰:昨蒙和尚舍罪,今虽出家苦行,终难报德,其惟传法度生乎!弟子常览涅槃经,未晓常无常义③,乞和尚慈悲,略为解说。

师曰: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也。

曰:和尚所说,大违经文。

师曰:吾传佛心印,安敢违于佛经?

曰:经说佛性是常,和尚却言无常;善恶之法乃至菩提心,皆是无常,和尚却言是常,此即相违,令学人转加疑惑。

师曰:涅槃经,吾昔听尼无尽藏读诵一遍,便为讲说,无一字一义不合经文。乃至为汝,终无二说。

曰:学人识量浅昧,愿和尚委曲开示。

同类推荐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佛教史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是为佛教、特别是禅宗极为重要的经典《坛经》进行注释解说的著作,也是《坛经》“笺注”著作中的集大成者,全书搜集资料丰富,注释严谨,以“字字考其来历,句句求其证据”的标准,详细解释阐述《坛经》本义,使《坛经》奥义清晰可读。
  • 听圣严法师说佛

    听圣严法师说佛

    佛教倡导的慈悲心、放下、舍得、包容、上进等观念,永远是我们应该深思并奉行的人生准则。在浮躁、琐碎、焦虑的现代生活中,能让人从中寻得自己的一间静温禅房,让心灵得到宁静。鉴于此,笔者将法师对佛理的解析编撰成册,让更多人聆听法师的教诲。本书从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对禅理的精辟见解入手,深层挖掘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并用一些经典故事加以阐释,让人们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品味到禅带来的心灵洗涤与智慧指引,解除疑惑,透悟人生。
  • 淡定·从容·心安之心安

    淡定·从容·心安之心安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 佛语禅心

    佛语禅心

    本书在选取翻译《百喻经》中每篇的寓言故事的基础上,省略了它所譬喻的深刻佛理,增加了更有阅读情趣与指导意义的禅林故事。
热门推荐
  • 缠绵入骨:首席的娇宠甜心

    缠绵入骨:首席的娇宠甜心

    张梦雪做兼职,意外遇见公司总裁跟国内当红女艺人在办公室玩PAPAPA,第二天打算想辞职!谁知那个万恶的人居然在办公桌上把张梦雪直接推倒了!!本想逃离魔掌,谁知他说:女人,你是我的!
  • 倚天世界

    倚天世界

    倚天重生,自强自立。
  • 拳鼎

    拳鼎

    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穿越到异世界的少年拳法大师蛰伏三年之后,一飞冲天!拳霸天下!
  • 我是大族长

    我是大族长

    穿越孤岛,却被暗精灵部落给抓了,莫名其妙的当了一个全族都是女性的族长。
  • 爱情三人行

    爱情三人行

    有人说,没有爱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可是我们人类社会的现实婚姻是什么样的呢?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在校内修真得日子

    在校内修真得日子

    经历了战争的洗礼的秦逸回到了校园,本以为可以在校园里饱读诗书,却不料被拉上了一条修真之路。有人说他是千年难得一遇的修炼奇才,就看他如何在与各路大神交手中变得越来越强,最终登上世界之巅。
  • 九届法官

    九届法官

    天地初开,混沌成型,万物生长,蛮荒大陆妖魔横行,人族落寞,刑浩携带审判之力降生于这个乱世中,他自微末中崛起,他为保人族灯火不惜牺牲自己的灵魂,审判令牌出,法官定天下,九届之中,群魔避退。
  • 明虎妖

    明虎妖

    心里想着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到头呀!!后面的美人不愿意了。说道:“帅哥你快点行吗?甩了甩有些僵硬手腕子,暗暗的叹了一口气。
  • 羽箭封魔录

    羽箭封魔录

    东晋年间,少女阿离所居住的坞壁被邪鬼袭击,村民感染了邪鬼之毒。阿离受坞壁长老洪爷之命,去蜀山请求蜀山剑圣祛除邪鬼,解救村民。阿离来到蜀山,却发现蜀山被魔道四邪尊围攻。混战之中,蜀山镇妖之宝月魄被击碎,引起巨大的冲击波,将阿离震落谷底。在谷底深处,阿离见到了一个被重重铁索封印的男子。原来这男子竟是被现任剑圣的师傅——五代剑圣封印于此的剑魔尹度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