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60600000012

第12章 行由品(1)

本品记叙了惠能大师在曹溪宝林寺时,应韶州刺史韦璩之邀于大梵寺为众生讲述自己的身平及得法因缘。通过讲述“闻经得悟”、黄梅参拜五祖等事由,暗示了南宗禅法与《金刚经》及东山法门的渊源。通过“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宣扬了南宗禅门的佛性理论,即“一切众生,悉有佛性”。记载了五祖弘忍欲传衣钵,命众人作偈,惠能因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偈颂深契五祖心意,从而三更受法,得传衣钵。五祖亲送渡江,惠能又提出了“迷时师度,悟了自度”的主张,这些都揭示了南宗禅法扫相破执、直指心源、不落阶级、顿悟成佛的特质。接着惠能遵循五祖“不宜速说”的嘱咐,隐于猎人队中凡一十五载。后于广州法性寺因“风幡之议”而为世人瞩目,从此开坛说法,弘化一方。

原文

时①,大师至宝林②,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③,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④,为众开缘说法⑤。

师升座次⑥,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

大师告众曰:善知识⑦,菩提自性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⑨。善知识!且听惠能行由得法事意。

惠能严父,本贯范阳⑩,左降流于岭南B11,作新州百姓B12。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B13,艰辛贫乏,于市卖柴。时有一客买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惠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B14,惠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B15。遂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B16。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客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B17。其寺是五祖忍大师在彼主化B18,门人一千有余。我到彼中礼拜,听受此经。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B19,直了成佛。惠能闻说,宿昔有缘B20,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惠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参礼五祖。

注释

①时:佛教经典中一开始往往有简略的序,介绍佛说法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时”即表示说法的时间,并非确指。《坛经》依照佛家典籍的格式,以“时”表明六祖惠能说法的时间。

②宝林:即宝林寺,位于广东曲江南三十五公里曹溪山,今称南华寺、南华古寺、南华禅寺。南朝梁时由天竺僧智药建立。唐商宗仪凤年间(676-678),惠能主持弘法,学徒云集,法道大振,今存有六祖惠能肉身像。

③刺史:官名。汉代设置。隋时改刺史为太守。宋时刺史与太守已无区别。清时用作知州的别称。这里的剌史指韶州刺史韦璩。

④大梵寺:位于广东曲江。《广东通志》记载:“韶州府曲江县,报恩光孝寺,在河西。唐开元二年(714),僧宗锡建,名开元寺,又更名大梵寺,为刺史韦璩请六祖说《坛经》处。宋崇宁三年(1104),诏诸州建崇宁寺,致和中改天宁寺。绍兴三年(1133),专奉徽宗香火,赐额曰报恩光孝寺。”可知此寺为僧宗锡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年(714),是刺史韦璩请六祖惠能宣说《坛经》之处。

⑤开缘说法:将说佛教教义以开导众人。

⑥升座:在说法的座位上落座。

⑦善知识:指正直有德、导人正道,教众生远离恶法修行善法的人。上至佛、菩萨,下至人、天,不论以何种姿态出现,凡能引导众生舍恶修善、入于佛道者,均可称为善知识。教导邪道之人称为恶知识。善知识可以用来称呼出家的僧人,也可以用来称呼未出家的佛教徒。

⑧菩提:意译“觉”、“智”等。断绝世间烦恼而达到涅槃智慧可通称为菩提。菩提为佛教的根本理念。佛教主要即在说明菩提之内容,及证取菩提的实践修行方法。佛教的礼拜对象,即为获得菩提的觉者,即佛陀。

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禅宗认为人心先天就蕴涵着佛教的全部道理,是本来具足的,只要如实的运用此心,本来呈现,就能直接成就佛道。

⑩范阳:地名,唐代置郡,今天的北京大兴、宛平一带。

B11岭南:指五岭以南的广大地区,约是今天广东一带。

B12新州:今广东新兴。

B13南海:今属广东佛山一带。

B14诵经:指诵读佛教经典,此为功德。

B15开悟:开启了人心本有的佛教智慧,觉悟了佛教根本的教义教理。

B16金刚经:佛教经典,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简称《金刚经》,最早由后秦鸠摩罗什译出,一卷。卷末四句偈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被称为一经之精髓,意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空幻不实,认为应“远离一切诸相”而“无所住”,即对现实世界不执著、不留恋。由于此经以空慧为体,说一切法无我之理,篇幅适中,不过于浩瀚,也不失之简略,故历来弘传甚盛,特别为惠能以后的禅宗所重。

B17蕲州黄梅县东禅寺:蕲州指今天的湖北蕲春。黄梅县是今湖北黄梅西北地区。东禅寺位于湖北黄梅西南。《湖广通志》记载:“黄州府黄梅县,东禅寺在黄梅县西南一里。”又称莲华寺、东渐寺。为禅宗五祖弘忍(688—761)之道场,当时门下僧众达七百余人。五祖于该寺碓房半夜密传衣钵于六祖惠能。寺内尚存六祖当年之簸糠池、坠腰石等遗迹。

B18五祖忍大师:即中国禅宗五祖弘忍。弘忍(602—675),唐代僧人,湖北黄梅人,俗姓周。七岁从四祖道信出家,得其心传。道信入寂后继承师席,在黄梅双峰山的东面冯茂山建东山寺,弘忍发扬禅风,以悟彻心性之本源为旨,守心为参学之要。时称其禅学为“东山法门”。唐高宗上元二年(675)示寂(即于传法后四年),世寿七十四。敕谥“大满禅师”。弘忍门下甚众,著名弟子有神秀、惠能等。弘忍将禅贯彻到日常生活,认为行住坐卧都是成佛的行为和活动,这一点对惠能以及《坛经》的思想影响很大。主化:即主持教化。

B19见性:即指“识性”,指彻见自心之佛性,为禅家之语。

B20宿昔有缘:前世结下的缘分。

译文

当时,惠能大师来到广东南华山宝林寺,韶州刺史韦璩与他的僚属们一道进山,请惠能大师到位于城中的大梵寺讲堂为大众演说佛法大义。

大师于说法的座位上落座,刺史及官员们三十多人,儒学学士三十多人,出家比丘、比丘尼及在家信众一千多人,都来参加盛会,大家一齐向大师行礼致敬,希望聆听大师演说佛法的精要。

大师告诉众人说:“善知识们,人心先天具有成佛的觉悟本性,本来清净没有污染,只要用这个清净的本心,就可以直接开悟成佛。各位善知识们,请先听听我讲述我求法得道的因缘和经历!”

“我惠能的父亲,原籍范阳,后来因事遭贬被流放到岭南地区,从而成为新州的普通百姓。惠能自幼不幸,父亲很早离开人世,留下我们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后来又迁移到南海这地方,由于家境贫寒,惠能只得每日进山打柴,担到集市卖掉,以此维持生计,勉强度日。有一天,有一位客人买了惠能的柴,并让送至客房,送达后,客人收了柴,惠能得到钱,刚走到门外,就见到一位客人正在诵读佛经,惠能一听客人所诵的经文,心中立刻顿然开悟。就请教这位客人所诵的是什么经典,客人告之是《金刚经》。惠能又问客人从什么地方来,如何获得这部经典?客人说,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五祖弘忍大师在那里主持并弘扬佛法教化众生,门下弟子达一千多人。我到东禅寺拜谒五祖弘忍大师,并听闻领授了这部佛经。弘忍大师常常劝诫僧人和在俗的人,指示只要依《金刚经》所讲的修行,就能自己识见自心佛性,直接了悟成佛。惠能听了客人的这番话,觉得自己与佛法宿世有缘,正好承蒙一位客人取了十两银子给他,嘱咐他用来安顿老母,充当其衣食生活之所需,然后去黄梅县东禅寺,参拜五祖大师。”

原文

惠能安置母毕,即便辞违,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

祖问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

惠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①,不求余物。

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②,若为堪作佛?

惠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③,猫獠身与和尚不同④,佛性有何差别?五祖更欲与语,且见徒众总在左右,乃令随众作务⑤。

惠能曰:惠能启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⑥,不离自性,即是福田⑦。未审和尚教作何务?

祖云:这獦獠根性大利⑧,汝更勿言,著槽厂去⑨。

惠能退至后院,有一行者⑩,差惠能破柴踏碓B11。

经八月余,祖一日忽见惠能,曰:吾思汝之见可用,恐有恶人害汝,遂不与汝言,汝知之否?

惠能曰:弟子亦知师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觉。

注释

①作佛:即成佛。《法华经·譬喻品》曰:“具足菩萨所行之道,当得作佛。”断妄惑、开真觉,根除无明烦恼,开启真实觉悟。

②獦獠:是对当时生活在南方的以行猎为生的少数民族的侮称。如此称呼表示轻蔑的意思,意指惠能是未开化、无知识的蛮夷。

③佛性:即佛陀之本性,或指成佛之可能性。又作如来性、觉性。为如来藏之异名。《涅槃经》有云:“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

④和尚:指德高望重之出家人,又作和上。意译亲教师、力生、近诵、依学、大众之师。和尚为受戒者之师表,故华严、天台、净土等宗皆称为戒和尚。后世沿用为弟子对师父之尊称。

⑤随众作务:随同大家一起劳动、做活。

⑥智慧:明白一切事相叫做智;了解一切事理叫做慧。决断曰智,简择曰慧。俗谛曰智,真谛曰慧。《大乘义章九》曰:“照见名智,解了称慧,此二各别。知世谛者,名之为智,照第一义者,说以为慧,通则义齐。”

⑦不离自性,即是福田:指认识自我的本心就像在福田播种,其收获的成果就是成就佛道,并不需要通过随众作务这样的苦修来达成。自性,指自体之本性。诸法各自具有真实不变、清纯无杂的个性,称为自性。福田,指人们做善事犹如在大地里播种庄稼而有收获一样,能够得到福报。这里是以田为喻,故名福田。“田以生长为义,农夫播种于田亩,必有秋收之利。人若行善,能得福慧之报。”佛教中认为凡敬侍佛、僧、父母、悲苦者,即可得福德、功德。

⑧根性大利:“能生为根,数习为性。”根为能生之义,善恶之习惯曰性,人性有生善业或恶业之力,故称根性。大利,大好,非常好。这里指惠能禀赋极高。

⑨槽厂:马房、马棚,指养马的地方。

⑩行者:又称行人、修行人,泛指一般佛道之修行者,是修行佛法的通称。也指居住佛寺但留着头发修行的人。《释氏要览》卷上云指未剃度而在丛林内服诸劳役的带发修行者,即未出家而住于寺内帮忙杂务者。有剃发者,亦有未剃发而携家带眷者。

B11踏碓:发明于西汉,是去秕、脱壳的粮食加工工具。

译文

惠能安置好老母亲后,便辞别老母北上奔赴黄梅。不到三十天的时间,惠能便抵达了黄梅,见到了五祖弘忍大师并向他致礼参拜。

五祖问道:“你是哪里人,到我这里想求得什么?”

惠能答对道:“弟子我是岭南新州的一名普通老百姓,远道而来,礼拜师父,只想觉悟成佛,别无他求。”

五祖大师说:“你是岭南人,又是未开化的獦獠,怎么能成佛呢?”

惠能说:“虽然人有南方和北方的地区差别,但人的佛性却没有南方和北方的不同。我这个獦獠之身虽然和大师不一样,但我们都具有的成佛本性却有什么不同呢?”五祖还想和惠能继续交谈下去,因为看到众多弟子围在左右,便让惠能和大家一起先去干活。

惠能说:“惠能禀告大师,弟子内心常生出智慧之念,认为不离自我本性便是成就福田,不知道大师还要让我干什么?”

五祖说:“想不到你这獦獠根基很不错,禀赋很高!你不必多说了,先到后院马棚里干活去吧。”

惠能退下来到后院,有一个行者,分派惠能于劈柴舂米的活。

如此,惠能一连干了八个多月,一天,五祖突然看到惠能,便说:“我考虑到你的见解是很可用的,恐怕有坏人嫉妒而要加害于你,所以那天没有与你深谈,你明白我的用意吗?”

惠能说:“弟子也知道师父的用心,所以从来不敢到前堂大殿上去,以免被别人察觉。”

原文

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①。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②,各作一偈③,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④,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迟滞。思量即不中用⑤,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⑥,亦得见之。

众得处分,退而递相谓曰:我等众人,不须澄心用意作偈⑦,将呈和尚,有何所益?神秀上座⑧,现为教授师⑨,必是他得;我辈谩作偈颂,枉用心力。余人闻语,总皆息心,咸言我等已后依止秀师⑩,何烦作偈。

神秀思惟B11:诸人不呈偈者,为我与他为教授师,我须作偈,将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见解深浅。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觅祖即恶,却同凡心夺其圣位奚别?若不呈偈,终不得法,大难大难。

五祖堂前,有步廊三间,拟请供奉卢珍画楞伽经变相及五祖血脉图B12,流传供养B13。神秀作偈成已,数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身汗流,拟呈不得。前后经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

同类推荐
  • 中国信仰

    中国信仰

    什么是国学和现代文明民族文化传统?国学就是国家关于立国的思想文化和道德伦理等的意识形态体系。就中国历史而言,国学可分为古代国学,和现代国学。古代国学是古代时期关于立国的思想文化和道德伦理等的意识形态体系。现代国学是现代时期关于立国的思想文化和道德伦理等的意识形态体系。
  • 五百罗汉之谜

    五百罗汉之谜

    《全彩五百罗汉之谜》由云一编著,以罗汉为开端,从介绍罗汉起源一直到佛教的宗派传承,洋洋洒洒间。带出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八百罗汉的相应解释,最后具化为佛陀、菩萨、僧信、与佛结缘的人物和形形色色的佛教人物。作者通过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和一个个佛教典故来深入浅出地诠释深奥佛法的传布、佛教宗派的发展与传承。本书对大量的资料进行了筛选,精心构建了一座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跨越的通向佛法之桥。
  • 身心富足的智慧:佛家教会你幸福的人生哲学

    身心富足的智慧:佛家教会你幸福的人生哲学

    内心的丰盈富足会成为一种能量,给人带来源源不断的幸福。本书以佛门智慧为指引,引领人们从做人、做事、行善、经营财富和名利、经营情感等方面平衡身心,迎接富足,并在富足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财富观和爱情观的引导下,用智慧处理生活,让内心达到健康、充实的状态,让幸福不请自来。
  • 走进神秘高僧

    走进神秘高僧

    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它们背后的故事,深藏的历史,蕴蓄的文明,让那些渐行渐远的动人往事重新焕发生机,让那些早已离去的作古先人变得生动可感,在这里,每个人都会获得“不一样”的感觉。
  • 仁德法师

    仁德法师

    本书讲述了一个传奇而不息追求的当代高僧,一段中国佛教曲折而多变的历史,是一部让人获得文学快感与佛学修养的读物。
热门推荐
  • 专属血奴

    专属血奴

    她高傲的变异族吸血鬼他们是两国对峙的王爷和皇上。穿越来到一个未知的国度与一位王爷产生爱恋就在这里又碰到了她21世纪的男友。。。
  • 再旭钱缘

    再旭钱缘

    同是黑帮之士,却有着不断的纠纷瓜葛。欧阳再旭,白、黑道的NO.1,令人闻风丧胆的至尊。钱缘,原名:上官千言。至尊兼杀手,可以和欧阳再旭相抗衡。他们的故事从那年樱花林开始...一幕幕误入歧途的爱恨纠纷...一次次的心痛与流泪...一段段让人又爱又恨的虐恋...
  • 承诺的重量

    承诺的重量

    "是否还会回来,当初的承诺,什么时候才会兑现?"想着,睡着了,梦里当时的情景清晰可见,却要再面对一次痛苦别离。梦醒,彼此相见,一瞬间的幸福并不是结尾,而是接续而来的一切纠葛,克服是简单的吗?----------------------------全文免费,更新慢,勿骂。
  • 世纪魅影

    世纪魅影

    西方奇幻诚意之作,穿越千年的欧美风情!两千三百九十四年,87万多个日日夜夜,她辗转沉浮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时光遗忘,行使着她的职责,亦或是诅咒?她走遍世界各地,寻找着能够让她解脱的那个人,而如今,她已经是麻木了吧!或许,她应该死在底比斯城沦陷的那一天,那么她就不会见惯战乱、妖魔与人性沦丧,那么她就不会对自己不可能得到的解脱感到绝望。或许,像现在这样,接受自己的职责和诅咒才是最好的结局…拥有希腊神之血脉的神秘女子,行走于不为人知的暗夜;他,能否成为她的救赎……
  • 护花神医在现代

    护花神医在现代

    一个英勇救人的大学生——秦圣,觉醒了未来神医的记忆,开始了彪悍人生。语录一:我只是想守护我的校花未婚妻,可是为什么班花,系花,院花,校花,千金大小姐,国际大明星都要介入我平凡的生活。语录二:我不是神医,我只是美女的御用贴身神医。语录三:我真不是摸美女胸,我只是在看病,我是一个灰常纯洁的人。我不是情圣,我是秦圣,这是一个“五好”青年逆袭白富美的奋斗史。
  • 扈江离与辟芷兮

    扈江离与辟芷兮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清心寡欲的岛主大人从来就没有想过出岛寻药会遇到这么多的麻烦。而最大的麻烦似乎就是那个天天跟在他身后吵着要嫁给他的魔女。对于古姒,扈江离觉得本性不坏,她只是自幼生在魔教而已。但是为什么就是不能娶她呢?扈江离是这么说的:她只是一个孩子,见的人少了便觉得我就是她全部的依靠了。“扈江离,为了你我被同伴抛弃被撵出西域,你不能不对我负责。”当古姒一身是血站在扈江离面前的时候他承认他的心动摇了。“古姒,我娶了你那我该和你爹称兄道弟呢还是你和我女儿姐妹相称呢?”“扈江离,我爹娘早没了,至于你女儿。姐妹相称不是更显得我们关系融洽?”作者有话说:大叔和魔女的故事,希望大家多支持!
  • 裴你伊笙,永不分黎

    裴你伊笙,永不分黎

    不黎不弃,生死相伊。普通学生伊笙因为一次留学机会认识了学霸裴黎,因服装大师万俊硕产生了无法回转的误会,使得伊笙在回国后都难以平复内心的痛。留学时的经历都被伊笙看成年少时的无知。一别多年,重遇时,伊笙变成了年轻有为的白富美,而那个她无法忘记的人竟是豪门公子。事与愿违,伊笙嫁给了万俊硕。伊笙和裴黎两人的感情看似是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却因万俊硕的坚持有了交集。
  • 劝发诸王要偈

    劝发诸王要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跳舞的标的

    跳舞的标的

    “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此乃千古名言。本书主人公曾经文质彬彬、风度翩翩、潇洒儒雅,是一位有着高尚灵魂的人。却一不小心误入了建筑行业,经历了各种起起伏伏、花开花落和情感纠葛,目睹了各种肮脏的交易、运作、欺诈、内斗、残酷和血腥,经历了一场缠缠绵绵的揪心的三角形的恋情,而最终选择了灵魂的出走和自由的飞翔……那么,他的结局怎样呢?
  • 歌姬舞后

    歌姬舞后

    倒霉人﹕我不属于这里!杀手﹕跟我走!倒霉人﹕O(∩_∩)O~呵呵!你喜欢听歌吗?我唱歌给你听好不好?逍遥王﹕我要你做我的女人!倒霉人﹕你有多少女人啊?逍遥王﹕不多!倒霉人﹕那就是有喽!呵呵!拜拜!花心大萝卜!慕容云﹕我保证只有你一个!倒霉人﹕今天天气不太好!嗯!快下雨了!七王爷﹕美人!本王决定包养你了!倒霉人﹕刚刚有人在说话吗?奇怪!小猪﹕我只要在你身边一个小小的角落看着你就好!倒霉人﹕太感动了!不过你还是要去做我刚刚吩咐的事!一脚踹飞他,小样!耍美男计啊!神秘人﹕我是皇上!倒霉人﹕哦!那也不让进!今天没座位了!切!我还是皇后呢!…………倒霉人﹕姑奶奶问你们,谁是我的良人?众人﹕我是!我是!…倒霉人﹕真是齐啊!事先排练过啊!众人晕倒一地!天啊!不要再下帅哥雨了!砸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