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59600000046

第46章 房玄龄:宰辅之材

大材小用,不安其位;小材大用,必遭摧折。识人有道,用人亦有道。李世民之所以成为千古明君的楷模,除了他个人的操行以外,择用了几位宰辅之材,是至为关键的。

与诸葛亮相比,司马懿虽然不是贤相,没有呼风唤雨的本领,但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物。司马懿不仅是将帅之材,还是君王之材。他能屈能伸,善于装疯避祸,善于寻求时机,善于识人用人,终于一举除掉了曹爽势力集团,使曹魏变成了司马氏的天下。当然,司马懿所谋与诸葛亮所谋并不一样,但司马懿智谋的诸多可学之处是值得充分重视的,其重大体而轻细节的处事方式尤其值得为政者效仿。

房玄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开国宰相,但在中国历代的宰相谱中似乎不是十分著名,历代的戏曲小说也极少以他为题材。实际上,房玄龄却是是真正的宰辅之材,是历代宰相的楷模。李世民与房玄龄的关系可谓鱼水相得,没有李世民,房玄龄自然难以发挥自己的才能。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没有房玄龄,李世民恐怕就难以成为李世民,甚至唐朝的历史都要重写。李世民与房玄龄的相互了解、选择,都有一个意味深长的过程。

房玄龄做了近二十年的太平宰相,直至七十岁病逝。他是一位至忠至勤的能相,其善始善终,尤为难得。房玄龄生于北周武帝建德八年(公元579年),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曾祖和祖父都曾在北魏和北齐为官,其父房彦谦是当时著名学者,与朝野之间的才俊多有交往,他虽长期在隋朝做官,但以他的政治敏感觉察到隋必定长久不了,就想辞官不做。在任上他曾积极地为民众谋福利,深受当地群众的爱戴。

房玄龄出身于这样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受到了这种气氛的长期熏陶,逐渐确定了治国安民,造福民众的志向,也培养了他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还是在隋文帝时期,大多数人都称颂隋朝的功德,房玄龄却看出了其中潜藏的危机。他说:“隋朝本是篡夺了人家的权位,对百姓并没有建立什么功德,只不过一味欺骗百姓而已。现在兄弟之间又互相争夺皇位,贵族们竞相享乐,互相勾心斗角,甚至骨肉相残,这样的王朝,其灭亡是跷足可待的。”后来的事实证明,房玄龄的看法是极有预见性的。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对于诸葛亮六出祁山不能成功,人们历来是同情多于思考。这具有积极的文化意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人们对明君贤相理想的向往和热情。然而,如果从现实的用人角度出发,就应该是批评多于同情了。只有善于批评和反思,我们才能提高自己识人、用人的艺术和技巧。

房玄龄的个人品德也极为人们所称赞。他是一位孝子,就是对继母也是至孝。继母病了,他请医抓药,每当医生过门,他都哭泣着垂手侍立;继母死了,他居然因伤心而不能进食,以至骨瘦如柴。对父亲就更不用说了,他的父亲卧病一百多天,俗语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房玄龄却始终如一服侍父亲,从来都是合衣而卧,其尽心尽意,是可以想见的。房玄龄的这种个人品德,对他日后有大的成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时,隋朝的吏部侍郎(专管选拔调整官吏的人事工作)高孝基就评论说:“我见过的年轻人多了,从未见过像他这样的人,房玄龄将来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人。”

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时,房玄龄正任隋朝的隰城(在今山西汾阳)尉。李渊派其子李世民(后来的唐太宗)带兵去平定渭水以北地区,房玄龄经过分析比较,认为隋朝灭亡只是迟早的事,而在诸支起义军中,惟有李唐政权深明大义,极得民心,又能礼贤下士,将来必定能据有天下,于是,他就毅然抛弃了隋朝的官位,投奔了李世民。当时,李世民距他有八百里之遥,他“杖策谒于军门”,拜见了李世民。一谈之下,大为投机,李世民即委以渭北道行台记室参军的重要职务,把他当作重要谋士看待。从此,李世民与房玄龄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此后的三十多年中,两人密切合作,使李世民成为一代明君,房玄龄也成为一代名相。

房玄龄跟李世民一起参加了许多次战斗,在平定隋朝大将王世充的战斗中,房玄龄积极出谋划策,为取得这场关键性战役的胜利立下了功勋。在战斗的间隙,房玄龄陪同李世民去拜见一个叫王远知的道士,据说此人道行高深,能上知一千年,下知五百年,他们化装成普通人,“微服”私访,那王知远却一看即知,告诉李世民说:“方做太平天子,愿自惜也。”从这以后,房玄龄更加尽心尽力地辅佐李世民,坚定了他追随李世民、辅其为天下英主的意愿。

李世民因赫赫战功而被封为秦王,又官居唐朝特设的“天策上将”,势力很大。李世民还极其善于招揽人材。在秦王府中,就有所谓的“十八学士”,房玄龄、杜如晦多谋善断,陆德明、孔颖达精通经学,姚思廉擅长文史,虞世南以书法名世,其余十余人也是当时的人杰才俊。在这“十八学士”当中,房玄龄居其首。在秦王府的十多年中,为秦王李世民招揽人材,是房玄龄的重要任务之一。

姜维虽是诸葛亮选定的接班人,但论将才不如魏延,论谋才不如马谡,充其量不过可做偏将军而已。其人内掣肘于朝廷,外受制于敌将,却偏偏要连年对魏用兵,其结果是无功而返,自身不保,只落得个尽心而已。

《旧唐书·杜如晦传》记载,起初,杜如晦做李世民的兵曹参军,其职责是帮助训练士兵,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职位。后来,秦王府中的人派往各地的越来越多,杜如晦也要被调到外地去。房玄龄听说了,赶忙跑去对李世民说:“王府中的英俊才杰被调出的越来越多了,别的人我都不觉得可惜,只有杜如晦不能调走,他是个其智能识大局、其才可安天下的大材,您如果还想经营四方,取得天下的话,非此人不可。”

李世民听了以后,十分感激地说:“如果不是您提醒我。我差点失去了这个人材。”李世民立即撤销了调令,重用杜如晦。以后许多年的实践证明,房玄龄的认识是正确的,杜如晦在评断大事上,极有见地,以致有了“房谋杜断”这一说法。二人密切配合,为唐代的安定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随李世民的东征西战中,房玄龄每到一处,十分注意搜集当地的民情习俗及前代的文献资料,为他以后制订决策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在平定各地的起义军以后,房玄龄被李世民封为临淄侯,升任为秦王府记室,掌管一切军政文书,有许多文件需要他亲自起草。他才思敏捷,文辞优美,气度恢宏,史书上称他“在秦府十余年,掌典管记,每军事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瞻,初无稿草”。

在李世民与其兄太子李建成争夺帝王之位的时候,兄弟相残已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房玄龄极力主张当断则断,先下手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在房玄龄等人的极力催促下,李世民在秦王府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决定在玄武门埋伏兵马,趁李建成上朝之机杀死他。

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自己当了太子,不久又当了皇帝。

李世民当了皇帝后,曾经论功行赏,史书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记载,兹摘译如下:

“9月24日,皇上亲自确定了长孙无忌等人的爵位、封邑。叫陈叔达在殿下唱名宣示给大家,并且说:‘我叙定你们的功赏,可能有不恰当的,应该各自谈谈。’当时,诸将争功,乱哄哄地闹个不停。淮安王李神通(李世民的叔父)说:‘臣在关西举兵,首先响应起义的大旗。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专靠耍笔杆子,功劳在我上面,我心里不服气。’皇上说:‘叔父虽然首先响应起义举兵,大概也是为了免祸。后来,窦建德吞并山东时,叔父全军覆没:刘黑闼再度叛乱来攻,叔父又被打得望风而逃。而房玄龄等人如同张良一样运筹帷幄,坐在那里就安定了社稷,论功行赏,本来该在叔父的前面。叔父是国家至近的亲人,对于您,我还有什么可以吝啬的呢?只是不能凭私情而随便封赏罢了。’诸将这才说:‘皇上真是公道极了,即便是对淮安王,也没有私心,我们难道还敢不安分吗?’于是都心悦诚服。”

公元630年,即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第四年,房玄龄被提升为尚书左仆射,行宰相之职,在其后的近二十年中,他一直连任相职,直至七十岁病逝。

在任相职期间,房玄龄可谓至忠至勤,而且成绩卓著,堪称能相。史书上这样称赞他:“任总百司(总管政府中的各个衙门),虔恭夙夜(日日夜夜地谨慎虔诚地处理各类问题),尽力竭节,不欲一物失所(不让一件事办不妥当)。”

在选拔人材方面,房玄龄十分谨慎。唐太宗曾经说过:“选用官吏是一件不可掉以轻心的事,用一君子,则许多君子就会慕名而来:若用一小人,许多小人也就会钻营而来。”房玄龄知人善任,常向太宗推荐合适的人材,委以重任。太宗的太子李治的府中有一位太子右卫率(主管太子的保卫),名叫李大亮,房玄龄很看重他,说他为人耿直,有西汉忠臣王陵、周勃的气节,可以委以重任。不久,李大亮就被任命为房玄龄的副手。房玄龄在用人方面,既不拘一格,又不求全责备,能够扬其长而避其短。但如果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他也宁缺勿滥,决不做滥竽充数之举。如管理财政申报开支的部门,很长时间没有人选,但房玄龄认为这个部门关系到“天下利害”,是“民力所系”的地方,“宁虚其位,而不以与人”。

他这样做,有时会招致别人说闲话,说他在授权方面十分吝啬。但他为了国家的利益,从不计较个人的声誉。对于朝廷上的一些琐事,他几乎事无巨细,一概过问,不仅定期审查吏治、司法的得失优劣,甚至连宫室的营选、武库里的存储数目,他都要一一过问。史书说他“事无巨细,咸当留意”,其认真负责的精神,着实令人感动。

在对李世民的进谏方面,他也做得很突出。虽未能像魏征那样屡屡犯颜直谏,也能坦陈己意。其实,魏征对他也是很佩服的,魏征曾经说过,在事必躬亲、言无不尽方面,自己不如房玄龄。

一次,唐太宗忽然问周围的大臣说:自古以来,草创开国的皇帝,把皇位传给了子孙,多出败乱的原因何在呢?房玄龄直言不讳地说:那都是因为皇上宠爱子孙,而子孙生长深宫,自幼享惯富贵,不识人间情伪,不懂国家安危,不能磨练才干的缘故。

唐太宗也有过不少荒唐之举,如对高丽发动战争,不仅给高丽人民带来了灾难,也给本国人民带来了惨重的损失。在多年的战争中,仅战马一项,就损失了十之七八。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又要侵犯高丽,当时房玄龄已重病卧床,听到这一消息后,立即给太宗上书,并对儿子们说:“当今天下安定,各得其所,惟有东征高丽,必会成为国家的大患。我虽不久人世,但知而不言,也会衔恨入土,死不瞑目。”太宗览表以后,十分感动地说:“此人危笃至此,尚能忧我国家,实在是难得啊!”

房玄龄心地一片赤诚,为人胸怀宽广,善于团结同僚,容易与人共事,并且注意发挥别人的长处。如经他推荐的杜如晦,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史书上称他:“时军国多事,剖断如流。深为时辈所服。”房玄龄就注意发挥他善于决断的长处,每和太宗有所谋划,都要等杜如晦前来定断,用房玄龄的话来说,就是“非如晦莫能筹之”,而杜如晦的很多看法,往往与房玄龄不谋而合。“房谋杜断”,相得益彰,他们两人的密切工作,与勾心斗角的官场习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成为流传不绝的佳话。

房玄龄自幼就爱总结前朝灭亡的教训,因而在任相职期间,他主持编撰了各类图书,以及《晋书》以下至隋的六朝史的编写。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房玄龄病危,太宗不断派人看望,并亲去探望。于房玄龄临死前与他握手叙别。房玄龄死时,“太宗对之流涕”。足见君臣感情之深。

房玄龄能善始善终的原因有三:一是极早投奔李世民,历史清楚,无查不清的问题;二是他至忠至勤,李世民确实离不开他:三是他虽有大权,但绝对构不成对李世民的威胁,多是办理事务,为李世民提供咨询,并无独挡一面的真正权力。有这三条,只要不是生于桀、纣之世,就能保全;生逢明君,则可成就一番事业。太平天子易做,太平宰相难当,概因伴君如伴虎也。但房玄龄稳稳地当了二十年的太平宰相,且身后哀荣无限,这也算是中国仕宦史上很少见的了。

君臣相知相得,乃是最为令人向往的事,更何况明君贤相相知相得!李世民与房玄龄的故事,恐怕还会有更为长久的意义。

同类推荐
  • 中华美德3

    中华美德3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中国龙文化

    中国龙文化

    龙凤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翼,它们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展现中华文化的精神,如果从龙凤文化原初的象征拓展开去,是不是可以将它们的文化含义排成两个相对的系列;龙:天、帝、父、权利、凶悍、战斗、伟力、进取、崇高、威严、至尊等等;凤:地、后、母、幸福、仁慈、和平、智慧、谦让、优美、亲合、至贵等等。龙凤的精神其实也可以乾坤二卦来象征:乾卦的精神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的精神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龙代表中华民族刚毅、进取、万难不屈的一面、凤则代表中华民族仁慈、宽厚、智慧灵魂的一面。龙凤文化相对、互补、相渗、互含、合一,深化出中华文化的大千世界。
  • 慈善与公益

    慈善与公益

    本书向读者展示了慈善与公益事业的发展历史,介绍了世界各国的现状,告诉我们如何根据自身的情况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事业,并通过一个个真是感人的慈善故事,让读者切身的感受到慈善与公益就在我们身边。“勿以善小而不为”,让我们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伸出爱的双手,帮助我们身边的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 三国演义在日本

    三国演义在日本

    本书共分为上下两篇,内容分别是:日本文学对《三国演义》的发现日本文学对《三国演义》的重构等。
  • 世界文化博览1

    世界文化博览1

    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热门推荐
  • 浔阳春三首 春去

    浔阳春三首 春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传奇的大商

    传奇的大商

    在现实社会中,徐景天生意失败,走投无路!绝望之际却意外穿越到大商朝。上天给了重新给了徐景天一次机会,景天从此开始了不一样的人生,创造了真正公平、和谐的大商帝国!
  • 乱世神创

    乱世神创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冰山校草:妈妈,我不要和他结婚

    冰山校草:妈妈,我不要和他结婚

    她很早就知道他是自己名义上的未婚夫然而在他回国后,第一次见到他,他就把她关在门外第二次,见到他,是知道他转到自己班第三次,是警告她,蒋雪倩,我警告你,离他远点...不然的话...说着嘴角勾起邪恶的笑“妈妈,我不嫁给那个冷酷无情的人!”蒋雪磬对电话另一头的蒋母撒娇道“那可不是你说不愿意就不愿意,我可没同意。”
  • 冤家吸血鬼

    冤家吸血鬼

    他是高高在上的王,她是他的未婚妻,从相识、相见、相处、相恋,会发生什么趣事?敬请期待。
  • 民国殇:司令大人狠狠爱

    民国殇:司令大人狠狠爱

    他是一方匪首,也是乱世中的枭雄;她是名门闺秀,拥有着倾城容颜;风雨飘摇的年代,谁拥有军权,就是握有号令天下的令箭--------为此,他劫她入山,承欢身下,声称:“老子要让沈督军看着,他三年前挥剿的匪首如今做了他的乘龙快婿,他该如何?”可却不知,芙蓉帐下,身下承欢的人儿竟是个哑巴!成婚拜堂,她誓不弯身,视死如归的一双秋眸怒视着他;他却不以为然,凑到她耳畔:“不拜堂,你肚子里的种子发芽了怎么办?”沈悠然从未见过脸皮如此粗糙的男人,什么混蛋话、混蛋事,都说得出、做得到!郑南山也从未见过如此娇弱的女人,只是夜夜春宵几次,身子便孱弱成如此!初次见到你,我仿佛听到命运在我耳畔说了四个字---在劫难逃!-------沈悠然。本文一对一,男主霸道而情深!女主淡逸却灵慧!大宠小虐,喜欢的妞们就戳进来吧!
  • 呆萌娇妻翻身记

    呆萌娇妻翻身记

    一个是叱咤风云的集团大少,黑道老大,一个是普普通通的女青年,他们相爱1年,分别4年,可她的再次归来却是山水集团元老,他说,嫁给我,她说对不起,我不认识你。她的再次归来震撼了他的心,他要把她当宝,她却极力逃避,我到底怎么啦。终于在一个雷雨夜,她找回记忆,他大喜过望,对她说女人我会宠你上天其实两个人相爱在一起就是信任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寂灭苍穹

    寂灭苍穹

    叶易,在族中禁地中传承了巫典十二卷,而后一步步成长为传说级的强者,到后来,才发现他所走的每一步,都是这个世界寂灭前的圣人所安排好的!是妥协还是摆脱这类似命运的安排!逆天的造化神器,诡异的黑暗之路,透着沧桑的上古破碎的世界,请让叶易带你遨游寂灭的世界!一个属于神话传说的世界!
  • 九州争霸之一统天下

    九州争霸之一统天下

    根据三国和网游御龙在天想像出的一篇作品,在这里,你会看到最真情,最热血的事,最出名的人,还有——最真的自己。乱世英雄,还是狗熊?一看便知。乱世群雄,谁与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