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59500000013

第13章 中国人的探月梦(3)

金牌火箭“长征3”号甲“长征3”号甲(简称“长3甲”)是一种技术先进而成熟的运载火箭,素有“金牌火箭”的美誉,自1994年2月8日首次发射以来,已经进行了14次发射,成功地将14颗卫星送入所要求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00%取得成功。

“长征3号甲”火箭从一开始研制就制定了较高的技术指标。为了实现这个指标,科研工作者提出100余项新技术项目,其中重点新技术项目总数为41项;重大技术关键目有4项,即人推力氢氧发动机、陀螺四轴平台技术、玲氦加温增压系统、低温氢气能源双向摇摆伺服机构。这些新技术不但代表着当时国内的最高水平,许多项目还赶上或超过了世界航天大国的技术水平。这次为发射“嫦娥1”号卫星,“长3甲”运载火箭进行了多项适应性改进,特别是在可靠性工程上下了大功夫,多项关键环节采取了冗余设计等。

“长3甲”共有3级,火箭全长5252米。最大直径335米,起飞推力2961千牛,第三级采用新型液氧液氢火箭发动机。“嫦娥1”号卫星安装在火箭的最上面,外面有整流罩保护,用支架与火箭捆绑在一起。

发射窗口仅35分钟

发射窗口是指航天器允许火箭发射的时间范围,它是根据航天器本身的要求及外部多种限制条件经综合分析计算后确定的,其范围的大小叫做发射窗口的宽度。

根据地月的运动规律,“嫦娥1”号卫星每月只有1到2次的发射机会。考虑到轨道光照条件对探测器电源系统的影响,将进一步限制上述发射机会的时间。对应于每次发射机会的发射轨道,“嫦娥1”号初始环月姿态、轨道光照条件以及测控条件均不同。经过对2007年所有的发射机会进行分析之后,最终选择2007年10月作为首选发射时机。

对于所选的月球探测卫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的日期,对应的进入轨道的时刻是唯一的。如果推迟进入轨道的时刻,带来的问题是额外增加中途修正的速度增量,这将使发动机消耗更多的能量。因此发射时刻可延迟多少,即发射窗口的大小,取决于中途修正速度增量的允许范围。

根据轨道设计的分析结果,“嫦娥1”号卫星一年中的每个月有连续3天的发射窗口,但这3天中也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发射,每天仅仅在特定的35分钟内能够发射。

为加大卫星入轨成功率,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科研人员自加砝码,主动提出了“零窗口”的发射目标,即在预先计算好发射时间,分秒不差地将火箭点火升空。

准时起飞,准确入轨

发射前最后一项重要工作是给火箭加注燃料,首先加注的是一、二级火箭的常规推进剂,然后在发射前7小时加注三级火箭液氢、液氧低温推进剂,在所有临射前检查结束后,火箭、卫星、地面设备都工作正常,才进入发射前的倒计时。

“长3甲”火箭点火发射“10,9,8,7,……”“点火”,指挥员下达了“点火”口令。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长3甲”运载火箭准时点火起飞,大地轰鸣,烈焰四起,我国探月工程的首颗卫星“嫦娥1”号从发射中心3号发射塔架拔地而起,印在火箭身躯上的“中国航天”四个大字和整流罩上的五星红旗以及中国探月标志格外醒目。火箭一级使火箭克服地球引力和空气阻力的巨大影响,冲出稠密大气层,向东偏南方向飞行。当火箭飞行约148秒,便上升到离地球约60千米的高度,此时一级火箭关机并脱落,接着火箭二级点火开始工作,火箭继续爬高,并进一步提高火箭的飞行速度,飞行953秒后,飞行高度超过120千米。此时,火箭已完全冲出大气层,控制系统发出卫星整流罩分离的命令,用来保护“嫦娥1”号探月卫星免受气流冲刷的卫星整流罩被抛掉,二级火箭关机并与三级火箭分离,三级火箭点火工作,最终将卫星送入一条近地点205千米、远地点50930千米的大椭圆轨道,称初始轨道。从火箭点火起飞到卫星与运载火箭分离,历时24分钟,至此“长3甲”运载火箭完成了运送卫星的任务,以后“嫦娥1”号卫星将依靠自身携带的发动机进行奔月征程。

知识点“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六大系统

1箭体结构,是火箭的主体。

2控制系统,是火箭的大脑。由计算机、平台、分离机构等组成,由设计师事先设计好发射程序。

3动力系统,由发动机、燃料箱等组成,是火箭的动力源。

4遥测系统,是将工作参数和监测数据由无线电传回地面的系统。

5外侧安全系统,是火箭出现故障,地面无法操纵火箭的时候,进行空中自毁的系统。

6低温推进剂利用系统,是合理调控燃料混合比,有效利用燃料的系统。

崎岖奔月路

“嫦娥1”号不是笔直地飞向月球,而是经过4种不同的轨道飞行以之后飞近月球的。这4种不同的轨道是:调相轨道、地月转移轨道、月球捕获轨道和环月工作轨道。

调相轨道

在环绕地球飞行的调相轨道阶段,“嫦娥1”号卫星通过4次变轨(一次远地点变轨,3次近地点变轨)使其达到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前的各项飞行参数要求。

2007年10月24日,“长3甲”运载火箭将“嫦娥1”号送入初始轨道后星箭分离,10月25日17时“嫦娥1”号利用自身的推进系统首先进行一次远地点变轨,将环绕地球的大椭圆轨道的近地点从205千米提高到约600千米。远地点仍为509300千米,轨道周期为16小时,然后按程序完成了太阳帆板展开和定向天线展开。10月26日17时“嫦娥1”号卫星实施第二次变轨。这是卫星的第一次近地点变轨,“嫦娥1”号卫星第二次变轨后,进入了24小时周期轨道。远地点高度由5万多千米提高到7万多千米。

10月29日和31日分别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近地点变轨。第二次近地点变轨,卫星远地点高度由7万余千米提高到12万余千米,进入绕地飞行48小时周期轨道,第三次近地点变轨,卫星远地点高度由12万余千米提高到37万余千米。第三次近地点变轨后,“嫦娥1”号便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正式踏上奔月征程。

地月转移轨道

地月转移轨道又称奔月轨道。经过调相轨道阶段的4次变轨后,“嫦娥1”号即进入飞向月球的114小时的地月转移轨道。

“嫦娥1”号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入口的时机以及运动状态,特别是位置和速度,包括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非常重要,如果时机不对,无法和月球相会:如果速度过大,将无法进入月球引力作用的范围;如果速度过小,将无法摆脱地球引力场的束缚到达月球。因此,经过调相轨道运动之后,“嫦娥1”号必须达到事先经过仔细设计和审核的位置,并具备所要求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才能沿着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为保证“嫦娥1”号按预定的轨道飞行,在飞行过程中,设计规定还要进行2~3次轨道修正。但由于运行轨道精度高,在“嫦娥1”号的实际飞行过程中一次修正也没用上。

月球捕获轨道

“嫦娥1”号进入半径为6万千米以内的月球引力影响区时,起主导作用的是月球引力,而不是地球引力。这时,飞行轨迹完全变化,由围绕地球的椭圆轨迹,变成围绕月球的双曲线轨道运动。11月5日,地面控制中心对“嫦娥1”号进行了3次近月点制动减速,最终“嫦娥1”号顺利完成了被月球捕获。

环月工作轨道

“嫦娥1”号进入环月工作轨道后,从科学探测需要考虑,要尽可能地对全月面进行探测,特别是对月球南北两极的探测,因此,环月工作轨道选择极月轨道,即轨道相对月球赤道的倾角为90度。“嫦娥1”号的环月工作轨道面垂直于月球的赤道面,环月工作轨道高度约为200千米,运行周期约为127分钟,在这个轨道上,卫星对月球进行科学探测。

深空测控为“嫦娥1”号保驾护航

测控与航天器的关系,可以用“放风筝”来比喻。这里“风筝”是指航天器,“风筝线”则指无线电测控和通信系统。航天器发射后,测控通信系统便成了与航天器联络的唯一手段,也是保障航天器正常飞行的重要手段。

喀什站天线我国“嫦娥工程”一期绕月探测工程的测控通信系统,是立足现有的航天测控网,通过适当的技术改造。便已能满足“嫦娥1”号月球探测器各飞行阶段的遥测、遥控、轨道测量和导航任务的需要。这个航天测控网由南宁站、厦门站、闽西站、长春站、喀什站、渭南站、青岛站、东风站、纳米比亚站、卡拉奇站,以及“远望1~4”号四艘测量船组成,形成了我国的一个高精度测量带。在承担航天测量任务时,可根据航天器不同飞行阶段的要求,分别选择不同的站来完成测控任务。

“嫦娥1”号的测控分几段进行,发射段的测控与西昌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相似,测控方案成熟,发射入轨后,使用现有的航天测控网和甚长基线干涉天文测量网实现调相轨道、地月转移轨道、绕月轨道的测控通信。“嫦娥1”号探测器的全向天线具备在任何条件下与地面测控系统通信联系的能力,保证地面始终对探测器进行有效的测控。

为完成地月转移轨道段和绕月轨道段探测器测控的任务,采用航天测控网3台12米天线作为骨干设备,绕月轨道运行阶段的长期测控管理工作,由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承担,用甚长基线干涉天文测量网系统进行配合。至此,深空测控系统全面保证了“嫦娥1”号从起飞、奔月到绕月,在4种不同轨道上正常、稳定地飞行。

知识点卫星变轨

卫星在轨期间自主改变运行轨道的过程称为变轨。卫星轨道是椭圆,节省发射火箭燃料的方法,可以先发射到大椭圆轨道,卫星处于远地点的时候,卫星上面的姿态调整火箭点火,这样卫星的轨道变成需要的高度。变轨可以多次,这就需要精确计算卫星变轨的时间,由地面指令控制。

“嫦娥”探月

科学探测仪器

“嫦娥1”号携带了8种24件科学探测仪器,有效载荷重130千克。它们是CCD立体相机、激光高度计、干涉成像光谱仪、γ射线谱仪、X射线谱仪、微波探测仪、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和太阳风离子探测器。

上述有效载荷不但能够保证绕月球探测工程科学目标的实现,而且能够部分地用于后续的月球探测计划,并为以后的火星等其他天体的探测打下良好的基础。

4大科学探测目标

在环月飞行期间,对月球进行为期1年的环月探测,完成4大科学探测目标。绘制月球立体地图

月球的地图以前国外已经做过很多,但有很多缺陷。例如,月球上南北纬70°以上高纬度的地方,由于太阳光是斜照的,照相机拍的效果差一些,所以做得不是太好;还有,南北极的地图也没有完全覆盖,而且大多不是立体图。“嫦娥1”号要完成一个覆盖全月高级别的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以及观测月球的地形地貌,“嫦娥1”号卫星是利用CCD立体相机和激光高度计两者结合来实现的。

同类推荐
  • 医学破译百科(科学探索百科)

    医学破译百科(科学探索百科)

    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是那么丰富多彩,使我们对于那许许多多的难解之谜,不得不密切关注和发出疑问。人们总是不断地去认识它,勇敢地去探索它。虽然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达到了很高程度,但对于许多谜团还是难以圆满解答。人们都希望发现天机,破解无限的谜团。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科学先驱不断奋斗,一个个谜团不断解开,推进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但又发现了许多新的奇怪事物和难解之谜,又不得不向新的问题发起挑战。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探索永无止境,解决旧问题,探索新领域,这就是人类一步一步发展的足迹。
  • 生物的奥秘

    生物的奥秘

    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有许许多多的令人不可思议的奇异现象,人类一直在探索着、追寻着,想找出其中的答案……本书构思新颖,带你走入一个神秘的生物王国……
  • 世界科学博览(全集)

    世界科学博览(全集)

    本书诠释了科学领域的各种现象,包括地球形成之谜近代化学的诞生热和电的奥秘木星的生命之谜等。
  • 解读自身的人体科学(A卷 新编科技大博览)

    解读自身的人体科学(A卷 新编科技大博览)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技的进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已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由于现代科学的分工越来越细,众多的学科令人目不暇接。对于处于学习阶段的广大青少年而言,难免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困扰。有鉴于此,我们组织了数十名在高等院校、教育科研机构工作、有着丰富的青少年教育的专家学者,编选了这套《新编科技大博览》。
  • 拿蛇当正餐的“蛙神”:两栖动物

    拿蛇当正餐的“蛙神”:两栖动物

    在《青少年科普图书馆?拿蛇当正餐的蛙神:两栖动物》中,我们就可以认识一些两栖类的朋友,它们是两栖动物中的优秀代表。$$先说说两栖动物中的伟大父爱母爱:有把孩子们含在嘴里抚养的达尔文蛙;有在胃里养育子女、50多天不吃不喝的澳大利亚青蛙;有背部搭建最温暖、湿润产床,驮着子女直到长大的负子蟾,甚至有把自己的“肉”给子女吃的非洲蚓螈,这种父母之爱感天动地!
热门推荐
  • 不灭虚灵

    不灭虚灵

    疯魔!这是圣痕大陆给予岳仇的称号。疯是指他经常做些疯疯癫癫,常人无法理解的怪事。魔则代表他的身份,一个自私自利,自高自傲,冷酷残忍的大魔头!
  • TFBOYS冥冥之中喜欢你

    TFBOYS冥冥之中喜欢你

    你相信跨时空的爱情吗?你相信有冥界吗?你相信遇到来历不明的女主后,三只的生活即将开启暴走模式吗?看这里,有你想要的答案。“我叫苏子凝,只要你和我思想共舞,你将会感受到属于我们的不一样的精彩。”
  • 圆楼里的思念

    圆楼里的思念

    故事叙述圆楼里几代人为了追求幸福生活不断奋斗的历史,但“奶奶”“爸爸”两代人的奋斗总受历史时代的局限,付出的努力总换不来他们所向往的生活,不住地为抵御饥饿、贫困的折磨而心力交瘁,只有到了“我”这个时代个人的奋斗才与幸福生活划上等号……“奶奶”坚毅果敢、“爸爸”老实懦弱,但共同特征是为了家人能过上好日子甘愿自己一个人吃苦受累,令人感动。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尖锐的矛盾冲突,但朴素优美的语言透出浓浓的思念之情和对这个伟大时代的赞颂之情……
  • 神奇动物诊所

    神奇动物诊所

    动物医学专业的夏燃经营着一家很小很小的动物诊所,自从附近开了一家大型动物医院后,生意一落千丈,到了温饱都成问题的地步。突然有一天,号称第一代动物助手系统降临到他身上,他以为从此将要过上高富帅,走上人生巅峰的路,可哪成想——这是一个坑爹的系统。说要帮助他成为世界第一的动物医学家,可是没收营业额、帮别人拉赞助、给动物做媒,让他完成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算怎么回事啊?于是,故事就这么开始了。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斗界人皇

    斗界人皇

    他命该绝,但是一剑之下,命运又能算什么?
  • 做最好的产品经理

    做最好的产品经理

    只有同时扮演好技术人员、市场人员、销售人员、培训师、谈判专家等多种角色,在产品开发和管理过程中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产品经理才能脱颖而出,才能做到使客户满意,才能成功地将产品推向市场。《做最好的产品经理》正是基于“打造最好的产品经理”这一理念,从产品经理要扮演的各个角色入手,以5大岗位职责、9张工具表单、26个典型案例及26个经验提醒来全方位讲解各项具体工作中的管理方法和实操技巧。本书将为广大产品经理提供迅速提升产品开发、管理和推广能力的重要借鉴。
  • 少年先锋队

    少年先锋队

    这是一个关于红领巾的故事。今年八岁的陆铭希望自己能成为少年先锋队,在班干入队的那天放学回家后,他被爷爷带到家中地下的仓库里获得了一条匪夷所思的红领巾,这条红领巾将给陆铭的童年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这条红领巾的作用是。。。
  • 罪与罚

    罪与罚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日出日落

    日出日落

    我们都在最青春年少时与爱情分道扬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