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水都是雨水”,这是美国雨水收集利用专家理查德·海尼经常说的一句话。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不论是地下储水层的水,还是江河里的水,最早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当雨水落到地面,透过土壤、石层渗灌到地下储水层,带上了矿物质和盐等有益于人类健康的物质。最关键的是,地下水硬度一般偏高,而回用雨水可以节省地下水处理中使用的软水材料,还可在洗涤时节省肥皂、洗涤剂等。因此,对雨水的科学收集、合理储存及节能使用是节能减排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充分发挥雨水利用价值的有效保障。
城市雨水收集我国城市雨水利用起步较晚,目前主要在缺水地区有一些小型、局部的非标准性应用。在国外,德国和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城市雨水的资源化和雨水的收集利用已有较长的历史。其经验和方法,对我国大部分城市特别是对那些严重缺水的城市很有借鉴意义。
德国的城市雨水收集方法主要有3种:①屋面雨水集蓄系统,集下来的雨水主要用于家庭、公共场所和企业的非饮用水。②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道路雨水通过下水道排入沿途大型蓄水池或通过渗透补充地下水。德国城市街道雨水管道口均设有截污挂篮,以拦截雨水径流携带的污染物。③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小区沿着排水道建有渗透浅沟,表面植有草皮,供雨水径流流过时下渗。超过渗透能力的雨水则进入雨水池或人工湿地,作为水景或继续下渗。
常见的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可分为3个部分:雨水的收集、雨水的处理和雨水的供应。
雨水的收集
广义的范围内,包括了大型水库的建设、河川径流的取用等。雨水收集的方式有许多种形式,例如屋顶集水、地面径流集水、截水网等。其收集效率会随着收集面材质、气象条件(日照、温湿度等)以及降雨时间的长短等因素而有所差异。通常的这种雨水收集往往是泥沙俱下,给雨水的后续处理带来很大地压力。
雨水的处理
雨水收集后的处理过程,与一般的水处理过程相似,唯一不同的是雨水的水质明显比一般回收的中水水质好。试验研究显示,雨水pH值较低(平均约在6.5),初期降雨所带入的收集面污染物或泥沙,是雨水处理所面临的最大问题。而一般的污染物(如树叶等)可经由筛网筛除,泥沙则可经由沉淀及过滤的处理过程加以去除。
屋顶集水一般以下述程序来处理所收集的雨水:
集水→筛选→沉淀→砂滤→停留槽→消毒(视情况而定)→处理水槽(供水槽)雨水的处理设备包括有筛网槽以及两个沉淀槽。沉淀槽下方则设有清洗排泥管,用来方便槽底淤泥的清洗排除,维持沉淀槽的循环使用。
这种技术虽然能把收集的雨水进行有效处理,但首次投入成本高,运行成本更高,不符合节能减排的发展方向。
雨水的供应
雨水的使用,除了可以作为街厕冲洗用水外,也可作为其他用水,如空调冷却水、消防用水、洗车用水、花草浇灌、景观用水、道路清洗等;此外,也可以经处理消毒后供人畜饮用。通常这些雨水的用途还未真正发挥雨水的利用价值。
一种新型的雨水收集利用技术
雨水作为一种极有价值的水资源,早已引起德国、日本等国家的重视。国际雨水收集利用协会自成立以来,不断地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两年一度的交流大会使各国之间的雨水利用技术和信息能够很快地传播。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为雨水利用技术的国际化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其中,发展较快的是德国和日本等国家。德国雨水利用技术已经从第二代向第三代过渡,其“第三代”雨水利用技术的特征就是设备的集成化,各项雨水利用技术已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在第十届国际雨水利用大会上代表们就表明,今后城市雨水利用技术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它的国际化与集成化。各国的雨水利用技术发展的程度因重视程度不同而参差不齐。成熟的雨水利用技术从屋面雨水的收集、截污、储存、过滤、渗透、提升、回用到控制都有一系列的定型产品和组装式成套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