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53300000001

第1章 玉米(1)

毕飞宇

出了月子施桂芳把小八子丢给了大女儿玉米,除了喂奶,施桂芳不带孩子。按理说施桂芳应该把小八子衔在嘴里,整天肉肝心胆的才是。施桂芳没有。坐完了月子施桂芳胖了,人也懒了,看上去松松垮垮的。这种松松垮垮里头有一股子自足,但更多的还是大功告成之后的懈怠。施桂芳喜欢站在家门口,依住门框,十分安心地嗑着葵花。施桂芳一只手托着瓜子,一只手挑挑拣拣的,然后捏住,三个指头肉乎乎地翘在那儿,慢慢等候在下巴底下。施桂芳的懒主要体现在她的站立姿势上,施桂芳只用一只脚站,另一只却要垫到门槛上去,时间久了再把它们换过来。人们不太在意施桂芳的懒,但人一懒看起来就傲慢。人们看不惯的正是施桂芳的那股子傲气,她凭什么嗑葵花也要嗑得那样目中无人?施桂芳过去可不这样,村子里的人都说,桂芳好,一点官太太的架子都没有。施桂芳和人说话的时候总是笑着的,如果正在吃饭,笑起来不方便,那她一定先用眼睛笑。现在看起来过去的十几年施桂芳全是装的,一连生了七个丫头,自己也不好意思了,所以敛着,客客气气的。现在好了,生下了小八子,施桂芳自然有了底气,身上就有了气焰,虽说还是客客气气的,但是客气和客气不一样,施桂芳现在的客气是支部书记式的平易近人。她的男人是村支书,她又不是,她凭什么懒懒散散地平易近人?二婶子的家在巷子的那头,她时常提着丫杈,站在阳光底下翻草。二婶子远远地打量着施桂芳,动不动就是一阵冷笑,心里说,大腿叉了八回才叉出个儿子,还有脸面做出女支书的模样来呢。

施桂芳二十年前从施家桥嫁到王家庄,一共为王连方生下了七个丫头。这里头还不包括掉走的那三胎。施桂芳有时候说,说不定掉走的那三胎都是男的,怀胎的反应不大同,连舌头上的淡寡也不一样。施桂芳每次说这句话都要带上虚设往事般的侥幸心情,就好像只要保住其中的一个,她就能一劳永逸了。有一次到镇上,施桂芳特地去了一趟医院,镇上的医生倒是同意她的说法,那位戴着眼镜的医生把话说得很科学,一般人是听不来的,好在施桂芳是个聪明的女人,听出意思来了。简单地说,男胎的确要娇气一些。不容易挂得住,就是挂住了,多少也要见点红。施桂芳听完医生的话,叹了一口气,心里想,男孩子的金贵打肚子里头就这样了。医生的话让施桂芳多少有些释怀,她生不出男孩也不完全是命,医生都说了这个意思了,科学还是要相信一些的。但是施桂芳更多的还是绝望,她望着码头上那位流着鼻涕的小男孩,愣了好大一会儿,十分怅然地转过了身去。王连方却不信邪。支部书记王连方在县里学过辩证法,知道内因和外因、鸡蛋和石头的关系。关于生男生女,王连方有着极其隐秘的认识。女人只是外因,只是泥地、温度和墒情,关键是男人的种子。好种子才是男孩,种子差了才是丫头。王连方望着他的七个女儿,嘴上不说,骨子里头却是伤了自尊。

男人的自尊一旦受到挫败反而会特别地偏执,王连方开始和自己犟。他下定了决心,决定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儿子一定要生。今年不行明年,明年不行后年,后年不行大后年。王连方既不渴望速胜,也不担心绝种。他预备了这场持久战。说到底男人给女人下种也不算特别吃苦的事。相反,施桂芳倒有些恐惧了。刚刚嫁过来的那几年,施桂芳对待房事是半推半就的,这还是没过门的时候她的嫂子告诉她的。嫂子把她嘴里的热气一直哈到施桂芳的耳垂上,告诫桂芳一定要夹着一些,捂着一些,要不然男人会看轻了你,看贱了你。嫂子用那种晓通世故的神秘语气说,要记住桂芳,难啃的骨头才是最香的。嫂子的智慧实际上没有能够派上用场。连着生了几个丫头,事态反过来了,施桂芳不再是半推半就,甚至不是半就半推,确实是怕了。她只能夹着,捂着。夹来捂去的把王连方的火气都弄出来了。那一天晚上王连方给了她两个嘴巴,正面一个,反面一个。“不肯?儿子到现在都没叉出来,还一顿两碗饭的!”王连方的声音那么大,站在窗户的外面也一定能听得见。施桂芳“在床上不肯”,这话传出去就要了命了。光会生丫头,还“不肯”,绝对是丑女多作怪。施桂芳不怕王连方打,就是怕王连方吼。他一吼施桂芳便软了,夹也夹不紧,捂也捂不严。王连方像一个笨拙的赤脚医生,板着脸,拉下施桂芳的裤子就插针头,插进针头就注射种子。施桂芳怕的正是这些种子,一颗一颗地数起来,哪一颗不是丫头。

老天终于在1971年开眼了。阴历年刚过,施桂芳生下了小八子。这个阴历年不同寻常,有要求的,老百姓们必须把它过成一个“革命化”的春节。村子里严禁放鞭炮,严禁打扑克。这些严禁令都是王连方在高音喇叭里向全村老少宣布的。什么叫革命化的春节,王连方自己也吃不准。吃不准不要紧,关键是做领导的要敢说。新政策就是做领导的脱口而出。王连方站在自家堂屋里,一手捏着麦克风,一手玩弄着扩音器的开关,开关小小的,像一个又硬又亮的感叹号。王连方对着麦克风厉声说:“我们的春节要过得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说完这句话王连方就把锃锃的感叹号揿了下去。王连方自己都听出来了,他的话如同感叹号一般,紧张了,严肃了,冬天的野风平添了一股浩荡之气,严厉之气。

初二的下午王连方正在村子里检查春节,他披着旧大衣,手上夹了半截子飞马香烟。天气相当地阴冷,巷子里萧索得很,是那种喜庆的日子反有的冷清,只有零星的老人和孩子。男将们不容易看得到,他们一定躲到什么地方赌自己的手气去了。王连方走到王有庆的家门口,站住了,咳了几声,吐出一口痰。王有庆家的窗户慢慢拉开一道缝隙,露出了王有庆老婆的红棉袄。有庆家的面对着巷口,越过天井敞着的大门冲王连方打了一个手势。屋子里的光线太暗,她的手势又快,王连方没看清楚,只能把脑袋侧过去,认真地调查研究。这时候高音喇叭突然响了,传出了王连方母亲的声音,王连方的老母亲掉了牙,主要是过于急促,嗓音里夹杂了极其含混的气声,呼噜呼噜的。高音喇叭喊道:“连方啊连方啊,养儿子了哇!家来呀!”王连方歪着脑袋,听到第二遍的时候听明白了。回过头去再看窗前的红棉袄,有庆家的已经垂下了双肩,脸却靠到了窗棂口,面无表情地望着王连方,看上去有些怨。这是一张好看的脸,红色的立领裹着脖子,对称地竖在下巴底下,像两只巴掌托着,格外地媚气了。高音喇叭里杂七杂八的,听得出王连方的堂屋里挤的都是人。后来唱机上放上了一张唱片,满村子都响起了《大海航行靠舵手》,村里的空气雄赳赳的,昂扬着,还一挺一挺的。有庆家的说:“回去吧你,等你呢。”王连方用肩头簸了簸身上的军大衣,兀自笑起来,心里说:“妈个巴子的。”

玉米在门口忙进忙出,她的袖口挽得很高,两条胳膊已经冻得青紫了。但是玉米的脸颊红得厉害,有些明亮,发出难以掩抑的光。这样的脸色表明了内心的振奋,却因为用力收住了,又有些说不出来路的害羞,绷在脸上,所以格外地光滑。玉米在忙碌的过程中一直咬着下嘴唇,就好像生下小八子的不是母亲,而是玉米她自己。母亲终于生儿子了,玉米实实在在地替母亲松了一口气,这份喜悦是那样地深入人心,到了贴心贴肺的程度。玉米是母亲的长女,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不知不觉已经是母亲的半个姐妹了。事实上生六丫头玉苗的时候,玉米就给接生婆做下手了,外人终究是有诸多不便的。到了小八子,玉米已是第三次目睹母亲分娩了。玉米借助于母亲,亲眼目睹了女人的全部隐秘。对于一个长女来说,这实在是一份额外的奖励。二丫头玉穗只比玉米小一岁,三丫头玉秀只比玉米小两岁半,然而,说起晓通世事,说起内心的深邃程度,玉穗玉秀比玉米都差了一块。长幼不只是生命的次序,有时候还是生命的深度和宽度。说到底成长是需要机遇的,成长的进度只靠光阴有时候反而难以弥补。

玉米站在天井往阴沟里倒血水,父亲王连方走进来了。今天是一个大喜的日子,王连方以为玉米会和他说话的,至少会看他一眼。玉米还是没有。玉米没穿棉袄,只穿了一件薄薄的白线衫,小了一些,胸脯鼓鼓的,到了小腰那儿又有力地收了回去,腰身全出来了。王连方望着玉米的腰身和青紫的胳膊,意外地发现玉米已经长大了。玉米平时和父亲不说话,一句话都不说。个中的原委王连方猜得出,可能还是王连方和女人的那些事。王连方睡女人是多了一些,但是施桂芳并没有说过什么,和那些女人一样有说有笑的,有几个女人还和过去一样喊施桂芳嫂子呢。玉米不同。她嘴上也不说什么,背地里却有了出手。这还是那些女人在枕头边上告诉王连方的。好几年前了,第一个和王连方说起这件事的是张富广的老婆,还是个新媳妇。富广家的说:“往后我们还是轻手轻脚的吧,玉米全知道了。”王连方说:“她知道个屁,才多大。”富广家的说:“她知道,我知道的。”富广家的没有嚼蛆,前两天她和几个女的坐在槐树底下纳鞋底,玉米过来了。玉米一过来富广家的脸突然红了。富广家的瞥了玉米一眼,目光躲开了。再看玉米的时候玉米还是看着她,一直看着她,就那么盯着。从头到脚,又从脚到头。旁若无人,镇定得很。那一年玉米才十四岁。王连方不相信。但是没过几个月,王大仁的老婆吓了王连方一大跳。那一天王连方刚刚上了王大仁老婆的身,大仁家的用两只胳膊把脸遮住了,身子不要命地往上拱,说:“支书,你用劲,快弄完。”王连方还没有进入状态,稀里糊涂的,草草败了。大仁家的低着头,极慌张地擦换,什么也不说。王连方叉住她的下巴,再问,大仁家的跪着说:“玉米马上来踢毽子了。”王连方眨巴着眼睛,这一回相信了。但是一回到家,玉米一脸无知,王连方反而不知道从哪儿说起了。玉米从那个时候开始不再和父亲说话了。王连方想,不说话也好,总不能多了一个蚊子就不睡觉。然而今天,在王连方喜得贵子的时刻,玉米不动声色地显示了她的存在与意义。这一显示便是一个标志,玉米大了。

王连方的老母垂着两条胳膊,还在抖动她的下嘴唇,她上了岁数,下嘴唇耷拉在那儿,现在光会抖。喜从天降对年老的女人来说是一种折磨,她们的表情往往很僵,很难将心里的内容准确及时地反映到脸上。王连方的老爹则沉稳得多,他选择了一种平心静气的方式,慢慢地吸着烟锅。这位当年治保主任到底见过一些世面,反而知道在喜上心头的时刻不怒自威。

“回来啦?”老爹说。

“回来了。”王连方说。

“起个名吧。”

王连方在回家的路上打过腹稿,随即说:“是我们家的小八子,就叫王八路吧。”

老爹说:“八路可以,王八不行。”

王连方忙说:“那就叫王红兵。”

老爹没有再说什么。这是老家长的风格。老家长们习惯于用沉默来表示赞许。

接生婆又在产房里高声喊玉米的名字了。玉米丢下水盆,小跑着进了西厢房。王连方看着玉米的背影,她在小跑的过程中已经知道将两边的胳肢窝夹紧了,而辫子在她的后背却格外地生动。这么多年来王连方光顾了四处莳弄,四处播种,再也没有留意过玉米,玉米其实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岁数了。玉米的事其实是拖下来的,王连方是支书,到底不是一般的人家,不大有人敢攀这样的高枝。就是媒婆们见到玉米通常也是绕了过去。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哪一个精明的媒婆能忘得了这句话。玉米这样的家境,这样的模样,两条胳膊随便一张就是两只凤凰的翅膀。

农民的冬天并不清闲。用了一年的水车、槽桶、农船、丫杈、铁锹、钉耙、连枷、板锨,都要关照了。该修的要修,该补的要补,该淬火的要淬火,该上桐油的要上桐油。这些都是事,没有一件落得下来。最吃力气、最要紧的当然还是兴修水利。毛泽东主席都说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主席做过农民,他老人家要是不到北京去,一定还是个好把式。主席说得对,水、肥、土、种、密、保、工、管,“八字方针”水为先。兴修水利大多选择在冬天,如果摊上一个大工程,农民们恐怕比农忙的时候还要劳累一些。冬天里还要有一件事是不能忘记的,那就是过年。为了给过去的一年做一道总结,也为了给下一个来年讨一个吉祥,再懒散、再穷苦的人家也要把年过得像个样子。家家户户用力地洗、涮,炒花生、炒蚕豆、炒瓜子、爆米花、掸尘、泥墙、划糕、蒸馒头,直到把日子弄得香气缭绕的,还雾气腾腾的。赶上过年了当然又少不了一大堆的人情债、世故账,都要应酬好。所以,到了冬天,主要是腊月和正月,农活是没有了,人反而更忙了。“正月里过年,二月里赌钱,三月里种田”。这句话说得很明白了。农民们真正清闲的日子其实也只是阴历的二月,利用这段清闲的日子走一走亲戚,赌一赌自己的手气。到了阴历的三月,一过了清明,也就是阳历的4月5号,农民们又要向土地讨生活了。别的事情再重要、再复杂,但农民的日子终究在泥底下,开了春你得把它翻过来,这样才过得下去。城里的人喜欢伤叹“春日苦短”,那里的意思要文化得多,心情里修饰的成分也多得多。农民们说这句话可是实打实的,说的就是这二三十天。春里这二三十天的好时光实在是太短暂了,连伤叹的工夫都没有。

同类推荐
  • 小战友: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

    小战友: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

    这是真实的故事,一群13至17的小战士跟随部队入朝作战,做战地宣传、救护、观测工作,经历了一至五次战役。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小战友和大战友一样不怕流血牺牲,英勇作战,不少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小说以纪实的手法,真实地再现了残酷的战场,通过表现志愿军英雄们如歌如泣的战斗事迹,深切地怀念那些有名的无名的英雄们。读来令人热泪沾襟!
  • 回眸

    回眸

    一向沉默少言的赵本善这年头也不安份起来。他意外发现五分厂的统计员鲁丽酷似自己的妻子。举手投足,腰段儿,走路态势都象,所不同的是脸蛋儿深得比妻子白净,虽说也成家立业,少年风韵犹存,曲线优美得给人一种享受。要是她看得起,他会毫不犹豫地将自己交给她,他想。
  • 野心

    野心

    1、名家唐达天新作:畅销书《一把手》《二把手》作者唐达天最新小说。2、官商小说典范之作:一本书讲透中国官场、商界的那些真事儿,社会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3、混社会、成就功业的智慧:本书中那些从小人物到上流社会精英的智慧,引发我们感叹,值得我们借鉴。4、复杂的中国式关系:理想和现实的平衡、爱情和色欲的纠缠、良知与罪恶的博弈。关系的复杂、人性的复杂,让人难以自拔。创业并不难,难的是观念的转变和当老板的野心,创业无须多高的学历,无须成捆的资金,只要具备慧眼,掌握游戏规则,你就有可能会成功。
  • 旧辙

    旧辙

    《旧辙》收录了作者2000年后新作《我的连队》、《男左女右》、《村长老赖》等4篇,处女作《热的雪》,成名作《旧辙》,代表作《父亲进城》,影响争议最大之作《边缘或大侠》。
  • 芥末男女

    芥末男女

    龙虾与芥末,婚姻与激情。许多事情发展到后来往往会不按个人意志出现一些问题,爱情也不例外。小说中恋人最终以相同的理由——你给的是我不要的,我要的你不能给予,结束了他们长达五年的悲伤爱情。有时候,爱情能够战胜背叛,却承受不了平庸。原来,爱情是需要被支撑的,比如信任、理解、责任、担负。就好像花朵的美丽,美丽来自于花朵,花朵依赖土壤生存才有醉人的芳香。
热门推荐
  • 曾经我也想一了百了

    曾经我也想一了百了

    我曾经也想过一了百了在没能和你相遇的时候能有你这样的人存在于这个世界悄悄唤醒我沉睡心底的喜悦能有你这样的人存在于我的心尖让我开始有点期待这个世界
  • 地球毁灭一万年

    地球毁灭一万年

    战争让星球地表严重污染和破坏,一万年来幸存下来的种族只能蜗居在地壳下的城市里苟延残喘,挣扎在物种灭绝的边缘、畸形扭曲的蜕变。许多人已经绝望,等着死去的灵魂升上从未有过的天堂。但是极少数人并没有放弃希望,哪怕现实如此的残酷,环境极端的恶劣,深处底层的人类怀揣着信念努力向上攀爬,用生命去追赶回不去的文明和过去。
  • 烟路仙尘

    烟路仙尘

    一出生便被抛弃,养母也因此而暴毙...是在千夫所指下低头伫立,还是就算跪着淌着鲜血也要挺立爬向远方...一个想成大侠的懵懂少年,一只笨重憨厚的黄牛,未来如何...
  • 暗影会

    暗影会

    十年前,我和兄弟们的一次下墓,彻底改变了我们的命运……
  • 重生之超级学习系统

    重生之超级学习系统

    一个在地球上毫不起眼、受尽欺负的小学灰(渣都不剩了,学渣都看不起他),在异世重生,最终成为了万能的学神,更是在异界掀起了一片腥风血雨。神前一叩,缘注定生死。既然我们立下了兄弟誓言,必定生死相依,不离不弃。你贵为宗主又如何?照样是我的剑下亡魂。魔窟万魔群啸,只要我还横刀在手,万劫不复也当一往直前。成魔者,皆为无情?魔亦有情,我若成魔,便以这魔血染尽轩辕,诛尽这天下虚伪浮夸,偏要还这世间一个天地无暇!
  • 深海勘探队恐怖事件手札:噬魂龙珠

    深海勘探队恐怖事件手札:噬魂龙珠

    中国南海海域接连发生船只神秘失踪事件,有关部门派出的搜救队无功而返,却带回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红螺岛附近的海底,竟然发现了沉船墓的踪影!
  • 中国教育史导论

    中国教育史导论

    本书介绍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历史,内容包括学校的产生和奴隶社会的教育、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传统学校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西学东渐与传统教育的危机、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导入及其本土化历程等。
  • 妃你莫属:嗜宠绝色小妖妻

    妃你莫属:嗜宠绝色小妖妻

    他,是天策国的皇子。她,是冥落国的女帝。他第一次见到她,便一定要娶她。她第一次见到他,就知道他一定是个麻烦。她只因一场意外来到这里,亲眼见证了亲人的背叛。他天策国的皇子,小时候因为仇人的追杀,遇见从北冥府走出的她。被她所救。十年之后他已是天策的帝君。她是冥落和亲的公主。大殿之上,为了那个救他一名的她。毫不留情的一柄长剑,刺入她的心扉。当他发现她是自己思念甚久她,可是她的心已经被他伤透,心灰意冷。那他的温柔,会换来她的心吗?
  • 傲诱邪妻

    傲诱邪妻

    “师妹,我们一起睡觉吧!”“不要!”“那我们一起喝酒吧!”“不要。”“那我们分开睡吧!”“不要!”某女反应说出了这一句话,回后立刻反悔了。可是某人已经扑了上来。她前一世作为一个废物,没想到重生后还是废物,没关系,这只是暂时的。一朝风云后,她是绝色倾城的铭术师。而她师兄居然是已死的六皇子,最终成为了高高在上的帝君。某男喜欢她,就一直缠着她,没法,她也以其人之道还之以其人之身,缠着他一辈子。最终,她还是很单纯的被人吃干抹净变成一个小萌妃。
  • 丧家魂

    丧家魂

    “唔,怎么这么吵啊...”一阵喧闹声把他吵醒,他迷迷糊糊坐起身,吧嗒着嘴懒洋洋的抬头看去,只见天下第一剑客正在他家院儿里劈柴,大陆最大组织的总执事正在帮他贴窗花。第一世家的家主一边在厨房里满身油烟的炒菜,一边埋怨大陆首富刚刚买回来的鱼不新鲜。自己的大舅子正在眼含热泪的跟自己老婆嘀咕什么,至于话的内容,他不听也能猜到,一定是‘哥哥最近忙着追杀邪神没有来看你,委屈你了’一类的。在他们旁边,世上千千万少年心目中的偶像正在扮白痴哄自己刚满月的女儿玩。“那家伙倒是本色演出。”习惯性的臭了自己朋友一句,他舒服地伸了个懒腰,看着窗外透进来的阳光,嘴角露出一抹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