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松疗法认为一个人的心情反应包含“情绪”与“躯体”两部分。假如能改变“躯体”的反应,“情绪”也会随着改变。至于躯体的反应,除了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内脏内分泌”系统的反应不易随意操纵和控制外,受随意神经系统控制的“随意肌肉”反应,则可由人们的意念来操纵。也就是说,经由人的意识可以把“随意肌肉”控制下来,再间接地把“情绪”松弛下来,建立轻松的心情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心情紧张时,不仅“情绪”上“张惶失措”,连身体各部分的肌肉也变得紧张僵硬,即所谓心惊肉跳、呆若木鸡;而当紧张的情绪松弛后,僵硬肌肉还不能松弛下来,即可通过按摩、沐浴、睡眠等方式让其松弛。
基于这一原理,“放松疗法”就是训练一个人,使其能随意地把自己的全身肌肉放松,以便随时保持心情轻松的状态。
下面介绍一些具体的方法:
1.深呼吸
呼吸并不只有维持生命的作用,吐纳之法还可以清新头脑,熨平纷乱的思绪。所以当你因压力太大而心跳加快时,不妨试着放松身心,做几个深呼吸。进行深呼吸,能增加血液中的氧,有助于很快放松心情。简单用胸部快速浅呼吸只能导致心跳加快,肌肉紧张,会增加压力感。正确的呼吸方法是放松腰带,双手扶下腹,均匀平缓深呼吸。
2.想象
听起来很新鲜,其实研究证明能有效减轻压力。例如设想自己在洗热水澡,自己在草地漫步,踩着鹅卵石在没膝深的溪水中探行,躺在海滩上让潮水一遍一遍地冲刷。要注意想象一些声音、景象、气味等的细节。
3.自我按摩
全身保健按摩是活动全身的皮肤,穴位按摩是手指点按几个穴位,其中有印堂、风池、太阳、内关、外关、足三里和涌泉,以及肩与颈之间的大块区域。按摩时可以配合深呼吸和意念循环。
4.气功
气功是古老而神秘的学问,气功是意念、动作、呼吸相结合的功夫,我们可以曲膝做马步蹲裆式,上体笔直,吸气时双手慢慢抬起,平肩,呼气时双手慢慢放下,多做几次。
5.静坐
在进晚餐、去健身房锻炼或是抱起小孩之前,花上3—5分钟闭上眼睛做深呼吸。想象着将新鲜空气吸入腹部,将废气彻底呼出。这样就能够清醒头脑,卸下工作的压力。
6.运动
许多上班族都与运动无缘,而长期缺少运动不仅会带来肥胖亦会导致精神倦怠,这时“运动疗法”就派上用场了,适当的运动,可以为你减轻压力。
18章 宽容养心术——宽容让内心丰盈,让人生圆满
宽容是种美德,是人生难得的佳境
法国19世纪的文学大师维克多·雨果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雨果的话虽然浪漫,却也不无现实启示。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夜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越墙出去遛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老禅师宽容了他的弟子。他知道,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当没有缘分的“对手”,出于内心的丑恶,在你背后说坏话做错事,此时你想伺机报复,还是宽容?当你亲密无间的朋友,无意或有意做了令你伤心的事情,此时你想从此绝交,还是宽容?冷静地想一想,还是宽容为上。这样于人于己都有好处。
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本名重耳,未登基之前,由于遭到其弟夷吾的追杀,只好到处流浪。
有一天,他和随从经过一片土地,因为粮食已用完,他们便向田中的农夫讨些粮食,可那农夫却捧了一捧土给他们。
对农夫的戏弄,重耳不禁大怒,要打农夫。他的随从狐偃马上阻止了他,对他说:“主君,这泥土代表大地,这正表示你即将要称王了,是一个吉兆啊!”重耳一听,不但立即平息了怒气,还恭敬地将泥土收好。
狐偃身怀宽容之心,用智慧化解了一场难堪,这是胸怀大志的表现。如果重耳当时盛怒之下打了农夫,甚至于杀了人,反而暴露了他们的行踪。狐偃的一句忠言,既宽容了农夫,又化解了屈辱,成就了大事。
有人说宽容是软弱的象征,其实不然,有软弱之嫌的宽容根本称不上真正的宽容。宽容是人生难得的佳境──一种需要操练、需要修行才能达到的境界。
宽容是智者的大度、强者的涵养。宽容并不意味着怯懦,也不意味着无能,而是胸怀高远的表现,是人生的一种大的境界。
一个懂得宽容的人,他的人生天地一定广阔;一个懂得宽容的人,他的精神一定充实;一个懂得宽容的人,他的心灵一定纯洁;一个懂得宽容的人,他的灵魂一定美丽。
宽容是颗养心丹,滋身心益人生
心理学家指出:适度的宽容,对于改善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这种宽容,指的是对于自己或别人在生活、工作、学习中的过失、过错采取适当的“羞辱政策”,有效地防止事态扩大而加剧矛盾,避免产生严重后果。
大量事实证明,不会宽容别人,亦会殃及自身。过于苛求别人或苛求自己的人,必定处于紧张的心理状态之中。
由于内心的矛盾冲突或情绪危机难于解脱,极易导致机体内分泌功能失调,诸如使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过量分泌,引起体内一系列生理化学改变,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功能紊乱等等,并可伴有头昏脑胀、失眠多梦、乏力倦怠、食欲不振、心烦意乱等症候。
紧张心理的刺激会影响内分泌功能,而内分泌功能的改变又会反过来增加人的紧张心理,形成恶性循环,贻害身心健康。有的过激者甚至失去理智而酿成祸端,造成严重后果。而一旦宽恕别人之后,心理上便会经过一次巨大的转变和净化过程,使人际关系出现新的转机,诸多忧愁烦闷可得以避免或消除。
宽容,对人对自己都可成为一种毋需投资便能获得的“精神补品”。学会宽容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且对赢得友谊,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满,乃至获得事业的成功都是必要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对子女、对配偶、对老人、对学生、对领导、对同事、对顾客、对病人……都要有一颗宽容的爱心。
宽容,往往折射出一个人处世的经验,待人的艺术,良好的涵养。学会宽容,需要吸收多方面的“营养”,需要时常把视线集中在完善自身的精神结构和心理素质上。否则,一个缺乏现代文明阳光照射的贫儿,当被人们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当然,宽容决不是无原则的宽大无边,而是建立在自信、助人和有益于社会基础上的适度宽大,必须遵循法制和道德规范。对于绝大多数可以教育好的人,宜采取宽恕和约束相结合的方法;而对那些蛮横无理和屡教不改的人,则不应手软。从这一意义上说,“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乃是应取的态度。
处处宽容别人,决不是软弱,决不是面对现实的无可奈何。在短暂的生命里,学会宽容,意味着你的思想更加快乐。宽容,可谓人生中的一种哲学。
得体淡泊,学会宽容!
接纳自我,宽容首先是对自己的宽容
有一个人做了一个奇怪的梦——采访上帝。
他在梦中见到了上帝。
上帝问道:“你想采访我吗?”
他说:“我很想采访你,但不知道你是否有时间。”
上帝笑道:“我的时间是永恒的。你有什么问题吗?”
他问:“你感到人类最奇怪的是什么?”
上帝答道:“他们厌倦童年生活,急于长大,而后又渴望返老还童。他们牺牲自己的健康来换取金钱,然后又牺牲金钱来恢复健康。他们对未来充满忧虑,但却忘记现在。于是,他们既不生活于现在之中,又不生活于未来之中。他们活着的时候好像从不会死去,但死去以后又好像从未活过……”
上帝握住他的手,他们沉默了片刻。
他又问道:“作为长辈,你有什么经验想要告诉子女的?”
上帝笑道:“他们应该知道不可能取悦于所有人——他们所能做到的只是让自己被人所爱。他们应该知道,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不是拥有什么东西——而是拥有什么人。他们应该知道,与他人攀比是不好的。他们应该知道,富有的人并不拥有最多,而是需要最少。他们应该知道,要在所爱的人身上造成深度创伤只要几秒钟,但是治疗创伤则要花上几年时间。他们应该学会宽恕别人。他们应该知道,有些人深深地爱着他们——但却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他们应该知道,金钱可以买到任何东西,却买不到幸福。他们应该知道,得到别人的宽恕是不够的,他们也应当宽恕自己。”
宽容,首先是对自己的宽容。只有对自己宽容的人,才有可能对别人也宽容。人的烦恼一半源于自己,即所谓画地为牢,作茧自缚。
宽容地对待自己,就是心平气和地工作、生活。这种心境是充实自己的良好状态。充实自己很重要,只有有准备的人,才能在机遇到来之时不留下失之交臂的遗憾。
宽容的过程也是“互补”的过程。别人有此过失,若能予以正视,并以适当的方法给予批评和帮助,便可避免大错。自己有了过失,亦不必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同样也应该宽容和接纳自己,并努力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重新扬起工作和生活的风帆。
不以完美眼光看世界,与完美主义决裂
一个人有一张出色的由檀木做成的弓。这张弓射箭又远又准,他非常珍惜它。
有一次,他仔细观察弓时想:还是有些笨重,外观也无特色,请艺术家在弓上雕一些图画就好了。于是他去找艺术家。艺术家在弓上雕了一幅完整的行猎图。
这个人拿着这张完美的弓心中充满了喜悦。
“你终于变得完美了,我亲爱的弓。”他一面想着一面拉紧了弓。这时,弓“咔”地一声断了。
生活有时就是这样,因为你太求完美,所以到最后连你应该得到的都失去了。世界万物皆不完美,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事物。人生总有缺憾,当你凡事苛求时,结果可能只会让自己因沉重的心理负担而不快乐。
字典中“完美主义”是指对事物要求尽善尽美,愿意付出很大的精力去把它做到天衣无缝的地步。
可见,完美主义并不完全是坏东西,对于某些人和职业甚至还是很必要的,比如音乐、美术、服装设计等。但是如果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追求尽善尽美的话,就脱离了现实,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因此,我们应坚决地和完美主义决裂。
1.学会接受不完美的现实
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这是客观事实,不要逃避,也不要苛求。
2.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为自己确定一个短期的、合理的目标。目标定得太高,形同虚设,反而欲速则不达;目标定得太低,轻轻松松就过关,自身的潜能受到抑制,很不利于自己水平的提高。
目标定位的原则是“跳一跳,够得着”,正因为目标合理,每次总能接近或超过目标。这样下去,才能培养起成就感和自信心,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就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3.对“失败”要重新认识
谁都会遇到失败,不同的只是失败的多少而已。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失败的消极态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应把失败看作是自己前进道路上宝贵的反面经验,相信这一次失败之后一定就是成功。
4.宽以待人
完美主义者是仔细周到的人,但是你要小心,不要总是指出别人的错误,让别人反感和紧张。也不要因为做事不合你的要求就牢骚满腹,尤其是对你的孩子。
不做完美主义者,活出洒脱的自己
从心理学来说,“完美主义”是对完美过分的一种极端追求。那种完善自我,健康地追求完美,并且在努力达到高标准过程中体验到快乐的人,不是完美主义者。心理学上所指的完美主义者是那些把个人的理想标准和道德标准都定得过高,不切合实际,而且带有明显的强迫倾向,要求自己去做不可能做到的事的那种人。
完美主义的人往往不愿意接受自己或他人的弱点和不足,非常挑剔。比如,让自己保持优雅的姿态、不俗的气质、温柔的谈吐,这就是为自己定了一个过高的理想标准,而且也带有强迫的特征;会为一个自认为不优雅的姿态就紧张焦虑,这也并不是一个健康的追求完美的正常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