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疗法主要采用系统脱敏法。所谓系统脱敏法也称缓慢暴露法,是一种常用的行为治疗方法。其基本原则是交互抑制,即每次在引发焦虑的刺激物出现的同时,让病人做出抑制焦虑的反应。这种反应会削弱,最终切断刺激物同焦虑反应间的联系。采用系统脱敏法治疗恐惧症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鼓励患者去接触使他产生恐惧的人群、事物或情境,即使暂时会产生恐惧,也要忍受和适应,直到恐惧情绪全部消失为止。此法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也可以进行自我脱敏训练。
认知疗法是通过解释、疏导,告诉患者他之所以对某种物体、情境或人恐惧,是因为他自己主观意念所致。如社交恐惧,就是自己的一种强迫性的消极观念占上风,总担心与别人谈话、交往,别人会嘲笑或看不起自己,不管事实上是否真如此,总觉得很不自在、很尴尬、很恐慌。所以,要消除恐惧症,就要勇敢地面对引起恐惧的事物,学会控制、调节自己的害怕情绪。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恐惧症所引起的焦虑和忧郁情绪。三环类抗忧郁剂可以减轻广场恐怖症的症状,但停止服药则有较高的复发率。故药物治疗只是一种辅助疗法。
3.催眠治疗
应用催眠治疗来对抗面临恐惧处境所产生的焦虑反应。也有训练病人应用自我催眠法,在面临恐惧处境时保持肌肉松弛,以期对抗。
坦然面对,放松身心,缓解恐惧感
轻度的恐惧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由于恐惧,人在做事时自然会小心谨慎,也就在客观上给人带来一定的安全,从这个意义上说恐惧也是一种保护机制。轻度的恐惧不仅是正常的,而且也并没有什么坏处,而且由于恐惧的存在,人的焦虑情绪也能得到适度的缓解,所以轻度的恐惧不必刻意掩饰和强行战胜,不妨就带着这种恐惧前行。
但是,如果你对什么事情都心存恐惧,做事畏首畏尾,那就要努力克服了。因为恐惧会使你停滞不前,你的目标永远无法实现;恐惧会使你囿于现状,不敢冒险,安于平庸的生活。也许很多次只是由于恐惧,你与机会擦肩而过,但是那样你会永远也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
亨利·克劳得博士作为一个作家和顾问,在一篇《克服恐惧感》的文章中提到可以采取一些积极的行动来缓解恐惧感。
1.多与人交流
不论你多么恐惧,你都不要一个人扛着,你应该找好朋友、亲人,告诉他们你的恐惧。他们会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帮你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恐惧,他们会支持你、鼓励你、帮助你、配合你采取一些有效的行动,从而克服恐惧。
2.放松身心
生活中放松的方法很多,如打太极拳、练瑜伽、散步、郊游等等。你也可以试着做做下面这个训练,这种方法叫“渐进放松训练”,是心理治疗中常用的放松方法。首先全身放松,然后把注意力集中在脚趾上,先绷紧该部位的肌肉,坚持一会儿,再放松,体验该部位放松的感觉。接着是小腿、大腿、腹部、臀部、背部、胸部、肩部、上臂、前臂、双手、颈部、面部、头部,循序进行放松。这样把全身各部位都体验一遍,一般这个过程持续15~30分钟,整个身体就会进入一种平时不能达到的放松状态。
3.充实生活
充实你的精神生活,因为在紧急情况下,精神层面上的东西可以给你带来无比的安慰。如果你还没有一种信仰或者精神寄托,你可以找有经验的长者谈一谈,或者自己买一本有教益的书来阅读。
4.坦然面对
无论哪种方法,都需要你面对自己的恐惧。其实恐惧不是来自外界,是来自自己内心,那么你就要有意识地去面对和解决自身这些问题。记住要从第一步起逐渐开始。例如你对当众讲话很恐惧,就试着循序渐进地克服。你可以先在几个人面前讲话,再主持小规模会议,慢慢地主持一次股东会议等,就这样把整体的事情分成数个小部分,按轻重缓急一步一步去实行,慢慢就会减少恐惧。一般而言,恐惧心理本身也存在着一个衰减的过程,强烈的恐惧在4~6周后随着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的提高会得到逐步缓解。
一般说来,你如果能坚持进行自我训练,慢慢会摒弃恐惧心理,最后从恐惧中彻底解脱。重塑自己的勇敢和无畏,让恐惧永远止息。
打起精神,积极行动,克服怯懦与恐惧
要克服怯懦与恐惧,需要你打起精神,积极行动起来。
1.抹去没有意义的期限
我们的生活充满了这些东西——武断、不现实的期限。这些是我们强加给自己的,也可能是那些只是让我们感到有压力、紧张、呼吸急促的人强加给我们的。这样做往往是为了一些不值得的原因。
应该避免为每一件事机械地安排期限,特别是在你根本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完成的情况下。你应该以一种认真、职业、让人满意的方式制订目标。换句话说,只要能让事情更好地完成,就不要强迫自己。节省一点儿精力,节省一点儿能量,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什么真正的期限。
2.先做最需要做的事
这听起来很自然。但是出于很多原因,我们经常耽误一些更重要、更紧迫的事,却把时间浪费在关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这不但把更重要的事都挂了起来,而且剥夺了我们完成重要任务的时间和精力。每天清晨,花几分钟时间考虑一下哪些项目是目前最需要完成的,然后开始做,不必走弯路,也不必在中间掺和其他一些事情进来。完成之后再进行下一项最关键的事。按照这种顺序,压力自然会消失。
3.尝试不熟悉的事物
对于你的每一天,你并不总是一定要遵循暗淡无光的同一个足迹。打破那灰黑的陈规,以新鲜方式经历新的一天。也许这是一些简单的事情:在外面吃一顿早餐,上班走一条不同的路,造访一个你每天路过却从来没进去的商店或吸引人的地方,改变穿衣方式,改变对待别人或与别人交往的方式。每一件事本身都不像撼动地球那样惊天动地,但它可以确认你有能力使一些事情发生,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前景,从而向你所做的每一件事中注入兴奋和变化,打破生活中单调的陈规,消除一切烦恼。
4.不要感觉自己必须做点什么
什么都不做也没什么错。实际上,每天留点儿时间坐一会儿,不会有大碍,什么不良后果也不会有。坐下来,放松身体和精神,或者闲逛一会儿,把大脑中乱七八糟的事都撂在一边。首先,当你认为不做任何事是停工时,你会变得异常焦虑——你本可以做一些事,却浪费了这些时间。但你想想,实际上,你正在做事情。你正在抓住一群脱缰野马的缰绳,将它们牵回马厩,你正在释放思维空间。一定要控制自己。应该知道,活着,不只是你正在做的事情,也是你目前所处的状态。让思想的弦不时松弛一下,享受一些轻松的空闲时间,什么事都不做。
5.接受吧:生活有时就是很难过
无论你如何精心设计,或者想象事情会如何发展,或相信事情应该如此……有些事总会让你感到迷惑、难堪或不平衡。你也不能解释为什么会这样。也许是因为你的情绪、你的身体状况、航班、天气……或者是因为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
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应该接受这种混乱、难堪的状况,从心理上把这些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来接受。要有信心,相信这一切很快就会回到正常轨道上。你应该知道,面包会有的。
人类的劣根性之一就是永远不知足,即使知道我们已经得到了足够多,也不知足。这将导致过度追求、筋疲力尽、妄自尊大、贪得无厌的胃口以及摇摇欲坠的人际关系。你应该知道你的临界点。在那个点上,你已经工作够了、休息够了、说够了、吃够了、喝够了、锻炼够了、埋怨够了、也跟别人竞争够了。知道你什么时候积累了足够的财富,还了足够多的债,得到了足够的赞许。认清这些界限,你内心里欠缺成就感的阴影就会消失。
6.天不会塌下来
没有什么突然、激烈的事件。你是谁、你怎样,这都不是那么重要。真正的改变总是需要很长时间、细小的改变、耐心的等候、微妙的决定加起来构成的。这样才会形成意义更重大、更深远的转型。耐心一些!如果你真的想要改变,就要培养持久的能力,而不是轻率地急于求成。记住:水滴石穿。
没有人能够完全摆脱怯懦和畏惧,最幸运的人有时也不免有懦弱胆小、畏缩不前的心理状态。但是绝对不能让它成为一种习惯。它使人过于谨慎、小心翼翼、多虑、犹豫不决,在心中还没有确定目标之时,已含有恐惧的意味,在稍有挫折时便退缩不前,因而影响自我设计目标的完成。
心中不畏惧,人生处处是坦途
那是在地势险恶的峡谷,涧底奔腾着湍急的水流,几根光秃秃的铁索横亘在悬崖峭壁之间——铁索桥。山势的巍峨,涧水的轰鸣,越发烘托出桥的危险与简陋,经常有行者失手葬身涧底。
一行四人来到桥头,一个盲人;一个聋人;两个耳聪目明的健全人。铁索桥,必须攀附。路至此,决无退路。四个人一个接一个地抓住铁索,凌空行进。结果呢?盲人过桥了,聋人过桥了,一个耳聪目明的人过桥了。另外一个则跌下铁索桥,丧了命。
难道耳聪目明的人还不如盲人、聋人?他的弱点恰恰缘于耳聪目明。
盲人说,我眼睛看不见,不知山高桥险,心平气和地攀索。聋人说,我的耳朵听不见,不闻脚下咆哮怒吼,恐惧相对减少很多。那么过桥的健全人呢?他的理论是,我过我的桥,险峰与我何干?急流与我何干?只管注意落脚稳固就够了。
对我们的大脑来说,一般存有两股力量,一股力量使我们觉得自己天生是做伟人的;另一股力量却时时提醒我们:“你办不到!”这样一对矛盾的力量斗争,在我们遇到困境时,会变得更加激烈。
在许多时候,在我们的征途中,我们会觉得一切都完了,像生活走到了尽头,像人生的音乐从自己的生活中消失了,但是音乐依然在我们心中。不论在什么时候,不论在哪里,也不论我们的环境如何,我们的遭遇有多么的不幸,生活的音乐始终不会听不见。它在我们的内心里面,只要我们注意听,我们就会发现它的美妙。
华盛顿·欧文说:“消极思考的人会因为生活的不幸而变得胆小和畏怯,而积极思考的人则只会因此而振作起来。”人,一旦降临这个世界,便陷入动荡不安的境遇之中,悲哀、愤怒、忧虑、愧疚和烦恼可能会不间断地困扰着每个人,给人们的精神套上沉重的枷锁。面对现实的挑战,你能抵御消极情绪的袭击吗?你能征服逆境吗?你能够主宰自己吗?
回答是肯定的。只要你相信:问题的症结就在于你的认知评价系统。
要想真正地战胜恐惧,就必须对自己说:“我知道我不是境遇的牺牲者,而是它们的主人。”
恐惧能摧残一个人的意志和生命。它能影响人的胃、伤害人的修养、减少人的生理与精神的活力,进而破坏人的身体健康。它能打破人的希望、消退人的志气,而使人的心力“衰弱”至不能创造或从事任何事业。所以,一定要与恐惧战斗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