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通过自学对新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形成一定的表象,这对于学生在课中学习新知识时,是很有帮助的。而且学生有了一定的预习基础后,教师在教学时就能有的放矢,更多地让学生通过尝试来获取新知识,可以更多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实际情况,当今的学生中养成预习习惯的还不够普遍,当然这是有一个过程的,这其中固然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但我们教师、家长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我们首先要起到引导作用,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如何去预习,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在上新课之前,可以提出几个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的问题作为预习的作业,如我们所要求的读、划、问、查,提高学生预习的兴趣。结合课文背景,内容查找相关的资料,使学生很容易的理解课文的内容,我们现在学的课文有很多都距离孩子们很远,这就需要背景的查找来辅助学习,加深理解,这样坚持较长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对预习就有了一定的习惯性。其次,学生本身也要有一定的学习自觉性,在预习中有不懂的地方打个问号,核心重点的地方或较难理解的地方打个“”号等等。作为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预习,有些问题孩子会主动向你询问,上网的查询还需要家长的辅导,在上课时,因为学生做了充分的预习,那么他的思维会紧跟着教师,不是老师引着走,而是进行互动的学习,我相信只要学校家庭共同联合,孩子的预习习惯一定会很好的养成,这对于他今后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2.听讲的习惯
上课专心听讲,集中注意力,这是保证课堂35分钟效率的最低要求。它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认真听教师讲课并观察教师的教具演示过程、板书内容、讲课的动作及表情等等,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我在讲课时,较多采用动作信号,往往一个动作、一个手时,一个眼神就可能是个问题。因此,学生只有在认真听讲的基础上,才能回答我的动作问题,或领会一个手势所表示的意思。二是注意听同学的发言,同学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要注意听,边听边想,同学回答得对或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边听边思考,同意的可以轻轻点头表示赞同,若需要补充或者有不同的看法时,要积极大胆的举手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可以沟通同学之间的信息,取长补短,促进学生听懂教学内容。
3.课堂上说的习惯
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大胆发言,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学生回答问题时,首先要求语言要完整,不要语无伦次;其次,如果学生回答错了或回答不完整,我会鼓励学生,表扬他敢于说的勇敢的精神,不让学生觉得回答问题是种压力而不敢说、不肯说。所以,在班上,学生回答问题时会说“我认为”“我补充谁的问题”……显得非常自信,有时像开辩论会一样,一个个争先恐后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学习的主动权就还给了学生,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
4.做作业的习惯
总体来说,学生的作业书写较好,但是要做到持之以恒那是要有恒心的,现在有的学生做作业只是为了应付教师,有的回家马马虎虎做好就出去玩了;有的一边做作业一边看电视;有的一有不懂得题目,就马上问家长,自己不动脑筋;有的甚至不完成作业……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作业习惯,应该从几方面着手。(1)培养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要求学生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2)独立完成作业,遇到困难想办法自己解决,不能依赖他人。(3)做完作业认真检查。作为一些作业常迟交的学生的家长可以相机地抽查孩子的书包,或者和别的学生交流后,再来询问。只有多督促,多提醒,才能让学生改掉迟交或者不叫不交的不良习惯。
四、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的培养决非一日之功。比如说现在要求学生积累大量诗文,阅读经典名著对于一次考试也许没有帮助,但等到将来初中高中,一个只读了24本语文书的孩子和读了几百诗词、上百本名著的孩子,谁更有潜力?当然看书应当有所选择,尽量是符合兴趣,文质兼美的文章。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我们鼓励看一些校园文学,涉及名著名篇,如四大名著,中外优秀名著名篇都可以去尝试看看。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激发兴趣,必要时甚至以强制手段引导促成良好的习惯的形成,但一定要对孩子有信心。注意适时的表扬和批评相结合。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知识面越来越广,他们的求知欲也愈来愈强,在这个时期教师和家长共同携起手来将孩子引入一个更广阔的天地,让他们更充实、更快乐!
五、加强学生常规教育和即将面临的期末复习
学生的常规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密切的联系,不成规矩难成方圆,但是,我不会做那种墨守成规的人,而有个性的张扬与发展,是要建立在遵守纪律的基础上,我之前讲到我们的孩子很活泼,活泼是好事,但是活泼过度那就不是好事了,凡事都有一个极限,该学就学,该玩就玩,学会处理好两者之间关系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
下面面临期末复习,我想我们家长一定都有这方面的经验,主要还是以督促为主,多提醒,根据自己孩子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适当练练,毕竟靠老师课堂上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孩子必须回家要内消化,不断重复巩固。往高年级走,难度会越来越大,要求孩子独立自主得学习会越来越来明显的体现,如果现在就忽视,那将来肯定会掉队的,希望我们家长要引以为重视。
我的讲话就到这里,谢谢!
爱心总动员——校长在抗震救灾动员会上的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
2008年的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北川县北川中学六至七层高的主教学楼塌陷,当时正值上课时间,21个教室里师生约1000人,除个别逃生以外,大部分被掩埋在废墟下。
13日7时左右,上千名武警战士抵达现场,在废墟中搜救幸存者。记者看到,六至七层高的主教学楼已经垮塌得只有一人多高。
北川中学位于北川县城边1里左右的一个小山坳中,全校有师生2000多人,除主教学楼外,其他两个教学楼和宿舍也有不同程度垮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死亡和失踪的人数估计在1000人以上。
记者在现场看到,北川中学操场上有学生、家长、灾民约2000人,在操场四周一些地方摆放着遇难者遗体。由于清晨还下起了小雨,不少人都头顶被子等物在操场上等待救援。
两名武警将一名奄奄一息约十二三岁的小女孩从废墟中解救出来,她已经失去了下肢,让人一看就不禁流泪。
灾情发生后,我们的心都紧紧牵挂着灾区,当我们看到媒体上一次比一次更严重的灾情报道,看到曾经的美丽家园变成废墟,看到灾区人民那悲痛无助的眼神,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对这样的人间灾难表示漠然,无法掩藏心底深深的忧伤和沉痛,让我们为死难者哀悼,为生还者祝福,为灾区人民的平安而祈祷。在这样的自然灾难面前,人类更需要彼此的温暖,彼此的救助。让我们共同牵手,伸出友爱之手,向灾区的人民捐款,无论多少都是你的一份爱心奉献。
虽然他们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怀与救济下,依靠自力更生,奋起自救,但为了能让他们早日脱离困境,更好的生活下来,让我们每个人伸出力所能及的援助之手。今天上午学校开展“向四川地震灾区灾民捐款救助”活动,希望广大站长伸出援助之手,体现我们全校师生的博爱精神,做到“一方有难八方相助”,奉献您的一份爱心。让我们众志成城,一起共度难关。
同时希望老师们同学们号召身边的人一起捐款,贡献一份力量,温暖一个家庭,送上一份真情,点燃一份希望。我们的心连在一起,就是一座爱的堤坝;我们的手牵在一起,就是一座情的长城!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伸出援助之手,献出宝贵之爱,有钱出钱,有物出物,与受灾群众风雨同舟,让我们携起手来,与灾区人民共度难关,你的一片爱心将永驻灾区人民的心间!
让我们人人奉献一点爱,让世界变成美好的家园!
下面捐款仪式开始,首先是教师捐款,然后是各班级班长代表全班同学捐款。
弘扬民族精神把爱传递——校长在抗震救灾捐款动员会上的讲话
全体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强烈地震,并波及全国大部分地区,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
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周密的安排,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温家宝总理亲临四川指挥抗震救灾,武警官兵夜以继日抢救被困人员,灾区人民英勇顽强、奋力自救,抗震救灾工作全面有序展开。
老师、同学们,当我们通过媒体看到有很多人遇难,尤其是一些小学生还掩埋在废墟里,心里非常非常难过,就想尽快地帮助他们。
前天,我校二(3)班袁浩南的小朋友就带了钱请老师帮他捐给灾区;昨天,我校二(3)班、三(3)班等班级同学在陆续自发捐款,三(3)班同学还向全校同学发出《募捐呼吁书》,呼吁同学们:“把自己的零花钱拿出来,伸出自己的小手,献出爱心,帮助灾区人民顺利度过难关,让灾区的孩子们重返校园”。多好的孩子,我和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感到自豪!
灾害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援。全国人民正在伸出援助的双手,灾区人民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也充分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中华民族的大爱!
老师们,灾区人民正处在最艰难的时刻,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伸出援助之手,奉献一片爱心。同时也希望老师们利用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教育,珍爱生命和防震抗灾科学知识教育,大力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精神。
同学们,让我们用节约的零花钱,帮助灾区的小朋友战胜困难,通过我们的手把我们的爱传递给他们,让他们尽快战胜灾难!
老师、同学们,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吧!
感恩责任读书——教师在家长会上的发言稿
上学期的家长会上我曾说过:希望下一次你们能牵着孩子的手一起来。可是因为考虑到安全问题、教室太小、又有很多孩子要上课,今天有几个同学可能是请假来参加这个家长会的。不过,我想他们一会儿在家长会上的表现,会给我们一个惊喜。虽然今天你们没有和你们的孩子一起来,可是他们已经准备了一份礼物送给你们。
现在请把手伸到抽屉里。——拆开孩子们送给你们的礼物吧。我是这个星期二开始让他们准备的,让他们把最想跟爸爸妈妈说的话写下来。
这就是今天的家长会,我要说的第一个词——感恩。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时时接受着社会的“恩赐”: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爱人的关爱,朋友的友情,大自然的慷慨赐予等等。但对于社会的恩惠,有很多人麻木不仁,熟视无睹,似乎这一切都理所当然,丝毫没有感恩意识。表现在孩子身上,则是一些孩子认为家长的付出与关爱理所当然,在社会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有人感慨,现在的孩子太缺少感恩情怀了。上海市在新版的《中小学生守则》增加了“学会感恩”条款填补了教育内容的一大空白,利于培养孩子养成感恩这一良好的思想品德。我上个星期布置孩子们回去观察自己的家人,很多孩子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爸爸妈妈的爱,让我看到一个又一个温馨的家庭,非常高兴能够分享你们的快乐。
有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让孩子学会感恩,从而让孩子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
《爱的教育》的主人公安利柯的父母是这样教育安利柯的:你应当永远怀着感恩的心情,感谢生活的全部赐予。感谢早晨的第一道阳光,感谢春天的每一朵花开,感谢陌生人的每一个笑脸,感谢前辈对你的每一次提携。你要学会感恩,懂得感恩的人会永远处在一种宗教般安详明净的心态中。所以我让孩子们给你们准备了这个礼物,把最想跟你们说的话写下来,告诉他们这个世界上最爱他们的是父母。
我也想趁这个机会感谢各位这一年来对我们班级工作的大力支持,感谢你们把这些可爱的孩子送到我们班。本来我今天想说说孩子们的表现,可是似乎每个孩子我都能说出一大串的话,还是罢了,这样岂不要开一整天的会?以后有机会我也会像今天他们对你们表达爱的方式一样去表达我对他们的希望。
我的博客上开辟了“我请家长上讲台”这个栏目。上学期有三位家长来我们班上课,分别是××的爸爸——××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对孩子们进行了行为规范教育;××的爸爸——××电视台节目制作人,为孩子们揭开了电视节目制作的神秘面纱;××的爸爸——××第一家跆拳道馆的开创人,让我们领略了跆拳道不屈不挠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