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坚持发挥基地教育作用
由于我县毗邻港澳,属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首当其冲地受到西方各种腐朽文化及思潮的挑战,加上受社会上不良因素干扰,这都直接影响学生思想的健康成长。在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拓宽德育工作渠道,积极争取和依靠社会的力量,形成以学校为主向校外辐射的思想教育网络,是加强德育工作行之有效的好途径。近几年来,我们建立了“港口英雄民兵连”、“高潭革命根据地”和“县消防大队”三个德育基地,每年都组织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瞻仰革命烈士碑,请革命老前辈讲革命斗争史,参观我县历史博物馆,介绍关于我县革命根据地人民的革命事迹,定期请法制局干部进行普法教育。针对部分学生组织纪律松懈,自理能力较差,怕吃苦的情况,主动与县消防大队挂钩,开展军民共建活动。为了进一步搞好军民共建活动,我们健全了活动的机构、制度、章程、活动内容等。每学期均定期对学生进行军事操练、组织参观军队营房、学习内务整理、听部队官兵作有关解放军优良传统的报告、定期开展与解放军官兵联欢和听消防安全知识讲座等形式多样的内容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陶冶了情操、磨砺了的意志,加强了学生纪律性,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
3.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在新形势下,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光靠学校单方面“孤军奋战”是不够的。只有学校、家庭、社会组成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紧密配合,齐抓共管,层层落实,才能形成强有力的教育合力,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我们充分利用社会的积极因素,每年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宣传活动,到虎门炮台、工厂参观学习,积极配合社会综合治理的活动,请公安局的同志来校讲法律常识,讲述“黄、赌、毒”和进“三室”带来的危害性,举办“吸毒危害一生”的展览等。同时,我们注重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建立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制度。定期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校表现如实反映给家长,达到及时沟通的目的。教师还有计划地进行家访,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初步形成了“学校为主、社会参与、家庭协调、共育人才”的多渠道、多功能的育人网络。目前,在这个教育网络作用下,转化了一大批原来纪律松懈、学习无心、成绩较差的后进生,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90%以上,后进生转化率为80%以上,非正常流动和违法犯罪率均为零。
4.坚持创业与职业道德教育
我校毕业生除少数参加对口高考入读高等院校外,大多数学生面临择业就业问题。因此,在校学习期间进行创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也是德育工作中很重要的部分。为此,我校除组织学生到招工单位毕业实习外,平时还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的现实,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了创业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还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指导学生怎样写求职信和个人简历,掌握必要的面试技巧;通过就业专题讲座,帮助学生了解人才市场需求动态,形成良好的求职心愿;通过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作报告,激发学生创业激情;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素质。
三、做好四个结合,优化德育形式
1.结合学科特点,重视学科渗透,课堂育人
在学校各项工作中,都要以教学为中心,而各科教学活动都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如果把各科知识有机渗透思想教育内容,德育教育的时间就会增加,思想品德就有保证,学生也较容易受到教育和熏陶。几年来,我校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班会课为重要阵地,以时政教育课为重要内容,要求每个教师必须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确定明确的德育目标,把德育贯穿于教学之中。牢固地树立教书是为了育人,学习是为了做人的思想观念。我校教师关于如何结合学科特点,寓德育于教学之中的教学论文多次获得市、县奖励。
2.结合行为训练,进行养成教育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有一个过程的,它是在不断发育、不断实践中逐步完善起来的。我校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养成教育开始,从一点一滴抓起。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我们研究制定了多种形式的行为准则,订出评分标准,并广泛宣传发动,使学生认识自己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增强约束自己行为的能力。同时,我们在行为规范的教育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行为的指导和严格要求。还充分利用广播、校会、黑板报、《校园新风》专刊大力宣传。表扬遵守规章制度、执行规范的好人好事。平时坚持督促检查,常抓不懈,每周评比一次,从而促使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在开展争做文明学生活动中,要求从自我做起,从仪容仪表、统一着装做起,从坐、立、行、笑、谈、唱的“小事”做起,倡导“做有样、坐有相、行有规、言有范”。通过严格的行为训练,增强学生养成教育,收到了显著效果,形成了“积极向上、勤奋学习、关心集体、热爱劳动、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良好校风。
3.结合育人需要,各类活动贯穿德育
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助于学生情感的培养,促使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为此,我校团委、学生会十分注意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坚持开展传统性、实践性教育,组织学生观看教育片,参加校级篮球赛、拔河比赛、文艺晚会,到外地参观学习,充分利用节假日到敬老院做好事,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岗位学雷锋等,收到较好效果。学生通过参加活动,不但丰富课外生活,增长了才干,培养了好思想,还涌现了一大批好作品。学生服装制作获省一等奖;在参加市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有31位同学的文章在省、市、县的报刊、杂志上发表。
4.结合校园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也是对学生进行无声的教育。实践证明,优美的校园环境,对陶冶学生情操,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能替代的功能。我校总面积84000多平方米,曾先后投入大笔资金,全面进行了校园环境建设。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布局合理、井然有序。我校还注重校园绿化建设,建设绿地、假山、喷水池、花榭平台、花坛绿篱,使校园一年四季花香不绝,绿意盎然。与此同时,我们在校园醒目的地方挂上校风、教风、学风词,自制《职中是我家,文明礼貌靠大家》、《校园是我家,绿化、美化、净化靠大家》的宣传标语牌分挂校园各处;购置65幅名人画像和200条名人语录,分挂在教学楼、图书馆及各班教室。各班教室还统一挂上国旗,以陶冶学生文明及进步;购置了40多个果皮箱放置在各教室边及校园各个角落。整洁、文明的校园和浓厚的校园文化给学生以“滋润细无声”的教育,收到显著效果。
以上是我校几年来德育工作的点滴体会,成绩是肯定的,但与兄弟学校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们决心继续努力,将德育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师德是教育之魂——师德教风演讲稿
我曾在教育杂志上看到过一个普通教师留下的师德格言:“你是一个好教师吗?听听学生们怎么说吧!”
2003年4月,中国最著名的大学,复旦大学研究生院4000名左右的研究生从全校457名教授中评选自己心目中的“十大杰出教授”。调查发现,师德教风是学生评选自己心目中的杰出教授的首要标准。
复旦大学的校园bbs上有的学生坦诚地道出自己的观点,他说:“我们心目中的好教授必须有高尚的师德教风,而不是世俗的成功。”
我们知道声名赫赫的高等学府复旦大学不乏有在社会上有一定名声的教授。某教授虽然平时在校外活动频频,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也颇有名气,但是得票率却极低,因为“他的课虽然讲得好,但是却经常被手机声打断,他的考试虽然要求不是最严格的,但是他忘记了我们是抱着渴求知识的心态坐在讲台下的。”有的学生直言不讳地这样说。
这次评选给天下所有的教师都提了个醒,师德教风仍然是教师们最重要的品德。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教师是社会道德传统的继承者和传递者,教师不仅把前人长期积累起来的生产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传递给学生,而且把前人确定的道德价值观传递给学生。教师还是社会道德新风尚的倡导者和先行者。在我国新文化运动时期,正是由一批进步教师在反封建的斗争中首先提倡新道德的。可见,教师职业道德对社会道德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转变具有促进作用。
前不久,有一位学者被邀请去讲课。讲课前,他先向学员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说,现代社会最缺乏的是什么?”
台下学生异口同声地喊成一片:“缺德!”
这位学者顿时泪流满面……
据有关部门不久前进行的民意调查,教师在所调查的二十一种全民所有制的行业中,被认为是社会形象最佳的;也就是说,其职业道德状况是最好的,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否就没有问题了呢?有,而且相当普遍,有的问题还相当严重,曾经被人们称之为“最后一片净土”的教育界,如今也不那么干净了。
“见死不救”是医务工作者的最大的“缺德”;“以权谋私”是国家干部最大的“缺德”;“贪污公款”是财务工作者最大的“缺德”;“知法犯法”是执法工作者最大的“缺德”;而“体罚学生”则是教师最大的“缺德”!
人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有资格为人师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响学生。在家里,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者;在学校,教师是孩子的表率,其言行举止,甚至兴趣爱好等,都会对年幼纯洁的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像那些打骂并侮辱学生的老师,自己为师不尊,又怎能教育好学生呢?
教育与师德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有什么样的师德,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
《学习的革命》这本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很发人深省: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妒忌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
有时我总是这样问自己:“我教的学生们生活在什么之中呢?”
用语言来播种、用粉笔来耕耘、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对学生充满爱的教师的每一堂课,都仿佛在为学生打开一扇扇窗户,让学生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并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站在三尺讲台,日复一日地讲授知识,似乎十分平淡,也十分平凡,然而崇高的师德风范正是在这平凡的本职工作中体现出来。
最后,请允许我引用著名的文学家莎士比亚说过的一句话,来结束我的演讲:“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
做英雄少年立志报效国家——“学抗震英雄,做自强少年”演讲比赛校长讲话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们的祖国正在崛起,中华民族正在崛起,就像在512大地震中,我们团结一心,克服了所有灾难。
在这场空前的大灾难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少年英雄!我们的少年们以自己的智慧与勇敢,积极而顽强地自救与救人,显示了自己崇高的精神与优秀的品格,亦昭示了他们未来人生道路上的美丽前程。从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流淌着五千年来奔流不息坚强的血液,看到了不被灾难所吓倒而挺起不屈的脊梁,看到了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少年”。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学习抗震英雄,做自强少年”演讲比赛,就是通过这样的活动了解抗震英雄少年的事迹,学习灾区少年儿童在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高尚品质,是对全体师生一次心灵的洗礼。
希望同学们以英雄少年为榜样:在危难中坚韧成长、在奋进中坚定信念,自强自立,百折不挠,加倍努力学习,不断增长本领,共同建设家园,报效祖国!
最后,祝愿本次演讲比赛圆满成功!并祝愿各位选手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