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47300000027

第27章 我的四任语文老师

文/刘波

当我褛过《解放军报》的记者证时,老师们的音吝笑貌清晰地出现在我的眼前。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他们的怀念之情也就与日俱增。

1958年,我13岁,考进了河北省立行唐中学。上到初二的时候,来了一位语文老师。他叫傅世炎,二十五六岁年纪,一头黑发,身长面白,一表人才,还写得一手好粉笔板书。傅老师古典文学底子很厚实,能整段整段地背诵《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名着。有一回,他在课堂上给我们讲课文《草船借箭》,抑扬顿挫,绘声绘色,直讲得整个教室里屏息静气,完全把我们带进了古战场的氛围。以致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些调皮的同学还常在背地里模仿他讲课的腔调。

那时候,我因为喜欢看小说。已经看过《三国演义》、《水浒传》、《济公传》、《岳飞传》、《三侠五义》等书,并能记住一些细节。因此,傅老师和我们谈起来,我还能插上话。傅老师特别推崇古典文学描写人物性格的工夫,常常把一些描写人物性格的句子讲给我们听。也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渐渐地,我在作文时,语言中就半生不熟地带了那么股味道。1960年麦收季节,我们全校出动,帮助农村收割。半月后回到学校,傅老师给我们出了一道作文题,题目叫《麦收》,限定一星期交卷。我那时正看着《三侠五义》,兴之所至,第一次用章回体写作文,因为有切身感受,写起来很顺手,很轻松,不知不觉写了十一回,近一万字。“有诗为证”、“且听下回分解”等话,都让我用进去了。本来是照葫芦画瓢的事,谁知傅老师看过后,认真起来了。当天晚上,他把我叫到他宿舍里,先问我读过什么书,接着把我写的《麦收》大大表扬了一番,又把他写的好几页评点给我看。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在我写的章回体第七回标题“一场大战鬼神泣,月下比武天地惊”,他用红笔批了一行字“和社员比赛割麦,用这样的标题不确切。可改为一场大战天地动,月下比武社员惊”。傅老师和我交谈过后,指着我的作文本说:“看了你的作文,我高兴,一宿没睡着觉。我要报告校长!”

第二天,傅老师在课堂上重点讲评了我这篇作文,并对全班同学说:这小伙子将来能当作家、当记者哩!”

过了几天,傅老师找到我说:“校长看了你的作文,说要开个全校大会,让你在会上念几段,还要讲讲体会!”

我那时还是个很文静、腼腆的孩子。况且这篇作文也不过撞上了运气,有什么体会可谈呢!记得在全校大会上,我在掌声中走上讲台时,衬衣湿透了,眼皮也不敢抬,念了作文中的两段,就没的可讲了。

散会后,傅老师又把我叫去,要我抽时间读《中国文学史》。后来我到学校那座藏书甚丰的图书馆借了来,但那时读书,无非是兴之所至,哪有什么计划!一感到枯燥就读不下去了。直到20年后,在写作实践中有所悟,才仔细地读了这本书。此是后话。

进入初三,傅老师调到了新乐县中学。过了一段,他派了一个学生来找我,把我那篇《麦收》作文要走了。不久,我收到傅老师一封信,说他让人将《麦收》抄写了出来,推荐参加了石家庄市中学生作文展。傅老师虽已调走,却仍然如此关心、鼓励我写作,由此也改变了我的志向。我出生在医生世家,本来立志要学医的,从此后却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接替傅老师的语文老师叫康行言,是我们行唐县人,那时四十多岁,长得像电影演员张雁,朴实得像个老农。他不是班主任,对学生却很关心。那时候学生经常下乡劳动,康老师给我们带过几次队,每次都是左嘱咐右叮咛,都有点儿婆婆妈妈了。有一回他带我们到乡下去给一个生产队拔草,队长嫌拔得慢,竟骂骂咧咧的。康老师一听火了,猛地站起来说:“你敢骂我的学生,我们不干了!”领上学生就回校了。

康老师有些“婆婆妈妈”,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学生宣传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动不动就讲河北作家及其作品,从大作家孙犁到农民作家申跃中,都津津乐道。看他那心思,恨不得让每个同学都当了作家才好。他还把年级内爱好文学的同学组织起来,不定期地举办作品讨论会,介绍自己的写作经验。记得我们讨论过的作品有鲁迅的《做乡》、孙犁的《荷花淀》、申跃中的《社长的头发》等。初中毕业前夕,康老师把我近三年的作文本全部要去,由他逐篇看过,然后圈出了十篇,让人抄写在稿纸上,在全年级为我办了一期作文展览,并让我一个班一个班去介绍经验。那时候,我是班里的学习委员。虽说对文学有了浓厚兴趣,但对数、理、化也不敢放松,每次测试,数、理、化成绩还都名列前茅。教物理的何老师就对我说:“你底子不错,将来还是要报考理工科。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嘛!”并要我参加物理课外小组的活动。康老师知道后,好像要失掉什么似的,找到我说:“不要听他,还是学文科好。学好文、史、哲,走遍天下吃馍馍哩!”直到我上了高中,康老师还经常到班里来看我,问我的作文情况,为我编织着作家的梦。

进入高一,我的语文老师是孙宝善。孙老师50多岁,身板挺直,疏朗的花白头发总是梳理得纹丝不乱,透出一股军人气质,后来我们才知道,他果真当过国民党军官,是起义过来的。他老伴是去世还是离了婚,我没有打听过。反正他是孤身一人,没有孩子。孙老师对学生有一种父辈的爱。那时国家正处在困难时期,他经常把自己节省下来的粮票送给饭量大吃不饱的同学,还为经济拮据的学生交过学费。我们都很敬重他。课余时间,他常叼着个“嗞嗞”冒烟的紫红色烟斗到班里转,和他的弟子们讨论写作问题。孙老师古文底子厚实,常给我们讲解《左传》、《史记》、《吕氏春秋》中的篇章,讲解唐诗宋词。他的经常讲解与背诵,引导我发现了古文之美。从此,我对古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范围就不仅仅限于“之乎者矣焉哉”的用法了。孙老师见我兴致盎然,便把他的藏书《古文观止》借给我阅读,同时提议我在班里组织一个古文研究小组。这个提议很快得到五六个同学的响应,小组成立了,钻研劲头也不小。我们除熟读一些古文名篇外,还试着把古文译成现代文,把现代文变成古文,或直接用古文来作文。不知不觉中,我们的文字显得精练、严谨了。后来我当了记者,在实践中尝到了懂得古文的好处,就更加怀念那段日子,怀念孙老师。“文革”期间,听说老人因当过国民党军官,住了牛棚,后来又在学校看大门管敲钟。有老同学来京谈起此事,不觉相对唏嘘。1977年春天,我到石家庄驻军采访,遇到也在部队工作回家探亲的高中同学王庆增。他在上学时担任我们班长,家境贫寒,是孙老师重点接济的对象。说起中学时代,说起孙老师,我俩便买了礼物,专程到行唐中学探望他老人家。谁知进门一问,说他已退休回无极县老家了。老人的晚年是如何度过的?从此不得而知。每每想起,心头总会升起一缕淡淡的惆怅。

我的最后一位语文老师叫张谊文。四川人,矮矮的个子,圆圆的脸,说话总带着笑意。那时也就是三十几岁吧,人却显得很拘谨。他是我们进入高二后期时来任教的。来后不久,班里就传开,说他是右派,爱人离了婚,每月只发20元钱的生活费,等等。20世纪60年代初期,虽说全国正大讲阶级斗争,阶级观念,但那时的师生关系还是颇为融洽的。有几个右派老师和学生相处得很好。张老师也是如此。我们在他的言行中感觉不到右派分子的“凶恶”,相反还为他每月只能领20元的生活费打抱不平。张老师由于受过挫折,对形势、政策类的问题常常避而不谈,但一触及语文教学和写作,便滔滔不绝起来。大概是听了孙老师的介绍吧,一接任,他就要走了我过去的作文本。看过之后,他找到我说:“你很有潜力,将来可以报考北大中文系。眼下还是要多看多写。不要只局限在两星期一次的作文课上。光看不写,眼高手低;光写不看,眼也低手也低。”还给我讲了一些作家练笔的故事。

一任任老师的耐心指导,使我真的萌动了当作家的念头。要知道,作家这个职业,当时对爱好文学的青年来说,是具有极大吸引力的。为了能当作家,我暗暗下了工夫。我特地买了一本厚厚的笔记本,每星期都要写一至两篇散文、小说之类的东西。现在还记得起篇名的,有《僮年的伙伴》、《田野落霞》、《风雪故人》、《牧羊犬》等,同时也夹杂着一些读书、读诗体会。每写一篇,都要送给张老师过目。他也总是极为耐心地给我批改、指点。记得他看过《僮年的伙伴》后,曾对我说:“这篇有真情实感,可以投到《河北文学》上去。”我抄写一篇寄去了,却没有投中。张老师鼓励我说:“这没关系,写几十篇投不中的,有的是。还是那句话:多看多写吧!”

高中毕业前夕,我应征入伍。告别张老师时,他不无遗憾地说:“按说,你应该上大学中文系。既然你想当兵,也好。到部队更有生活,可别扔下笔。其实,好多作家并不是大学生。我等着你的好消息!”

我告别了学校,也告别了我的语文老师。然而,他们对我的教诲,对我的期望,时时激励着我。在军营,我用他们教给我的本领,写黑板报,写通讯报道,一步步走上了新闻工作岗位。当我接过《解放军军》的记者证时,老师们的音容笑貌清晰地出现在我的眼前。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他们的怀念之情也就与日俱增。愿将此文作为心香一瓣,向他们祝福!

同类推荐
  • 印下最美的记忆(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印下最美的记忆(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本书包括诚信的力量,人的尊严,被分解的目标,生命的况味,做一个高心智的人,感悟父爱等。
  • 宝玉记

    宝玉记

    《宝玉记》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一段曲折离奇的人生经历。正如梁瑞郴在《序》中所指,“它基本上从《红楼梦》原著中剥离开来,但又不完全游离于《红楼梦》之外,在小说中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变得刚强健朗,泼辣颇具心机的薛宝钗变得温驯随和,贾宝玉也一变而不再懦弱。”犹显特色的是,《宝玉记》对这三个人物的命运都给了他们非悲剧的人生,给了一个中国人喜欢的大团圆的结局,这与高鹗续作的结局大相径庭。《宝玉记》情节曲折,描写细腻,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且富有武侠、魔幻色彩,可读性极强,实为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谭仲池在给郭雅洁的信中,赞扬《宝玉记》是作者“笔耕的果实,是在秋天收获的,应当珍惜”。
  • 北京之恋(学生热棒的当代名家散文)

    北京之恋(学生热棒的当代名家散文)

    本书收录了作者自2000年至2001年刊发在文学刊物及报刊中的散文作品数十篇,在这些作品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和“温暖”的文字,反映了其在北京的生活、工作、学习情况,全书语言文字通顺流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 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诗,大气;宋词,婉转;元曲,明丽。唐诗、宋词、元曲,作为我们民族诗情“高峰体验”的结晶,足以唤醒沉睡在每一个炎黄子孙心灵深处的诗魂。诗情画意,词韵墨香,完美演绎传世经典;曲风赋骨,文锦书绣,全新展现华夏文明。
  • 以笔为枪:重读抗战诗篇

    以笔为枪:重读抗战诗篇

    70年前,抗战诗人以笔为枪,为祖国而歌。血里生长的抗战诗篇,再现了中华民族共同抗战的伟大历程。那些披着征尘的诗句,其实就是四万万中华同胞“还我山河”的呐喊,沿着诗词中国浩瀚文脉流淌而来的吟唱,都化作了力透纸背的滚烫血液。
热门推荐
  • 一号宫殿:遗失公主复仇记

    一号宫殿:遗失公主复仇记

    亲生爷爷的出现打破她的平静生活,从此踏上了复仇之路,失去的记忆一点点的找回。养母的死让她悲伤不以,红瞳再现,黑道至尊聚齐。从小一直带在身上的戒指到底有何故事?那个一直出现在她梦中的男孩是谁?回国后的她遇到了他,一层层的迷雾即将散去,等待她的会是什么?是什么让她再次离开?她是否还会会和他在一起?骑士守护和王子等待她将会选择什么?尽请期待谜底的揭晓。
  • 全能清洁工

    全能清洁工

    平凡少年系统加身,清理地球,天降功德,修不灭金身,美女环绕,人生逍遥。
  • 魔导师们

    魔导师们

    “如果有一天你凭空拥有一身魔法,你会做什么呢?”面对眼前这个看似奸诈的老头子的询问,阿爽觉得十分可疑,但略加思索后,坚定地说:“我要拿冰系魔法做冰棍卖。”老头子满意地说:“很好,就是你了。”
  • 朝成道

    朝成道

    神州八荒多浩劫,玄门五脉英才出。家园被玄魔争斗摧毁,亲族尽亡他孤身入八荒,不求长生,不求成道只为亲族求取转生之机。娲皇再出欲灭世,重新造人太古三族破封,争霸八荒黄泉归府,碧落九天,蠢蠢欲动,妄图八荒版图他又要何去何从,造人传说,三兽争天地,开天神话他又要往哪里寻生路
  • 伤痕惋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伤痕惋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回到大宋当教父

    回到大宋当教父

    他是温文儒雅的白衣书生,诗酒、红尘、醉风流。他说:杀一是为罪,屠万是为雄。屠得九百万,即为雄中雄。公子倚剑、血衣楼!
  • 殊途不殇

    殊途不殇

    她为季家嫡女,却被自己最信任的人所杀,从此蜕变为冥界鬼君,载人生死,然而却是一直在为别人牵红线?他为鬼界冥王,却在她头一天任期鬼君之职将所有事务全都甩给了她,逍遥万年,却是一直在默默守护。万年的关注,什么在悄悄萌发……
  • 守望先锋之次元杀手狂想曲

    守望先锋之次元杀手狂想曲

    嘛,虽然主神警告我无数次不要对自己人出手了,但杀人是一种乐趣,你们懂么?(本文是无限流小说,并且男主的主战位面是守望先锋。)
  • 聪明女人一定要学会的语言操控术

    聪明女人一定要学会的语言操控术

    《聪明女人一定要学会的语言操控术》内容简介:高品质的沟通,应把注意力放在结果上,而不是情绪上,沟通从心开始。作为女人,懂一点话语操纵术,不仅可以让自己在社交上左右逢源,更可以驾驭人心,让他人为你所用。了解对方想听和不想听的、喜欢和不喜欢的,以及对方的担心、顾虑等,如此便打开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大门。懂得说话技巧的聪明女人能轻松驾驭生活,并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 颠覆古代之降魔少女

    颠覆古代之降魔少女

    封氏家族族长封静瑶在一次追击妖魔时,她发出的降魔雷与天雷互击打开了时光之门,而她则因损耗太大无法自保而被吸了进去,然后开始了她的异世之旅。他是朝堂之上呼风唤雨的宰相,他秉公办案不徇私情,为国、为家、为民甘愿冒着生命危险。在一次办案途中,他邂诟了她,迷一样的女人。一次偶然的相遇,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交换,他,年轻英俊的帝王,在那一刻拨动了她的心弦。可拥有无数女人的他却无法只将她一人放在心中。深山之中刻苦修行,只为有朝一日成仙升天,仙友指路,他的仙劫是情,他淡笑而过。谁知就在成仙的前夕他遇到了她。而她这个天界遗落在凡间的仙子,她的情终将归于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