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自幼勤奋苦学,14岁那年,他觉得自己学得差不多了,想在科考中一展身手,于是打点行装,赶往杭州赴考。这年科举考试的主管官叫虞谦,与他姓名音同,字不同。
在考试开始前,要逐个点名,当念到于谦的名字时,于谦忙起身连连躬身施礼,可就是不见回应,主考官十分纳闷,问他因何不答应?于谦恭敬地说:“禀告大人,晚生与大人同名,怕冒犯您,所以不敢答应。”主考官见这个学童年龄虽小,但是却懂得如此尊重别人,心生爱惜之情,但不知他胸中才学如何,便出了一个上联让于谦应对。上联为:
何无忌,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尔亦无忌;
主考官连珠炮似的连说五个“无忌”,其实都有所指的。何无忌是东晋末年战功赫赫的将军,魏无忌,号信陵君,他是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军事家,长孙无忌是唐朝功臣。后两个 “无忌”意思是说,这三人也不是同名吗?他们都不忌讳,你有何必拘泥于此?于谦一听,这才放心下来,对主考官说 :“大人,晚生就斗胆对下联了!”主考官高兴地说:“好哇!”
于谦从容对道:
张相如,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于谦的下联连出了五个“相如”,同样也有所指。张相如是西汉时期的东阳侯,蔺相如是发生在战国时期“完璧归赵”故事中的主人公,司马相如是西汉的大辞赋家。后两个“相如”意思是,这三个人的虽然同名,但他们的能力和长项目有很大的差别。
于谦的下联在表示对主考官的恭敬的同时,又抒发了自己以后要超越他们的雄心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