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完武臣的姐姐,我们不着急继续向前推进本文中的历史进程,因为还有一个极具职场智慧的问题还没有讨论:张耳、陈馀作为两个聪明的职场高手,他们身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最实用的职场智慧又是什么呢?
是的,不从这两个高手身上榨取点营养出来就着急看后面的故事,就太浪费这段史料了。
前面说过,张陈二人在关键时刻选择了自己开溜,并没有通知他们的直接领导赵王武臣,导致武臣顷刻间做了叛将李良的刀下鬼。
由此可见,之前“火夫救主”的时候,那位火夫所说的张陈二人对赵王存有僭越之心,也是成立的。
不知道读者是否还有印象,当时笔者留了一个扣子,当时笔者提醒各位读者,火夫说那些话,有两个可能:一个可能是,火夫自己眼毒,看出了张陈二人的野心,这是让张陈二人始料未及的;另一个可能是,火夫只是一个演员,他说的这些话是张陈二人提前让他记住的台词。
对于前一个可能,此处不讨论。我们来讨论一下后者,因为后者里面藏着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职场策略。
之所以用“毛骨悚然”来形容,是因为两个原因:一,该策略里面蕴含的智慧很绝,绝到让人可怕!二,该策略不仅上手简单,还超级实用,甚至实用到可怕!
如果说张陈二人本身对赵王武臣是不忠诚的,而且是随时等待机会取而代之的,但是读者朋友也都看得出来,武臣对这两位的忠诚是坚信不疑的。
既然是这样,张耳和陈馀为什么要借着火夫的嘴大张旗鼓地说出自己的野心呢?
这恰恰是他们聪明之所在。
这一招是巧妙地反着使用了《三十六计》的第一计“瞒天过海”。
“瞒天过海”这一计的原文很短,摘抄如下: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这一计的核心思想策略是,你经常在别人面前表现的是一种做事风格,等你哪天突然要做截然相反风格的事情时,即使你真的做了,也没有人会相信你是动真格的。
有什么经典案例吗?有!诸葛亮的空城计就是。
因为诸葛亮一直是一个谨慎和算计缜密的人,有一天突然城门大开,摆出一副欢迎司马懿进城的阵势时,司马懿就会觉得这是诸葛亮故意耍诈,城中定有埋伏,自然也就不敢进城了。
“瞒天过海”的本意就是这个意思,笔者认为,很多书中把此计用“瞒着皇帝过海”这种字面意思来进行解读是不太合适的,当然这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由此可见,“瞒天过海”这一招最终只服务于一个目的,那就是隐瞒使用这一计谋的人的真实想法,而且是通过一系列手段进行掩饰。
如果反着使用这个计谋,则更加富有智慧,也更实用,笔者把它取名为“欲盖先弥彰”。
可以简单阐述为:如果你想要掩盖一件事情,你不妨把这件事大张旗鼓地四处声张,这样在外人看来,这件事情反而就没什么大不了。
例如:某单位主管个子很矮,一直是他的心病,他的下属在他不在场的时候,也都经常拿身高问题来开领导的玩笑。
于是此主管非常的心烦,毕竟谁都不希望别人私下议论自己,尤其议论的还是自己最在乎、最敏感的问题。
现实职场中,如果有类似的人和事情的话,作为此主管往往有两种可能的做法。
第一种,此主管比较强势,开会时或者平日在办公室时,要么直接要么旁敲侧击地告诉大家,不准私下议论他的身高,一旦让他这个当领导的知道了,肯定不会给当事人好果子吃。经过这样一弄,大家会更加小心谨慎,他在场的时候肯定不说,但是他不在的时候极有可能会讨论得更热火朝天,因为大家知道,他们的主管特别在乎他的身高问题,而且在这个问题上他是自卑的。
第二种,此主管选择另外一种做法。他经常在大家都在场的时候主动拿自己的身高开玩笑、讲笑话,当然,他更不可能会或明或暗地告诉大家不能说,这时,他相当于无形之中向大家传递了一个信息,他根本不在乎自己的身高,因为他对他的身高问题很豁达,甚至还善于自嘲,自然大家也就不会拿这个问题当成什么有八卦价值的话题了——人家本人都没当回事儿,别人谁还在乎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儿啊?
就这样,第二种做法可以把别人对自己生理缺陷的嘲笑化于无形。
也就是说,如果你真想把身高这个问题掩盖起来不让大家过分关注,你不妨把这个问题主动拿到桌面上张扬开来,这就是所谓的“欲盖先弥彰”,当然也可以看做活学活用“欲盖弥彰”,或者说巧妙反着使用三十六计之“瞒天过海”。
我们再来梳理一下张耳和陈馀使用这一招的全部细节。
张陈二人告诉火夫,让他出去高调地说“张耳和陈馀其实早就有造反的心”一类的话,一方面可以骗过敌军将军,另外一方面,他们心里门儿清,这话肯定会传到和火夫一同回国的武臣的耳朵中。
赵王武臣当然知道,在火夫来救他之前,张陈二人已经派多名使者过来游说燕军大将释放自己,可惜因为都被燕军大将给杀掉了,所以没能成功营救自己。
这一次,张陈二人派火夫过来说了这些内容,燕军大将终于上钩,让自己得以捡回一条小命,此时的赵王武臣肯定不会怀疑张陈的忠心,因为他和我们一样,都有着正常人的思维:哪个白痴会把自己要害人的想法主动告诉受害人啊?
于是,张耳和陈馀通过主动把自己的狼子野心晒在阳光之下这种手段,反而好好地掩盖了狼子野心不被外人发现——这就是张陈二人的高超之处。
读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像周市、张耳、陈馀这类在历史上名号不怎么响亮的人,却有着一套很强悍的职场经供我们深挖、学习,而很多名号很响,甚至千百年来被一直歌颂的所谓“大英雄”们,却真心没什么太多富有智慧的地方,相反,缺点倒是一堆,比如陈胜和吴广。
当然,陈和吴之所以名号这么响,是因为他们所作的事情在历史上的意义比较重要,而本文则是从职场和人性的角度来审视各位英雄,所以也就形成了上面那个有趣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