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以每步相差极微的速度推进生命的进程与变化,使人生圆滑地进行。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时间一年一月地、一日一时地、一分一秒地渐渐催人的变化,在生命中留下了岁月之痕,让人发出日月如梭,光阴似箭的感慨。
卢梭说:“16岁时,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知道痛苦是什么,因为他本人承受过,但他几乎不知道别人也同样的痛苦。”而18岁的年轻人,常常会进行没有把握的冒险而付出昂贵的代价。人在20岁时以意志著称,在30岁时凭智慧取胜,在40岁时靠的则是理智的判断。
岁月以及我们度过岁月的感受,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个不解之迷,每当一个人刚刚感觉到自己生命中的岁月之痕时,却惊异的发现自己不在年轻,感叹人生如白驹过隙。好在物理学家创造了奇妙的理论来衡量时间,让我们在感受那可快可慢的心理时间的同时,可以知道我们度过的真正岁月。
在约瑟芬·哈特的小说《损害》中,一名角色悲叹道:“光阴像俊马,在我的生命中疾驰而过,完全占了上风,我几乎连缰绳都抓不住。”是啊,人的一生应该能够握紧缰绳,使马的奔驰速度稳定下来,用成就和新奇的事物来充实你的日子,把时光留住,仔细品尝生命中宝贵的分分秒秒。
作家程乃珊给朋友的信中说:亲爱的NC:
你的信收到了。知道你已过了自己第58个生日。你说,你有点怕“老”了。
NC,我以为,这犹如花分鲜花和干花一样。你不觉得,而今干花已开始越来越多地涌入我们的室内装饰中了?
鲜花,人们爱其亮丽鲜活,而干花,则给人一种历经大千的苍茫深邃之美。干花形同鲜花,只是生命运转的另一种形式。我以为,如果我们用鲜花来比喻青春的生命,那么干花那种宁静淡远的美,是不是可以借来比喻老年的生命呢?
NC,你有无发现,老人大概分为两种,一种老得凄苦,一种老得庄严,直到死前的一刻,都保持着一种尊严,而这与地位的高低和钱财的多少是无关的。我见过一些有地位有钱财的老人,然而他们的目光却是多疑猥琐和自私的,反之,一些并不富裕也没有什么地位的老人,却是清亮坦然。
当你以一种全新的目光来看待“老”时,你会发现,就在你身边,都有许多可爱的令人肃然起敬的老人。
NC,作为我的挚友,如果将来你老了(无可避免的一种规律),我希望你就是这样的老。对啦,写到这里,我记起了一个漂亮的老美男子。那是在汉堡,正值我们中国国庆日。在汉堡有一个德中友好周,那日有中国派出的一个焰火队放焰火,沿广场的酒店坐满了观焰火的顾客。这时,只见一位年迈的老者陪同着他的同样年老的太太进来。他已很老很老了,可以说鹤发鸡皮,但我觉得他在极力撑起一份男子之气。他走向一位先生:“先生,你可愿为一位女士让座吗?”老人那刻痕极深的脸部,一下子变得十分柔软,微眯的双目,带着一抹浅笑。他把太太扶到座上,自己为她端来饮料,然后伫立在她身边。我惶惑地起身欲把我的座位让给老人,但我旁边的德国朋友即止住了我,这时侍者早已为老人端来一把椅子。晚会将结束时,我看见这位老人站着与几个朋友在饮酒聊天,这令我想到在哪本书里读到过的一个句子:一棵虽老却颇有风采的树。这位老人默默向我们启示:形态的衰老无损生命的尊严。
我们都要衰老的,但愿我们都能老得潇洒,无损生命的尊严。
乃珊
×月×日
生命由于千姿百态才显得充盈,自然界不会只剩下光秃秃的花朵,那样只会显得单调。而每个年龄段有每个年龄段的风景。从青涩到成熟,从成熟到灿烂,灿烂之极再归于平淡……我们的生命就是这样的自然发展过程,我们怎能拒绝它呢?
既然年龄是勒不住缰绳的骏马,为什么我们不在马背上优雅地欣赏人生每一阶段的风景呢?当我们从容而优雅地体会生命中的美时,生命就会把关于年龄的秘密悄悄告诉给我们,让我们在身体苍老时仍然保持婴儿一样清亮坦然的眼神。
“人生创口贴”
人到暮年怎样克服自卑心理
1.用乐观的态度对待暮年。
人到暮年丝毫没有自卑的理由,只要尽力而为就会博得众人的理解与尊重。乐观地对待一切,当一切病魔甚至癌症向您挑战时,就要像对待敌人那样,要有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并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它,事实证明,积极的乐观主义,犹如精神原子弹,对疾病有巨大的威摄力量。
2.事无争,修养心境。
人到暮年,不必和青壮年相比,遇事应避让无争,“太太平平”地安度晚年,古人说得好“大得必得其寿”,人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应做到:安心处世,光明磊落、性格豁达,心理宁静,性情豪爽、不与人争强斗胜,不自寻烦恼,更不要为不快之事而大动肝火,终日心平气和,宽厚待人,没有嫉贤妒能的忧虑,心理始终是泰然自若。
3.丰富晚年生活。
人到暮年,往往对生活爱好缺乏浓厚的兴趣,加之安排不当,就显得枯燥无味。丰富晚年生活,对老人健康长寿非常重要。应做到:日常生活要有规律,起居定时,要有良好的习惯。应根据自己的特点恰当地安排生活、工作、学习、锻炼、休息、饮食和睡眠等,且平时不宜过劳,劳逸要适度,琴、棋、书、画、烹调、缝纫、养殖栽种、工艺制作、适当运动等技艺,也是老人克服自卑心理的理想用武之地,是老年保健,尤其是精神保持安乐的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