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34000000018

第18章 品析50年代时的简讯

段怀君

灵武园艺试验场建场已59年了。几十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广大干部职工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科技兴场的方针,承担了果树专业生产和科研技术培育推广的双重任务。很多科技工作者呕心沥血,用智慧和双手,辛勤地培育了一个个优秀品种,攻克了一个个科学难关,为园艺场乃至全区果林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59年来,曾有一批优秀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在园艺试验场工作过,他们是梅林、江育杞、张自蓉、魏象廷、喻菊芳、张恩珍、区中美、唐世雄、苏东岩、马振江、雍文等人。园艺场这片热土留下了他们辛勤的劳动结晶,他们培育的果品、研究的科技项目数量繁多,成果卓越。

我曾看过一篇档案室保存的科技总结,有一组数据是20世纪80年代末,灵武园艺场果林里曾生长着368种水果,令人惊叹。

近期,我又看到一本陈旧发黄的《农业科学通讯》杂志,这是1957年2月6日发行的第二期(总第88期)。杂志里刊登着题目为《刘裕果园防霜办法》的一篇简讯,原文是:“甘肃河东回族自治区金积县果农刘裕,利用果树下筑烟筒防霜,效果良好。方法是:靠近果树树干,用土砖40块左右筑一烟筒(形状方、园均可),高4~5尺,下部直径2~3尺,上口直径1尺、烟筒上留一高1尺,宽7~8寸火门,以便填碎柴燃火,烟筒筑好后,外面涂上泥以防漏气。一般每亩果园有5个烟筒即够。烟筒内柴火燃烧后,须将火门用土封闭,使空气供给不足,慢慢生烟。一烟筒碎柴从半夜2时开始烧,可以熏到天亮。”

烟筒防霜须注意下列事项:1.熏烟对于辐射寒冷(霜害)是有效的,但对于流寒冷(寒流)效果不大。如果在果园内增设烟筒,生火加热,对预防寒流是可以起一点作用的。这一方法在小面积果园内可以试用。2.有下霜预兆时,应当在2℃时就开始熏烟,过迟温度下降,地面气层已变冷,预防效果不大。3.如大面积熏烟,所有烟筒必须在同一时间内冒烟,使烟雾弥漫全园。因此,事先要组织好人力。

这篇简讯言简意赅,文字简练,把意图阐述得非常清楚。简讯旁还附着一幅烟筒砌筑示意图,非常形象。

1957年距今已52年了,看到这篇过去的简讯,使人浮想连翩。很有感触。52年前,在当时属交通不发达年代,从灵武县到金积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者将果农刘裕的防霜经验撰写成简讯,投稿到《农业科学杂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50年代,正是大兴科技,植树造林,培育果品优良品种的年代,这篇简讯的目的,就是推广新办法,让人们增加果林防霜防冻的经验。当然在50年代这种防霜措施,在今天看来似乎非常落后,但当时作为50年代的农民刘裕能动脑筋,大胆设想采用防霜的土办法、新措施,保障树木不被冻害,确实不易。这篇推广这种防霜防冻措施的作者可以说是一位热心于果林事业的有心人。联想到园艺场在1990年曾汇编了一本《科技成果论文集选编》,收集了科技工作者67篇科技论文。这67篇论文对园艺场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水果的培育栽培、病虫害防治,对生产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指导作用。同时对园艺场果业发展推动起到了巨大作用。这67篇科技论文,是20几位科技工作者用心血浇灌的科技之花,时至今日,这些科技成果仍被园艺场乃至自治区一些林业单位在工作实践中应用,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在科技促生产的条件下,园艺场的水果产量是一个最好的例证。20世纪60年代初期园艺场水果产量不足5万公斤。在20世纪80年代末水果产量竟达到723万公斤,占宁夏水果产量第一。回眸过去的辉煌,我们应该感谢辛勤的职工,更应该感谢那些长期工作在林业第一线的科技工作者。我们不会忘记园艺场自建场至今,曾有25名科技人员在这里工作过,他们用心血浇灌的科技葩蕾,盛开结果。园艺场的果林苗圃地实验室溢发出他们辛勤的汗水的芬芳,他们的辛勤劳动,对园艺场及宁夏的果林事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应该记住他们的业绩。岁月尽管过去了很多年,我们还是应该感谢他们。

同类推荐
  •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闲言絮语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闲言絮语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之“闲言絮语”收录了当代名家的散文佳作。作者就像拉家常一样述说着生活的闲言絮语,他们闲话做人,纪事童年,他们对男人对女人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他们对失恋各有态度,对生死另有认识……
  • 最爱听小蔡的笑声

    最爱听小蔡的笑声

    作为一名留学生家长,作者孟久成对十几名留美学生做了详尽采访,描述了他们在国内一路打拼成长的过程,以及在美国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对他们的婚恋生活更有专章详述。本书可贵之处在于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在美国的生存状态,展示了一个“立体形象”。同时涉及国内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如留美过程,子女教育,如何择业,成功标志,人才评判,美国大学的学制。《最爱听小蔡的笑声》的另一个题材是有关美国家庭领养中国孤儿的故事,从宏观上讲述了美国家庭领养中国孤儿的由来,领养过程,抚养经历,讲述了发生在这种跨国家庭里动人、细微且国人闻所未闻的故事,有强烈的震撼力。
  • 水浒人物品评录

    水浒人物品评录

    本书选取了《水浒》一百单八将中最具特色的二十七个主要人物,以现代视角予以解读。
  • 老舍与都市文化

    老舍与都市文化

    本书是2011年10月中国老舍研究会、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老舍与都市文化高峰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此次会议聚集了关纪新、吴小美、舒乙、舒济、杨剑龙等老舍研究界的知名学者,探讨了老舍与北京、青岛、济南、大理等各城市之间的密切关系,拓展了老舍研究的视阈,推动了老舍研究的发展。本书所选论文从不同角度对老舍与都市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厘清了不同城市文化在老舍作品中的呈现与特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拓宽了老舍研究的视野与方法,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范例作用。
  • 爱落一地

    爱落一地

    父亲是我心中的伟人,他的为人做事,被乡亲们四处传颂,“爱落一地”是他留给人间的杰作,我深感自己的为人做事,远比不上父亲,但我也敢大声叫喊:“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活着见过人,死了见过鬼。”我的人生既简单如“一”,也渺小如“一”,然而我的这个“一”呀!举上为天,铺下为地,竖起如柱。
热门推荐
  • 越人歌

    越人歌

    这本《越人歌》由金铃子著:我第一次见到这么高的天空,这么多的白鸟,它们含蓄着脸,坐在村头的皂荚树上,题写宋词。作者八十年代末期开始诗歌创作。曾就读鲁迅文学院,参加第24届青春诗会。获2008中国年度先锋诗歌奖,第二届徐志摩诗歌奖,第七届台湾薛林青年诗奖等文学奖。
  • 快穿:老祖就是我

    快穿:老祖就是我

    身为“卧底”的魔祖,终于被神界发现后,迫不得已进入三千世界中的小世界里,却发现自己不知什么时候多了这么多子孙。殷苓:老祖是世界上最好看的人。龙葵:老祖是世界上最善良的人。洛越擎:老祖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人。张巧嘴:老祖是天底下第一人。贝微微:老祖是我最喜欢的人。肖芮:老祖是最难懂的人。君骅:老祖是我心里最重要的人。虞蔓:憋说话,我就是他们口中的老祖。阅前须知:◇看文请别带上脑子,本文经不起你们的考究◇洁癖党勿入,女主走肾不走心◇欢迎大家来看文,评分请打五星好评,不喜欢本文的可以不打分,请勿打低分,蟹蟹!
  • 独宠废柴:舒三小姐要逆袭

    独宠废柴:舒三小姐要逆袭

    穿越到一个武道至上的世界,佣兵之王的舒瑾发誓再也不会为钱卖命。她要踏上武道的巅峰,就如同当初成为佣兵之王那般,成为最强的修士。可惜,这一世,她多了一个妖孽般的未婚夫,总是缠着她要生娃,闹得她都无法专心修炼。“娘子,你闭关前,咱们造个娃吧!”某男道。
  • 何似尘诺殇

    何似尘诺殇

    “喜欢和爱有什么区别之分?””喜欢是一种感情。“他宠溺的摸了摸伊诺的头说:“而爱就是你,不可以失去”
  • 语若尽,冷若冰

    语若尽,冷若冰

    楔子:“等我。”这一句话似乎难以忘记他们相遇于栀子花开时,最后一次见面也在栀子花开时她说:“在栀子花开最美的时候她会回来的。”让他等她栀子花开一年比一年更美,可她却始终没有回来只记得初见时,没有招呼,没有说话,一眼万年再度重逢却变成了陌生人,她已不是当初的她了是否有情人能终成眷属?
  • 可惜我不能

    可惜我不能

    我爱你,你不爱我世间最无奈的莫过于此。其实我真的爱你,只求你爱我一次也好,哪怕只有一次,真的爱你。
  • 古剑奇谭之我爱你

    古剑奇谭之我爱你

    前世,他,百里屠苏,为了天下舍弃了自己的性命和自己的爱人。而她的爱人风情雪却为了找他的亡魂,踏遍天涯海角,山川万里,最终也还是没有找到他。今生,她已不再是风晴雪,而是贺兰飞雪,是宰相府的二小姐。而他也不再是百里屠苏,而是夙亦宸,灵国的皇帝。两人已不复前世的记忆,却还是彼此羁绊。(注明:不是虐文,完全甜文。)
  • 偶像人生

    偶像人生

    我的哥哥是个偶像明星,音像店里,出租车上,公交站牌,甚至学校食堂的桌子上,到处都能看到他的那张脸。他是我最敬佩的人,也是我最讨厌的人。我的梦想也是成为一名偶像,成为和哥哥比肩的存在。因为那样,我就可以不必奋力去追寻他的脚步。我可以充满底气的站在他面前,对他说出当年没有对他说过的那句话。……写给我们的,《偶像人生》。
  • 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

    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

    本书主要介绍了百年图画书发展历史,百部经典传世图画书,百科全书式精准解读。生动易读的30多万文字、风格多样的近200种图画书实例和清晰精美的800多幅插图,引领读者走进图画书的世界,了解图画书的表现形式,发现图画书的奥妙趣味。
  • 时代大潮

    时代大潮

    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改革的时代浪潮让一代年轻人走出家门奔赴大都市的时候,给县城小饭店当帮工的于泉也跟随着心上人的脚步来到了大都市奋斗。一个平平凡凡的小人物,踏上这时代的浪潮,体味着世间的人情冷暖,感受着时代变迁,他又会有怎样的人生际遇,在商道、武道、人情之道究竟如何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