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34000000014

第14章 灵武园艺场女干部杨玉英传略

段怀君

2000年1月19日上午9时,天气非常寒冷,空中阴云密布,雪花从空中飘了下来,使人感到悲凄和压抑,很多园艺场的职工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园艺场女干部杨玉英的追悼大会。这天参加追悼会的有300多人,花圈送了有125个。园艺场的场长亲自致了悼词,他的悼词把很多职工带回了对杨玉英的回忆中。

1943年2月24日,杨玉英出生在灵武县东门外杨家庄。她自小就非常聪慧,深得父母的喜爱,把她视为掌上明珠。那时候一般人家是不会送女儿去上学的,但是杨玉英的父母非常开通,1951年8月,送女儿到城关公社解家桥学校就读。每天去得早回得迟,学习很用功。杨玉英12岁时,父母双逝,她和一个残疾的弟弟只能靠年迈的祖母抚养,祖孙三人相依为命地过着困苦的生活。童年时她是家中的主要劳力,她和祖母一道放羊、下地、干家务,每逢吴忠集市,她和祖母一道牵着骡子驮着农产品去赶集;遇上灵武集市,她和祖母一道摘下自家树上的苹果、梨,到市上去卖,乡邻们都夸她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就是在这样艰困的生活条件下,杨玉英从解家桥学校毕业。优异的成绩奠定了她人生历程的基础,新中国蓬勃发展的事业给了她憧憬和希望。20世纪50年代末,她虽是十几岁的少女,但已是一名成熟的劳动者了。她积极支持家里参加互助组、合作社,并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生产劳动中。她不仅在劳动时积极踏实,苦活累活抢着干,而且热心帮助别人,她的表现赢得了乡亲们的由衷赞扬,都称她是“铁姑娘”,多次被乡上和区里评选为“生产能手”。

1959年,灵武县委招收通讯员,指标分到了城关公社。当县里的干部到队上去考察选任时,大家一致推荐“铁姑娘”杨玉英。自此16岁的她走向了人生的新天地。她由衷感谢党和政府的厚爱与信任,内心充满了火热的激情,她把这种激情转化为工作的动力,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她虽年龄小,但非常好强,工作起来总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每天很早上班,把领导的办公室打扫干净,按照办公室的安排,把文件按要求送往各乡。那时自行车非常少,送文件要徒步到各区乡。16岁的杨玉英责任心非常强,为按时将文件送到各乡,累得浑身酸疼,脚上打上了血泡,但从来没有耽误过一次事。有一次,她给城外的农机修理厂送文件,因下大雨路滑,摔倒跌坏了胳膊,到医院包扎打了绷带,吊着胳膊坚持工作。领导让她休息,她坚决不肯。县委的领导和同事们都很喜欢这位朴素、积极上进、工作勤奋的小通讯员,一些领导夸她的工作比很多小伙子强。

杨玉英当通讯员期间,正值国家遭受三年自然灾害,物质生活极度贫乏。相比之下,在县委食堂,一个月偶尔还能吃上一次白面饼子,她舍不得自己吃,每次都把白面饼子省下,带回家给年迈的祖母吃。同事和乡邻们都说,时艰见品节,这样孝顺的孙女太少了。

1959年5月4日,杨玉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63年3月,灵武园艺场扩建,县委要抽调一部分能力强的干部和职工到园艺场工作。杨玉英的思想起了波动,她想虽然自己很年轻,在县委工作当然是进步快,工作条件比较好,但是学科学、学技术和到生产第一线锻炼的机会就少了。园艺场离她家非常近,情况她也很熟悉,这是一片未开垦的土地,沙大地荒,条件非常艰苦,去还是不去,她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思考非常痛苦,选择也很艰难。后来她想自己是刚入团的团员,哪里困难就到哪里去,这是考验自己的机会。最终,她下了决心,主动去找了准备要去园艺场任职的县委第二书记白凤魁,谈了自己要到园艺场生产第一线工作的想法。白凤魁仔细听了她的想法后,同意了杨玉英的请求,一天下午,白凤魁带着杨玉英到了园艺场。

白凤魁是一个老干部,非常关心这位才十几岁的姑娘,到了园艺场后,仍让她担任自己的通讯员。在当通讯员时,杨玉英还是那样一如既往,每天兢兢业业地干着自己的工作。一天,杨玉英看着场里的规划图,她想了很多——园艺场向荒山要地,牵黄龙上山,目标远大,任务艰苦,实际问题也很多。自己从小在灵武东门果园里长大,灵武的水果品种很单一,园艺场要建设,必须要有新技术,更新果品,把优秀的水果品种引进来,在当地安家落户,才能发展灵武的经果林事业。从这天起,她暗暗下了决心,学技术、学科技。她这样想了,也这样做了。她一有时间就去当时的园艺中学听课,去园艺试验站向技术干部请教。当时园艺场的梅林、喻菊芳这些技术干部都成为她的老师。晚上家人都进了梦乡中,杨玉英还在伏案学习,有时甚至到天亮。当梅林、喻菊芳他们给杨玉英讲了高嫁技术后,她将这些学到的新技术在自己家中的果园进行试验。一次回家的路上,因为还沉浸在果林试验中的一些细节里,一脚踏空掉进了秦渠里。很多同事都说她学习走火入魔了,白凤魁场长看到杨玉英的学习非常刻苦,知道这位年龄不大,很有志向的姑娘爱上了果林科研这一行,索性让她到园艺试验站去学习,去当一名技术工人。这为杨玉英创造了更好的学习平台,她废寝忘食地学习着。“苦心人,天不负”,在梅林、喻菊芳及南方来到园艺场的一些科技人员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下,杨玉英很快成为了一位年轻的技术工人。

自1964年8月起,特别在园艺场向荒山要地的工程中,她和男职工一样,挽起袖子,脸被烈日晒得黝黑,每天开荒挖渠,平整土地,种树淌水,完成自己的劳动定额。很多男职工都佩服她吃苦耐劳的精神,夸她是“巾帼不让须眉”。1976年后,她担任了基层管理人员,先后任组长、妇女队长。1976年8月,她带着4名女工给果林淌水,夜间12点,忽然下起大雨,雨越下越大,她赶紧让那4名女工回了家,但她知道园艺场的土质是沙土型土质,没有黏结性,淌水又属于扬水系统,水停不下来,如没人值班,渠一旦决口,那将是几米或几十米的渠坝全部崩塌,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她一人守在渠边。天上下着雨,又冷又乏,到了凌晨3点多,因劳累过度,杨玉英心脏病复发,不省人事,一头跌进了水渠里,幸亏被路过的另外一个队淌水的副队长赵启民发现,从渠中把她救了上来,背回了家。第二天,职工们去看她,她根本不提晚上的事,问大家水淌完了没有,渠有没有决口,这种公而忘私的精神,使大家深受感动。

园艺场的工人都知道杨玉英童年和少年过得很艰辛,长期繁重的劳动,她积劳成疾。60年代中期,20多岁的她患上了风湿性心脏病,病情曾多次发作,但她从来也没有认真地治疗过。严重时就在场医务室开点药,稍微好点就顾不上管了。当时场里的大夫劝她住院治疗,并建议去北京做手术,但她只是淡淡一笑。因为她知道,工作离不开她。就这样,年复一年,杨玉英拖着日益严重的病体一直工作到退休。大家都知道她的病情,但从来没人能劝她住进医院。

园艺场一些当年曾和她在一起工作过的同事,都记得杨玉英在工作中曾被“活埋”,死神与她擦肩而过的两件事。一次是1966年5月,在当时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政治气氛下,园艺场党委作了在场东部四队的东山坡上挖掘一条长180米的地道的决定。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场里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一队,而且要求15天内必须完成。队里作了工程安排,抽调了一部分职工进入工地,杨玉英也在挖掘地道女工中间。这里的土质是胶泥和石子,地质情况复杂,挖掘时非常危险。杨玉英把危险留给了自己,每天在前面挖,让年龄小的职工在后面运土。5月18日,正在挖掘时,地道顶层突然崩塌,把杨玉英压在了里面,大家非常焦急,用了很短的时间把她刨了出来。她苏醒后,仍要继续进洞挖土,别人怎么劝都劝不住,她说:“这是场党委交给我们的艰巨任务,时间这么紧,我们不干谁来干?就是再危险,我也得进去。”大家只好让她继续进洞去了。在她的带领下,15天的任务,10天半的时间就完成了。第二次遇到危险的经历是1983年春天,那时她是一队的队长,利用春季果树修剪后的时间,她组织全队职工在场区靠近东山坡的山坡上采砂石修补果园中生产用的主干道路。挖砂石、装车是一项重体力活,而且采砂坑有5米多深,工作中有一定的危险性。队上安排了一些男职工采装,但她担心安全,亲自参加采砂工作,和其他职工一起装车。一天下午正在工作时,突然,砂坑旁山体发生崩塌,将她埋在砂石下面,幸亏大家全力扒沙将她刨了出来,用车拉向医院,抢救了几个小时,才脱离了危险,保住了性命。很多老职工在回忆中都这样说:“杨玉英是实干家,有些队干用嘴头子号召职工,杨玉英则用行动感染、带动职工,她的行动其实是无声的命令。”

1976年6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按照自治区知青办的安排,园艺场从银川、北京、兰州、上海等地分来了几十名知青。这些知青全部分到了一队。杨玉英考虑到这批知青多数出身干部家庭,来到场里后面临着工作、生活的压力和陌生的环境,情绪会出现波动。他们刚毕业就离开了家,生活上肯定会有很多不便。对此,时为一队队长的她,主动从生活、工作上真诚地关心、帮助他们。她把他们看做是自己的弟弟、妹妹。她从自己家拿来用具给他们,帮他们洗衣做饭,并经常利用休息的时间,给他们讲场里的发展史,讲50年代老职工怎么奋斗平整土地,将园艺场在建国前50亩地发展到现在4000多亩的果林,将艰苦奋斗创业的历史,细细地讲述给他们听。每天领着他们出工干活,一些苦累活她帮助知青去干。俗话说:“人心换人心,五两换半斤。”时间久了,知青也把她看做是自己的贴心人,亲切地称她“杨师傅”。她的家成了知青们的家,有了烦恼找她诉,有了喜事也向她说。很多老职工还记得这样两件事,当时有一个个性很强的男知青与另外一名女知青谈恋爱失恋后,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工作上不进取,整天委靡不振,与酒为伴。看到这种情况,杨玉英先是把他安排在自己家中居住,让家人看住,防止出现意外,并多次和他谈心,耐心开导,鼓励他树立正确的婚姻观,重新树立起生活的勇气,开拓人生的新天地。在她的关怀下,这位知青忘记了烦恼,恢复了正常的劳动、生活,并发奋学习,在恢复高考首年,顺利考上大学。这位当年的知青现在已经是一名处级干部了,家庭美满幸福。另外一名男知青,也因类似的原因,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也是在她的悉心劝导下,走出迷茫,重入正途,考上大学、读博士,现定居国外,成了一名知名学者。时间已过去多少年了,很多当年的知青谈起这些往事时,仍感谢他们的“杨师傅”对他们劳动、生活的帮助。在她的言传身教和深深教诲及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到园艺场下乡的这些知青克服了离家后遇到的生活中、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安下了心,成为生产学习的好职工。这些知青在下乡的年代里,有4名知青加入了团组织,其中一名知青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79年9月26日,杨玉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自己的行为影响他人。在一队任队长时,队里盖了一批砖木结构的新房子,她主持分房时,优先考虑老职工、家庭人口多、有困难的,自己坚持住在70年代建成已属危房的土坯房里。当时,大儿子正准备结婚,也没有房子,按说作为一队之长的杨玉英,完全有资格为自己分一套,群众也不会有意见,但她没有给自家留一间房屋,仍住在原来的土坯房里,让儿子在外面租房子结了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多老党员看到她这样做,也主动放弃了这项福利,把房子让给了更困难的职工。

1984年,场党委决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在全场四个队中选择一个队进行试点。场党委决定选择领导班子强、各项工作都十分出色、基础比较牢固的一队作试点。改革历来都是充满挑战和风险的,面对这一全新的挑战,她欣然接受了任务。作为书记兼队长,她带领干部制定方案,并亲自执尺与大家一道对全队的果树进行测量、核算,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分户承包方案。在发包时,职工对承包后的前景缺乏信心,犹豫不决。于是,她带头承包了全队公认的水果品种和土壤条件最差的一片果园,她的实际行动消除了大家的顾虑,职工纷纷认签合同,顺利推进了这项改革,为以后全场的承包改革积累了经验,拓宽了道路。

杨玉英在工作中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受到了党组织和职工的好评和肯定。1969年至1993年多次被灵武园艺场党委授予“先进生产者”和“优秀党员”称号,1979年10月,被自治区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1983年3月获得“自治区人民政府先进工作者”称号,1985年7月被评为“自治区农业厅双文明工作者”,1998年3月被灵武县人民政府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1989月7月被灵武县县委授予“优秀党员”称号,1990年3月获农业厅“三八红旗手”奖励,1990年6月自治区授予她“优秀党员”称号,1991年4月被选为第十次党代会代表,1991年10月获得县政府颁发“县综合治理先进个人”奖,1992年和1993年被园艺场党委授予“先进工作者”“优秀党支部书记”称号。

杨玉英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园艺工人,而且还是一个好妻子,一个好母亲,邻居们知道杨玉英对孩子慈爱但管教很严格。1970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大儿子带着弟弟妹妹出去玩,很晚才回到家中。她下班后很晚不见子女的踪影,十分着急。当看到他们平安归来,她一颗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但她发现,兄妹几人满嘴黑灰。经询问小女儿得知,因为几天没吃饱饭了,实在饿得不行,兄妹几个就掰了队里的玉米棒子在野滩里烤着吃了。她听了非常生气,让兄妹四人一字排开跪在地上,回答她的提问。她对几个孩子,讲明了道理:从小要养成好习惯,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公家的东西不能动,小时候偷针,大了就会偷金。处罚、教育的同时,她既酸楚又心疼,快速为孩子们做了一顿可口的饭菜。她的大孩子刚毕业就到园艺场干临时工,当时年龄还很小,有一次装苹果时,拣小筐抬。她看到眼里,把儿子叫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用树枝在儿子的后背抽打,她说:“小小年纪就学会躲奸耍滑,你不抬让别人来抬,这种做法会害你一辈子的。”时至今日,她的儿子还将这件事铭记在心,把实实在在做人,视为自己一辈子做人做事的准则。有一次,小儿子在放学的路上捡到一块崭新的上海牌手表。回家后,儿子向母亲讲了此事,她立即带着儿子将手表交到场部,并配合场里找到了失主,这件事被灵武县作为学雷锋典型事迹,在全县进行了表彰和报道。杨玉英自幼孤苦,没有条件就读高等学府继续深造,但她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尽管家庭生活条件十分困难,她仍全力供养子女读书。她常常告诫子女,要努力学习,才能为社会做大事。她不管工作有多忙,回家后都要检查孩子的作业,有时发现孩子做错了题,或是作文写得不好,哪怕孩子睡着了,也要将孩子叫醒重做。她工作一天,累得筋疲力尽,当孩子们做作业时,她静静坐在旁边做针线活,陪同督促着孩子们学习,直到深夜。她有5个孩子,有4个考入了大学,这与她的精心教育是分不开的。

多年为事业呕心沥血,不顾自己的身体,使她的健康一步步恶化。2000年元月15日,杨玉英因心脏病突发,离开了人世,年仅58岁。在她的人生旅途中,她以中国妇女特有的贤惠和善良支持着教师职业的丈夫教书育人,以慈祥养育儿女,严教促使儿女努力学习,以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的精神,将毕生献给了灵武的果树事业。她在园艺场几百职工中,享有非常高的威信,受到了职工的爱戴。杨玉英的追悼会上,园艺场职工送来的挽联,不仅表达了生前同事对她的深切怀念,也是对她高尚品德的最好诠释。生前厚德心无愧,慈惠高风垂万古,山耸东郊埋忠骨;死后清名口有碑,冰操懿范足千秋,泽留乡里仰英明。追悼会后,有近百名职工和杨玉英的亲属好友将杨玉英的灵柩送向了灵武东郊坟地,墓地周围有308人,规模很大,情景悲怆感人。隆重的葬礼,使人们读懂了杨玉英大写的人生,年华不虚度,把有限的生命融入时代的洪流,将自己的魅力点燃,虽撒手人世,但人们的心中刻下了她的名字。

同类推荐
  • 断章

    断章

    《断章》是“新月派”诗人的代表作品,写于1935年10月。该作品语言凝练含蓄,据作者自云,该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该诗是20世纪中国诗歌史上传诵最广的佳作之一。
  • 教育在民国

    教育在民国

    《教育在民国》由人文学者智效民主笔,作者借由民国时代的教育界往事,比如谈《蔡元培的教育理念》、《胡适谈书院教育》、《梁启超主张通才教育》等,有感而发,顺手拈来,给今人不少启发。
  • 那些中国人

    那些中国人

    本书是他的一部随笔集。以文人篇、军人篇、科人篇、伶人篇、凡人篇分别讲战争的故事,写科学院的故事,说普通人的故事,娓娓道来,妙趣横生。在他笔下无论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是活生生的中国人。他的描写会让你不由自主地或会心一笑、或心尖一颤、或若有所思……他在竭力探寻着同为中国人的最为本质和共性的东西。
  • 勃朗宁夫妇爱情诗选

    勃朗宁夫妇爱情诗选

    《勃朗宁夫妇爱情诗选》收录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代表作《葡萄牙女子赠十四行诗集》和罗伯特·勃朗宁关于爱情主题的戏剧抒情诗歌18首以及两人情书选段。勃朗宁夫人写的是抒发爱情的诗,而勃朗宁写的是思考爱情的诗。一位堪称浪漫主义美丽的回声,另一位是浪漫主义的名副其实的终结者。《勃朗宁夫妇爱情诗选》堪称天真与成熟的对话,古典与现代的对话。
  • 被审判的爱神

    被审判的爱神

    被审判的爱神-- 报告文学集(写“妇女回家”“优化组合”后女性的命运)。
热门推荐
  • 婚姻如戏,全靠演技

    婚姻如戏,全靠演技

    顾心暖最错的事情就是想在他的爱情里,从配角变成主角。她在演艺事业高峰的时候,息影嫁给他。可他不爱她,甚至恨她,所以,报复性的打造一座冰冷的城,让她独自在婚姻中孤军奋战。尽管如此,她毅然用五年时间演好妻子的角色,等着他收心入戏。最终等来的却是成为国际巨星的前女友回来,他们重燃的爱彻底将她击溃。当爱承受不住婚姻,甚至无法用演技来掩盖她的遍体鳞伤,她只能从这场婚姻退出。她选择重新出发,斩荆披棘的再战娱乐圈,去做自己人生的影后。这时,他却拉住她:“老婆,原来我爱你。”这句话,她整整等了十五年,可是,现在的她…(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迷失之界

    迷失之界

    彼世是什么样的世界?迷失之后的那个男人,还是我吗.....这里就是彼世吧...努力找回迷失的一切。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僵尸真祖的宠后

    僵尸真祖的宠后

    她,冥界的公主,拥有着与四国抗衡的本钱,苦心经营八年,只为给死去的僵尸亲人报仇。他,僵尸的真祖,五百年前,因为自己心爱的女人离开,放弃大好江山,沉睡数百年。一次争夺纯阴之气,让两个不相干人擦出火花。从此,天涯海角,誓死追随。
  • 无命少爷

    无命少爷

    居族少爷本无命,因翳羽成活,因星痕成人。缘起缘灭,自在居族。
  • 天机阁:女皇候选人

    天机阁:女皇候选人

    她是村上一枝花,一朝认父成六公主竞选女皇,发现皇家公主个个后台外挂满满,带得了兵力大无穷的女汉子有之,靠颜值爆表刷好感度有之,现代穿越玛丽苏有之,不行还有蛇精病戏精和重生来凑……萧月笙泪了:苏先生我不当公主了,快放我回去当村姑!苏折卿淡定:不行,不能让你砸了我天机阁的谋士招牌!简单粗暴的说,这就是个各类女主竞选女皇的坎坷之路。
  • 纵横时空来爱你

    纵横时空来爱你

    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很简单,是为了一个人,一个我喜欢了整整十年的歌星——费翔。我希望能够通过这部作品,向他传达我内心最深的祝福。这本书的构思体裁是穿越,但会夹带现实生活中的影子,内容纯属虚构,却依旧能表达内心深处对世间真爱的追求。虽然不知道这本书他能否看见,但是我仍然希望能够在十年来临之际发表。同时我希望通过这本书,祝福天下所有相信爱的朋友们,祝您们一切都非常美好,还有您身边心爱的人每一天都过的非常快乐!
  • 情莓竹马

    情莓竹马

    苏意一直把苏言当做青梅竹马的哥哥,哪知这个所谓的“哥哥”一直在等她长大,发动情感攻势,不知不觉间消灭了情敌。然后,这个“哥哥”不知什么时候就变成了“老公”了,到底什么时候呢?
  • 千金农门妇

    千金农门妇

    一朝穿越变成乡村的小孤女,芸娘只想摆脱劳碌命过个平淡生活。种种田,数数钱,赶赶鸭,摸摸鱼这样的日子挺恣意的,芸娘表示她很喜欢。只是……这个四皇子您跑着我们这山旮旯里干啥?“找媳妇?”“对不起,您媳妇儿在太子府里。”咦,邻国五皇子,你怎么也来凑热闹了!“找儿子!”“啥?”“儿子快跑,你那个穷鬼爹来了!”
  • 霸道校草来袭小笨蛋,快跑

    霸道校草来袭小笨蛋,快跑

    他吻上了她粉嫩的小嘴,女孩喘不过气,他又勾住她脖子,关上门…竞争对手又来,她无法赢,分手是她的念想,对他说:“我们分手吧!对方一脸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