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代天师张敦复,字延之,为第二十七代天师张象中的长子。由于张象中天师跟苏州异人裴庆一道飞举升天,而当时张象中的三个儿子,长子张敦复、次子张敦信、三子张敦直,年龄尚幼,暂时无法承担龙虎山嗣教的重任,于是就由张象中的弟弟张执中代为执掌天师的剑印,行使天师的权力,后待长子张敦复成人之后,张执中又将剑印归还敦复,由敦复正式成为第二十八代嗣教天师。
张敦复的名字,“敦复”一词,语出《易经》中的复卦中对第五阴爻的描述,“六五,敦复,无悔。”那么,敦复一词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
《四库全书》经部,易类,紫岩易传,卷三称:
六五,敦复,无悔。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法坤静厚而自养以中曰敦复。记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此敦复,事尧舜性之用此耳,且中者性之未发也,用功于中,诚一不贰,与天地参,其无悔也。心同天地,施之天下,仁德甚大,亦五以坤中,履震之刚,体中德而不息,是以能敦复也。
《四库全书》经部,易类,童溪易传,卷十二称:
六五,敦复,无悔。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博厚者,地之德也。五体坤德而得尊位,大中当复之时,远于刚阳之应,躬自厚者也,故曰敦复。夫以自厚为德,则求其在己者而已矣。其与所谓下仁从道者又异矣,盖下仁从道之复,资诸人者也,而敦复之复,则资诸己者也。夫资诸己以为复,而能自厚其德,则无失之可指矣。故曰无悔,又不特无大悔而已也。何也?未尝过乎中故也。考稽也,动稽诸中而未尝过乎中焉。非躬自厚者而能之乎?故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曰自考云者,以明敦复之复,非资诸人而然也。
朱熹《朱子语类》卷第七十曰:
《易》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敦者,厚之至也。人生而厚者,性也。复其性者处其厚而已,此大丈夫所以备道而全德。
由上可知,所谓的“敦复”就是“法坤静厚而自养以中”。这首先体现了张敦复的父母精研易理,能随意撷取易经中的经文为孩子取名。其次,“敦复”一词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极高的期许,希望他像大地一样宽广深厚,希望他不偏不倚致中和,希望他“资诸己”“备道而全德”有极高学识和道德修养。而从文献的记载来看,张敦复确乎达到了父母对他“备道而全德”的期望,如《龙虎山志》称他“士林仰之”,《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之十九称他“丕阐祖风,四方宗之”。
此外,据《龙虎山志》和《汉天师世家》都提到了张敦复天师性情直率、学识天成、声如洪钟的特点。
娄近垣《重修龙虎山志》第180页载:
二十八代,敦复,字延之。象中长子,象中冲举,弟执中掌印剑,既而归之。敦复学识天成,声如洪钟,士林仰之。
元明善《龙虎山志》第57页载:
敦复,性简率,声如洪钟。
《汉天师世家》称:
二十八代天师,讳敦复,字延之。学识天成,声如洪钟,士林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