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运动时,随着动作的速度、强度、节奏变化,大量的肌肉、关节活动的向心冲动传给大脑,产生感觉。这种感觉对大脑的刺激不同于视觉、听觉的刺激。人体运动时参与活动的肌肉不是一块、两块,而是附着在运动关节上的多个肌群(包括主动肌、对抗肌、协同肌等)连续不断地工作,且动作复杂多变,许多动作是在短时间内甚至一瞬间完成的,要求一定的数量、强度。因此,肌肉活动产生的本体感觉的冲动对大脑皮层细胞的刺激强度大,动员工作的神经细胞多。同时,大脑还要通过中枢神经向身体各部位发出指令,包括内脏器官、心血管、呼吸、内分泌等各器官系统的全面动员和协调配合,使身体位觉、平衡感觉、内脏感觉、皮肤触压感觉等大量的感觉刺激传给大脑,这一切都有利于提高大脑皮层细胞活动的强度、灵活性、均衡性和分析综合能力,使整个大脑神经系统的功能得到加强。而且在运动中,视觉、听觉也非常重要,同样参与了工作。相比之下,单独通过视觉、听觉对大脑传入的冲动,从数量上、强度上对机体其他系统的影响上都远不如运动时引起的感觉明显。
此外,体育运动能够提高脑组织内那些与记忆力、注意力等认知功能有关的化学物质水平,从而提升认知功能,让你的大脑更灵活。而且运动时也需要用脑思考,促进大脑的指挥能力。如跳舞不仅要舞动身躯,还要注入情绪,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要经过设计;再比如投镖运动,大脑右半球需将左半球制定的技能、策略整合成一体,使眼、心、手协调一致。长此以往大脑便在运动中提高了自己的控制、指挥能力。所以说体育运动对开发智力是非常必要的,是任何其他方法所不能替代的,是使孩子得到全面发展、充分发展的必要条件。事实也说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孩子聪明活泼、精力充沛、反应敏捷、思维活跃。
享受超越自己的成就感
人的意志品质发展水平的反映,主要表现为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和坚持性等,其各方面在一个人的身上往往互相渗透。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意志品质,就是要培养其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增强自制力,使其具有充沛的精力,具有克服困难完成活动的坚强毅力,克服消极的心理品质,如独断性、优柔寡断、武断、任性、自我压抑等等。
学生运动会一幕体育运动的娱乐性、趣味性、竞争性,使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体育运动本身是有章可循的,是具有一定约束力的活动,不管是在比赛中,还是在日常的锻炼中,都有一定的规则,参与者必须自觉地遵守这些规则,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对培养青少年遵守社会生活规范起到一个强化作用。在体育活动中认识一个人,了解一个人并成为好朋友比较容易。而且,在体育活动中交往的气氛往往比较融洽,这是其他场合所不能比拟的。
青少年活泼好动,缺乏自制力,在生活和学习中表现为组织纪律性不强,自由散漫,易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意气用事等。体育运动具有一定的活动规律,参与者不得不根据运动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大多数体育运动是集体项目,作为集体运动中的一员,参与者更要自制,使自己的行动符合集体的行动目的,而且这种自制是发自内心的,是有一种获胜的愿望在做动力。因此,经常参加集体活动项目有助于青少年自制力的提高。
长跑可以说是对人的意志的最残酷的挑战与考验。长跑途中,体力大量消耗、呼吸困难、口干舌燥、腿如灌铅、酸疼难忍时,是继续跑下去,还是向困难低头,的确需要看这个人意志是否坚强;当你制定了一个锻炼计划,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酷暑炎夏,能够坚持下来,也要靠自己坚定的意志。因此,参加体育锻炼,对于磨炼一个人的意志,对于培养意志品质的坚持性具有特殊的意义。
攀岩体育运动本身就在具有游戏性的同时还具有竞争性,所以它容易使人兴奋,从而可以推动人、引导人,成为兴趣的中心。因而使青少年在运动中更加具有主动性,就会产生战胜他人、渴望胜利的欲望和追求积极向上的自觉意识;同时在运动中,肢体活动带来的身体愉悦的感受和比赛的趣味性,使兴趣越来越浓,并转为对运动稳定的兴趣和动机,使参加体育运动成为一种习惯并从中得到乐趣。如攀岩原来属于成年人的一项冒险运动,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也开始迷恋上攀岩,有些中小学还特别开设了攀岩课,由攀岩高手担任教练。据资料显示,中国目前至少有400余所学校的17万名中小学生正在接受正规的攀岩训练,并由此培养勇敢、顽强、坚毅等品质以及集体主义精神。此外,攀岩还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在运动中随着运动技能的不断提高,运动技能的不断发展,体力的日益增强,青少年更有与人比高低、争胜负的勇气和信心,自信得到最好的体现。这对于青少年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运动中胜负交替频繁,情绪变化比其他活动更显著,如战胜对手、取得胜利的兴奋和喜悦,失败的沮丧、懊恼,不服输的挑战勇气,训练中各种困难的克服、痛苦的磨炼、挫折感的体验等等,都使心理品质得到较好的培养。据调查资料显示,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孩子,心理的承受能力和成熟度都高于同龄人。由于体育运动对心理品质的特殊锻炼,使孩子心理承受力增强,这样也就更易承受人生其他方面的压力。
释放心理压力
有些青少年,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存在一些心理缺陷。如时常感到孤独寂寞,腼腆胆怯,在公共场合不敢发表意见等,这时的体育锻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体育运动可以帮助青少年摆脱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体育心理学研究证明,参加体育锻炼需要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勇敢果断的意志和坚韧刚毅的性格等心理素质做基础。因此,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是纠正心理缺陷、培养健全人格的有效方法。
孤独怪僻
拔河假如你觉得自己不大合群,不习惯与人交往,可以选择足球、篮球、排球以及拔河等集体项目。坚持参加这些集体项目的锻炼,会帮助你慢慢地改变孤僻的习性,逐步适应与同伴的交往,并热爱集体。
腼腆胆怯
溜冰如果你感到胆子小,做事唯唯诺诺,容易脸红,难为情,那你应多参加游泳、溜冰、滑雪、单双杠、跳马等项目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你不断地克服胆怯心理,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去战胜困难,跨越障碍。久而久之,你就会自信地站在众人面前,高谈阔论了。
优柔寡断
下棋如果你觉得自己处理事情不果断,时常犹豫不决,那就多参加乒乓球、网球、羽毛球、跳高、跳远等体育活动。在这些项目前,任何犹豫、徘徊都将贻误良机、遭到失败,久练能帮助你增强果断的个性。
急躁易怒
倘若你发现自己遇事容易急躁,感情容易冲动,应多参加下棋、打太极拳、慢跑、长距离的步行、游泳、骑自行车等缓慢、持久的活动。这些体育活动能帮助你调节神经活动,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稳定情绪。
遇事紧张
假使你感到自己遇到重要的事情就容易紧张导致发挥失常,那就应该多参加公开的、激烈的体育比赛,特别是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因为场上形势多变,比赛紧张激烈,只有冷静沉着地对付,才能取得优势。若能经常在这种激烈的场合中接受考验,“久经沙场”,遇事就不会惊慌失措,做事就会沉着冷静了。
总而言之,体育锻炼对于改善心理缺陷是有很大好处的,但是它作为心理纠正训练,要达到心理转化的目的,必须要有一定的强度、质量和时间的保障。每次锻炼时间在30分钟左右,运动量从小到大,循序渐进,三个月为一周期,约进行两个周期。同时要注意保护自己,以免造成运动意外事故。
劳逸结合身心健康
邓小平在《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中指出:“搞好劳逸结合,不仅不会降低而且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列宁也曾经说过:“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工作。”
青少年正处在一个学习紧张的阶段,尤其是在复习阶段,不分昼夜地苦读,强制自己在疲劳的情况下坚持学习,经常会出现颈、臂、背、肩与手指的酸痛不适和学习效率下降。同时,还会感受到有一种强烈的疲倦感。主要表现为全身疲惫,关节僵硬,肌肉酸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和思考效率下降,大脑反应迟钝等。这时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身体各个机体得不到时间修复,久而久之,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都会下降。
这就需要青少年在学习的同时也要注意休息,休息可以分为安静休息、活动休息和交替休息。安静休息是指睡眠和闭目养神,让大脑暂时停止工作,得到休息;活动休息也称积极性休息,可以通过参加体育锻炼来达到,如散步、打球或轻微的体力劳动等,也可以与他人聊天;交替式休息是指将各种不同性质的学科交叉在一起来学习,如文、理社会性穿插复习,这样,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不仅不会疲劳,而且还会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参加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使大脑得到休息空间,还可以增强体质。下面介绍几种简单的活动:
1.单侧体操法
单侧体操法由于人脑左右两半球在功能上显著不同,在学习时,一般左半球的生理负荷要比右半球重。科学研究证明,单侧的体操锻炼可以消除对侧半球的疲劳。具体方法如下:①站立并目视前方,右手紧握拳,右腕用力,屈臂,慢慢上举到最大限度,还原,重复8次;②右腿伸直上举,然后倒向右侧,但不能落地,还原,重复8次;③右臂向右侧平举后再上举,头不能动,然后左臂上举,平举还原,重复8次;④翘起脚尖,像俯卧撑那样用腕和脚尖支撑重复8次。
2.消除疲劳操
由于在学习过程中最普遍的姿势是坐姿,由于身体前倾,呼吸肤浅,肺活量减少,物质代谢功能也随之下降,从而形成疲劳。青少年如果做一下疲劳防治操,则可以在短时间内消除疲劳。具体方法:①做些挺胸直背的动作,同时用手臂绕圈;②身体后屈,伸腿、臂,伸直用力摆几次;③慢慢地做几次头绕圈的动作,然后轻轻按摩颈肌、肩胛肌;④深吸气,然后慢慢地呼气;⑤两手臂下垂,做几次手的动作,松紧手指,两手腕放松抖动;⑥离开座位,走动走动。
3.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由于学习总是在一个固定的空间内,空气流动性差,长时间停留在这样的空间,会降低大脑反应速度,也容易产生疲劳感。所以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一定要出去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这样不仅可以使大脑得到休息,还可以及时补充氧气。散步、慢跑等简单的有氧运动是不错的选择,建议大家不要参加剧烈的运动,尤其是在课间,剧烈的运动会产生肌肉酸痛,不利于接下来的学习。
改善情绪状态
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指标。人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经常会产生忧愁、紧张、压抑等情绪反应,青少年经常因名目繁多的考试、相互之间的竞争以及对未来的担忧而产生持续的焦虑反应。据最新研究显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归诸IQ(智商)的高低,而80%取决于EQ(情商)。姑且不论其结果的正确与否,单从中我们起码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工作效率的高低,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其情感取向发挥着重要作用。体育锻炼中的情感体验强烈而又深刻。不管是在大众体育活动和中小学的体育课上,还是在有竞争的运动会中,成功与失败、进取与挫折共存,欢乐与痛苦、忧伤与憧憬相互交织;同时人的情感表现也相互感染,融合在一起,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这种丰富的情感体验刺激,有利于人的情感的成熟,有利于情感自我调节能力的积极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改善和调节自己的情感状态。最好的例子就是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他从年轻时就开始醉心于体育运动,甚至在监狱中也坚持体育锻炼。他在自传《漫漫自由路》中写道:“我从来相信,人的体育锻炼不但对身体健康起着关键的作用,而且还能使我的心情平静下来。从前,有好多次我烦恼的时候,就跑到健身房对着拳击沙袋一通猛打,免得冲着同事,甚至是警察发火。”
青少年,身体健康才会朝气蓬勃,心情开朗,精神振奋;疲劳、睡眠不足和疾病,就容易产生不良心境。在所有情绪自我调节技术中,体育锻炼,尤其是有氧锻炼可能是最令人满意的一种。这里的“锻炼”,是指诸如跑步、快走、游泳等一些可长期坚持的活动,不包括做家务之类的日常活动。由于体育锻炼能使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快,改善身体对氧气的利用,故每周坚持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的锻炼,定能使你精力充沛,精神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