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26900000095

第95章 魂断榆木川(3)

志怀岂能忘故山,神游往往于其间。

为君写此转凄测,片云零落何时还?

于是两人相抱而泣。那“樵者”便把他当成了“陌路知己”。从樵者口中得知,建文帝化作应文和尚,带了几位从者,曾于永乐三年从这里经过,在大竹县的善庆里住过一段时间。他当时闻讯赶来接驾,意欲伴随。建文帝却称人多不便,易为官府发觉,婉言谢绝。后来建文帝去了云南,听说在个白龙山还是青龙山的地方结茆立庵了。

胡于是便去了云南。

胡好不容易找到了白龙山。不错,果然有一小寺,建文也确曾在此住过。那是永乐七年,建文因山中缺食,形容枯槁,又有戒心,不敢出山觅膳,的确狼狈至极。其时有几位旧臣,什么“补锅匠”、“太湖渔翁”之流千里迢迢来访。建文可怜巴巴问:“尔等可带什么好吃的吗?”“补锅匠”、“太湖渔翁”忙献上了盐水鸭、香酥鸡、油炸糕之类。建文狼吞虎咽,并叹道:“不识此味,已多年矣!”……然而胡只找到了白龙庵的旧址。经询问庵旁一老妇得知:庵主早已于三年前搬走。临走时听人议论,说庵主要去的地方儿是峨嵋山。

胡遂又赶赴峨嵋山。

的确,建文化作应文和尚,带了两个徒弟确曾到过峨嵋,住过三两夜。且在山寺墙壁上留下了两句诗:

登高不待东翘首,

但见云从故国飞。

胡一看后面落款是永乐二十年冬,很是高兴。这说明建文离开的时间并不长。忙问寺僧,题诗者又往何方?寺僧说去了永庆寺。胡赶快又到永庆寺。然而住持说,应文师傅上月才走。却又留诗一首于壁:

杖锡来游岁月深,

山云水月傍闲吟。

尘心消尽无些子,

不受人间物色侵。

据住持讲,那题诗老僧看上去身体不好,喉间呼噜呼噜常有痰涌。胡问,还有从者否?住持说,并无徒弟,只有一位火工道人。胡又探听这二人的去向。住持回答,那老僧说他是“从去处来,到来处去。”估计他这话的意思,也活不几天了。没准儿就死在道上了……

胡在川、滇、黔一带继续转悠,却再未发现建文踪迹。这可如何是好?他说“到来处去”,“来处”系指哪儿?莫非是自龙山旧庵吗?但白龙山他又去过,山上的人皆未见那应文和尚再次露面儿。

胡因资费即将告罄,便暂且结束这段巡旅,寻思回南京支点银钞再说。然而不曾料到,在他返途经过琅琊山,在小店投宿时,无意中竟得到了建文现在的准确踪迹!

他在这小店里遇见有一商旅,约六十余岁,穿着虽是一般,但举手投足间隐隐然显出仙风道骨。他朝那人打量,那人也朝他打量。胡觉得那人有点面熟,却想不起在哪儿见过。正疑惑间,忽听对方说道:

“先生可是礼部侍郎胡大人吗?”

胡不由一惊。因为他是装扮为头陀的;对方看样对他很熟,否则不会知道他现在的官职已不是户部给事中了。

胡便问,你是哪位?

那人说,“罢罢罢,你找的是谁”?

胡心里崩龙一跳:莫非这便是建文?!可细一看,模样儿与建文相去太远。又一想,莫非他便是张三丰?!……

胡一想到“张三丰”这名儿,便有点莫明的紧张。因为张三丰据说是元朝与刘秉忠同时的人,到这该有二百岁了吧?可这人至多也就六十来岁的样子。于是他就诚惶诚恐地施僧礼,问道:莫非你就是张神仙吗?

不料那人哈哈大笑说,什么张神仙!在下就是程济啊!……

原来他就是程济?!就是当年建文逊国时缒城弃官而去的编修程济?……

果然就是程济。程济说,胡大人你找的是谁,大家心中明白。已经找了二十多年了。实说吧,在下跟随建文君也二十多年了,如今人臣之职已尽,否则你也见不到我呢!

胡既惊且喜,半信半疑。他微微一哂说:“足下是程公,这我尚能相信;可足下自称陪侍建文君已二十余年,有何证明呢?”

程济也微微一哂,并不答话,倒是从随身携带的藤箧中取出一册书,原来是手抄的《从亡纪略》。胡接过,大体一翻,竟是记录了建文帝自建文四年(即洪武三十五年)出亡以来,所到过的许多地方。比如:

“建文四年八月望日,至史彬家相聚。帝为其《清远轩》改题《水月观》。永乐元年正月十三,帝至云南永嘉寺。适‘二马’先生及‘补锅匠’、‘玉华山樵’等来,帝日‘从多弗便,今后无复往来’……永乐三年春二月,至重庆大竹之善庆里,有杜景贤筑室与居。寻舍之而去。四年五月,结茆白龙山……八年七月朔,应贤卒。八年十月,济为帝出山救药募粮……十三年六月应能卒……”

胡翻到后面几页,记录着:

“永乐二十年冬十月,帝于峨嵋山题句:“登高不待东翘首,但见云从故国飞。后五日至永庆寺又题诗:杖锡来游岁月深……”正是胡前不久见过的那一首。

胡见这本《从亡纪略》的记录,最后结束在永乐二十一年七月。而这正是他和程济对话的上个月,就很高兴,忙问:

“建文如今何在?”

程济说:“离此不远。就在吴中……胡大人可要我引见吗?”

胡想了想说:“如此甚好。”

后来,建文果然如他在蜀中永庆寺所表示的:“到来处去”。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想回到他的“出发地”,即南京一带。可他知道进不了南京的寺院,就选择了苏州吴县的穹窿山,驻锡于皇驾庵。

建文,即应文和尚,已在皇驾庵“涅桨”。因非高僧,也就没有什么舍利塔,只是一杯黄土覆身罢了。

……

胡讲罢,永乐仿佛从一个有趣故事的氛围里走出来。他当然不会轻易相信。冷笑道:“不会又是崇宁王变的吧?”

崇宁王是蜀王之子。永乐十五年春,这个顽劣的畜生因在其父亲的藩地犯法,逃到长沙他叔父谷王那里。谷王曾因献金川门迎燕王入京有功,永乐即位后,赏赐甚厚,既增卫士又增岁禄,藩地也由宣府改封长沙。但不料谷王骄纵过分,招匿亡命,私造兵器,图谋不轨。恰逢崇宁王逃来避难,谷王便对外面诡称:“当年是我将建文君放走,如今藏我府中。我将为其申张大义,请其复辟呢!”后来多亏蜀王向朝廷告发,才将谷王阴谋粉碎。谷王及其子皆被废为庶人,其王府官属多伏诛。……永乐很自然地想起这件往事,所以他觉得胡所说的这个“建文”,也未必会是真的。

然而,当胡浓向永乐献上了两件东西,这事便被证实了。

第一件东西是手抄的三首诗,都是建文避居贵州金竺罗永庵时所写。其一是:

牢落西南数十秋,萧萧白发已盈头。

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气散,朝元阁上雨声收。

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谷声哭未休。

其二是:

风尘一夕忽南侵,天命潜移四海心。

凤返丹山红日远,龙归沧海碧云深。

紫微有象星还拱,玉漏无声水自沉。

遥想禁城今夜月,六官犹望翠华临。

其三首是:

阅罢楞严磬懒敲,笑着黄屋寄云标。

南来瘴岭千层迥,北望天门万里遥。

款段久忘飞龙辇,袈裟新换衮龙袍。

百官此日知何处,惟有群鸟早晚朝。

这三首诗的笔迹一看就是真的,而诗中的情味也不像别人假冒。如果说,这三首诗的真伪还可以进一步商榷的话,那么随后胡双膝跪地,两手高擎的那件闪闪发光的宝玺,却无论如何不会是假的了!

那正是国家十七块宝玺中的一块。人们曾怀疑过原礼部侍郎黄观带走了其中的一块,但永乐倒怀疑是建文所为。果不其然,这块在外面“流浪”了二十二年的宝玺,终于又回来了。

这块宝玺,文为“敕命之宝”,为洪武元年所制,其质为于阗之玉。建文帝也闹不清当时是怎么带在身上了的。就因为少了这块宝玺,永乐只好又增刻。共增刻了四块,这四块是“皇帝亲亲之宝”、“皇帝奉天之宝”、“诰命之宝”、“敕命之宝”。其实前三块宝玺是原来就有的(不过洪武朝的“制诰之宝”和永乐朝的“诰命之宝”,文字略有不同),若不是少了“敕命之宝”,永乐也未必再增刻呢!

好了,“敕命之宝”总算是回来了!这就是说,从洪武皇帝那里继承的宝玺,十七块全部到手了。永乐的心里该踏实了。

经历了二十二个春秋,建文终未能逃出永乐的手掌心。他最终还是老老实实地献上了“敕命之宝”。

二十二年的逃亡,建文把他的这段生命历程浓缩为三首诗。也别说,低低地吟诵,细细地玩味,还真叫永乐这铁心肠的人鼻头发酸呢。建文帝把他的痛苦连同恐惧一同带进了坟墓,这也给永乐少了麻烦。试想,如果这工夫儿真有一个活生生的建文,跪到皇宫里自首,说“我便是建文君”,倒真叫永乐有点尴尬不知所措呢!

“他,死了!……”永乐看着他掌上的宝玺,凄然地说。

“臣想掘坟验尸,但此事重大,须陛下做主。”胡说,“还须找一些曾伺候过建文的内官、宫女,他们该知道建文的体貌特征……”

“唔……”永乐将宝玺放到案上。然后他手撑着案角极费力地站起来。胡知道他要踱步,便向前搀扶,却被他摆手拒绝了。他蹒跚了几步,对胡说,“不必了吧。”

“臣遵旨。”胡说。他盼的其实便是“不必了。”有了这条旨意,会省去若干麻烦。当然,也会给后世留下许多种猜测,会演绎出许多有趣的故事。

胡望着蹒蹒跚跚的皇帝,猜测他也将不久于人世了。

胡淡又问对程济该如何处理。永乐一愣,说:“程济?哪个程济?”

胡明白了——程济早已不存在了。程济早便是什么“火工道人”。他忠心耿耿陪伴了建文二十余年,直到把建文送进了黄土。——可这跟永乐有什么关系呢?这不需要永乐旌表的。随他去吧。

君臣二人密谈至次日凌晨,漏下四鼓,胡才退出幄殿。

两个月后,永乐帝北征回到京师,即诏谕礼部尚书吕震,尽赦建文遗臣家属之罪,返还田产。熬过了二十多个寒冷的冬天,他们终于看到冰河开始解冻了。

而那时候,“三保太监”郑和还在“大海里捞针”。他从“南洋”回来时,永乐帝已经魂断榆木川——死在北征的路上了。

或许是命运的着意安排,刚从漠北归来的永乐帝,两个月后接到了大同、开平守将奏报,称遭到了鞑靼和宁王阿鲁台的袭击。新归附的忠勇王金忠(即鞑靼王子也先土干)竭力怂恿永乐出兵北征,说他自愿充任前锋。那是永乐二十二年的正月初七,永乐看到窗外是一片冰天雪地,但他已经决定要进行第五次亲征了。

同类推荐
  • 赵振业传

    赵振业传

    ???齲?????????????????????????????????????????г??????????????????ó?????·??????????????????????????е????????ɡ??????????????????????????о???????????????????????????????????????????й???????????????????????档
  • 刘勰与《文心雕龙》

    刘勰与《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是一部讲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专门著作。它总结了齐梁以来各种文体的写作经验,使之上升到文学理论层面,而且还运用这些理论对各个时代和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进行了深刻的批评,是一部世界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文艺创作理论集大成之作。它的作者刘勰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
  • 战国非常人物:揭开尘封的历史内幕

    战国非常人物:揭开尘封的历史内幕

    本书从赵毋恤写到苏秦,揭示权谋学的三个阶段,揭秘权谋家成功的手段,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全景再现战国中、前期群雄逐鹿的大国战略。
  • 故宫活字典:朱家溍传

    故宫活字典:朱家溍传

    他是一部“历史书”,擅长文物鉴定,被誉为国宝专家; 他主编的《国宝》,成为中国政府官员赠送外国元首的正式礼物;《朱家溍传》讲述他出生相国世家,却蜗居陋室,与家人多次捐赠收藏,一次捐赠即过亿元。
  • 纵横捭合的外交家(4)

    纵横捭合的外交家(4)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热门推荐
  • 唐朝大明星

    唐朝大明星

    屌丝男吴卫,偶得游戏手机,穿越到大唐。他的美食,传入千家万户。他的现代诗,惊得李白,杜甫为之感叹。他的娱乐节目,红遍整个大唐。他还逼得大唐美女纷纷减肥,以瘦为美他的梦想只有一个:将自己打造成为大唐子民心中的大明星。这是一场现代文化与唐朝文化的碰撞,这是一场现代娱乐与唐朝娱乐的碰撞,且看吴卫,在大唐,撞出多少灿烂的火花!
  • 忆念浅夏夕阳落

    忆念浅夏夕阳落

    “夏忆。”“嗯。”“如果我当了你女朋友你会爱我么。”“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啊?”“因为我喜欢你啊,你说不让在乎你的人受伤,你拒绝我我就收情伤了哇!”“......好吧。”我不会让最在乎我的人受伤。只因年少,懵懂无知,却无人晓,心之触动。
  • 老舍 茅盾(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老舍 茅盾(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影响人类文明史的中外名人成功以后的事迹为人们所熟知,但成功前的历史鲜为人知。本书对名人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进行详细的描述,他对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属于我们的十年之约

    属于我们的十年之约

    我们深爱的三只,属于我们的十年之约,四叶草,小螃蟹,汤圆,千纸鹤,我们都是一家人......
  • 从明星走上神坛

    从明星走上神坛

    悲催的重生了,新的人生,新的起点,上辈子活得太憋屈,这辈子精彩一点吧!愚蠢的人类啊,我要用音乐,电影,漫画,小说...来征服你们,我是腹黑大魔王,哇哈哈——程浩语录(因某些原因,第一章暂时无法观看)书友群:163936336
  • 龙楼妖窟

    龙楼妖窟

    月黑风高杀人夜!一面神秘的墙撩动人性深处的贪欲,步步杀机、层层疑云。藏在阴影里的墓主绞尽脑汁,把血腥秘术和诡异机关,发挥的淋漓尽致,却在无形中锻炼出一代代寻墓盗墓人,而这些千载疑云都被岁月的壮丽诗篇统统埋葬…………。
  • 仙陨苍穹

    仙陨苍穹

    大道枯寂,仙途黯淡,真仙难寻。但这并不影响主角对仙道的执念,随主角披荆斩棘逆天成仙,开启盛世繁华。
  • 丧尸横行之动物园惊魂日

    丧尸横行之动物园惊魂日

    某个阳光灿烂、稀松平常的夏日周末。跟许多家庭一样,乔治一家也选择在这天,来到动物园观光、游玩。但当他们一家刚步入动物园不久、玩地正尽兴时。却突然听到从猴山方向传来了一声怪异、刺耳的巨大尖叫。而令跟正在兴头上的乔治一家,同样身处动物园的许多家庭都没有料到的则是——正是由于此声尖叫,伴随着各种离奇事件和阴谋秘密紧随其后、纷飞而至。便就此宣告拉开了,使这天位于此处动物园内的人们。将要在他们的一生中,面对的最为血腥恐怖、不堪回首的一日幕布......
  • 江山王妃

    江山王妃

    叶柒柒胃疼住了医院,第二天醒来发现自己已经成了丞相府的三小姐。好吧。。。既来之则安之,一般来说能穿过来也一定会有办法穿回去。可是,为什么她要替别人当亡国公主?还有这个功高盖主的王爷为什么就死死盯着丞相府呢?
  • 好色之徒穿越王妃

    好色之徒穿越王妃

    现在流行穿越,大家都玩穿越,我也来穿越,所谓你穿我穿大家穿嘛,有好东西就一起分享,所谓独悦乐不如众悦乐,做人是不能太自私的,有位哲学家就说了做人要厚道,有好东西藏着掖着不拿出来供大家欣赏是很缺德的,藏着掖着又不会发财只会发霉,何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