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26900000030

第30章 “削藩”第一刀(2)

“是呀,该从何处下手呢?……”齐泰自语着,款款离座,在屏风前踱来踱去。他想,藩王那么多,如同时下手,其对立面太大,波及面太广,易逼迫诸王联手与朝廷对抗。这不策略。应该选准突破口,先拿某王开刀,尔后一个一个击破……忽然,他停住踱步,说道:

“有了!先从燕王下手吧!”

“为何先削燕王?”黄子澄感到讶异。

齐泰便解释说:诸王中以燕王势力最强,野心最大,其年龄亦最长,当然便最具影响力。俗话说,“擒贼先擒王”。一旦剪除了燕王,其余诸王自然更无力反抗,便会束手就擒。“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然而……”黄子澄却连连摇头。“年兄之见,弟实不敢苟同。‘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而燕王在诸王中偏是最‘实’的。开局便攻‘实’处,怕费很大周折。依敝人之见,倒莫如先击其‘虚’处呢!……”

“吾兄高见。愿闻其详。”齐泰说。

黄子澄显然已深思熟虑。便说:

“我意先从周王下手……”

按黄子澄的分析,周王以及齐、湘、代、岷等王,在先帝时多有不法之事,国人皆知,削之有名。其中周王势力较弱,容易对付。此外,周王与燕王乃同母兄弟,削夺周王便好似翦除了燕王手足,这也是为下一步削夺燕王做了准备。据他的估计,先从周王下手,必有胜算。

齐泰想了想,黄子澄的意见也有道理。便说:“待明日上朝。启奏皇上裁定,如何?”

黄子澄说“甚好”。他建议今夜两个人可再细细考虑一下,如有新的想法,明日面君时亦可再作说明。看看天色已晚,便向齐泰告辞。

齐泰将黄子澄送出二门时,雨尚在淅沥。黑暗中传来了婴儿的啼声。黄子澄便又想起齐泰为他的独生子过周岁的事。他不明白,接近五十岁的尚书大人,为何只有如此小的独根苗儿?……

周王朱棣真是最不安分的王爷了。周王朱棣自从洪武十四年就藩开封,十七年来,可以说没在王府里好好儿呆过。头几年“弃国”驻凤阳;尔后长居京师,而令世子有墩主持藩事;最近这几年,年纪渐老了——已过四十岁了,倒是比较老实,没再离开过开封。但也没准儿化了妆,偷偷窜回应天,到秦淮河畔青楼里作“狎邪游”。不知道底细的,不相信那位常在歌妓披巾或玉腿上题诗的公子哥儿,会是洪武皇帝的第五子;知道底细的,又因洪武皇帝都不屑于管他,或没工夫管他,也都睁一眼闭一眼,任其胡闹。

即使呆在开封的日子,他也不能老实地呆在王府里。他时常到寺庙或道观里吃茶,抑或到梨园里听戏,更有可能到集市店铺里游逛。周王府往南的大街,布满了纱帽铺、铜匠铺、绒线铺、格子店、竹货店、伞店、缎店;往西又有画铺、古董铺、珍宝店和城隍庙。这都是他时常光顾的地方。在城隍庙的庙会上他一转便是大半天。这也罢了。在城里玩得不过瘾,还要时常到郊野里转悠。

他到郊野里,不是踏青,不是赏花,不是走马,不是围猎。他到郊野里是“尝本草”——怪就怪在这地方!

他准备如神农氏那样,遍尝草木选择其中无毒而可充饥果腹者,制成标本,并绘图刊印,颁行于世。他为这部著作所起的名子叫《救荒本草》。他在其预先写好的“自序”中,点明这样做的目的,是因为他的藩国有着平坦而辽阔的原野,而这原野上又生长着繁盛众多的草类,他打算“考核其可佐饥者四百余种,绘图疏之”,为老百姓们灾荒之年,作为挖野菜救命时的参考读物。应当说这是一种极好的创意与实践。

周王朱棣为这部《救荒本草》已经花费了五、六年的功夫。可以说踏遍了开封的每一块土地,考核过数千种植物。而且,在考核的过程中,那些代他品尝本草的人,多次中毒,甚至死亡。他自己也有那么三五回被本草毒得满脸青肿。然而,眼看便要“杀青”了,偏偏有人干扰、破坏,打乱了他的正常生活秩序,差点葬送了他和这部书籍的生命。

对他实施干扰和破坏的人不少。首先便是他的次子朱有火动。

有火动这小子天生讨厌人。一副斗鸡眼,看人时黑眼珠藏在角落里,满眼一片白。一张鼠嘴,长长的门齿总伸到唇外。因长相的丑陋,父亲一直就不喜爱他,就难免造成了他的阴暗心理和怪戾性脾。幼年在父亲开辟的“东书堂”就读时,就曾在其长兄的书上偷洒过墨水,往座椅上砸过铁钉。被查出后,挨过父亲的痛揍。这就更激发了他的妒忌心和报复性。他就往父亲的茶壶里溺尿,往被窝里放毛虫。总之,他的矛头始终对准了父亲和长兄。

洪武二十二年后,父亲长居京师,世子代掌藩国权力。有火动也长大了,懂事了。他意识到将来承袭亲王爵位的是他长兄,而他只能做个郡王。郡王与亲王的地位将会有很大的差别。有火动不甘心。他时刻用斗鸡眼窥伺着,总想在父亲和长兄身上瞅出点毛病(最好是罪过),以便将他们扳倒,投进监牢,而由他取代王位。

然而长兄老实本分,行为端正,使他无懈可击,无隙可乘。他就只好在父亲身上打主意。

他首先侦察父亲的隐私。亲自出马,或雇用流氓无赖,跟踪周王,看他跟哪个破烂女人鬼混。有一回,他利用跟随父亲回京师拜年的机会,竟悄悄潜入了秦淮河上的梅妍楼。但没有成功。他被鸨儿发现,着实地挨了一顿揍,被扔了出来。从此后父子间视若寇仇了。

随后他就捉摸着闹点大的乱子。比如说,在周王的马辇上做手脚,让其冲进深涧摔死;或者干脆投毒;干脆放火……但这些办法太笨,易被识破。况且周王加强了戒备,使他无从下手。这些恶毒的念头并未变作现实。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煳的知识面宽了,经验丰富了,手段也更毒辣了。他从苏东坡倒楣的事例上受到启发,想在父亲身上试一试“文字狱”。

父亲喜欢词赋。常在酒酣时即兴吟咏,放浪形骸。也学苏学士的样子,喜欢在歌妓的披巾上题诗;甚至直接题写到妓女雪白的皮肤上。朱有火动便千方百计搜集其父的诗词,并努力从中发现影射朝廷,对皇上不满的意思。“功夫不负有心人”。朱有火动坚持不懈,颇见成效。他果然从周王的《元宫词》草稿中挑出了十来篇,篇篇都含沙射影地攻击朝政,发泄了对皇上的不满。他正等待时机,密报朝廷……

然而这时候,有人发现了有火动的不良居心,从中干扰了一下……

这人是周王府长史王翰。

其实王翰早就对周王的不端言行表示不满,并强烈反对。说实话他对周王是真正了解的,甚至还带有一点同情。他认为周王这个人心眼儿不坏,也没什么野心,既不会有“异谋”,更不会对朝廷造成威胁。他觉得在周王身上流露出一些文人(落魄文人)的品性,有点愤世疾俗,亦无关宏旨,无非发发牢骚而已;倒是那部倾注了周王心血的《救荒本草》,尽管想法儿有点幼稚,但用心极美,体现出作者的恤民精神。但是,王翰深知周王处境险恶,不定哪会儿便会惹祸伤身。尤其是发现了有火动注意收集周王的诗文之后,王翰马上就意识到,事情肯定要坏在这斗鸡眼、老鼠嘴的坏小子身上。他就力劝周王“改邪归正”——好好掌理藩国之政。休再迷恋什么诗词歌赋!然而周王根本不听。周王甚至极其讨厌他的饶舌、聒噪,“搅得人一刻都不得安宁”!

王翰好难为啊!

根据朝廷的规定:凡王府长史的职责,很重要的一条是“辅相规讽以匡王失”;“若王有过,则诘长史”。王爷所犯的罪过,首先要记在长史账上。而王爷以其“龙子龙孙”身份,纵使有罪,处置起来总是极轻。长史则恰相反,不起眼儿的一点小错,都有可能重判伏诛。所以,王翰单为自己着想,他也得拼力规谏周王。但这种规谏也有一定限度:他不可能将朱有火动的险恶用心给明白揭露——那毕竟是他的猜测或推断;况且这种揭露也容易给别人造成“离间骨肉”之嫌。王翰的确无计可施了!

王翰左思右想,他既不能不忠于朝廷,又不能不忠于王爷,惟一的办法是弃官而去。于是佯作疯癫,喜怒无状,被发跣足,离开王府。

王翰走出开封城,将溅满了泥泞的五品官服脱下,放在腮上亲着,泪雨纷纷。然后把官服挂在路旁树上,孑然走回家乡……

王翰走后,周王仍我行我素,而对有火动毫无警惕。说话间到了建文帝时代。朝廷以太祖遗诏,令诸王各在国中致祭,不得至京师奔丧。周王对此大为不满。特别是周王关于要求赴京奔丧的奏折被驳回之后,他又哭又叫,其言辞很明显地侮辱了当今皇帝。朱有煳窃喜,认为时机已到,便写了一封密折,记录其父“谋逆”的种种罪行,遣心腹火速进京,直送御览。

密折上路的那日,周王身穿孝服,携带铁铲、荆筐,骑了马,带了随从,又去郊野里寻觅可以充饥的“本草”。那日天气不太好,彤云密布,似要有雷雨。朱有火动倒对父亲表现出了少有的关心。他一再叮咛周王那几名随从:

“尔等好生看护,勿使我父王受雨着凉啊!”

建文帝收到朱有恸的密折,喜出望外。不禁大呼:“天赐良机也!”

在此之前,“削藩”的议论已在朝臣中或暗或明地展开。这实际上已成了有识之士所关注的话题。除齐泰、黄子澄而外,赞成削藩的大臣,尚有高巍、方孝孺、卓敬、郭任等几位。

高巍乃前军都督府左断事。他上书建文帝主张效法汉朝主父偃,实行“推恩法”。其书曰:

高皇帝分封诸王,比之古制,既皆过当,诸王又率多骄逸不法,违犯朝制。不削,朝廷纲纪不立;削之,则伤亲亲之恩。贾谊曰:‘欲天下治安,莫如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今盍师其意,勿行晁错削夺之谋,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在北诸王,子弟分封于南;在南,子弟分封于北。如此则藩王之权,不削而自削矣。臣又愿益隆亲亲之礼,岁时伏腊使人馈问。贤者下诏褒赏之;骄逸不法者,初犯容之,再犯赦之,三犯不改,则告太庙废处之。岂有不顺服者哉?

高巍此议,实际上比主父偃更进一步。主父偃之“推恩”,是在原封国内,除嫡长子即世子继承外,其他诸子亦继承一部分,郡王数目越来越多,力量则越来越少。高巍则建议“易地而封”,即南方的藩王子弟封到北方,北方的藩王子弟封到南方。对削弱藩王势力应该说更加有力。

高巍算是主张削藩者中的“温和派”。与他持有类似观点的是户部侍郎卓敬。卓敬早在洪武帝在世时,就曾提议,对诸王分清嫡庶尊卑,以树立太子的威信,建文帝甫登基,他又提出将燕王徙封到南昌的办法。他在疏中说:

燕王智虑绝伦,雄才大略,酷类高帝。北平形胜地,士马精强,金、元所由兴。今宜徙封南昌,万一有变,亦易控制。夫将萌而未动者,机也;量时而可为者,势也。势非至刚莫能断,机非至明莫能察。

卓敬此议,不失为远见卓识。如按此议行事,既照顾了叔侄间的“亲亲之情”,又可削弱燕王力量。建文帝见奏后,颇是捉摸了一番,也认为有点道理。但他或许天性使然——总是优柔寡断。他这时比较倾向于主张削藩者中的“强硬派”,即齐泰和黄子澄。另有一位新进朝廷的大臣也属于该派,他就是方孝孺。方孝孺刚从汉中府教授擢为翰林院侍讲,备皇帝顾问。建文帝亦曾在他面前流露过“削藩”的意思,方孝孺慷慨激昂,建议快快行动。如此一来,卓敬的奏疏便被建文帝搁置起来了。

就在黄子澄诣齐府商议“削藩”的次日,早朝之后,建文帝又在右顺门便殿召见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几位近臣,确定削藩的实施方案。说来也巧,朱有坳告发周王“谋逆”的密折恰于昨日送到。这份材料太宝贵、太特殊,也太适时了!鉴于亲子告发亲父,无须遣人调查,所涉罪证绝对准确可信。朝廷以此为口实,向周王开刀,可谓“顺乎天理”,而令天下服膺。

建文帝不再犹疑了。

建文帝否定了齐泰关于“擒贼先擒王”,先从燕王处下手的方案;他更觉得卓敬关于将燕王“徙封南昌”的办法太慢,太费脑筋。他批准黄子澄之议:立即逮治周王!

曹国公李景隆受皇上密令,带领亲军指挥使司的部队,佯作北上备边,假道开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周王府。李景隆持敕符将王府三护卫的军队缴械时,周王棣还蒙在鼓里,还在孜孜不倦地编著其《救荒本草》呢!

周王棣是在他的“本草堂”里被逮捕的。

“本草堂”实为后宫跨院,五间廊房连同三间草棚统称“本草堂”。那儿有琳琅满目的本草,如芹菜、菠菜、韭菜、蕃瓜、扁豆等蔬,以及荠菜、苦菜、马苋、鹿藿、草石蚕、九芙菘等野菜,还有李、杏、桃、梅、枣、柿等果类,皆晒制成标本,分门别类地放置着。近来周王带着几个助手,一天到晚呆在这“本草堂”里,忙于描摹图样,或述写其形其色其味其产地其功效云云,工程量颇大,但他乐此不疲,的确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这恰是大暑季节,堂内如同蒸笼。周王干脆脱得赤条条,只象征性地在裆间围一条纱巾,还要不时地用它来揩汗。他的助手们也都是赤膊上阵。周王左手执纸,右手握笔,佝偻着腰身,在标本间钻来跳去。仔细地核对着文字、画图是否与实物相符。汗水小溪似地顺着脊沟流向腿股,又顺着腿股注入砖地。

周王朱棣这部汗水结晶的《救荒本草》,的确是不朽大著。万历年间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无疑是受到了是书的启发,并且也利用了是书的研究成果。李时珍对此毫不避讳——那是后话了。

同类推荐
  • 告诉你一个华盛顿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华盛顿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华盛顿的故事》由王志艳编著,《告诉你一个华盛顿的故事》从华盛顿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创立的伟大事业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再现了这位美国首任总统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伟大政治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学习他那种一生正直、勇敢、坚强、深明大义且乐于奉献的崇高精神。
  • 20世纪后半叶的在台知识人

    20世纪后半叶的在台知识人

    本书以胡适、傅斯年、蒋梦麟、梅贻琦、雷震、于右任、殷海光七位大家在1949年移居台湾的前因及此后在台湾的境遇为主线,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历史与文化解读。本书在历史档案的基础上真实地勾勒出七位知识人的命运剪影,透视出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一代知识人的命运悲歌与文化乡愁。
  • 文天祥(名人传记丛书)

    文天祥(名人传记丛书)

    他本是一介书生,却在生命最后的几年,成了一个手握雄兵的统帅。在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的危急时刻,他自卖家产,组织义军,举兵抗击蒙古铁骑。战败被俘后,他义正辞严,痛斥汉奸和逆臣,并誓死不愿变节,最后慷慨殉国。
  • 中国大思想家的故事

    中国大思想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我的人生:阔少·囚犯·摄影家

    我的人生:阔少·囚犯·摄影家

    《我的人生:阔少囚犯摄影家》的作者从晚年的视角,以跌宕起伏、大悲大喜的生命阅历谱写出精彩人生篇章。这是一个普通人的命运轨迹,更是近代中国社会人生百态的一个缩影,可以给读者以深刻的生命感悟和人生启迪。人生如斯,在泥沙俱泻中唯有金砾能够沉淀,经过岁月的打磨,就能重新焕发光彩。从浪荡洋场到潦倒小镇,从豪门阔少到高墙囚犯,从苦力营生到光影人生,最终成为做客央视《东方时空》的“小巷馆主”。因怀真情,才见辞采。文中有深情的回忆,有细腻的描述,有冷静的反思,有深刻的剖析,更有对哲学命题的独特见解,可读可品,赏心悦目。
热门推荐
  • 二次元世界的三次元的老师

    二次元世界的三次元的老师

    在你们眼中刘朝用是个怎样的人呢?周思明:“他是个混蛋老师!”许晓凉:“他是个总能出人意料的老师!”………………新人新手新上路,读者轻喷。这是一部以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相混合的书,不喜请点击右上角。谢谢!
  • 异世魔帅

    异世魔帅

    紫金醉迷是我的追求,荒淫无度是我的梦想。我林战天要天下的仙女、圣女臣服与我。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可天下人负我。
  • 微风正好,我和你正好

    微风正好,我和你正好

    "头儿,大嫂说她感冒了""多喝水就好了""头儿,大嫂说她难受""多喝水就好了""头,头儿,大嫂跟人跑了""什么?!""还说……让您多喝水就好了。"〖宠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我在地下城开挂的那些年

    我在地下城开挂的那些年

    本人水平不高,请勿乱喷,还有这本书纪念那些年我通宵玩过的掉线城与虚弱勇士....一次意外,让我穿越到地下城的这个游戏中,正当以为是一场梦境的时候,才发现一切都是那么真实的,正当我迷茫的时候才发现我原来我已经成为男主脚。
  • 点燃晚霞的奇葩老头儿

    点燃晚霞的奇葩老头儿

    都市言情长篇小说《点燃晚霞的奇葩老头》,是一部自传体的原创扛鼎之作。作者运用生动而又精致的笔触,以一个返沪打工的退休老人独特的视角,观照了大都市炫彩霓虹灯下发生的人生故事,昭示了“仁爱是博大的,老了也要有担当”的鲜明主题。无疑,在今日的老人社会,也具有旨高意远的社会功值。
  • 莲台空梦

    莲台空梦

    大唐初年,妖魔纵横,百鬼出世,出道不凡的孟醒携手众仙,降妖除魔,开创盛世。生离死别,爱恨情仇,谁能穿破迷雾,追寻亘古的真理?谁能抵抗诱惑,坚持千年的信仰?一场盛世空梦,不敌你一眼万年!
  • 重生女孩与王源的相遇

    重生女孩与王源的相遇

    一位女孩车祸引起的重生,到另一位女生的身体里,而这位女生又与王源有什么关系呢?
  • 谋情窃爱

    谋情窃爱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什么是幸福?田皿不知道。但这厮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类型,知道自己的幸福是什么。处处制造误会到底是为什么?次次的帮助又有什么意图?从陌生到朋友最后相爱,且看这厮是怎么做到的。
  • 仙道莽荒

    仙道莽荒

    上古,神,仙,佛,魔,妖,大战之后,仙灵大陆分崩离析,万道残缺。却在仙灵大地之上掀起了一股寻宝狂潮,少年无道,天道残体,偶遇天地灵花,从此一飞冲天。坊市淘宝,离山赌石,探秘阵法,灵符,法宝,仙法。战仙,战魔,战天,天地,战仙,走遍宇宙万界,只为了心中执念和那虚无缥缈的命运。
  • 轮回之爱:宠你无度

    轮回之爱:宠你无度

    本文是《画江湖之灵主》百里登风和燕凌姣的同人文,穿越到现代的百里登风能否找到投胎的岩凌姣?重新投胎的燕凌姣是否记得百里登风?在现代相遇的他们是否能弥补前世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