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原来是这事。”懿贵妃笑道,“你出家当和尚还是皇上特许的呢!你虽然在柏林寺当和尚,也只是挂个名,不过是每月去听几次经罢了,又不是真的出家当和尚。若是那样”别说你不同意,就是额娘还不同意呢!你当了和尚,额娘将来还指望谁来孝顺呢!”
“额娘,儿臣当和尚虽是挂个名,但宫中的人与朝中的大臣都知道儿臣是出了家的,大阿哥、二阿哥和三阿哥等人也时常戏弄儿臣,骂儿臣是秃驴,这个名称实在不雅,也可能影响儿臣在皇阿玛心中的位置,只怕将来皇阿玛把儿臣当作出家的和尚对待,赏赐一所寺院,其余的全没有儿臣的了,到那时后悔也晚了。请额娘想办法帮助儿臣脱离佛门,儿臣讨厌那和尚的臭名!”
懿贵妃想不到胤禛小小年纪竟想那么多,估计可能有人从中指点,但一想他所说的话也合情合理,沉吟一下说道:
“这事也不是额娘能当家的,当初为了你出家的事,你皇阿玛与那西藏喇嘛是有约在先,主要是为了给你治病。倘若不让你入佛门,也许你早就命丧黄泉呢!如今你想脱离佛门必须经那西藏喇嘛和你皇阿玛同意。”
“额娘。柏林寺的事儿臣自己去恳求几位师父即可,皇阿玛这里就有劳额娘你了。”
懿贵妃点点头,“那好吧,要等到皇上高兴的时候再同他提出此事才能一说就行,倘若皇上第一次不答应,那以后再提就不好办了。”
胤禛一想额娘说得有理,也只好将此事暂且放一放,他想到太后的五十岁万寿节便问道:
“额娘,在太后的五十大寿庆典上我们这样的小字辈应送些什么礼物才能讨太后欢心呢?”
懿贵妃知道这个鬼机灵一点就破,自己刚刚提到太后的万寿节,他就琢磨着如何在万寿节上大献殷勤,以此讨好太后。懿贵妃也不点破胤禛的心思,哈哈一笑说道:
“你想讨得太后欢心皇上高兴吗?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这要看你怎样做了!”
“请额娘指点!”
胤禛说着,又是一揖。
“好吧,额娘指点你。连皇上都是太后的,这皇宫之内还有什么不是太后的,对于吃的用的东西你不要送,太后是应有尽有。”
“那还能送什么呢?”
“至于送的东西吗?只有在玩上下功夫,或者能促使太后延年益寿的东西也可,但你们这些皇孙则不必这样做。”
“额娘,你就别打官司了,该怎样做你就直说吧,急死孩儿啦。”
“好,好,瞧你急的,唯恐落后别的阿哥,放心吧。有额娘给你出主意,保证让你比其他阿哥高出一筹。”
“额娘,到底给太后送什么,你早说也让孩儿早早准备,以免被其他阿哥抢先了。”
“你什么也不用送,只须抄一首祝寿万字歌献给太后就行了。”
“额娘,这,这能行吗?何况孩儿的字写得也不好。”胤禛结结巴巴地说,“会不会弄巧成拙惹得太后皇上不高兴呢?”
“你放心去做吧,额娘和太后打了十八年的交道。太后的心思额娘还不清楚吗?太后受孝庄太皇太后影响,对于吃喝玩乐的享受上并不苛求,她只注重大清江山的业绩永固,希望爱新觉罗家族辈辈有能人,倘若你在文章才华上下功夫,必定能讨得太后高兴。”
胤禛一想额娘讲得在理,确实比挖空心思送一些其他东西有新意,也合着太后皇上的心思,眼睛一转,忽地说道:
“额娘,依你所说抄一份万字祝寿歌还不如抄写一部《论语》呢?”
懿贵妃一听,拍掌笑道:“好,好,我儿真聪明,不仅能举一反三,而且能举一创新,如此年纪就胜过额娘的心胸,真让额娘打心眼里高兴。”
“让额娘谬夸了,孩儿能有今天还不是托额娘的福,孩儿的这几钵子水还不是额娘给灌的。”胤禛又不失时机地讨好说。
“唉,我儿比那二阿哥强多了,只可惜皇上立太子过早,否则——”
“额娘不是说要替孩儿与那胤礽争夺吗?”
“好!有额娘和我儿的心智,还怕事情做不成吗?”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就到了太后五十寿辰的万寿节。
慈宁宫一反往日的平静,宫门大开,人来人往络绎不断,个个穿红着绿,一身簇新的衣服。不用说龙子龙孙王公贝勒,福晋侧福晋,就是最下级的宫女太监也都焕然一新。那宫中的设置装饰就不用说了,除了代表皇家威严的正黄色以外,就是大红大绿。
康熙为了向母后表示孝心,早在数月前就吩咐内务府会同礼部、户部操办这事,尽管皇上再三告诫不准声张,只在宫中和京师内举行祝寿仪式,但这消息还是不胫而走,很快传遍全国,各地方官哪有不献殷勤的,以种种借口将自己的贺礼送往宫中。万寿节还没到,太后收到各种祝寿礼物就不下万件。康熙原先还想制止一下,又怕扫了母亲的兴,也只好装作不知,任各处官员源源不断送来寿礼。反正如今是太平之年,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借太后寿典乐一乐也是应该的,毕竟多年没有大的庆贺活动了。自三藩平定后,又平定了回疆,这两年刚好无事,康熙也是看准这一点,才大办太后寿典的。
慈宁门前放满了各种寿典的器具,铜象、铜牛、铜兔、铜龟、铜鹤样样具有。一大早就点燃香火,香烟袅袅。好一派热闹的庆典。
吉时已到,随着执事太监一声公鸭嗓子吆喝,先是鞭炮齐鸣,接着,各种乐器又一次高昂地响起。
祝寿正式开始。
人们常说远路的先到,这话一点也不假。京外的地方官,下自七品知县、五品知府,上到巡抚、总督的礼品早早送来了。京城之内的各级官员及皇亲贵戚也都于昨日把寿礼送入慈宁宫。唯独这住在皇宫内的诸位皇子皇孙及妃嫔们没有把寿礼送来,包括皇上在内,众人都是各有心思。有的怕先送上贺礼,而后来者居上,相形之下自被比了下去而难堪;有的怕早送去礼物给太后印象不深;有的想给太后一个惊喜,以此显示自己礼物的新奇。无论什么心思,归根结底都是一句话:讨太后欢心!
康熙率先走上前祝寿,他双膝下跪,高声说道:
“儿臣祝母后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说着,由太监呈上寿礼,太监接过念道:
“特造畅春园作为太后五十万寿节贺礼,供太后闲暇出富居住。”
话音刚落,众人全都高呼万岁万万岁。太后也很高兴,含笑接过礼单看了看说道:
“皇上如此厚礼母后心领了,只是老身已经年迈,呆在这慈宁宫下下棋,听听歌,看看戏就满足了,哪里还有出宫游乐的雅兴?何况那畅春园离宫又远,来往行动不便,母后三年五载也未必能去上一次,这个园母后就不要了,留皇上自己用吧,在宫中处理朝事劳顿了,也可出去散散心,养养神。”
这畅春园在如今的圆明园附近,是康熙为了母亲五十大寿特意提前命人建造的,想给母亲一个惊喜,更让母亲欢心,万万没想到,太后却不愿接受。但从太后的表情看,太后并不是生气,此等重礼太后都不要,那太后想要什么呢?
康熙略带尴尬地跪在那里,一时猜不透母后的心思。只见太后又笑道:
“皇上快快起来吧,别累坏了龙体。”
康熙站起来坐在母亲身边,疑惑地问道:
“母后不愿接受皇儿的寿礼,一定是皇儿的所作所为有些不周全,或者这礼物不够重,不合母后心意。母后喜欢什么尽管开口,皇儿一定答应。”
“皇上的礼物够重的,但母后不想要它,母后的心思不在吃喝玩乐上,母后只想让大清江山永固,让祖宗留下的基业兴旺。母后有一件事想求皇上答应?”
“别说一件,就是十件、百件皇儿也会答应的,请母后直说吧!”
太后点点头,郑重地说道:
“皇上自冲龄继位,到如今已经近三十年,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定边疆,也可称得上一个有为之君,母后无可指责,但有一件事母后向皇上提及多次,皇上却没有照办。”
“儿臣对母后言听计从,从没有违抗母后的旨意,不知母后所指何事?”
“还能有何事?”太后淡淡一笑,继而又正色说道,“皇上妃嫔几十人,却没有一位主持后宫的正主儿。许多事还要母后给操心,为此事母后没少给你操心,可皇上从不把母后的事放在心上。我堂堂大清帝国,威仪天下,雄震四海,如果没有人能当皇后,传扬出去岂不让天下人笑话?请皇上早日定夺,册立皇后,也了却母后的一桩心愿。”
“母后,不是皇儿不想册立,此事实在——”
康熙没有说下去,叹口气,又为难地说:
“容皇儿再考察一段时间再定下此事,后宫册立大事岂能当儿戏。”
太后一反刚才的和颜悦色,略带生气地说:
“哼!考察、考察、考察十几年了还没有考察出个子丑寅卯来!”
康熙见母后生气,急忙陪笑道:
“请母后放心,不日内儿臣一定给母后册立一位你老人家满意的皇后。”
祝寿继续进行,接下来是康熙的妃嫔及皇族亲王贝勒,众人先是说上几旬祝福的话儿,然后献上自己的贺礼。
现在轮到众皇孙给太后祝寿了,几位皇孙都是各怀心思。都想通过这次祝寿活动博得皇祖母的高兴,并以此抬高个人身价。每个人各自准备的什么礼物谁也没有事先透露给对方,唯恐泄露了机密自己被别人挤了下去。
皇太子胤栅率先走上前,得天独厚的优越地位使他对这次祝寿活动并没放在心上,仅仅备了一些常用之物献上。大阿哥胤禔却是煞费了心机,他是皇长子,按照封建帝王嫡长子世袭制,他最应该被立为太子,只可惜生身母亲纳拉氏仅是个妃子,才与太子之位无缘,但他从心眼里不服胤礽,只要是在和太子一起做事,他总想竭力表现自己,显示自己比太子有本领有才干。今天的祝寿也是这样,他一见太子献上的礼物,心中乐了,在这样难逢的场合,自己又要大出风头了。
胤禔满面春风地上前跪拜说:“皇孙胤禔恭祝皇祖母万寿,再祝皇祖母德如膏雨,福胜北斗。”
胤禔说完双手呈上自己的寿礼,太监接过礼单高声念道:
“大阿哥献给太后的寿礼是南海纳凉玉蟾蜍一只,长白山取暖红玛瑙一对,外加贺寿面桃五十。”
太监话音一落,下面人群中立即爆发一阵喷喷赞叹声:
“嗬,大阿哥的礼物快要赶得上皇贵妃娘娘的夜明珠了。”
“大阿哥的礼物比太子的礼物贵重多啦。”
“哼,太子是自觉身价高,比一般皇子高贵,太后也不放在眼里。”
尽管议论的声音极小,但胤提和胤栅都听得一清二楚,胤毫黾见自己的目的达到了,心中颇有几分得意。这时,又听太后说道:
“难得胤禔皇孙对祖母如此孝敬,我就收下了。大阿哥做事一向认真,考虑问题也十分周全,在做事风格上有他皇祖父太宗文皇帝的风格。”
这几句夸赞令胤禔如吃了蜜饯一样,心里美滋滋的,他偷眼瞧瞧皇太子的神色,正拉长着脸坐在旁边一声不响。
康熙见太后高兴,也凑趣道:
“胤禔能从母后身心健康着想,递上这样的礼物,比朕想得还周全,也不知另外几位阿哥都备些啥礼物,快快献上来,也让太后高兴高兴。”
三阿哥胤祉明知自己的礼物比不上大阿哥的,也只好献上,但他庆幸自己的礼物至少要比二阿哥的令太后高兴。
三阿哥的札物是檀香紫玉坠扇一把,玉雕鹤形香炉一樽。
不待康熙开口,懿贵妃笑着看看太后与皇上,故意问道:
“也不知四阿哥给太后带来的什么礼物。还不快快呈上来,看看能否讨太后欢心。”
胤社禛成竹在胸,紧走几步跨上前,扑通跪倒,脆生生地说道:
“四皇孙胤禛恭祝皇祖母太后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并祝我爱新觉罗氏的大清江山社稷千秋万代!”
说完连叩几个响头。
太后见胤禛才十多岁,举止谈吐不凡,并说出这一番令人打心眼里高兴的话,和颜悦色点点头:
“爱孙说得好,只要能让咱爱新觉罗氏的江山社稷永固。比什么都令我高兴,快快起来吧,如此年幼,别跪坏了身子骨。”
胤禛站了起来,从旁边一位侍从太监那里接过一个匣子。双手捧着献上去说:
“胤禛年幼,不谙世事,也从未离开京师半步,不懂得奇珍异宝珍贵,也无金银花费,无法用这些贵重礼品给皇祖母祝寿。不过,在孙儿看来,再珍贵的物品也都是皇阿玛的,孙儿不想再用皇阿玛的东西给皇祖母祝寿,能够尽自己之所能,用自己的一片孝心来向皇祖母祝寿。这样,孙儿就在这几个月内精心将一部《论语》抄写在一幅长卷上,以此作为皇祖母太后的寿礼,不知太后是否喜欢?”
胤禛刚说完,太后就乐得合不拢嘴,笑呵呵地道:
“祖母喜欢,喜欢!皇孙的如此厚礼比其他什么珍贵的玉器金银都令老身高兴,真难为你有如此孝心,快快呈上给老身看看。”
两名太监打开匣子,在大堂之内将巨幅手抄《论语》展开给太后及众人过目。这一下更让所有的人发出赞叹,尽管字写得并不太好,但却写得十分工整有力,也初步显示了书写者的扎实基本功。胤禛一个十多岁的孩子能一丝不苟地抄下《论语》实在难能可贵。
太后连连点头称赞,康熙见太后高兴,也很为胤禛的别出心裁取悦太后而满意。
太后一边命太监挂在大堂的屏嶂上,一边问胤禛道:
“四库之书如此众多,你为何抄写《论语》,而不抄写其他书呢?”
“回皇祖母,孙儿曾听师傅说,半部《论语》打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了解整部《论语》既可打天下又可治天下,孙儿抄下《论语》就是皇祖母的孙儿都有打天下治天下的本领,大家齐心协力辅助皇阿玛治国安邦,我们大清江山才会国泰民安,四夷朝服。”
“孙儿说得好,说得好,真难为你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心胸,将来一定有大用。”
太后边说边看看一声不响愣坐在旁边的胤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