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26200000051

第51章 固江山灭南汉(4)

闻听皇上已决定任命董遵诲为宋军主帅,满朝文武不禁大为惊诧。不知底细的文武大臣以为,让一个无甚资历的人去统帅数万大军,实难让人放心。而知道其中底细的文武大臣就更加不放心了:董遵诲与皇上有过节,如果他领着数万宋军消极抗战或者干脆投靠敌人对大宋反戈一击,那大宋王朝就岌岌可危了。

许多朝臣都大着胆子三五成群地去劝说皇上,不要让董遵诲做宋军的主帅,更有一些武臣向赵匡胤表示:愿领兵出征、战死沙场!赵匡胤对那些武臣们言道:“尔等忠心可嘉!但即便尔等战死沙场却不能打退入侵之敌,于我大宋江山社稷又有何益?”

.赵匡胤又对那些文臣们言道:“朕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朕既然已经决定让董遵诲挂帅出征,尔等也就不要再疑神疑鬼了!”

于是,赵匡胤不顾群臣的反对,亲手将主帅金印交到那董遵诲的手中,还设宴为董遵诲饯行,并让赵普、赵光义等一干朝中重臣作陪。

饯行席中,赵匡胤脱下身上的真珠盘龙衣送给董遵诲,并深情地言道:“遵诲兄弟,朕虽然尊为天子,但并无奢侈之物。这件盘龙衣,是朕最为珍贵之物,今送予你,只望能在征途中为兄弟你遮些风沙耳!”

董遵诲慌忙伏身于地,一边磕头一边欷歔道:“皇上对微臣的大恩大德,微臣永志不忘!”

赵匡胤微微一笑道:“遵诲兄弟有些见外了!你的父亲与朕之皇考乃至交,朕与你本就是好兄弟。既是好兄弟,又有什么恩德可言?”

董遵诲虽然遵旨平身了,但依然止不住地泪如雨下:“皇上,微臣如果打不退来犯之敌,愿提着脑袋回京向皇上谢罪!”

赵匡胤赶紧道:“兄弟切莫有轻生之念!待兄弟凯旋归来,朕还要委以重任呢!”

董遵诲向赵匡胤保证道:“微臣决不辜负皇上的厚望!”

事后,赵光义对赵普言道:“我记得,当初王全斌率军从北路攻蜀的时候,皇上也曾脱下身上的皮衣派人送给王全斌,说是给王全斌挡一挡蜀地的风寒……”

“不错!”赵普点头道,“我也记得,那王全斌穿上皇上的皮衣后,就一举拿下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

赵光义不觉笑道:“赵普,皇上这么做,是不是在施小恩小惠?”

赵普也笑道:“你说得很对!皇上就是在施小恩小惠,只不过,恩惠虽小,却往往能立下莫大的功劳!”

赵光义不笑了:“但愿董遵诲穿着皇上的真珠盘龙衣,也能如当初的王全斌一样,为大宋立下一桩莫大的功劳!”

赵普却肯定地对赵光义言道:“你这个但愿很快就会变成现实的!”

董遵诲当然不知道赵普和赵光义之间的这段对话。只不过他率军的行进速度也的确很快。他穿着赵匡胤的真珠盘龙衣,雄赳赳、气昂昂地指挥着数万宋军,一路西进,只用了三四天的工夫,就从汴梁开到了洛阳。

在洛阳稍作休整后,董遵诲便又马不停蹄地率军折往西北,向黄河岸边挺进。董遵诲对部下命令道:“五天之内,大军必须全部渡过黄河!”

结果,在第四天的下午,董遵诲的军队就大半渡到了黄河北岸。在河北的古城小镇,董遵诲遇到了李继勋的先头骑兵。

董遵诲对李继勋的部下吩咐道:“速速回去禀告李大人,叫他以最快的速度撤向这里!”

李继勋的部下匆匆地往北去了。董遵诲也没有闲着,而是立即将数万宋军作了部署。

古城的西南面是绵延的中条山,东南面是巍峨的王屋山,西北面是流入黄河的两条小河,两条小河与王屋山之间是一条狭长的山道,这条山道由北向南直通古城小镇。很显然,董遵诲要利用这里山山水水的有利地形打敌人一个伏击。

看起来,董遵诲的确有过人的军事才能。他把大部人马埋伏在王屋山西侧的山坡上,而把剩下的军队隐于那两条小河之间。一切布置停当之后,董遵诲就在古城小镇里等候着李继勋的到来了。

数天之后,李继勋终于率军撤到了古城一带。看上去,李继勋不仅十分憔悴。也十分狼狈。不过,董遵诲并没有说什么安慰的话,而是问李继勋道:“辽人和汉匪还有多长时间可以追到这里?”

李继勋言道:“闻听董大人前来,弟兄们这几天跑得特别快!但据李某估计,顶多两个时辰,辽人和汉匪就会追到这里。”

董遵诲又直截了当地问道:“李大人,你和你的手下还可以一战吗?”

李继勋回道:“李某及手下虽然疲惫,但尚可拼死一战!”

“那好,”董遵诲言道,“请李大人率手下就在这小城内稍作休息。待辽人和汉匪赶到,再请李大人率众与之拼命厮杀。只要李大人能在此厮杀一一两个时辰,那董某就保证能够一一举将辽人和汉匪击溃!”

李继勋虽然对皇上任命董遵诲担当宋军主帅心存不解,但此时此地,却也只能言道:“一切但凭董大人吩咐!”

董遵诲又道:“有件事情想告诉李大人,董某数天前用来渡河的船只,已经撤往别处,如果李大人及手下不能在此坚守一两个时辰,恐一时也难以渡到河南。”

董遵诲说的虽委婉,但意思却十分明显:你李继勋及手下只能在古城一带背水一战,因为别无退路。

李继勋闻言多少有些不快,好在他没有将这种不快表现出来,而是铮铮有声地言道:“请董大人放心,我李某及手下虽然被穷追猛打多日,但皆非贪生怕死之辈!”

董遵诲不再多言,径去王屋山西侧的山坡中去统领军队了。一手下对李继勋言道:“这姓董的大人将我等放在这小城里拒敌,似乎有些不近人情啊!”

李继勋却道:“我倒以为,这董大人确有才干!如果辽人和汉匪真的穷追至此,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而辽军和北汉军还真的沿着那条狭长的山道,往古城方向追来了。当得知李继勋并没有渡黄河、而是率众守在古城小镇里的时候,那刘继业便预感到情况有异,于是就对辽军统帅言道:“李继勋突然停止南撤,恐非寻常啊……”

辽军统帅“哈哈”一笑道:“刘将军太过小心了吧?李继勋的身后就是黄河,我等又追得紧急,他一时无法过河,无路可逃了,当然只能在此与我等拼命了!”

刘继业连忙道:“大帅虽然言之有理,但刘某以为,那李继勋早在两个时辰之前就到达这里,这里又是大宋的地盘,如果李继勋真想继续南撤,是不可能找不到渡河的船只的!”

辽军统帅大眼一翻问道:“刘将军,你以为这其中有诈?”

刘继业点头道:“我怀疑已有宋军援兵至此……果真如此的话,我数万大军拥挤在这一条狭长的道路上,实在是很不利啊!”

辽军统帅突地狂笑道:“刘继业,尔等惧怕宋军,但我大辽天兵却从不知惧怕为何物!即使宋军真有援兵至此,又能奈我何?”

辽军统帅的话中明显的有轻视刘继业和北汉军之意。刘继业也没计较,继续对辽军统帅言道:“大辽天兵自然是勇不可挡,但是,如果东边的山林中藏有宋军伏兵,恐大帅也不好应付啊……”

辽军统帅不高兴了,冷冷地对刘继业言道:“如果你要害怕,你就领着你的手下退后!本帅定要打过黄河,直捣洛阳!”

原来,辽国此番出兵援助北汉,确有趁机大举犯宋之意。如果这股辽军顺利地打过黄河、攻占了洛阳,那聚集在太原一带的数万辽军就会迅速南下,与这股辽军兵合一处,东攻汴梁。辽军之所以要分两步走,是因为他们尚未摸清大宋朝的实力,不敢贸然与大宋朝全面决战。

刘继业无奈了,只得讪讪地对辽军统帅言道:“刘某愿惟大帅马首是瞻!”

于是,数万辽军和北汉军在辽军统帅的指挥下,一起向着古城小镇逼进。辽军统帅还气势汹汹地吩咐左右道:“勇往直前,把李继勋和宋军赶下黄河!”

然而,李继勋并没有被赶下黄河。他率领手下,居然在古城小镇里足足坚守了一个多时辰,而且,趁辽军和北汉军暂时后退之机,他还率部出了古城,向辽军和北汉军发动了一次反冲锋,把那个辽军统帅气得“嗷嗷”直叫唤。

辽军统帅和刘继业一起,重新组织人马,对李继勋和古城发起了更为猛烈的进攻。就在李继勋觉得实在难以抵挡、古城眼看就要被攻破的当口,那董遵诲适时地领着数万宋军从王屋山的西侧山坡中钻出来,对辽军和北汉军展开了全线攻击。

董遵诲一参战,战场的形势就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辽军和北汉军正忙着要攻占古城呢,数万宋军一下子如猛虎般地从东边冲过来,辽军和北汉军顿时就阵脚大乱。

刘继业和辽军统帅在军队阵脚大乱的时候想法是一致的:赶紧撤兵。但在向何处撤兵的问题上,俩人产生了重大分歧。辽军统帅以为,西边的小河很浅,应将军队撤至河的西岸,重新整顿,然后再与宋军交战。很明显,辽军统帅虽然遭到了伏击,但仍不甘心,依然还要击溃宋军、打过黄河去。而刘继业以为,此时已经很难再与宋军交战了,更难以取胜,应不顾一切地向北撤,不然将招致重大伤亡。刘继业还对辽军统帅言道:“宋军既然在东边的山林中设有伏兵,那就极有可能在河的西岸也设有伏兵……”

刘继业所言自然是正确的,但辽军统帅置之不理。辽军统帅一边命令部队死命地抵挡东边杀过来的宋军、一边组织起一支万余人的军队向西涉渡那条小河。结果当然只能如刘继业所料:万余辽军刚刚涉过那条小河,还未在河岸边站稳呢,一支宋军就突然冲杀过来,万余辽军至少在小河的西岸丢下三干多具尸体,余部又狼狈地逃回到小河的东岸。

辽军统帅终于明白情形不妙了,也没用刘继业建议,就慌忙下达了全线北撤的命令。只是这命令下达得有些迟了,在宋军的围追堵截下,辽军和北汉军仅被杀死者就达两万多人。古城一战,宋军大获全胜。

宋军不仅取得了古城之战的胜利,还迫使辽军取消了大举犯宋的计划。只不过,辽军和北汉军在撤往太原的时候,把宋朝晋、绛二州的百姓和财物一掳而空。对宋朝而言,这自然是一桩不小的损失。

赵匡胤的使者驰到了董遵诲和李继勋的军中。赵匡胤旨令:李继勋班师回朝;董遵诲因立有战功,升任晋州刺史,领一路人马,就驻扎在晋州城内。从此役之后,董遵诲成为赵匡胤和大宋朝的一位独当一面的地方大吏了。

当古城大捷的消息传到汴梁后,满朝文武都纷纷称颂当今圣上慧眼识人。连赵光义也情不自禁地对赵普言道:“赵兄,果如你所言,皇上的小恩小惠,还真的立下了大功劳啊!”

然而,赵匡胤却好像一点也不高兴。他曾锁着双眉对赵普言道:“朕现在想来,真的是很后悔啊!”

赵普暗暗一喜,他以为,皇上定是悟出了现在北伐还不是时机、要继续“先南后北”的战略了。谁知,赵匡胤言道:“朕后悔的是,朕不该在刘继元的身上浪费那么多的时间……如果李继勋刚一打到太原城下,朕就命令他立即攻城,那么,在辽人来援之前,太原城就早被李继勋所破、那刘继元也早被朕所获矣!”

赵普听出来了,皇上此番北伐虽然没有成功,又折损了许多兵马,但并未放弃北伐之念。

果然,赵匡胤绷着面孔言道:“若不彻底征服北汉,朕誓不罢休!”

赵普心中一紧。看来,皇上不吃一次大的苦头是不会打消北伐的念头了。

这一年(公元968年)十一月,赵匡胤改元“开宝”。这样,宋乾德六年也就是宋开宝元年了。

从赵匡胤改元开宝始,一批又一批的宋军陆续开到了汴梁城的附近。至开宝二年(公元969年)正月,聚集在汴梁城周围的宋军已达十万之众,这还不包括原来就驻扎在汴梁一带的数万宋军。可以说,当时宋朝的大半军力,都已集中在了汴梁四周。与此同时,大批大批的粮草也从各州陆续运抵京城。更有数百名战将,从四面八方奉旨入京,这其中,便包括那个“良将”曹彬。一时间,大宋都城汴梁,里里外外几乎都是穿军服的人在走动。

赵普的妻子和氏,有一次从街上回到家,见着赵普,连忙大呼小叫问道:“老爷,城里怎么这么多的军人?”

赵普“唉”了一声道:“军人多了,就说明皇上要开战了!”

和氏又问道:“老爷,那万岁爷这回又要同谁开战?”

赵普不禁又“唉”了一声:“夫人,皇上的事,我如何知晓?”

和氏不相信赵普会不知晓,但没再追问。看见赵普那满脸愁容的模样,她有些不忍心再追问下去。

赵普自然是知道赵匡胤要对谁开战的。实际上,满朝文武也都知道当今皇上的意图。如果皇上欲向南征战,那就没有必要把大批的军队和粮草都集中到京城一带。故而,虽然赵匡胤还没有明说,但朝中上下也都能猜得着:皇上要再度北伐!

所以,在一个黄昏时分,赵普甩着双手走进了开封府。不巧的是,赵光义不在,问府衙里的人,都不知道赵光义去了何处。赵普本想离开的,但又一想,径自在开封府里坐下了。慌得府衙里的人,一半恭立在赵普的左右,另一半分散出去寻找赵光义。

终于,天黑了之后,赵光义急急地回府了。见了赵普,赵光义含笑抱拳言道:“竞让赵兄等了这么许久……”

赵普回礼道:“本也无事,便想找兄弟聊上一聊,顺便蹭几杯酒喝。”

很快,一桌丰盛的酒席就摆在了赵普和赵光义的面前。赵光义举杯道:“兄弟以为,赵兄此番前来,定是有事商谈,所以兄弟也就没有相邀别人作陪。”

赵普言道:“也没什么大事,只是京城内外集结了这么多的军队,为兄心中委实有些不安,所以就想来找兄弟你谈谈。”

赵光义点头道:“十几万军队聚集在京城,这并非什么小事啊!”

赵普轻言道:“我估计,用不了多久,皇上就要开战了,不然,这么多的军队,每天要耗去多少粮食?”

同类推荐
  • 维基大战前传1:阿桑奇和他的黑客战友

    维基大战前传1:阿桑奇和他的黑客战友

    本书是朱利安·阿桑奇唯一的作品,甚至可称为“半部自传”,也是一部见证互联网改变人类历史的伟大作品。在书中,阿桑奇自述了当年以 “阿桑奇”为网名,与地球上第一批天才黑客们在一起,先后成功占领了美国宇航局、美国国防部、加拿大北电网络等诸多领域的世界之巅,甚至发起“国际颠覆运动”,令地球为之晃动的传奇故事。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却不得不四处流亡,去躲避哪怕是一个小小警探的追踪。阿桑奇今天的逃亡与面对法庭时的大无畏可以说再现了书中“战斗史”,人们可以从中找到他为何要以一己之力去挑战美国的原因,更可以深入思考为什么天才的人和天才的政府不能和谐相处?自从“维基解密”网站红遍全球后,世界上各大媒体都对他的传奇经历进行了报道,而这些报道的所有细节均来自于本书。在书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关于阿桑奇和他的黑客战友们更多的精彩人生。
  • 史家第一:司马迁

    史家第一:司马迁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他出生于我国西汉时期,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他没有自暴自弃却因此更加发愤著书,创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学巨著《史记》。该书不但开创了纪传体的新形式,还被后人奉为“正史之祖”,为中国以及全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史家第一:司马迁》再现了司马迁传奇的一生,使读者看到一个全新、立体的司马迁,并能从中获取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人生体验。
  • 告诉你一个居里夫人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居里夫人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居里夫人的故事》从居里夫人的儿时生活写起,一直写到她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为人类做出的卓越贡献,再现了居里夫人坚毅、勇敢、热忱的品质和为科学事业而奋斗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能够真切地了解这位伟大科学家坎坷而的人生历程,铭记她为科学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 行止船山

    行止船山

    船山是一片石,船山又是一个人;石是顽石,人非完人。然而在近代中国,他是天下南岳的惊雷,武昌城中的枪声,民族复兴的号角。作为船山家乡的后人,在千古圣灯的照亮下,呼吸、触摸、感应。幸哉!船山传人。
  •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唐太宗李世民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唐太宗李世民

    一千多年过去了,依然有很多人对神秘繁华的大唐盛世充满谜团,而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生,无疑是最为隆重的一笔。他幼年熟读兵法,少年投身行伍;隋末群雄逐鹿,他与父兄推翻了隋末的残暴政权,建立李唐王朝;“玄武门之变”继而夺取得皇太子的地位,从此君临天下。他一生心系万民,勤奋工作。他的任人唯贤、从谏如流、勤俭治国的作风更堪称历代帝王的典范,从而开创了大唐盛世。让我们带着景仰去了解这位神秘的千古大帝,了解隋末唐初风云变幻。
热门推荐
  • 逸仙阁

    逸仙阁

    一缘得窥大道,千年终成正果。从此,朝游北海暮苍梧,遍历人间劫无数。======《逸仙阁》不为跟风逐利,只抒心中所想。返本归元一气,仙幻从此有踪。
  • 异世重生之十三岁小皇后

    异世重生之十三岁小皇后

    他,斜斜地靠在软椅上,手指把玩着她的头发,红唇轻启:“做我的皇后吧。”她,一派淡定,翻看着古书,清冷地道:“如果你承认自己有恋童癖,我…”“你就答应,那我就承认恋上你这样的小家伙。”邪魅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她手指轻捻,指间银针齐飞。衣袖翻飞,他挡住毒粉,扫落银针,已在她三步远。他嘴角轻扬,又近了半步。她暗自皱眉,又少了半步。……
  • 温酒夭夭

    温酒夭夭

    我,温无医,擅长解毒我哥,温无药,擅长制毒我们两个一体两魂,通常就是制毒他出来解毒我出来,所以被称为毒医,温药石。但是,我哥脑袋一抽抽,自己吃下毒药忘了放我出来了,完蛋了,华丽丽的被亲哥害穿越了。阴差阳错的浮华背后,最后谁与我共煮温酒?“兄妹又如何,我只是爱上了一个人,是自己的妹妹罢了。”“你我同为女子又如何,见到你的第一眼,我就知道是你了。”“已有人许你十里红妆又如何,我不介意做小。”“多谢公主救命之恩,但是我这里,是没有心的。”爱我的,我没有办法改变他们,可是我爱的,把心丢到哪里了?
  • 青釭记

    青釭记

    写的是关于一把剑和武学秘籍的江湖事,自从那把剑就是所谓的青釭剑,,,,,,,,,,,,,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紫衣舞

    紫衣舞

    花花公子程郎,平生最大的愿望是娶七仙女为妻。有一天,他穿越到了美女如云的神秘王国------逸雅轩,巧遇了身怀绝技的“逸雅七仙子”。他本以为心愿能了,从此和七仙女过上五颜六色的生活。不料这七个武功盖世的奇女子,似乎与传说中的“七仙女”不一样啊!最后,他爱上了一个紫衣仙女,在她的美色中沉迷得无法自拔。但这个单纯得透明如水的紫衣仙女,却遭受过很严重、很严重的情伤。他能成功敲开她的心扉吗?曾经,你一袭紫衣舞凌霜,像江南女子柔似水,美如画,轻抚着纤细的琴弦,走进我的生命。在那段时光,你的霓裳一曲,倾我一国一城。今夜,你是否依旧发丝飞扬、笑靥如花?……
  • 异界的游戏商城

    异界的游戏商城

    从地球来到异界的张乐,竟然成了一个举目无亲的乞丐!这节奏不对啊,不是应该腰缠万贯,势力滔天吗?同样是穿越,为什么我的待遇这么差……还好,穿越者自带福利还是满满的都是节操,自带的游戏商城充满了神秘。且看张乐凭借游戏商城,在陌生的异界一步步的实现自己的理想!
  • 阿毗昙心论经

    阿毗昙心论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山河永寂之江南烟雨

    山河永寂之江南烟雨

    他温润如玉,他暴桀嗜血,他执着不羁;乱世之中,究竟谁是真情,谁是假意;国恨家仇,我又该如何选择;如果能重新来过,我想回到洛阳花会上,选择与你擦肩而过。
  • 追妻达人

    追妻达人

    「达人事务所」的关夜希有另一个身分,是常出现在时尚杂志的顶尖男模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