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皇上脑子一转,想到了一个恐怕是空前绝后的主意……
这天晚上,皇上在御花园里摆家宴,只邀了我一人。我们君臣对饮,除了政事,什么都谈,相谈甚欢。
临别时,满面红光的皇上赐给了我一壶美酒,说:“我们君臣很久没有这样开心谈天了,这是宫中珍藏多年的好酒,赐予你一壶,拿回去和家人一起分享吧!”
我连忙谢恩。可是,手捧着这壶美酒,我却感到异常沉重。
我到家后,进了书房,佣人点亮灯出去了。我慢慢打开壶盖,吓了一跳:这哪里是美酒,分明是一壶亮光闪闪的珠宝!这壶珠宝,完全可以在京城置一座很大的宅院!
我诚惶诚恐,心里彻底明白:皇上封禅之心谁都制止不了了!
我只有同意了……
但是,皇上的贿赂,我如何敢要?不久后,太后做寿,我将这壶珠宝作为寿礼敬献给了太后。
在封公公的操办下,封禅的各项事宜紧锣密鼓地展开了。我则在家装病——其实也不完全是装,我确实故意让自己得了病,且似乎越来越重,甚至不能起床了。
皇上得知我卧床不起,亲自来探看。我说:“我年老体衰,已不能再做宰相,皇上要趁早另选人呀……”
皇上说:“朕最信任你呀!你觉得谁可以做宰相?你给朕推荐几个——”
我泪流满面地说:“皇上,您要我推荐几个?”
皇上说:“你认为可以的,都可以推荐。”
我说:“只有一个人合适——荀耀!”
皇上连忙摆手,说:“不行不行,除了他谁都行,就是他不行!”
我说:“除了他,臣再也推荐不出第二个人来!”
最后,在我的坚持下,皇上还是决定启用荀耀,毕竟皇上还是知道荀耀是一个有能力且忠心的人。
皇上封禅完成后,才准了我的辞呈,调荀耀回京做了宰相。
荀耀回京几天后,来探望我,并致感谢。
我则摆了摆手,说:“你是一个有能力、有魄力的人,可保国泰民安。”
荀耀走后,我又一次流泪了。
这一次流泪,是因为我觉得我对不住荀耀。我知道,这些年,在我的纵容和一些小人的怂恿下,皇上已十分昏聩,表面上国泰民安,其实已弊端丛生。而只有荀耀这样耿直、有魄力的人才能力挽狂澜。可也正因此,我又很担心荀耀的下场……
果不其然,四年后,在一些小人和政敌的陷害下,荀耀被罢了相,发配到了一个穷山恶水的小地方。没过两年,因那里气候恶劣,生活艰难,加之心中郁闷,他的身体很快就垮了下来,次年秋就病逝了。
他比我小近二十岁,却比我先走了。这,都是我害的呀!
善终
旧的王朝被推翻,新的王朝建立了。起义军的大头领当了皇上,有功之臣均被分封,不幸已战死的功臣的后代也给了封赏。周翔通因有大功,被封为颍安侯,不久便带着一批将士去了封地上任。
到了封地后,周翔通发现,由于战争影响,这里的很多田地都荒废了,老百姓的生活十分贫苦。于是,他大力号召屯田,发展生产,同时兴修水利,灌溉农田。几年后,这里即变成了富庶之地。同时,他依然十分注重军队的训练,有了更多的钱粮后,军队的武器也不断更新。
这时,周翔通的大儿子已经成年,经过几年的学习,已有了很多学问。有一天,他对父亲说:“父亲,您为何还像以前那样训练军队,且不断更新武器?”
父亲不解地说:“我是行伍出身,保家卫国,军队很重要,一旦训练懈怠,兵戈生锈,将来再有战争怎么办?”
大儿子耐心地说:“可是父亲,您想过没有,您这样做,传到皇城,皇上会不会怀疑您?”
父亲哈哈笑起来,说:“我和皇上是一个村里出来的,从小玩到大,又一起出生入死,他比谁都了解我呀!再说了,当年他被旧朝到处追杀时,我照顾了他女儿——林夏公主三年呢!”
可是,大儿子还是觉得担忧。不久,其他一些王侯以不同的罪名被削爵废为庶人,甚至有的还被诛杀了。大儿子就又劝父亲,应该活得洒脱一些,不要再练兵了,也不要再屯田发展生产了。
可是,没念过什么书的周翔通,还是觉得大儿子担心得太多了,说:“那些被削爵废为庶人、被诛杀的人,本来对皇上就不够忠心,他们都是咎由自取。我那么忠心于朝廷,皇上比谁都清楚!”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皇上已不是从前的那个皇上了。皇上身边一些周翔通曾得罪过的小人,摸准了皇上的心思,就造谣说新朝建立数年来,天下太平,可是周翔通依然严格训练军队,枕戈待旦,且屯了大量农田,积累了不少粮钱,这不是要造反吗?
皇上最怕的就是这个,他一想:可不是吗?于是,立即就派人查抄周翔通的家。可是,因为没有查抄到其他证据,加之他们曾是一个村里出来的患难兄弟,一时半会儿皇上也不忍就这样杀了周翔通,便一直把他和家人关押在死牢里。
狱吏知道周翔通犯的是死罪,对他就很不客气,常常辱骂虐待他和家人。这时候,大儿子就拿出私藏的金玉等给这些狱吏。
由于得了好处,其中一个狱吏良心发现,就给周翔通出主意说:“我其实也知道您没有谋反之心,是奸人在皇上面前陷害您。现在,皇上还没有杀您,说明皇上还在犹豫,我倒是有一个救您的主意……”
“老兄,请讲,将来我如能出去,一定会重金报答您的!”
这个狱吏就说:“当年皇上遭追杀时,是您保护了林夏公主几年,而且她也深知您的为人,知道您一定不会谋反的。应该找人去求她向皇上进谏呀,皇上和皇后可是最疼她的!”
周翔通一拍脑袋,说:“是呀,我关在牢里,光想着自己如何冤屈,怎么没想到这个方法呢?”
于是,周翔通就奋力撕下一条袖子,让狱吏悄悄去找林夏公主。
林夏公主看到周翔通的一条袖子,当即就哭了出来,立即吩咐下人把狱吏喊进府里。林夏公主含泪对狱吏说:“你回去跟颍安侯说,我从来没有忘记过他对我的活命之恩;这些天,我也在怀疑肯定是奸人在陷害他,现在我更确定了。我很快就去跟父皇求情,一定尽快把他放出来!”
随后,林夏公主就先去找了皇后。皇后也一直认为周翔通不可能造反,听了林夏公主的话,就一起去了皇上那里,为周翔通求情。皇上想起小时候和周翔通的情谊以及一起共患难的往事,也突然醒悟到周翔通不可能会谋反,就派人放了他,并官复原职。
再次回到封地,周翔通听从了大儿子的意见,不再去想老百姓吃不吃得饱了,不再想屯田了,也更不再天天严格训练军队了,兵器锈了坏了也不亲自过问了,整天就是喝酒、玩儿;有时候闷了,就拾起起义前在家学的木匠手艺,做做板凳、床板什么的。渐渐地,周翔通的封地,从全国有名的富庶之地又沦为了全国有名的贫困之地。
听到这些消息,皇上却很高兴,说:“我说嘛,他周翔通怎么会有造反之心呢?”
这话从皇城传出来,大儿子先听到了,就去告诉父亲周翔通。周翔通正在刨一块木板,听儿子说完,他什么都没说,又继续刨木板,可是眼泪却掉了出来……
儿子出去了,周翔通自言自语地说:“认真做事,竟然不如什么事都不做……天理何在呀?”
不久,周翔通就抑郁而终了……
原则
李大容寒窗苦读多年,三十多岁时才终于中举。由于品行端正、为人光明磊落又有能力,他幸运地得到了吏部侍郎马兆顺的赏识和步步提拔;当马兆顺当上宰相,他也当上了吏部侍郎,成了马兆顺最为信任的得力助手之一。
可是,马兆顺当宰相之前,由于连年和北方两个敌国轮番作战,消耗巨大,加之年景不好,粮食歉收,百业不旺,国库已入不敷出了。这样下去,国家势必要陷入更大的困境!因马兆顺敢作敢为,皇上任用他做宰相,希冀他能力挽狂澜,使国力颓势扭转,并蒸蒸日上起来。
于是,在皇上的支持下,马兆顺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削减各级官员的俸禄,并大幅度增加税赋。这一举措,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尤其是那些达官贵人和大地主,就连普通的老百姓也几乎全都反对,改革阻力很大。但马兆顺深知,不下如此狠手,根本无法扭转江河日下的颓势。即使遭到强烈反对,他也要将改革推行下去!
可是,马兆顺没有想到,随着朝野反对声浪越来越大,他的阵营内部也开始出现了异声。其中最让他意外的是李大容也反对他。
李大容说:“宰相大人,国家陷入了困境,我当然知道。我同意加大税赋,对加大有钱人的税赋没有意见,但是,对加大普通老百姓的税赋我不能同意。这些年,由于战争、灾荒,普通老百姓一直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现在再加大他们的税赋,他们的日子还怎么过?把有钱人的钱拿走一半,他们虽然有极大怨言,但他们照样可以过衣食无忧的日子,可是把普通老百姓的钱拿走一半,他们的日子就没法过了呀!这势必会造成一部分普通老百姓激变……”
马兆顺说:“如今国库亏空巨大,不这样做,有其他办法吗?”
李大容说:“可以多增加大地主和达官贵人的税赋呀,普通老百姓的税赋不能一下子也增加这么多!”
马兆顺说:“你呀你,跟了我这么多年,怎么还如此迂腐?增加达官贵人和大地主的税赋本就引起了他们极大不满,如果不同时增加普通老百姓的税赋,他们岂不更要闹翻天吗?”
随着这些改革政策的实施,各地出现了不少普通老百姓被迫上吊、跳河以及卖儿卖女等等事情。由于皇上在背后支持改革而一直没敢大叫大闹的一些达官贵人借着这些事情,开始向马兆顺发难了,说马兆顺这样的改革是祸国殃民,请求皇上罢免马兆顺宰相一职。皇上见到这么多大臣都激烈反对,也有些犹豫了,但始终没有明确表态。
不久,颍州府发生了农民因不满改革而举戈造反的事件。虽然造反很快就被镇压了下去,但这让皇上的改革之心开始动摇了。于是,皇上让反对改革和支持改革的两派人,在朝堂上进行辩论。马兆顺没想到,李大容也站到了反对派那边,和他一起辩论起来。最终,反对派占了上风。
马兆顺意识到,自己的改革就要失败了,回到家就病倒了。
果然,第二天,皇上就下旨免了马兆顺的宰相职务,并把他贬谪到遥远的朱崖去,同时任命了反对派的一个大臣做宰相。马兆顺的人被一个个从朝廷清除了出去,但因为李大容站在了反对派一边,被留用。
朱崖地处南海的一个岛上,十分荒僻,物产短少。马兆顺一家老小几十口人,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因为他是被贬谪之身,不要说在台上的那些人没有敢和他来往的,就是昔日他十分关照的那些部属也都不敢和他来往了。精神上的压抑,加之气候不适,马兆顺很快就病倒了,由于缺医少药,病情日益严重。
李大容得知马兆顺的情况后,忍不住失声痛哭,随后就派人为马兆顺送去了医药和粮食。靠着这些医药和粮食,马兆顺的身体慢慢地好了起来。
李大容送马兆顺医药和粮食的事,很快就让反对派的人知道了,纷纷指责他脚踏两只船,居心不良。李大容则回答道:“我当初是反对马大人的改革,不是反对他这个人。马大人于我有恩,我送他医药和粮食,有何不对?”反对派看他如此不识相,便寻了个不是,也将他贬到地方上任职去了。
过了一年,由于反对改革的这一派掌权,国家陷入了更大的困境中。皇上这才意识到,只有马兆顺才真正能扭转困局,于是又将他接回京城,不久就任命为了新宰相。
马兆顺上任后,很多人都以为他一定会不计前嫌重新任用李大容。可是,一年过去了,马兆顺也没有再启用他,但也没有贬谪或革除他的职务,他依然呆在地方上任职。
一次李大容到京城办事,遇到了仍在中央部门任职的曾经的一个反对派人物,这个反对派就讥笑他说:“你看,你救了他的命,他不照样不任用你吗?你当初如果不救他,他就死在那个岛上了,哪还会有今天当宰相的命?而如果当初你不救他,也不会被贬谪到地方上去的。”
李大容哈哈大笑,说:“你怎么能理解我呢?我是有做人原则的,不像你们,看他回来了,自知没有办法,只好违心地同意他比以前更严苛的改革,以换取自己的位置……”
辞别
宰相马兆顺进了相府,到了书房,一个丫鬟奉上了一杯茶来。这时,赵管家进来禀报:“老爷,老曹头已经等您两天了,要来向您辞行。”
马宰相迟疑了一下,问:“老曹头是谁?”
赵管家惊奇地说:“老爷,老曹头是您的赶车人呀!他为您赶了七八年马车,现在要回老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