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乐之旅
古语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显然,任何人从当初的幼稚、无知走向成熟乃至成功,似乎都得经历一个先苦后甜,先痛后快的历程。
也许有人不这么认为,他们始终默认“本事挣饭吃,运气挣钱用”这一近乎真理的“名言”。对于那所谓的“真理”,只能解释个别的现象,也许是百里挑一,也许是千里挑一,甚至是万里挑一。某某农民仅靠28元起家,三年之内就拥有了两千余万元的资产;某某下岗工人,半年时间却挣了四百多万元;某某老师教了二十多年的体育,一次意外改教语文,竟于两年后成为了红遍大江南北的语文特级教师。
这些人的创业过程,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机遇性和偶然性。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那一串串令人羡慕的结果,有谁想过他们在创业过程中所饱尝或挑战过旁人无法忍受的痛苦和无法战胜的困难。曾记否,那28元起家的农民只是一个普通养蛇人。起先,村里许多人都用那鄙视的眼光瞅他,笑他傻,笑他憨,一家几口人常常因为没钱买米而饿肚子。后来,待生意稍微红火时,自己的老婆却不慎被蛇咬伤,由于抢救没及时断送了性命。还有那下岗工人,体育老师,他们成功背后的那件件辛酸往事,他们背里要比常人不知多几倍或几十倍的艰辛,又有谁知晓呢?
无论是谁,在短暂的时间内获得巨大成功或赢得可喜财富,他们的背后一定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也正是那坎坎坷坷的经历,让他们不断锤炼着自己的意志,日渐提高着自己的能力。也正是那些极度艰难的日子,让他们尝到了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艰难困苦。在一次次的摔倒下爬起,在一回回的拼搏中进取,他们增长了见识,积累了经验,锤炼了意志,提高了能力;他们变得善于把握机会,他们变得敢于挑战自己,他们变得勇于超越一切。最终,他们一个个在当初的鲜为人知,甚至被人嘲笑的情况下,走向成功,迈向辉煌。
说别人,也许你总觉得所举之事与你有距离,那就同你来侃侃我的经历吧!首先得申明一点,并不是我在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如今的我在自己所处的小县城里,也算得上是一位深受学生爱戴,倍赢家长敬重的老师。教书十年整,回想刚刚步入讲台的那些日子,我都不敢想信自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坦白地说,打读书时起,小学读了七年(其中留了两年),中学语文压根就没考过及格,师范读书简直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走向岗位的第一天,校长竟找到我说:“小汪,学校决定让你担任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语文教学!”四个字当即犹如三根尖锐的钢针重重地扎在我脑袋上。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自己从来就不爱语文,不爱读书,不爱写作,自然就谈不上会教语文了。记得第一节语文课下来,我的衣服比踢了一场足球还要湿;记得第一次上作文课时,我只是三言两语指导后就让学生自己进行写作;记得第一单元测验时,我班学生的平均分竟比平行班少了近五分;记得第一次公开课里,下课铃声响后我居然有过半的内容未讲……这一切,一次次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灵。心想,堂堂的一个师范毕业生,在走向讲台的第一个学期,竟闹出了这么多笑话。校长虽没批评我,但从眼神里似乎看得出他已经怀疑当初的决定;同事虽没嘲笑我,但从言语中似乎感觉到他们在背后对我说长道短。也许是年轻人骨子里生来就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也许是我不想让校长对我再度失望,也许是我想暗暗地努力一把,争取下一回的成功。接下来的日子,我放弃了自己所有休息的时间,放弃了自己与友人游玩嬉闹的时间,放弃了自己昔日沉迷的各种兴趣与爱好。每天坚持读书,做笔记。一学期下来,厚厚的一本本教育专著被我“啃烂”,笔记本也被我摘抄了厚厚的一叠叠。
就这样,在友人一回回享受于轻歌曼舞中时,陶醉于灯红酒绿中时,我却一次次地与孤灯相伴,与书籍相依。时间久了,当你的举止与别人不同时,自然就有人唠叨着那闲言碎语。“什么书呆子呀”“什么没有年轻人风度呀”“什么枉来世上一遭呀”等。一天,我与几个同事在一起聊听。其间一人说:“说来惭愧,至今我都不会打牌。”听友人这么一提,我倒来了兴致,颇有一种找到知音的感觉,因为我至今也不会玩牌,并放声侃道:“啊!我也不会打牌呀!”本想,大家定会称赞我——汪老师,连牌都不打,那你一定是把更多时间用来看书了吧!事实便是如此,我正因为不会打牌,所以为自己赢取了更多读书学习的时间。谁知,人群中往前站出一位中年老师,笑了笑说:“如今社会连牌都不会玩,真是个二百五!”猛地,我的内心像蒙受了极大的委曲似的。怎么?自己竟落了个二百五!幸好,后来,自己也甘做“二百五”,始终没有与牌结下情缘,而是夜夜伏案书桌前笔耕于三更,端坐台灯下苦读到半夜。
后来,当我的学生一届届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时,领导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与肯定;当我的第一篇教学论文发表在《江西教育》上,朋友送来了惊羡的目光;当我第一次踏上市级教学竞技的大舞台并脱颖而出时,同事投来了声声称赞。如今,我的教学经验文章有四十余篇发表于省市级刊物上,我也曾一次次的被邀请到省市兄弟学校上课观摩或讲座。就这样,我被更多的学生和老师所肯定。
要说自己今天手捧那一本本荣誉是快乐的,耳听那一声声称赞是幸福的,目睹那一张张笑脸是痛快的。那么,过去自己所经历的较长的奋斗历程却是艰辛的,是痛苦的,是苦难的。正所谓“先苦后甜,痛而后快”吧!
小时候,妈妈常对我说:“要想捡到金子,那你就得早点起床!”是的,天上是不会掉陷饼的,即使有,你也得早早起来等呀!否则就会被别人捡走。我们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肯定会有许多机遇向你迎面而来,可你是否作好了迎接的准备,或你是否有能力把握着这些诱人的机遇。人们常言:“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准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一个痛苦的过程。但只要你准备充分,一旦机遇来临,你能把握住并勇敢地挑战它,那你必会摘取骄人的果实。
记住它!“先苦后甜,痛而后快”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我们所经历的这“苦”,这“痛”,又何尝不是人生中难得的一笔财富?
幸福的不归路
话及作文,至今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我被分配到偏远的大鄣山小学教书时的一段往事。
刚工作不久,却遇上了一年一度的全校教师写作比赛。闻讯,我心中迭迭叫苦,心想,这真是哪壶子不热提哪壶子。但眼前已是“兵临城下”,我也只得硬着头皮上阵“迎敌”。那日,二十几位教师静静地坐地教室里,默默地完成着手中的文章。不到半个小时,我却第一个将一篇四百余字的“糊涂”文章交了上去。当时心里虽有些自得,但事后在成绩未公布的几天里,心里真如那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
这一天,我收拾完教室里的一切,漫步在校园内。突然,眼角一亮,宣传栏处的一张红纸吸引了我。我径直上前一瞅,“呀!怎么会呢?”我一面低声自语,一面转身回房,将门紧紧反扣。哎呀!一个堂堂的师范毕业生竟然写作比赛成绩倒数第一。再想,参赛的教师中,有年近花甲的退休老师,有多年从事教育事业的民办教师,有近年刚入校的代课教师。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能力,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一切却已尘埃落定。
从不服输,从哪儿摔倒就从哪儿爬起是我的个性。对,自怨自艾不是问题,以后的路我该怎么走?心动不如行动,说干就干。此后,我放弃了所有的双休日,放弃了所有与朋友相聚的机会,放弃了所有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校园里,凡是有时间总能听到我读书背书的声音;办公室里,凡是有时间总能看到我伏案耕读的身影;房间里,凡是有时间总能透过窗玻璃看到挑灯夜读的我。一学期来,厚厚的一本本《素质教育》《语文教学优课论》《特级教师教学精品录》等教育专著被我反复啃读着、记背着。光阴荏茬,日月如梭。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教师写作比赛的时机。这一次,我没有了往日的紧张,没有了他日的胆怯,没有了昔日的心虚。赛前,我信心十足,丛容镇定;赛时,我执笔书文,行如流水;赛后,我心依然镇静,从不敢因此而放下手中的书,停下手中的笔。
两日后,红榜依然像往日一样耀眼。我名列榜首。可此时我虽不可能如往日那样情绪低落,暗自流泪,但也没有因自己在一次小小的比赛中获得成功而显得过分兴奋。此时,我谙知学海无涯,书山有路折射出的哲理;我深知要能写作,得多读书,要会写作,须多练笔的亘古不变的道理。所谓“光读不写,眼高手低;光写不读,眼低手也低。”从此,我踏上了爱书似狂,嗜书如命的道路。
时隔两年,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将自己的一篇文章寄往了《江西教育》编辑部。然而,接下来的却是漫长的等待,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一天,我见办公桌上平躺着一本书——《江西教育》。从不敢嗜望自己的文章能发表的我拿过书翻了翻。瞬间,两个字眼如刚露水的珍珠,似刚破土的金子一样牵着我的双眼。“智星!”我不敢相信,真是我的名字吗?世上同名同姓的人可多啦!紧接,我按着目录的页数翻到了文章。“啊!‘婺源紫阳一小汪智星’没错,不是我的眼睛骗了我。”真的,那一刻我兴奋得几乎忘乎所以。我走遍了每一间办公室,向每一个老师传报着我的喜悦;我跑进了教室,尽情地与我的学生共分享;我回到了家中,搂抱着小女疯狂得差点跳起舞。整整半天,不!一连几天,我都是沉浸在成功与快乐中。
如今,时光转眼九年悄逝,我在写作道路上曾多次获得成功。如果是要让我屈指数来,我似乎已无法记清;如果如今让我即兴完成一篇文章,我会感到有点得心应手;如果如今让我弃掉手中的笔和纸,操起其它行业,我真怕自己会因此而颠而疯。写作之路,我誓走到底的一条幸福的不归路。
读书情愫
严格地说,七年前,也就是我乍到紫阳一小教书的那年头,自己还是属于那种忒不爱读书的人。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多年来,我一心追求“阳光青年”的形象,什么整天赤着胳膊在球场上不知疲惫地来回奔跑;什么伙伴几人骑着单车在那颇为颠簸的“羊道”上疯狂地飙行;什么整天刻意露出黝黑的肌肤在人群聚集的地方来回信步,似乎要让所有人“惊叹”眼前小伙子浑身结实的肌肉。至于读书或写作,脑子里压根就没有这样的概念。
无庸置疑,七年前,我的的确确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至于今天的我,无论是昔日同窗,还是朋友,说什么都不会相信我的变化,甚至连我也不敢相信自己会有这样的改变。即使用“今非昔比”或“天壤之别”这类词来形容我近几年的变化,也绝不会感到有“夸大其词”或“不切实际”之说。
后来,随着自己对书的日渐喜欢,当我从书中读到一些名人的过去时,倒令我的内心倾刻间多了一丝安慰,多了一份自信。达尔文上学时,所有老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罗丹在父亲眼里是“白痴”,在老师眼里前途无“亮”,艺术学院考了三年都没考上。爱因斯坦4岁才说话,7岁才识字,老师的评语是“反应迟钝,不合理,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等等。读到这些,我竟暗自窥笑,恰似寻觅到了“知音”。我读小学时,无论是校长、老师,还是邻里乡亲,都视我为无药可救的孩子。中学的我,在老师的眼里也只不过是一个成绩平平且略显听话的学生。好不容易进了师范(那届师范生中,我是县里最后一位被录取的学生,而且还是内招中的末名。),却常被校长和班主任视为“眼中钉”的另类学生。曾经就是这样的一位学生,如今却不可思议地深爱读书,执着写作。说句老实话,连自个儿都在怀疑是否是自己的眼睛欺骗了自己。
为什么我会爱上读书、写作呢?每每静静想来,只觉得自个儿经历着比较漫长的痛而后快的过程。刚到紫阳一小教书,因为我是98年在全县教师竞选中,幸运地考入一小的,当时仅有24岁,因此,深感要在一小迅速脱颖而出,就得干出一点点明堂来。思考良久,决定努力写点论文并投稿发表,可谁都知道,这话说来就像吃蚕豆一般——轻松!可实际上,对于一个学校毕业后仅四年的教师——底蕴不厚,经验不足,阅历不深,尤其是从不爱读书,也懒于动笔的教师而言,岂不是比登天还要难吗?
话说回来,虽从不懂写作的方法与技巧,但我深知,要能做到会写,善写,就得广看书,多积累,勤练笔,正所谓“厚积而薄发”!不知历经多少日夜,我硬是逼着自个儿把一本本厚厚的书给“啃”烂。为了确保读书的时间,我放弃了自己的所有双休日,放弃了自己所有与友人相聚的时间,放弃了自己所有的兴趣爱好,一本又一本地啃着那让人倒胃的教育刊物。阅读过程里,凡是不认识或音义模糊的字,我必翻开字典读懂音,弄明意;凡是难理解的词句,我都先将它记录,尔后细细地品读并思考着。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的书柜里,书日渐积少成多,那一本本读书笔记本累加起来,也足足有两尺多厚。论数量,各种书籍足足超过了千余册;论种类,书刊杂志,一应俱全。工作中,当我需要什么样的书时,便能及时地从书柜里找到相应的书籍。平日里,我信手拈来一本书看时,总能满意地沉浸在书的精彩内容里。
这些年来,我的书桌上,总躺着一本本教育教学方面的专著,什么《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什么《教海漫记》,什么《著名特级教师教学精品录》,什么《语文课堂教学优课论》。正是这本本教学专著,让我读懂了语文教学的真谛,认清了语文教学的规律,痴迷上了语文教学研究。也正如此,我在教学研究中,不知道比常人少碰了多少次壁,少走了多少回弯路。床头边,一本本名家名著,有序地摆放着,什么《老舍散文集》,什么《余秋雨散文集》,还有贾平凹的,钱梦龙的……书柜里,一本本教育杂志,都曾被我细细地研读过,无论你翻到哪一页,里面都有被我用各种符号认真圈划过的痕迹。为了让自己及时且全面地了解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及新方法、新策略,每学年,我都按时到邮局订购《小学语文教学》《小学青年教师》《创新教育》等杂志。虽然每月工资只有数百元,但在这方面,我却真心舍得,尤其是当自个儿买到称心如意的书时,心里真有一种无以言表的喜悦与畅快。这点我不想用更多华丽的言语来形容或解说,只深信,哪天当你也成为一个真爱读书的人,就定能切身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