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夫作者曰“圣”,述者曰“明”。陶铸①性情,功在上哲。夫子文章,可得而闻,则圣人之情,见乎文辞矣。先王圣化,布在方册②,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是以远称唐世,则焕乎为盛;近褒周代,则郁③哉可从:此政化贵文之征也。郑伯入陈,以文辞为功;宋置折俎④,以多文举⑤礼:此事迹贵文之征也。褒美子产,则云“言以足志,文以足言”;泛论君子,则云“情欲信,辞欲巧”:此修身贵文之征也。然则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
【注释】
①陶:动词,制造瓦器;铸:动词,冶炼金属。“陶铸”,指对人的教育培养。②方:木板;册:编在一起的竹片。“方册”,指书籍。③郁:文采丰盛。(《论语·八佾》:“郁郁乎文哉?吾从周。”)④折俎(zǔ):把煮熟的牛羊切开放在盛肉的器具上,这是招待贵宾的一种隆重的礼节。⑤举:记录。
【译文】
所谓“圣人”,就是能完成原始创作的人;所谓“明人”,就是能够将圣人的学说发扬光大的人。用著作来培养、陶冶人的性情,古代的圣贤们在这一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孔子的学生子贡就曾经说过:“夫子文章,可得而闻”,其意就是说,孔子的思想、精神都在他的著作里表现出来了。古代帝王们的圣言广泛记载在书中,孔子的言行也都在他对别人的教化中表现了出来。由于这些理由,孔子称赞过较远古时代的唐尧之世,说当时的文化兴盛发达;也称赞过近代周朝,说那时的文采丰盛,他认为这些都是可以效法的。而这些都是政治教化方面以文为贵的例证。当郑国攻入陈国时,面对晋国的质问,郑国子产靠着他对答时的文辞而立下了功劳;在宋国款待赵文子的宴会上,由于宾主们谈话都很有文采,孔子还特意要学生把这次宴会的礼仪给记录下来:这些事情都是反映以文为贵的例证。当孔子在赞扬子产时就说他:“不仅能用语言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还能用文采把语言修饰得非常漂亮”;当孔子又谈到一般的读书人时,就说:“感情应该要真挚,文辞应该要巧妙”,这些都是提高自身的修养,重视文章创作的例证。所以,在思想充实时才能谈及到文采,在情感真挚时才能来讲究文辞的巧妙,这才是写作中的基本法则和规律。
【原文】
夫鉴周日月,妙极机神;文成规矩,思合符契。或简言以达旨,或博文以该①情,或明理以立体②,或隐义以藏用。故《春秋》一字以褒贬,《丧服》举轻以包重,此简言以达旨也。《邠诗》联章以积句,《儒行》缛说以繁辞,此博文以该情也。书契决断以象夬③,文章昭晰以象离④,此明理以立体也。四象⑤精义以曲隐,五例⑥微辞以婉晦,此隐义以藏用也。故知繁略殊形,隐显异术,抑引随时,变通会适,征之周孔,则文有师矣。
【注释】
①该:兼备。②体:文章主体。③夬:《周易》六十四卦之一,表示决断。④离:《周易》六十四卦之一,表示光明、明白。⑤四象:《周易》中的卦象。⑥五例:《春秋》中记事用的五种条例。
【译文】
圣人能够全面地观察世间万物,并深入到其中最为精深奥妙的地方;所写文章也能符合法则,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也能与实际相符合。有的文章能用较少的语言来表达其思想,而有时又用较多的文辞来抒发自己的情怀;有时用浅显的道理来树立文章的主体,有时又用含蓄的思想而不直接表现出文章的作用。因而,在《春秋》一书里,就常用极少的字来进行好或坏的评论,《礼记》里就用对丧服的简单描写来表示繁复的丧礼。这些就是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主要意思的例子。《诗经·豳风·七月》是用许多章句联接成篇的,《礼记·儒行》采用了复杂的叙述和丰富的辞句,这些就是用较多的文辞来详尽抒发情意的例子。有些文章写得像夬卦那样的干脆,有些文章像离卦那样的透彻明了,这就是用明白的道理来建立文章主体的例子。还有的像《易经》中其它四卦,含义精深,意义曲折;像《春秋》的五种记事体例一样,文辞微妙,意义婉转。这就是用含蓄的手法而不直接表现出文章作用的例子。所以我们由此可知,各种文章在表现手法上繁略、显隐各不相同,所以在运用时要考虑到实际的不同,对文字或精简或详细,写文章时如果以周公或孔子的文章做标准的话,那么就是找对老师了。
【原文】
是以论文必征于圣,窥圣必宗于经①。《易》称“辨物正言,断辞则备”,《书》云“辞尚体要,弗惟好异”。故知正言所以立辩,体要所以成辞,辞成无好异之尤,辩立有断辞之义②。虽精义曲隐,无伤其正言;微辞婉晦,不害其体要。体要与微辞偕通,正言共精义并用;圣人之文章,亦可见也。颜阖以为:“仲尼饰羽而画,徒事华辞。”虽欲訾③圣,弗可得已。然则圣文之雅丽,固衔华而佩实者也。天道难闻,犹或钻仰;文章可见,胡宁勿思?若征圣立言,则文其庶④矣。
【注释】
①此句又写作:“是以子政论文,必征于圣;稚圭劝学,必宗于经”。②义:宜,适当。③訾:说别人坏话。④庶:接近。
【译文】
所以当涉及写文章、学习经书时,一定要以圣人作为标准。《易经》里说:“辨明事物后才能够给予恰当的叙述,有了明确的词句才能有充实的表达”,《尚书》说:“文辞要体现出文章要点,不要偏好奇异”。所以说,要有正确的叙述必须先要辨明事物,必须先要有文章的主体才能有文章的辞句。辞句的成立并不是靠用辞是否新奇,辨明事物后才有判断用辞的意义。那么,即使内容精深隐晦,也不会影响到叙述时的正确性;即使文辞微妙婉转,也不会妨碍到文章的主体。文章主体和微妙的辞句、正确的叙述和精深的内容是可以同时存在的,这些特点在圣人们的文章中也是可以见到的。颜阖认为:“孔子好比是在已经有华饰的羽毛上再进行作画,仅仅只是为了追求辞句上的华丽”。虽然颜闽想借此来指责圣人,但还是做不到。因为圣人的文章既典雅又华丽,其实是兼有华丽的文辞而又有坚实的内容的。自然规律是很难弄懂的,还有人在钻研它;文章是显而易见的东西,为什么不好好加以思考呢?如果能依据圣人为标准进行写作,那么写成的文章就能接近成功了。
【原文】
赞曰:妙极生知①,睿哲惟宰。精理为文,秀气②成采。
鉴悬日月,辞富山海。百龄影徂③,千载心在。
【注释】
①生知:生而知之的人。指圣人。②气:此处特指圣人的气质。③徂(cú):往、过去。
【译文】
总之,只有圣人才能掌握精妙的道理。他们将精妙的道理写成文章,将灵秀的气质汇成文采。他们观察事物形成的见解就像天上悬挂的日月,他们所用的词藻就像大海一样丰富。虽然千百年已经过去,但他们却永远被人们所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