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方法:妈妈左手托住婴儿的背、肩、颈,食指、中指分开,托住婴儿头的下部;右手托住其臂部,手指托住腰部,使婴儿保持腰直;右手放在婴儿两腿之间,左手向上托,使其从水平状过渡到45度(可随时改变角度)。
锻炼的部位及意义:
婴儿——刺激运动感觉开始了解肢体的位置与运动的感觉。
妈妈——刺激腰腹部,利于体型恢复。
【提示】
刚出生的婴儿保持大角度时间不宜过长,可改变多种角度。妈妈要多与婴儿进行表情的沟通,促进亲子情感的建立。
竖托摆
婴儿适合年龄:0~4个月。
锻炼的部位及意义:
婴儿——刺激大脑前庭,整合感觉;刺激眼肌,开发婴儿的视觉学习能力。
妈妈——刺激腹部、腰部和髋部,可保持妈妈体型,也有利于调节机体内部机能。
第一节:竖托横摆
动作方法:妈妈竖托抱婴儿,以腰部的旋转带动手臂,随着婴儿的适应逐渐加大幅度。
第二节:竖托竖摆
动作方法:妈妈竖托抱婴儿,双脚前后站立,腰部前后运动,带动手臂,使婴儿沿身体的纵轴运动。
第三节:竖托转摆(适合2~6个月的婴儿)
动作方法:妈妈托抱婴儿的方法与竖托抱基本相同,只是右臂在婴儿的左侧,横摆到一侧时,利用惯性使婴儿的身体纵向转动90°。
【提示】
以婴儿是否出现双手握紧并上举、耸肩、眨眼等反应来决定动作的速度快慢与幅度大小。
如何给新生婴儿剪指甲
【提示】
(1)要给婴儿用婴儿专用剪刀,注意不要剪得太深,以免引起疼痛。
(2)不爱剪指甲的婴儿可在婴儿熟睡时或喝牛奶时剪。
(3)最好一周内剪2~3次指甲,也应为婴儿剪脚指甲。
(4)不要在婴儿正玩得高兴的时候给婴儿剪指甲。
刚出生的婴儿指甲长得非常快,两只小手还不停地动,到处乱抓,很容易把自己的小脸皮儿抓破。这对新妈妈确实是一个难题,因为给婴儿剪指甲时,婴儿会很不配合,叫妈妈无从下手,不是将婴儿的指甲剪得太深,就是把手指肌肉剪着,要想顺利,妈妈应该掌握一些窍门:
(1)婴儿躺卧床上,妈妈跪坐在婴儿头的一旁,将胳膊支撑在自己的大腿上,以求手部动作稳固;或者让婴儿躺在婴儿床里,妈妈坐在床旁;
(2)妈妈用手握着婴儿的小手,将婴儿的手指尽量分开,用婴儿专用指甲刀靠着指甲剪。
(3)要把指甲剪成圆弧状,不要尖,剪完后,妈妈用自己的拇指肚摸一摸指甲有否不光滑的部分。
如何治疗发育异常的婴儿
发育异常的原因
(1)婴儿从出生到发育成熟是一个连续过程,所有婴儿发育的顺序是一样的,但是发育速度的快慢却不尽相同。比如,每个婴儿都是先会坐,然后会爬、会站立,最后会独立行走,什么年龄会坐、会站、会走,却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
(2)婴儿发育是多方面的发育,包括:①粗大运动,如抬头、坐、站、走等;②精细运动,主要是手的运动;③视觉的发育;④听觉的发育;⑤语言的发育;⑥反应能力,即与周围人交往能力的发育;⑦情感的发育等。在不同的发育项目中,婴儿们的发育速度也不一样,有的婴儿在某些项目上发育很快,而在某些项目上可能较慢。
如何及早发现婴儿的发育异常
如果父母对婴儿的感觉和运动发育过程有一些了解,就可能避免婴儿被延误治疗的憾事发生。做父母的应当怎样来洞察一切呢?
(1)正常运动发育。
包括粗大运动及精细运动。婴儿发育的过程遵循从头到脚、从粗到细、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民间有一句谚语形象地描述了这一发育顺序,即“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2)运动发育的异常表现。
①很多疾病在早期均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如先天性重症肌无力以及脊髓性肌萎缩症等。患儿常常表现为出生后身体就发软,正常婴儿早期仰卧时四肢屈曲,而此病患儿却往往四肢松软,似“平摊”在床上,且肢体活动少、幅度小,学会抬头的时间明显过晚。②脑瘫患儿3~4个月时腿的踢蹬动作明显少于正常婴儿,而且很少出现交替动作,上肢常向后伸而不会向前伸取物,会坐、会走的时间明显落后于同龄的婴儿;良性先天性肌迟缓症患儿会坐的时间往往不延迟,但会走的时间相当晚。③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虽不会使婴儿学会走路的时间延缓,但婴儿在行走时会形态异常。④正常婴儿的发育在1岁以内均应为左右对称,但假若婴儿两侧运动明显不对称时则可能有运动功能异常。例如,6个月的婴儿,当用一块深色手帕蒙住他的脸时,他会用手抓掉手帕,而当压住他的一侧上肢时,他会用另一只手去抓,这个试验叫“蒙脸试验”。若分别按住两侧上肢,如一侧总是不能将手帕抓掉,则提示该侧上肢有瘫痪的可能;同样,分别挠两侧脚心,若一侧总是活动度小或不活动,则提示该侧下肢有瘫痪的可能。⑤通常4~5个月的婴儿已经会抓玩具,6个月时还会将玩具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里。若一直不会准确抓握眼前的玩具,则可能患有运动障碍,也可能与智力发育落后或视觉障碍有关。
【提示】
并不是一有运动发育落后就一定是病态,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若婴儿一出生肢体即被用布紧紧缠绕,这样就束缚了活动,必然造成运动发育落后;缺乏训练也会影响运动发育。
每个婴儿会独立行走的时间差异很大,这不仅与运动发育有关,与心理及气质特点也有一定关系,如有些婴儿胆小或特别小心,怕摔跤。父母若不能耐心训练,则会走的时间就比较晚。
(3)正常视听觉发育。
正常1~2个月的婴儿已能够对不同颜色做出不同的反应,如对红色物体最感兴趣;3~4个月的婴儿已经会注视眼前的物体;6个月时可以通过弯腰或低头去看感兴趣的东西。3~4个月的婴儿听到声音后,头会转向音响侧,眼睛也朝声音方向看;6个月时,若声音在耳上方,头会先转向声音一侧,然后再向上寻找;7个月的婴儿叫其名字会有反应;10个月时能直接将头转向声音来源;9~12个月时能听懂几个字,如家庭成员的称呼等。
(4)视觉和听觉落后的表现。
一般最常见原因是智力落后,而不是视力或听力异常,若婴儿智力发育落后,应注意仔细检查其视力和听力,视力、听力障碍对智力发育也是有影响的。
真正的盲儿不仅表现为自幼不能准确抓住物体等,而且常常表现一些奇怪的动作,如有时用手指深压眼窝,做揉、按眼球的动作。此动作常在1岁时出现,5-6岁停止。盲儿有时有快速地、对称性上下挥动双手的动作,会微笑的时间也较晚。
【提示】
有些婴儿因出生时脑损,会在出生后数周内听不到声音,以后才会对声音有反应,这种婴儿辨认父母声音的时间明显延长,语言发育也落后。
(5)正常语言发育。
与很多因素有关,如遗传、听力、环境教育、智力等等,它们之间又是相互关联的,所以,语言发育个体差异较大。多数婴儿9个月左右就可以说单个词,1岁时能说2~3个字,1岁半时可以说出几个有意义的词或简单的句子,2岁左右会用“我、你”等代词,3岁时可以自如地说话。
(6)智力发育正常的宝宝语言发育异常的原因。
有的婴儿到3~4岁时才会说话,个别甚至到5岁才会说话。除了不会讲话,其他看上去与别的孩子完全一样,这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家庭因素,这种宝宝家中,特别是他的父母常常说话也晚;
②环境影响,缺乏语言环境及训练机会,婴儿的语言发育就会延迟,如孤儿院抚养长大的孩子,普遍开始说话和组句的时间落后于正常生活的同龄儿。
③在婴幼儿早期即同时接触多语言环境,并不像想象的那样有利于儿童掌握多种语言,恰恰相反,这种孩子常常语言发育落后,甚至出现行为障碍,因此在早期还是以一种语言为主进行教育较好。
④父母的负性刺激,如不停地批评孩子说话的语调或方式,或很少理睬孩子的问话,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语言进步。
⑤双胎的婴儿常常出现语言发育落后,这可能由于妈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同时教两个孩子说话的缘故,也可能是由于双胎中的一个常常模仿另一个说话,而不是模仿成人的语言。
⑥日常生活中常看到有些婴儿到了说话的年龄还不会说,倘若一旦会说就能说出很多词,这与神经系统发育成熟程度有关。正常儿童在听懂别人说话以后很长时间才会自己说,这时他们虽然只能说几个词,但是却能听懂许多词了。
(7)智力低下婴儿语言发育异常的表现。①婴儿不能注意别人对他说什么,精神常不能集中,理解和模仿语言的能力较差,不能理解和表达词、句的含义,主要表现为说话时间较晚而且不能运用词、句来表达自己的意思。②年龄较大的智力低下患儿,往往说话不切题、无意义地模仿、重复语言。③有些智力低下婴儿开始也能说清楚某个词,但很快又忘掉了,给人的感觉是教会的总是记不住,学得很慢。
【提示】
出生后早期听力有缺陷的宝宝学习说话很困难,若完全丧失听力则通常无法学会说话;但若在说话以后才有听力障碍,则对以后的语言发育影响不大。脑性瘫痪婴儿往往因为口咽部肌张力异常而出现构音障碍,因此影响语言发育。若合并智力障碍也可使开始说话的时间后延。有46%~70%的脑瘫患儿存在语言障碍;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语言发育落后的发生率高达88%;有些患儿从会说话开始,发“姥姥”、“乐”等卷舌音就有困难,但这并非语言发育异常,而是舌系带短所致,应及早就医诊治。
(8)其他发育落后的表现。
如2~3个月仍不会笑,生后一直吸吮、吞咽困难,常常作张嘴伸舌状等等。
建议:
所有婴儿的发育具有普遍规律,但因多方面因素的存在,又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年轻的父母们应该尽可能地多陪陪自己的婴儿。不仅能早期发现发育方面的细小问题,及时就诊,及早治疗,而且对于正常婴儿的发育也具有促进作用。
【提示】
出生时不顺利,曾出现窒息、严重黄疸、颅内出血等异常情况的婴儿,早期应严密监测,并且在生后第3个月、第6个月时,去有经验的小儿神经科医生处就诊,以便及早发现发育异常问题。
婴儿一出生就要接受免疫预防,这是保障健康的必要手段。许多妈妈并不清楚婴儿什么时候该打何种预防针,在此特意列出一份免疫程序,如果妈妈们还有什么疑问,也可以向附近的保健所、医院的保健科,或所在的居委会进行咨询。
基础免疫
起如月龄制品名称
出生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
1个月乙型肝炎疫苗第2针
2个月小儿麻痹疫苗初服
3个月小儿麻痹疫苗复重,百白破第1针
4个月小儿麻痹疫苗复重,百白破第2针
5个月百白破第3针
6个月乙型肝炎疫苗第3针,流脑多糖体菌苗第1针(到6月龄后12月份接种)
8个月麻疹疫苗初种
1岁乙脑疫苗基础免疫两针,间隔7-10天(到1岁后5月份接种)
加强免疫
年龄制品名称
1岁半百白破加强1针,麻疹疫苗复种,小儿麻痹疫苗加服,流脑多糖体菌苗第2针(到1岁半后12月份接种)
2岁乙脑疫苗加强1针(到2岁后5月份接种)
3岁乙脑疫苗加强1针(到3岁后5月份接种)
4岁小儿麻痹疫苗加强1次
6-7岁百日破加强1针,麻疹疫苗复种,乙脑疫苗加强,卡介苗复种
预防病种:
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乙型肝炎疫苗预防乙型肝炎。
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又称小儿麻痹减毒活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
百白破混合剂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流脑多糖体菌苗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麻疹减毒活疫苗预防麻疹。
乙脑疫苗预防乙型脑炎(简称乙脑)。
预防接种会产生哪些反应
通常,婴儿接种后都不会有太大反应。但它毕竟对人体来说是一种异物,必然会引起一些生理、病理及免疫反应。
生理性反应
(1)接种局部出现红肿热痛,范围大约黄豆粒大小,1~2天消肿。但卡介苗接种后,局部有可能出现红肿,而且还渐渐形成白色的小脓疱。
处理对策:
它会逐渐自行吸收或破溃成溃疡,1~2月后结痂而愈,千万不要挤压。
(2)个别婴儿接种后出现37.2~38℃的低烧,同时伴烦躁不安、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症状。
处理对策:
这些症状多数在24小时内消失,很少持续好几天,无须处理。只要多给婴儿喝水,注意让婴儿休息,即可。
异常性反应
(1)接种的部位发生无菌性化脓,主要是因疫苗在局部吸收不良、疫苗中的成分在此堆积而造成。形成的慢性炎性刺激,使局部皮肤成一个硬结,慢慢液化并坏死。
处理对策:
轻者无须处理,仅用湿毛巾热敷即可恢复。若已形成脓肿但未溃破,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取其中脓液,切忌切开。一旦脓肿破溃,应到医院切开挑脓。
(2)婴儿发生晕厥。多在注射疫苗后突然发生。
处理对策:
应立即让婴儿平卧,并采取头低脚高姿势。同时解开衣扣,喂温开水或温糖水,一般可以恢复。这种情况大多是因婴儿内心恐惧、紧张或打针疼痛引起。所以,婴儿在接受注射前,必须要给予亲切鼓励,让婴儿放松精神,吃好睡好。
(3)出现过敏性皮疹及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多在注射后几分钟或几天后出现,最常见的是荨麻疹,表现为大小不等、淡红或深红色的丘疹,非常搔痒。
处理对策:
采用抗敏治疗后很快就可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