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15100000011

第11章 千年盐场

宁厂与白鹿盐泉还隔着一条河。从盐泉出来,过剪刀峰,绕“十八罗汉”,跨过一道晃悠悠的木索桥,西进后溪河,便来到了盐泉古镇——宁厂。宁厂镇,坐落在后溪河的深山峡谷之中,南北高山横亘,东西峡谷透穿,街道偏窄,依山傍水,三面板壁一面岩,古称“七里半边街”,镇上建筑古色古香,多数楼房系竹木结构,不少临河而建,下面斜立木桩,桩上支撑木楼。这些悬空的房屋,称之为“吊脚楼”,貌似东侧西歪,有倒塌之险,实则牢固耐用,无倾覆之忧。后溪河从吊脚楼下穿过,把古镇一分为二,又有江南水乡之妙。后溪河水浅流清,大片白色的卵石与天空白云相映。河坎上的吊脚楼倒映在河心,而那些条石砌就的堡坎,不知存在了多少年,依然规整坚固。

宁厂是一座简单而和谐的古镇,峡谷、远山、碧水、涓流、方石、木板……在这里,建筑与环境完美结合,纯粹到了极致。现在,宁厂是一座已经废弃的古镇。这个活了几千年,堪称中国最古老的小镇,由于失去了盐分,它正在死去。在宁厂,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循环,从盐卤如何带给深山峡谷以生命,到繁荣昌盛,再到失血而亡。自然、颓废、淡漠、静谧,宁厂如一位苍老得已经失去人形的老者,即使他一声不响,我们也只能低头倾听那无言的诉说。

从居住环境看,宁厂峡谷众多,地势险要,土地贫瘠,并不是人类聚居的理想场所。令人欣慰的是,盐带给人的力量将这一切都克服了,因盐而聚众,聚众而成邑,盐泉、盐灶、盐仓、盐道、盐神、会馆,无一不是盐的杰作!盐是宁厂的生命,是血液!

宁厂的生命之源就是白鹿盐泉。盐泉从崖壁上流出,成为最独特的瀑布景观,也许那是中国唯一的盐瀑。盐泉经过储卤池、分卤孔、绞渡,将盐水输送到灶房熬制。白鹿盐泉的大小决定了宁厂能够成长多大。据《巫溪县盐厂志》记载,几千年来,盐泉的出盐量几乎是恒定的。“每年自溢含盐总量为1万6千多吨,多年无变化。夏秋浓度为2波美度(浓度通用计量单位)左右,冬春为4波美度左右,最浓不过5波美度,有淡旺季之分。”盐泉的浓淡变化也使宁厂有了自己的忙和闲,人们就在这波峰浪谷中走走停停。

宁厂每年溢出的1万多吨食盐,虽然数量说不上特别大,但它撒播到广大的三峡及其邻近地区,却满足了广大人群的需要,也解决了大量人群的生计问题。宁厂的盐是一种十分优质的盐,其盐泉是天然生成的白卤,透明甘醇无异味。白卤主要分布在奉节、宁厂和开县,其余的地方多黑卤,有臭味。白卤由于富含硫酸镁和硫酸钙,能治一些皮肤病和疾病。“宁厂出美女”,这是大宁河流域民间盛行的看法,大概就与当地人的皮肤好有关吧。

盐泉从龙池(储卤池)经分卤板流出来后,如何输卤显然是一个问题,而且卤水不能引到南岸,北岸地势狭窄,始终不能扩大生产规模。聪明的宁厂人采用的是渝东地区遍地可寻的竹子。他们把竹子对剖开,将其中的竹节刨去,然后将竹子再合拢,接在分卤板上,这样先进的管道运输系统便建成了。据光绪《大宁县志》记载:“笕竹,大可数握,长三四丈不等。场灶用藤密缠,由龙池接卤入笕,连缀至数十百根,上系过篊,引卤入灶,每年十月必换一次。咸丰年间有溯流运至富场、自流井发卖者。”这个方法是宋代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在孔嗣宗的主持下想出来的。为了让管道过河,用竹篾绞织成碗口粗的牵藤,绷紧固定在两岸,然后将竹笕吊在上面,一藤一笕为一虹。初引13笕,即13条虹,这13条藤与笕横空跨越南北两岸,远处看去,犹如道道彩虹,形成一道壮丽的景观,人们便称这景观为“过虹”。因虹用竹篾织成,其高度又大大超过洪水水位,用这个方法既能将北岸的卤水引到南岸,又能避免洪水的危害。由于虹与篊同音,篊者,竹在洪之上,故将“过虹”改作“过篊”。又因篊的粗藤是用篾条绞织而成,既粗又大、既重又长,要将其安装到位并非易事,施工难度极大,非用绞车拖拽不可,故而又称过篊为绞篊。

但是竹子经过风吹雨淋,特别是夏日阳光的暴晒,容易损坏,所以每年必须更换,更换的时间就在冬季来临前。因为那时盐泉出水量少,浓度却要高一倍,卤水显得比其他时候更珍贵。这样,年年换篊的时间差不多都定在10月。由于换篊是大事情,意味着一个新的丰产期的来临。这样日积月累,到了南宋时期,竟成了当地一大民俗节日,这个节日就是“绞篊节”,并被固定于每年农历的十月初一日。《舆地纪胜》云:“绞篊在盐井,引泉踏溪,每一枧用一篊,其枧与篊经一年,十月旦日,以新易陈。郡守作乐以临之。井民歌舞相庆,谓之绞篊节。”绞篊节这一习俗一直延续了600多年,至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以后,篾篊才逐渐被铁篊所代替。铁篊是指用铁管引卤,铁管耐用,生产周期可达10年之久,但铁管的重量大,需要架设铁索道或铁索桥,绞篊节的习俗亦随铁篊的出现而逐渐消失,往后的70多年里,为铁篊和篾篊并存期,随着时间的推移,篾篊越来越少,但并未很快消失,直到解放后的1959年,南北两岸才全部改为铁管输卤。

卤水进入千家万户后,并不直接进入盐灶,需要先储存在卤桶内,然后再按需煮制。宁厂的卤桶是木质的,非常庞大,堪称天下第一桶。卤桶一般高约2米,直径约2米,桶壁都是由大树锯下来的大木板合围而成,外以三圈粗大的竹箍加固,每一个竹箍有20多厘米宽。这样的一个卤桶可储卤6吨多。在高大的卤桶内舀卤显然是一个问题,为了便于将卤水输送到盐灶上,宁厂人又在卤桶下部钻孔加管,这样就可以将卤水输送到不同的灶上了。

卤水已经走到它的最后一步,下面就是如何将其熬制成盐了。由于宁厂地区从没有进行过考古发掘工作,我们无法实证那里先秦以前的制盐方法,或许与中坝相似吧。《巫溪县盐厂志》为我们介绍了今人所知的宁厂几种熬盐方法:砂锅制盐、土锅制盐、平锅制盐。据说,这三种制盐方式代表了制盐工艺的三个发展阶段。

平锅制盐是一种现代制盐技术,只有几十年历史,是1949年以后才广泛采用的技术。其特征是使用平面钢板作坩锅,钢板斜置,让卤水自上而下从平锅上流过,卤水快速蒸发而得到盐。平锅制盐必须有足够大的火力,一般下面以煤炭燃烧,现代有的以电加热。平锅制盐以塔灶高炉的形式进行。

土锅制盐实际上使用的是圆形圜底铁锅,因其垒在地面,与平锅相比效率低下,方法相对较原始,故称土锅。土锅制盐一般是在平地起长灶,一端有灶火口,灶身沿纵向排列五个大的圆灶孔,上承大铁锅。土锅制盐的灶两个常修建在一起,可以扩大规模和方便操作。宁厂土锅灶的燃料多用山上砍来的柴薪,自清道光年间开始逐渐改为烧煤。

据说砂锅制盐的历史最长,已有四五千年。至迟20世纪40年代,宁厂仍有用陶制砂锅熬盐的人家。方法是用小陶罐做坩埚,通常把十多个陶罐架成一排,盛满盐泉水,在依土坎挖成或用石头垒成的灶上熬煮。待砂锅里的水蒸发完毕,便可得到盐了。但陶罐易碎,取盐必须先打破砂罐,陶罐成为一次性用品,因而制陶便成为制盐的相伴产业。

在今天的宁厂,仍能看到上述三种方法留下来的遗迹或遗物。宁厂制盐厂内,耸立着一座钢筋和石头筑成的塔灶高炉,一直延用到20世纪90年代。类似土锅制盐的方法至少已经有了两千年的历史。在宁厂,我们可以看到一座保存完好的这种盐灶,跃入眼帘的场景让我们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原来,这种灶在汉代画像砖上已经有其雏形了,只不过那是单排而已。同样的灶在前文中坝的制盐方法中我们亦曾描述过。砂锅制盐应当是最原始的技术之一,它的制盐工具我们在中坝的先秦时代已经见识得太多了,但它制盐的灶却并不适合大规模生产,只适合贫穷的个体制盐者,它应当不是制盐工业的主流技术。

宁厂所知的制盐工具并不仅限于上述三种。在汉代,还有一种全国通用的煮盐工具——铁牢盆,亦曾经在这里得到过推行。虽然时代久远,现在已经见不到铁牢盆了,但它却在离汉代近1000年的宋代现身过。

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因修《神宗实录》获罪,贬官黔州(今彭水县),后又徙戎州(今宜宾)。公元1101年春,被朝廷召回,黄顺江东下,途经巫山,其弟黄嗣直正好在巫山做官,兄弟相见,黄庭坚就在县衙中住了下来,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大铁盆。这个铁盆“底锐,似半瓮状,极坚厚,铭在其中”。当时盆内种有莲花,黄庭坚知道此物非同一般,于是去泥洗涤后,辨识了其中的文字。据他的《盆记》说,这几个字是“巴官三百五十斤,永平七年第二十七西”。

对于铁牢盆16字的解释,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永平七年究竟是哪个朝代的年号?宋代赵明诚有详细的考辨,他说:“前代以永平纪年者凡五:汉明帝、晋惠帝、后魏宣武、李密、伪蜀王建,唯明帝至十八年,其他皆无及七年者,以此知为明帝时物也。”即东汉初明帝永平七年,公元64年。

而所谓的“巴官”之“巴”,当是标志当时铁官所在之地。所谓“三百五十斤”指的是煮盐大铁盆自身的重量。因为在东汉明帝时,用于煮制食盐的铁盆是由官府统一铸造的,标志出铁盆的重量,目的在于出售给百姓时可按量收取食盐。

至于“第二十七西”,有学者认为,由于原铭文为篆书,当作“第二十七卤”讲。《说文》在解释“西”字时,就认为古文写得像“卤”。又解“卤”字云:“西方咸地也。从西省,象盐形。安定有卤县。东方谓之‘斥’,西方谓之‘卤’。”汉代在今巫山巫溪一带设有盐官,所以“第二十七卤”,当为其时划属南郡的产盐之地——古巫县的编号,“卤”,即指采卤之地。

同类推荐
  • WTO与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

    WTO与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

    本书从介绍WTO有关机电产品贸易规则入手,全面阐述WTO的反倾销协议、补贴和反补贴措施协议、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知识产权等其他涉及机电产业保护条款等内容。
  • 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二辑)

    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二辑)

    本书共分十四章,内容包括2004中国经济研究热点、2004年中国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三农”问题讨论综述、重化工业化问题讨论综述、循环经济问题讨论综述、企业家问题讨论综述等。
  • 解放思想:浙江改革发展的根本经验

    解放思想:浙江改革发展的根本经验

    中国土地广袤、疆域辽阔,不同区域间因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建构了不同的区域文化。区域文化如同百川归海,共同汇聚成中国文化的大传统,这种大传统如同春风化雨,渗透于各种区域文化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区域文化如同清溪山泉潺潺不息,在中国文化的共同价值取向下,以自己的独特个性支撑着、引领着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 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研究

    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研究

    本书包括寿险公司内部控制概述、寿险公司组织结构、寿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公司营运管理、财务管理、个人营销管理、信息管理等9章。
  • 经济学教程

    经济学教程

    本书主要对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基本原理及学习经济学的意义等方面作了简明的介绍。本书的特点是:1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定位为初级经济学水平;2简明、通俗,以简明的语言和扼要的篇幅阐述艰深的经济学理论;3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经济学近年来的发展趋势;4每章均以“参考资料”和“案例分析”帮助读者理解经济学原理,使抽象的经济学理论变得生动有趣。
热门推荐
  • 奇幻枪神传

    奇幻枪神传

    一个多年陨落的“废物”,在一次机遇成了枪神之王的徒弟,打开了经脉,竟是“大悟灵体”!于是,少年凭着他千年不遇的体质,开启了不一样的修炼之旅……
  • 帝都沿线

    帝都沿线

    出入社会真实感受。讲述如何变成自己讨厌的的那种人…………
  • 佛说出生无量门持经

    佛说出生无量门持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爱美女大明星

    我爱美女大明星

    【免费新书】叱咤战场的无敌兵王,因为身体上的特殊原因退休回国。可是,还没等他平静下来,就和美女大明星纠缠在了一起。当不羁对抗起美艳,当平静充斥着绯闻,当男人遇到了女人,一切都不再平静……
  • 杯子倒影月

    杯子倒影月

    她们是闪闪发亮的明星,她们的明星之路与爱情之路能不能顺利呢?SMA-SUNDAY加油,成为最闪亮的明星吧!出发!
  • 医笑倾城邪帝追妻

    医笑倾城邪帝追妻

    她,21世纪顶尖暗夜杀手—暗绝,遭至亲人迫害,穿越至渊澜大陆。三年之间,废材变天才,不,是鬼才、变态。三年之间,建立渊澜大陆不朽的神话—暗夜杀手楼。她一袭红衣走天下,妖异双眸引得天下无数男女为之疯狂。本打算就此逍遥一生,却不想情早在初到异世时定下。
  • 巫咸国:巫者

    巫咸国:巫者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日月所入。有灵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千古以来,巫族的人默默行走凡世,汉朝后巫族的人大量死去,十巫唯留下少许人默默传承。是不是所有的爱都毫无意义,所有的事实都会掩埋?巫术的力量所带来的,是命运的从不接纳。(本故事纯属虚构)
  • 我修我的仙

    我修我的仙

    你有你的仙,我有我的仙。你还在追仙,我早已成仙。当我还是人的时候,你们说仙凡有别。当我已是仙的时候,世间早已无他仙。人道尽头是深情,仙道尽头是冷漠。而我不同,我修我的仙,我自己的仙。
  • 剑道天经

    剑道天经

    这是一个属于剑道修者的波澜大世,独孤求败,西门吹雪,叶孤城,风云老剑圣等等绝世剑者齐聚一堂,剑道争锋,谁为至尊?叶萧举起手中重剑,道:“我要用我手中重剑,碾压这个世界,我,才是剑道至尊。”PS:本书非纯粹废材升级流,内部阴谋众多,不喜慎入(无极魔道、飞升之后风格,比较慢热,不过百章之后,会逐渐显露,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支持)。另外疯狂打滚求推荐,求收藏,极度需求票票,各种感谢!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