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做过这样的比喻:“如果把威尼斯比作漂浮在亚得里亚海上的一朵巨大的睡莲,那么,圣马可广场就是它美丽的花蕊。”
圣马可广场风格优雅,空间布局完美和谐。它不仅是威尼斯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威尼斯人精神上的寄托——就像中国人眼中的故宫和长城,法国人眼中的卢浮宫和凡尔赛宫一样。
欧洲最高雅的客厅
这是1797年春天的一个有些阴冷的日子,在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上,一队队法国士兵列队而立。他们手持武器,鸦雀无声,这使得古老的圣马可广场更加庄严肃穆。
这时,一位矮小矍铄的统帅越过一列列士兵,大踏步走到广场中央。举目四望,只见广场四周建筑林立,圣马可大教堂立于宏伟肃穆之中,不比寻常的建筑水平和非凡的气度令人肃然起敬。良久,他不禁点头称赞:“圣马可广场果然不负其名。在整个欧洲,只有它才配称作‘广场’,它是欧洲最高雅的客厅……”说着,他摘下帽子,对着广场虔诚地鞠了一躬。士兵中起了一丝骚动。
这位其貌不扬的法军统帅,就是大名鼎鼎的拿破仑·波拿巴。他于1796年3月奉命远征在奥地利统治下的意大利北部,不到一年时间就大败奥军,将自己的声威延伸到了亚得里亚海沿岸。这个在战场上从不向人屈服的战争天才,竟然在异国的广场上弯下了腰,这是非常罕见的事。
从此,有关圣马可广场是“欧洲最高雅的客厅”的说法便流传开来。
长方形的圣马可广场位于威尼斯市区南边,离大运河与圣马可运河的交汇处很近,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司法、宗教及传统节日的公共活动中心,集中了威尼斯历史文化中所有的辉煌,最能代表威尼斯过去的繁荣和如今的繁华。圣马可大教堂、威尼斯总督宫和御花园、柯瑞尔博物馆、火鸟歌剧院、弗洛里昂咖啡馆,还有古老的圣马可钟塔、高高的钟楼等威尼斯有名的去处,都罗列在这个广场上。漫步在汪洋大海般的古建筑群中,就好像乘坐时光机器回到了已经逝去的年代。而每年一度的狂欢节庆典,更是让圣马可广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威尼斯是一座浪漫的城市,一个恋爱的天堂。每一个踏上这片土地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被它的魅力所感染。在寂静的冬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会在这里享受到激情四溢的狂欢节。
每到狂欢节,人们便穿上复古的礼服,戴上充满想象力的面具,汇聚于圣马可广场和威尼斯的大街小巷,摆脱世俗的烦恼,在一片五彩缤纷的海洋中徜徉,完全沉浸于一个无忧无虑、美妙绝伦的幻境。
“狂欢节”一词的本义是“告别肉食”。如今已经很少有人像以前的天主教徒那样为了斋戒而狂欢。不过,威尼斯的狂欢节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形[知识雨滴]狂欢节面具:面具的种类繁多,大个的能戴在脸上,而小个的只能套在指甲盖上!戴在脸上的,隐露凹凸的部分和程度也各不相同,有整张脸的,半张脸的,也有只盖住眼睛的。有的鼻子、牙齿较长,能和幻想中的精怪做个比较。带花穗的,带羽毛的,镶金银边的,串铃铛的,汇集了各色装饰的或大或小的帽子,百变的唇彩眼影,让人眼花缭乱,不一而足!
式。人们在城市最宽敞的地方翩翩起舞,用盛大的舞会拉开狂欢节的序幕。狂欢节上使用的面具是模仿穆斯林妇女的面纱而来,这一点充分体现了威尼斯文化东西结合的特点。
[知识雨滴]狂欢节(Carnival):也译作“谢肉节”、“嘉年华会”,是欧洲民间的一个节期,一般在基督教“大斋节”前三天举行。因封斋期间教会禁止肉食和娱乐,故人们在节前举行各种宴饮跳舞活动,尽情欢乐,“狂欢节”因此而得名。
以前,所有的庆祝活动都要在狂欢节最后一天的午夜结束,到那时,圣马可大教堂的钟声当当响起,在空旷的圣马可广场上回荡,向人们宣告“大斋节”已经到来。
[知识雨滴]大斋节(Lent):基督教会把复活节前的几个星期作为一个祈祷、忏悔和斋戒的时期,称“大斋节”,以纪念基督在旷野中禁食40昼夜的经历(《马太福音》第4章2节)。
圣马可大教堂
圣马可广场上最有名的建筑就是圣马可大教堂。
这座古老的建筑融和了拜占庭式和罗马式的建筑风格,是东方式的富丽堂皇与基督教信仰的完美结合。1000多年来,它一直以自己威严的面容和沧桑的气质默默矗立于圣马可广场的东面,圣马可广场的名称也由它而来。
圣马可大教堂曾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它不仅是威尼斯建筑艺术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还是一座收藏丰富的艺术宝库,受到无数人的尊崇。
圣马可大教堂始建于公元829年,完工于1094年。后来曾经遭遇大火,历经多次修复才有了今天的规模。威尼斯狂欢节的宗教特性或多或少要追溯到圣马可大教堂的建造时期。
圣马可大教堂原为一座拜占庭式建筑,15世纪时增加了哥特式的装饰,17世纪时又增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特色。从外观上看,它的5座圆顶据说是仿造土耳其的圣索菲亚教堂而建,正面的华丽装饰属于拜占庭式建筑的风格,而整座教堂的结构又呈现出希腊式的十字形设计,东西方的诸多建筑特色融合到一起,让人惊叹不已。
[知识雨滴]哥特式建筑(Gothi carchitecture):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人类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建筑风格于12世纪传入意大利,主要影响于北部地区。但是意大利没有真正接受哥特式建筑的结构体系和造型原则,只是把它作为一种装饰风格,因此在意大利很难找到纯粹的哥特式教堂。
教堂前有三根旗杆,分别代表威尼斯国威鼎盛时期所拥有的塞浦路斯(地中海东部的一个岛国,位于土耳其以南)、克里特岛(希腊东南沿海的一个岛屿,位于地中海东部)和摩里亚半岛(伯罗奔尼撒的古称,位于希腊南部),因此成为威尼斯辉煌历史的见证。
在教堂入口的正前方有一块菱形盾,这里是1177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与教皇亚历山大三世言和修好的地方。如今纷争早已不在,空留如烟历史让人感慨追忆。
圣马可大教堂雄伟壮丽,中间大门的穹顶阳台上,耸立着手持《马可福音》的圣马可雕像,6尊飞翔的天使簇拥在雕像下。在中央拱门的门楣上,有一组13世纪的浅浮雕作品,表现的是威尼斯人每个月的劳作,如采摘葡萄、酿制美酒等。拱门之上是4匹复制的饰金青铜马,其真品收藏在教堂内。这4匹青铜马非常有名,它们铸造于公元前4世纪,是威尼斯人在1204年十字军东征时从君士坦丁堡的赛马场抢掠来的。1797年,拿破仑占领威尼斯后曾将其掳到巴黎,安置在卢浮宫前不远处的小凯旋门之上,直到1815年,法国人才又把这4匹青铜马送回威尼斯。
[知识雨滴]十字军东征(Crusade):西欧封建主、意大利商人和天主教会在1096—1291年间对东部地中海沿岸地区发动的侵略性远征。前后共进行了8次,历时近200年,最后以失败告终。远征的参加者目的各异,西欧封建主和骑士企图掠夺新的领地和财富,意大利商人渴望控制东部地中海的商业,天主教会则力求借此扩大其势力范围和影响。1095年教皇乌尔班二世在克勒芒会议后发表演说,以从“异教徒”(穆斯林)手中夺回“圣地”耶路撒冷为名,正式号召组织十字军远征。许多农民受骗参加。十字军也因其参加者衣服上有红十字作为标记而得名。
教堂内殿中间的最后方是黄金祭坛,祭坛之下是圣徒马可的坟墓。据传说,圣马可大教堂就是因为埋葬了耶酥门徒圣马可而得名。关于圣马可,圣经上没有完整的记载,根据散见于《使徒行传》、《保罗书信》、《彼得前书》的资料,教会认为圣马可是耶稣的一个门徒,而耶稣在世时他年纪尚小。后来,他根据彼得的叙述撰写了《马可福音》。公元前67年,他在亚历山大里亚传教时被杀害。公元828年,两个威尼斯商人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的一座神庙里发现了圣马可的遗体——干尸。他们设法将遗体偷了出来,并将其运到威尼斯,存放于圣马可大教堂的祭坛下。据说,当时他们将遗体藏在腌肉的大桶内,才躲过了路上的关卡。
从此,圣马可就被威尼斯人奉为保护神,他的坐骑——一头带翅膀的狮子逐渐成为威尼斯的标志。在圣马可广场入口处的一根高高的石柱上,就有一头威风凛凛的狮子展翅欲飞。当威尼斯摆脱拜占庭的控制,成为一个城市共和国后,元老院正式决定以圣马可作为威尼斯的守护神。所以,威尼斯的城徽是一头抱着福音书的巨大狮子。
在祭坛后方,是高1.4米、宽3.48米的金色围屏,上面有80多幅描绘耶稣、圣母、圣马可事迹的镶嵌画,此外还镶嵌着2500多颗珠宝,如红绿宝石、珍珠、黄玉、祖母绿和紫水晶等,非常华贵。这座金色围屏制作于公元976年,其后经过修补,是圣马可大教堂的珍宝。
教堂的内部,从地板、墙壁到天花板,到处都是色彩艳丽的图画,有壁画,也有马赛克镶嵌画,其中不乏威尼斯画派大师提香、丁托莱托等人的作品。这些画作大部分以宗教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构图精美,线条优雅,色调大部分以金色为主,所以虽然教堂内光线较暗,但是所有的一切都笼罩在一片金色的光芒之中,显得既肃穆又神秘瑰丽。因此,圣马可大教堂又被称为“金色大教堂”。
此外,圣马可大教堂还是一座艺术宝库,里面收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很多来自于商人的捐献。自1075年起,威尼斯规定,所有从海外返回威尼斯的船只都必须上缴一份礼物,用来装饰圣马可大教堂。
此外,教堂右侧的珍宝馆还收藏着十字军东征时从君士坦丁堡带回来的战利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总督宫、钟塔和钟楼
除了圣马可大教堂,圣马可广场上还有很多举世闻名的建筑,比如总督宫、圣马可钟塔和圣马可钟楼。
总督宫与圣马可大教堂毗邻而立,它曾是威尼斯共和国总督的执政厅,也是总督宅邸、政府行政中心和立法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威尼斯的权力中心。
总督宫的原型是建于公元814年的一座拜占庭式建筑,曾经屡遭火灾,在1309至1424年间几经修复,才有了现在具有哥特式风格的建筑。
总督宫被公认为是欧洲中世纪世俗建筑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它的立面采用连续的哥特式尖券和火焰纹式券廊,构图别致,色彩明快,充满了艺术的美感。站在圣马可广场上,面对总督宫的大门,可以看到三幅精美的雕刻,从左至右分别是《所罗门王的审判》、《亚当和夏娃》和《挪亚的醉态》。大门上则是威尼斯总督对圣马可的坐骑——一头带翅膀的狮子——屈膝的图画。
总督宫的内院有一座建造于16世纪初的“巨人梯”,30级的大理石台阶上部挺立着战神和海神的巨大雕塑。楼内还有一座非常独特的楼梯,它的两旁是涂金的墙壁,顶上是华丽的壁画,显得金碧辉煌,美轮美奂,因此被称为“金梯”。
总督宫内的主要厅室有地图厅、四门厅、会议厅、十人厅、元老厅和大会议厅等。室内装饰主要以油画、壁画为主,还有大理石雕塑和木雕。宫内名画极多,如维罗内塞的《威尼斯的胜利》等。在二楼的一间会议室中,有一幅大画家丁托莱托的作品《天堂》。这幅画取材于但丁的《神曲》,长22米,宽7米,画中有700多个人物,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油画。
此外,宫内还陈列了许多兵器,从中世纪的到近代的,应有尽有。走在其间,使人感觉仿佛又回到了那些刀光剑影的黑暗岁月。
在圣马可广场的东南角,也就是圣马可大教堂和总督宫相邻处的正前方,是一座98.6米高的砖红色大钟塔,这就是圣马可钟塔。圣马可钟塔是威尼斯最突出的建筑。登上塔顶,整个威尼斯市区尽收眼底。
圣马可钟塔原建于888—912年,16世纪被加以重建。它原本是威尼斯的灯塔兼瞭望台,为归航的船队指引方向,塔顶尖端镀金的“风向天使”可以在亚得里亚海的微风中不停转动。可是在1902年7月14日,钟塔突然倒塌。为了恢复它的原貌,威尼斯人此后展开了浩大的重建工作。1908年,钟塔按照原样重新建成,这座宏伟的建筑再度矗立于圣马可广场之上。1912年,人们在圣马可节为这座钟塔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
圣马可钟塔是一座方形的红砖塔,为罗马式的古典建筑。钟塔顶端有棱锥形尖塔,底层有线条优雅的小游廊,还有完成于18世纪的铜门。壁龛内是雅典娜、阿波罗、麦丘里等神话人物的雕像,它们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引人驻足。
如今,这座钟塔依然经常钟声长鸣,召唤教徒到教堂举行弥撒。
在圣马可广场东北角,与圣马可大教堂相邻的地方,有一座白色钟楼,这就是圣马可钟楼,也称“摩尔人钟楼”。
圣马可钟楼是意大利最著名的古迹之一,它建于1496—1499年之间,20世纪初倒塌后重建。整座建筑共有4层。第一层有一条长廊,是单层拱券柱廊,装饰有精致的雕刻作品,典雅秀丽,耐人回味。在第二层,有一个大钟钟盘,上面用罗马数字划分为24个小时,非常独特。在钟楼的第三层,有15世纪雕塑家亚历山德罗·利昂帕尔迪创作的《圣母和圣婴》镀金铜雕。在铜雕的两侧,有两扇小门。在“耶稣升天节”期间,每次钟鸣时,都有“三博士”在天使的引导下从一扇门出来,在圣母像前下跪后,进入另一扇门内。在第四层,有一头带翅膀的狮子,这是威尼斯的城徽,也是威尼斯保护神圣马可的象征。
在钟楼顶端,有一口大钟,钟旁塑有两尊以摩尔人为造型的真人大小的敲钟者铜像。这两名敲钟者身着罗马古装,右手持敲钟槌,左手扶槌棒,形态栩栩如生。它们每隔一小时就自动敲钟一次,悠扬悦耳的钟声响彻威尼斯全城。据说,它们已经在此经历了500余年的风风雨雨和世事变迁。
叹息桥和弗洛里昂咖啡馆
圣马可广场就像一部摄影机,记录了威尼斯数百年来的沉浮、兴衰和荣辱。在这里,有往日的辉煌,也有曾经的失落;有生活中的欢声笑语,也有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所有这一切,就像叹息桥和弗洛里昂咖啡馆那样,形成鲜明的对比。
叹息桥是一座颇具传奇色彩的石桥。它建在从总督宫内的法院到监狱石门之间的一条小运河上,是一座封闭式的拱廊桥。
叹息桥建于1600年,这个名字还有一番来历。据说在历史上,在法院内被判有罪的人,都要经过这座石桥被送进监狱。在开始暗无天日的监狱生活之前,他们只有通过这座桥上的小窗才能最后看一眼外面美好的世界。所以每当犯人经过这座桥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依依不舍的叹息声。此外,那些被关在监狱地牢中的死囚在行刑前,可以被获准到这座桥上与亲人朋友作最后的告别。告别之后,他们就会被马上处死。所以,在桥下过往的船夫,经常能听到死囚临刑前痛苦无望的叹息声。这座桥也因此而得名。
多少年里,叹息桥上那长长的叹息声,犹如一道道冰冷的枷锁,锁住了无数人对人世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憧憬。如今站在叹息桥上,似乎还能触摸到那黑暗时代最黑暗、最悲惨的一幕。
叹息桥的回忆是痛苦的、酸涩的,与它相比,弗洛里昂咖啡馆则是美好生活的见证。这两个地方可以说是圣马可广场上对比最强烈的两个极端。
在圣马可广场的边缘,围绕着很多廊长柱高的建筑物,其间有许多咖啡馆和精品店,是旅客流连忘返的去处。弗洛里昂咖啡馆就位于圣马可广场的左侧。
威尼斯的咖啡文化可谓历史悠久,独具一格。经历了15、16世纪的繁荣之后,当历史的脚步迈进17世纪,威尼斯的衰落之势日益明显,英国、荷兰等国的崛起打破了威尼斯在海上的垄断。威尼斯从土耳其进口的最后一批货物之一,就是咖啡。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咖啡一直是土耳其的特产。随着咖啡文化的发展,咖啡馆逐渐成为人们聚会交流、谈论时事的首选之地。由于担心这些议论会对政权产生不利影响,穆拉德三世曾下令,所有的组织都必须公开化。在这方面,欧洲的容忍度似乎要大一些。威尼斯的第一家咖啡馆于1720年在圣马可广场上开张,这就是弗洛里昂咖啡馆。
弗洛里昂咖啡馆的创始人是弗朗赛斯可·弗洛里昂。刚开始,整个咖啡馆就只有两个房间。如今经过几个世纪的修整、扩建,弗洛里昂咖啡馆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著名的威尼斯狂欢节(Venice Carnival)到了18世纪达到顶峰,那时候的街头狂欢长达6个月之久!在这6个月里,所有的贵族都可以戴上面具,穿上节日的盛装,隐姓埋名尽情狂欢。而弗洛里昂咖啡馆就是这些贵族的一个指定集合地点,他们会在这里和自己的朋友们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咖啡馆里的壁画大部分出自19世纪,据说很多著名的艺术家、作家都曾在这里喝过咖啡,比如普鲁斯特、瓦格纳、海明威等等。大作家福楼拜坐过的座位至今还保留着,这对咖啡馆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荣耀。
当然,普通人也能在弗洛里昂咖啡馆享受到一流的咖啡和一流的服务。不管是名人还是普通人,都能在这里和朋友畅快地交流,让自己的想象自由飞翔。
从叹息桥到弗洛里昂咖啡馆,再从弗洛里昂咖啡馆到叹息桥,人们的感受也会从痛苦到欢乐,再从欢乐到痛苦,这似乎就是整个圣马可广场,整个威尼斯的经历写照。
曾经有一位艺术家说过这样的话:“威尼斯是个除了做梦,什么都不可能做的地方。”的确,当你坐在圣马可广场上,目光在一栋栋装满历史传说的古建筑中穿梭,耳边回荡着意大利歌剧的美妙旋律,这种感觉,也许只有一个“梦”字才可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