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11000000007

第7章 游庐山日记

【解题】

庐山亦称匡庐,位于江西省北部,高踞长江南岸,东瞰鄱阳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之一。

徐霞客于明万历四十六年(戊午)八月十八至二十三日(1618年10月6日至11日)游历庐山。日记对庐山诸山峰和流水做了细致的描摹,是徐霞客游记中的上乘作品。

【原文】

戊午余同兄雷门、白夫,以八月十八日至九江。易小舟,沿江南入龙开河,二十里,泊李裁缝堰。登陆,五里,过西林寺,至东林寺。寺当庐山之阴,南面庐山,北倚东林山。山不甚高,为庐之外廓。中有大溪,自东而西,驿路界其间,为九江之建昌孔道。寺前临溪,入门为虎溪桥,规模甚大,正殿夷毁,右为三笑堂。

十九日出寺,循山麓西南行。五里,越广济桥,始舍官道,沿溪东向行。又二里,溪回山合,雾色霏霏如雨。一人立溪口,问之,由此东上为天池大道,南转登石门,为天池寺之侧径。余稔知石门之奇,路险莫能上,遂倩其人为导,约二兄径至天池相待。遂南渡小溪二重,过报国寺,从碧条香蔼中攀陟五里,仰见浓雾中双石虮立,即石门也。一路由石隙而入,复有二石峰对峙。路宛转峰罅,下瞰绝涧诸峰,在铁船蜂旁,俱从涧底矗耸直上,离立咫尺,争雄竞秀,而层烟叠翠,澄映四外。其下喷雪奔雷。腾空震荡,耳目为之狂喜。门内对峰倚壁,都结层楼危阙。徽人邹昌明、毕贯之新建精庐,僧容成焚修其间。从庵后小径,复出石门一重,俱从石崖上,上攀下蹑,磴穷则挽藤,藤绝置木梯以上。如是二里,至狮子岩。岩下有静室。越岭,路颇平。再上里许,得大道,即自郡城南来者。历级而登,殿已当前,以雾故不辨。逼之,而朱楹彩栋,则天池寺也,盖毁而新建者。由右庑侧登聚仙亭,亭前一崖突出,下临无地,曰文殊台。出寺,由大道左登披霞亭。亭侧岐路东上山脊,行三里。由此再东二里,为大林寺;由此北折而西,曰白鹿升仙台;北折而东,曰佛手岩。升仙台三面壁立,四旁多乔松,高帝御制周颠仙庙碑在其顶,石亭覆之,制甚古。佛手岩穹然轩峙,深可五六丈,岩端石岐横出,故称“佛手”。循岩侧庵右行,崖石两层,突出深坞,上平下仄,访仙台遗址也。台后石上书“竹林寺”三字。竹林为匡庐幻境,可望不可即;台前风雨中,时时闻钟梵声,故以此当之,时方云雾迷漫,即坞中景亦如海上三山,何论竹林?还出佛手岩,由大路东抵大林寺。寺四面峰环,前抱一溪。溪上树大三人围,非桧非杉,枝头着子累累,传为宝树,来自西域,向有二株,为风雨拔去其一矣。

二十日晨雾尽收。出天池,趋文殊台。四壁万仞,俯视铁船峰,正可飞舄。山北诸山,伏如聚螘。匡湖洋洋山麓,长江带之,远及天际。因再为石门游,三里,度昨所过险处,至则容成方持贝叶出迎,喜甚,导余历览诸峰。上至神龙宫右,折而下,入神龙宫。奔涧鸣雷,松竹荫映,山峡中奥寂境也。循旧路抵天池下,从岐径东南行十里,升降于层峰幽涧;无径不竹,无阴不松,则金竹坪也。诸峰隐护,幽倍天池,旷则逊之。复南三里,登莲花峰侧,雾复大作。是峰为天池案山,在金竹坪则左翼也。峰顶丛石嶙岣,雾隙中时作窥人态,以雾不及登。

越岭东向二里,至仰天坪,因谋尽汉阳之胜。汉阳为庐山最高顶,此坪则为僧庐之最高者。坪之阴,水俱北流从九江;其阳,水俱南下属南康。余疑坪去汉阳当不远,僧言中隔桃花蜂,尚有十里遥。出寺,雾渐解。从山坞西南行,循桃花峰东转,过晒谷石,越岭南下,复上则汉阳峰也。先是遇一僧,谓峰顶无可托宿,宜投慧灯僧舍,因指以路。未至峰顶二里,落照盈山,遂如僧言,东向越岭,转而西南,即汉阳峰之阳也。一径循山,重嶂幽寂,非复人世。里许,蓊然竹丛中得一龛,有僧短发覆额,破衲赤足者,即慧灯也,方挑水磨腐。竹内僧三四人,衣履揖客,皆慕灯远来者。复有赤脚短发僧从崖间下,问之,乃云南鸡足山僧。灯有徒,结茅于内,其僧历悬崖访之,方返耳。余即拉一僧为导,攀援半里,至其所。石壁峭削,悬梯以度,一茅如慧灯龛。僧本山下民家,亦以慕灯居此。至是而上仰汉阳,下俯绝壁,与世敻隔矣。暝色已合,归宿灯龛。灯煮腐相饷,前指路僧亦至。灯半月一腐,必自己出,必遍及其徒。徒亦自至,来僧其一也。

二十一日别灯,从龛后小径直跻汉阳峰。攀茅拉棘,二里,至峰顶。南瞰鄱湖,水天浩荡。东瞻湖口,西盼建昌,诸山历历,无不俯首失恃。惟北面之桃花峰,铮铮比肩,然昂霄逼汉,此其最矣。下山二里,循旧路,向五老蜂。汉阳、五老,俱匡庐南面之山,如两角相向,而犁头尖界于中,退于后,故两蜂相望甚近。而路必仍至金竹坪,绕犁头尖后,出其左胁,北转始达五老峰,自汉阳计之,且三十里。余始至岭角,望蜂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及至峰顶,风高水绝,寂无居者。因遍历五老峰,始知是山之阴,一冈连属;阳则山从绝顶平剖,列为五枝,凭空下坠者万仞,外无重冈叠嶂之蔽,际目甚宽。然彼此相望,则五峰排列自掩,一览不能兼收;惟登一峰,则两旁无底。峰峰各奇不少让,真雄旷之极观也!

仍下二里,至岭角。北行山坞中,里许,入方广寺,为五老新刹。僧知觉甚稔三叠之胜,言道路极艰,促余速行。北行一里,路穷,渡涧。随涧东西行,鸣流下注乱石,两山夹之,丛竹修枝,郁葱上下,时时仰见飞石,突缀其间,转入转佳。既而涧旁路亦穷,从涧中乱石行,圆者滑足,尖者刺履。如是三里,得绿水潭。一泓深碧,怒流倾泻于上,流者喷雪,停者毓黛。又里许,为大绿水潭。水势至此将堕,大倍之,怒亦益甚。潭有峭壁乱耸,回互逼立,下瞰无底,但闻轰雷倒峡之声,心怖目眩,泉不知从何坠去也。于是涧中路亦穷,乃西向登峰。峰前石台鹊起,四瞰层壁,阴森逼侧。泉为所蔽,不得见,必至对面峭壁间,方能全收其胜。乃循山冈,从北东转。二里,出对崖,下瞰,则一级、二级、三级之泉,始依次悉见。其坞中一壁,有洞如门者二,僧辄指为竹林寺门云。顷之,北风自湖口吹上,寒生粟起,急返旧路,至绿水潭。详观之,上有洞翕然下坠。僧引入其中,曰:“此亦竹林寺三门之一。”然洞本石罅夹起,内横通如“十”字,南北通明,西入似无底止。出,溯溪而行,抵方广,已昏黑。

二十二日出寺,南渡溪,抵犁头尖之阳。东转下山,十里,至楞伽院侧。遥望山左胁,一瀑从空飞坠,环映青紫,夭矫混漾,亦一雄观。五里,过栖贤寺,山势至此始就平。以急于三峡涧,未之入。里许,至三峡涧。涧石夹立成峡,怒流冲激而来,为峡所束,回奔倒涌,轰振山谷。桥悬两崖石上,俯瞰深峡中,进珠戛玉。过桥,从岐路东向,越岭趋白鹿洞。路皆出五老峰之阳,山田高下,点错民居。横历坡陀,仰望排嶂者三里,直入峰下,为白鹤观。又东北行三里,抵白鹿洞,亦五老峰前一山坞也。环山带溪,乔松错落。出洞,由大道行,为开先道。盖庐山形势,犁头尖居中而少逊,栖贤寺实中处焉;五老左突,下即白鹿洞;右峙者,则鹤鸣峰也,开先寺当其前。于是西向循山,横过白鹿、栖贤之大道,十五里,经万松寺,陟一岭而下,山寺巍然南向者,则开先寺也。从殿后登楼眺瀑,一缕垂垂,尚在五里外,半为山树所翳,倾泻之势,不及楞伽道中所见。惟双剑崭崭众峰间,有芙蓉插天之态;香炉一峰,直山头圆阜耳。从楼侧西下壑,涧流铿然泻出峡石,即瀑布下流也。瀑布至此,反隐不复见,而峡水汇为龙潭,澄映心目。坐石久之,四山暝色,返宿于殿西之鹤峰堂。

二十三日由寺后侧径登山。越涧盘岭,宛转山半。隔峰复见一瀑,并挂瀑布之东,即马尾泉也。五里,攀一尖峰,绝顶为文殊台。孤峰拔起,四望无倚,顶有文殊塔。对崖削立万仞,瀑布轰轰下坠,与台仅隔一涧,自巅至底,一目殆无不尽。不登此台,不悉此瀑之胜。下台,循山冈西北溯溪,即瀑布上流也。一径忽入,山回谷抱,则黄岩寺据双剑峰下。越涧再上,得黄石岩。岩石飞突,平覆如砥。岩侧茅阁方丈,幽雅出尘。阁外修竹数竿,拂群峰而上,与山花霜叶,映配峰际。鄱湖一点,正当窗牖。纵步溪石间,观断崖夹壁之胜。仍饭开先,遂别去。

【今译】

戊午(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八月十八日那天,我和族兄雷门、白夫到了九江。换乘小船而行,顺着长江向南航行,驶进龙开河,航行二十里,把船停泊在一处叫李裁缝堰的地方。登陆以后,又走了五里,经过西林寺,又到了东林寺。东林寺正好在庐山的北面,南面对着庐山,北边倚靠着东林山。东林山并不是很高,它只是庐山的外廓。山的中间有一条大溪,从东向西流去,中间有驿路作为界址,是九江到建昌的交通要冲。东林寺的前门临着溪水,一进山门就是虎溪桥,它的规模非常大,正殿已经毁损成了平地,右边是三笑堂。

十九日。走出东林寺,沿着山麓朝西南方向前行。走五里山路,过广济桥,不再走官道,顺着溪水朝东行走。又走了两里,溪水迂回蜿蜒、山峦四围重合,这时的雾气很浓,仿佛下着绵绵细雨。有一个人站在溪口,我们向他打听道路,得知从此处朝东上山就是天池大路,向南拐个弯,转而登上石门,就到了天池寺侧面的小路了。我非常熟悉石门风景的奇特瑰丽,知道道路非常艰险,很难攀登上去,于是我们雇请那个人做我们的向导,我也与我的二位兄长约好在天池寺等着。于是向南走,渡过了两条溪水,经过报国寺,在绿树香雾中攀爬了五里山路,抬头仰望浓雾中有一对石峰高高矗立着,那便是“石门”。一路上从石岩缝隙中进去,又有两座石峰高耸兀立、互相对峙。小路就在石峰的缝隙中蜿蜒曲折,俯视陡峭山涧旁的那些山峰,在铁船峰附近的,都自山涧的底部高耸矗立而直指云天,并立的山峰相距不过咫尺,争雄竞秀,重重烟云在重重叠叠的翠峰之间缭绕盘旋,澄映在四面山峦之外。山峰下面的湖水汹涌奔腾,浪花飞溅像喷雪一样,轰响之声像打雷一般。涧水腾空起伏,震荡山谷,人的眼睛、耳朵也因为这样绝丽的景致而狂喜。石门内对立的双峰倚靠着岩壁,全都修造有层楼高屋。徽州人邹昌明、毕贯之新近修造了精庐,僧人容成在里面焚香斋醮。自庵后的小路,走过一道石门,全部是在石崖上上上下下地攀爬,没有石磴就用手挽着树藤攀援,完全没有藤条的地方则安置有木梯登上去。这样行了二里路,到了狮子岩。狮子岩下筑有静室。翻过山岭,道路非常平坦。再向上行了一里多路,就是大道,是由郡城南面来的那条路。经过石阶向上走,一座大殿呈现在我眼前,雾气浓厚从远处不易分辨。走近它时,只看见红色的柱子、彩绘的栋梁,这便是“天池寺”,大概是损坏后重新修建起来的。自右边的廊房侧旁登上聚仙亭,亭前有一座山崖向外突兀而出,朝下看时则看不到地面,叫做“文殊台”。走出天池寺,自大道的左面登上披霞亭。自披霞亭的侧面岔路向东攀上山脊,行走约三里的路程。由此处朝东再行二里,便是“大林寺”了;从此处转向北面折往西,唤作“白鹿升仙台”;转向北面折往东,是“佛手岩”。白鹿升仙台的三面山崖陡立,四旁有许多高大的松树,高皇帝(朱元璋)御制的《周颠仙庙碑》就在山崖顶上,一石亭覆盖着它,其形制很古朴。佛手岩穹隆且高高直耸着,距地面深度有五六丈,崖前的岩石横岔朝前突出,因此叫作“佛手”。沿着佛手岩侧面之庵朝右走,山崖的岩石有两层,自深坞中突兀而出,上面的一层平坦而下面的一层狭窄,这是访仙台遗址。访仙台的岩石上写有“竹林寺”三个大字。竹林寺是庐山的梦幻境地,只能观望却不能到达;每当风雨之时在访仙台的前面,常常能够听见佛寺的钟声和敬佛诵经之声,因此唤作“访仙台”。当时正好云雾弥漫,即便是山坞中的景色也如海上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一般,又何必再说成是竹林寺呢?返回走出佛手岩,自大道往东走抵达大林寺。大林寺四面山峰拱卫,前面有一条溪流环绕着它。岸上有一棵需三人合抱的大树,不像桧树也不像杉树,树的枝头硕果累累,传说这是一棵宝树,原产西域,先前有两棵,其中的一棵被暴风雨摧毁了。

二十日。清早时弥漫的雾气全部收敛、散去了。走出天池寺,直奔文殊台,四周的崖壁有万仞之高,俯下身子观看铁船峰,如同一只飞行的仙鞋。山北面的各座峰峦,低矮得如同聚攒在一起的蚂蚁群。鄱阳湖在山下,一片汪洋,长江如同一条衣带,远远地流向天边。由此作第二次石门之游,走了三里,越过昨日所走的险峻之处,到达时僧人容成正手持贝叶佛经出来相迎。他非常高兴,带领着我们一一游览了众山峰。往上行到神龙宫的右边,转身朝下走,进入神龙宫。奔流的涧水仿佛雷鸣一般,松树竹林互相荫映,这真是山峡中奥秘而又静寂的境域呀。顺着旧路一直抵达天池寺下面。自岔路朝东南方行走十里,在层层叠叠的山峰和幽静深远的山洞中上上下下,没有哪一条路上没有竹林,没有哪一处北坡上没有松树的,这便是金竹坪了。众山峰隐隐相掩,其幽静胜于天池寺,而宽阔却稍逊于天池寺。又往南行走了三里,登上莲花峰的侧面,雾气再一次大肆弥漫。莲花峰是天池寺的界山,对金竹坪来说可以说是左翼。峰顶上乱石嶙峋,在雾气的空隙中不时做出窥视人的神态,因为浓雾弥漫而未能攀登峰顶。

翻过山岭向东走了二里,到达仰天坪,计划游赏汉阳峰的全部胜景。汉阳峰是庐山的最高顶,仰天坪则是僧人庐舍的最高处。在仰天坪的北部,溪水向北流往九江;在仰天坪的南部,溪水都向南流往南康。我想仰天坪距离汉阳峰应该不会很远,僧人们则说其中间隔着桃花峰,还有十里路之遥。走出寺门,浓雾渐渐散开了。从山坞的西南方向走,沿着桃花峰向东拐,经过晒谷石,又翻过山岭朝南走下去,再往上走便是汉阳峰了。我们起先遇到一位僧人,他说汉阳峰顶部没有可以投宿的处所,最好到慧灯和尚的僧舍去投宿,并且给我们指点道路。距离峰顶约二里时,夕阳的余晖映满山峰,于是按照僧人指点的,向东越过山岭,转而向西南方向走,就是汉阳峰的南面了。有一条小路顺着山延伸开,层峦叠嶂幽静而寂寥,好像不再是人间了。又走了一里多路,便在繁盛的竹林丛中发现了一间供着佛像的小屋舍,有一位僧人,短发盖住前额,身着破烂的僧衣,打着赤脚,这便是慧灯和尚,他正在挑水磨豆腐。竹林中还有三四个和尚,身着整洁的衣鞋,十分礼貌地招待我们,他们都是仰慕慧灯和尚而从远处来的。又有赤脚短发和尚从山崖间走下来,问他,原来是云南鸡足山的和尚。慧灯有弟子,在山里修造茅屋,这位和尚走过悬崖去拜访他,刚返回。我就拉一位和尚做向导,攀爬了半里山路,到慧灯徒弟的住所。石壁陡峻笔削,架悬梯渡过去,一间茅屋如同慧灯和尚的那间小屋舍。这和尚本是山下的百姓人家,也是因为仰慕慧灯和尚而居住在此。到了这里向上仰望汉阳峰,往下俯视悬崖绝壁,真的是与人世间远远相隔了。夜色已经笼罩大地,返归慧灯的小屋歇宿。慧灯和尚煮好豆腐款待我,先前指点我道路的那个和尚也赶到了。慧灯和尚每半个月都要磨一次豆腐,一定由自己亲自制作,也一定要款待他所有徒弟。他的徒弟们也都来吃,来的和尚就是其中的一位。

二十一日。辞别了慧灯和尚,由小屋后的小路直接攀登汉阳峰。攀援茅草,拉开荆棘,朝上攀爬了二里,到达汉阳峰的顶部。自南面鸟瞰鄱阳湖,浩浩荡荡的湖水好像和苍天相连。东面远望湖口县,西面遥看建昌,各座山峰历历在目,没有哪一座山不像是失去了倚仗一样低头服输。只有北面的桃花峰,是诸山峰中的佼佼者,仍可与汉阳峰比个高低,它昂然挺立逼近云霄,这是它的最美之处。下山又行了二里,沿着旧路,向五老峰进发。汉阳峰、五老峰,全是庐山南面的山峰,仿佛相对立的两角,而犁头尖则介入两者之间,退到后面,因此两座山峰望上去很近。但仍须到金竹坪,绕过犁头尖的后边,从它的左侧出来,向北转才能到达五老峰,从汉阳峰开始计算路程,已经有三十里了。我刚刚到达岭角,远远望去,峰顶非常平坦,并不能十分清楚地看到五老峰的真面目。待到峰顶,山风异常猛烈且没有流水,空静寂寥又没有人居住,游遍五老峰,才明白这座山的北面,一冈相互连属;南边自山的绝顶之处平剖而开,分成了五支,自空中下坠万仞,十分险要,这之外再也没有重峦叠嶂之类的遮掩蔽盖了,视野非常开阔。然而五座山峰并排成一线,互相遮掩,一眼望去不能全尽;只能够登上一峰,然而山峰的两侧又似乎深不见底。座座山峰各有奇观险景且彼此毫不逊色,真是雄伟壮观的景象呀!

依然下山,二里路之后到达岭角。在山坞中朝北去,大概一里路后,进入方广寺,方广寺是五老峰新近修建的佛寺。知觉和尚非常熟悉三叠泉瀑布胜景,说是道路非常难走,催促我赶快上路。向北行进了一里,道路到了尽头,于是渡过涧水。顺着涧水朝东西方向走,流水哗啦哗啦地往下注入乱石中,两侧有山峰夹峙,茂盛的丛竹和修长的树枝郁郁葱葱,抬头不时可见露出的岩石,像在绿海中飞动,点缀山间,越深入胜景越是美不胜收。接着涧水岸边的道路也到了尽头,只好踏着涧中的乱石向前行走,圆的石头非常滑脚,而尖的石头则又刺破鞋子。就像这样朝前走了三里,发现了绿水潭。一泓深邃的碧水,上面有汹涌澎湃的涧流倾泻而下,奔腾的流水好似喷雪般飞溅起阵阵洁白的水花,停留在潭中的水则是深青色的。又走过一里多山路,便是大绿水潭。流水到此处将要下坠,其流量比先前的要大上一倍,水势汹涌。水潭前面的峭壁不规则地直立着,相互逼近峙立,俯身鸟瞰则深不见底,只听到一阵轰雷般的仿佛要震倒峡谷的响声,心里很恐惧且眼也昏花了,不晓得泉水向什么地方坠去了。到这时涧中的路也到了尽头,于是向西攀爬山峰。峰前的石台顺势崛起,俯看四围层层叠叠的崖壁,阴森而狭窄。泉水被崖石掩蔽了,没办法看到,必须要到对面的陡壁去,才能看清楚它的全部胜状。于是便顺着山冈,自北向东转。二里路之后,行到对面的峭壁上,往下俯瞰,则为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的流泉情景,这时才得以完全看清楚。那山坞中的一个崖壁上,有像门大小的两个洞口,知觉和尚指着它说是竹林寺的大门。过了一会儿,北风自湖口吹上来,十分寒冷,令人皮肤生起粟粒,赶忙返回原路,到达绿水潭。仔细观察绿水潭,看见上面有个洞敛缩着朝下坠落。知觉和尚便引领着我进入其中,说:“这也是竹林寺三门之一。”此洞原本是由石缝隙相夹而成的,内部横通像“十”字,南北通明透亮,往西走好像没有止境。出洞后,顺着溪岸行走,到达方广寺时,天已经黑了。

二十二日。出方广寺,自南面渡过溪水,直到犁头尖的南面。向东拐下山去,走十里,到了楞伽院的侧面。远望山峰左侧的半腰,一条瀑布自空中飞坠而下,环顾映衬出四围的青青紫紫,屈曲飞溅的态势,也算是一道壮丽的景观。走五里,途经栖贤寺,山势到这里开始平缓。因我急着去三峡涧,没有进去。又走了一里多路,便到了三峡涧。涧由石壁夹立而形成峡口,汹涌奔腾的水流冲泻而出,但被峡口约束住,奔泻而又回旋着,汹涌激荡,轰鸣声震彻山谷。一桥悬架在两边山崖的岩石上,从桥上探身俯视深峡,激荡的流水形似珠溅,声如击玉。过桥后,自岔路朝东,翻越山岭直奔白鹿洞。道路全部出自五老峰的南面,山上的田地高低不一,民居也错落分布。横行经过的路很不平坦,抬头仰望层层叠叠的山峦还有三里路,直接进入山峰的下面,便是白鹤观了。又朝东北方向行走了三里路,抵达白鹿洞,白鹿洞也是五老峰前的一处山坞。环绕山峰的溪水好似一条腰带,高大挺拔的松树错落山间。走出白鹿洞,由大道往上行走,便是通向开先寺的道路。庐山大概的地势形态,犁头尖处于中间而又稍微偏出一些,栖贤寺实际上恰好在中间地带,五老峰向左突兀而出,它的下面便是白鹿洞了;右边屹立的是鹤鸣峰,开先寺正当其前。朝西顺着山势,横越过通往白鹿洞、栖贤寺的大道,走约十五里路程,经过万松寺,登上一岭后便下山,巍然南向的那座山寺,便是开先寺了。在大殿的后面登楼遥望瀑布,有一缕垂垂向下的水帘,还在五里之外,一半被山树所遮掩,倾泻而下的态势,尚不及楞伽道中所见的壮丽。只有那双剑峰在众山峰之中,显得十分高峻陡险且有芙蓉插天的气势;香炉峰那一座山峰,挺直而山头形成圆形的土包。自楼侧朝西走下山沟,涧溪的流水铿然地奔泻出峡石口,这便是瀑布的下流。瀑布到了这里,反而隐蔽得看不见了,而峡石口的流水汇合成龙潭,清澈得能映射出人的心境和眼睛。坐在石头上很长时间,四山都已沉入夜色,才返回到殿西的鹤峰堂歇宿。

二十三日。由开先寺后面的岔道登山,翻过溪涧,在半山中蜿蜒前行。隔着山峰又发现另一条瀑布,一并挂在瀑布东边的,是马尾泉。走过五里山路,登上一座尖尖的山峰,绝顶为文殊台。一座孤峰拔地而起,四周望去,没有相倚的地方,顶部有文殊塔。对面的那座山崖如刀削般峭立,高达万仞,这里的瀑布发出轰鸣声向下坠落,和文殊台仅仅隔着一个山涧,从悬崖的山巅到底部,一眼望去,几乎看不到尽头。不攀登文殊台,就不能完全了解这个瀑布的绝妙之处。下了文殊台,我们顺着山冈的西北面溯溪而行,这便是瀑布的上游了。这时突然出现了一条小路,山回谷拥,黄岩寺正盘踞在双剑峰的下面。我们翻过溪涧再向上攀援,到达黄石岩。黄石岩的岩石有的奇特怪异、突兀而生,有的平覆着好似磨刀石一样。石岩侧面的茅草阁一丈见方,幽致雅静,远离尘世的凡气。阁外有几竿修竹,在群峰上轻微微地摆动着,和山上的那些花草、霜叶,辉映相配在山峰之间。眺望鄱阳湖的一点,正好对着窗户。我们放开步伐在溪涧、岩石之间尽兴地游玩,观赏着断崖夹壁的胜景。依然在开先寺用饭,饭后我们便告辞了。

同类推荐
  • 和最爱的人去旅行

    和最爱的人去旅行

    很多人都有旅行的梦想,梦想去看黄山上的日出,梦想去看海边的日落……然而,当我们长大后。面对没钱没房的残酷现实。面对没日没夜的工作,面对日益高涨的物价,还有多少人记得梦想的颜色?很多人都有带着孩子去旅行的愿望,愿带着孩子看遍世间繁华,愿带着孩子听遍人间万物……然而,当我们有了孩子后,面对竞争激烈的名校名额,面对名目繁多的培训班。还有多少人记得孩子需要一个快乐的童年?和她并肩看遍世间风景。携孩子走遍世界角落,我们的家充满着幸福的味道。
  • 张家界民族风情游

    张家界民族风情游

    张家界似桶内石林,四面绝壁,中间则是千奇百怪的峰林,峰峦拔地而起,层层幽谷叠翠,峭壁千仞,姿态万千。峰高林密,又盛产猕猴桃等野果,为野生动物繁殖栖息提供了良好条件。 本书向游人讲述美色的、美食的、神秘的、浪漫的、风情的现代张家界。
  • 故乡的原风景(指尖上的中国)

    故乡的原风景(指尖上的中国)

    本书集结了中国现代名家朱自清、周作人、郁达夫等对儿时的美好回忆,通过对民俗风情、家乡亲朋、儿时乐土、美食游戏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和童年趣事的怀念。同时,也讲述了民国时期的人性、习俗和风貌,完整地呈现了当时的历史风情和民生状态。
  • 寻访历史名城

    寻访历史名城

    本书记录了世界上最富有历史意义、最具人文色彩的50座名城。书中追寻了它们的历史、古事等。
  • 比利时、荷兰、卢森堡自助游

    比利时、荷兰、卢森堡自助游

    很多人都有周游世界的梦想,但随着岁月的流逝,梦想也就胎死腹中了。一个普通的内地中国人,如何在没有任何外界帮助的条件下去实现这个梦想,这是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国内出版界近年来介绍国外旅游的书不少,但适合中国内地人真正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书基本没有。因为这类书基本没有提及如何解决签证和在国外食住行的具体资料,对我们自助旅游者没有多大的参考价值。这是一本介绍一个普通的内地中国人在不跟旅行团、也没有特别背景的情况下,如何能完成比、荷、卢三国自助游的书。书中有笔者亲身经历的游记,更重要的是:到这三个国家自助游要什么手续?要有什么条件?最少要多少钱?旅行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及如何解决?本书都有详尽的答案。
热门推荐
  • 同步胎教一点通

    同步胎教一点通

    本书对女性整个怀孕周期需要了解的胎教知识、胎教方案进行了系统介绍与讲解,并具有同步性,力求简单完整,一学就会,一点就通,让腹中宝宝健康成长、聪明可爱。本书内容全面,通俗易懂,科学性强,实用性强,是众多年轻夫妻向专家学习孕产经验的绝佳选择。
  • 主图缈望

    主图缈望

    共进兄弟有伴侣,身旁恋慕在佳人,醉卧倾国爱妻膝,醒掌高维宇宙权。望缈过的,就是这样的日子,只要不挑战尤尼恩的话。当最终之战临近时,是沉沦在脆弱的美满幸福,还是殉道的全力抗争,望缈会做出怎样的抉择?
  • 流浪在都市的修炼客

    流浪在都市的修炼客

    修真、修身、修心。修行,修炼的是自身,讲究的是修心炼性,随性而为法力为根,境界为本。红尘炼心,提高心境。年青的王枫为了提升修炼境界,告别了师父,就这样一头砸进了这个红尘之中。
  • 为爱寻晴天

    为爱寻晴天

    春秋战国时期七国争霸,秦国一枝独秀,因为强大,各路英雄豪杰为帝国效忠。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因为时代的召唤,战争无处不在,是接受命运的安排,还是听从爱的选择····。阴阳家为帝国卖命,他们代表着死亡,毁灭。四大阴阳师之一的东方晴天为了信仰而背叛?宫灵你的选择呢?
  • 次元求生路

    次元求生路

    当别的穿越者在异界功成名就,享受美好生活的时候,而他却是在二次元为了生存不断的努力,杀戮仿佛是家常便饭,各种各样人都倒在了她的手下,直到她自己也死在别人的手中。世界仿佛对她充满着嘲讽,总是无法平安的度过一生,经历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她不由的想到,为什么,普通的活着就这么难呢?!
  • 蜜糖融化我的心

    蜜糖融化我的心

    洛氏集团的千金洛亦菲和他的哥哥洛凯傲即将面临着集团破产的危机,而他们的父亲洛天海会怎么处理呢……
  • 屠神噬魔

    屠神噬魔

    一场惊天大战后,远古神魔全部消失,他们究竟去了何方?他们如今是死是活?一切都是未解之谜!家族摒弃的少年,遭遇邪恶魔龙,获无上传承,修炼神秘功法“噬魔真经”,开启逆袭之路。我要主宰这个天地,我要让万物生灵都因我而颤抖,我要为这个混乱的世界制定新的规则!神挡杀神,魔挡噬魔,顺我在倡,逆我者亡!且看他如何一步步揭开远古神魔消失的谜团,踏上巅峰,俯瞰众生!
  • 全能透视高手

    全能透视高手

    “十岁发高烧而意外拥有透视能力的刘文,他可以透视敌人携带的武器,轻松躲避危险。在边缘村上安稳过日子的他,被家里的老爷子威逼利诱来到金山市,保护一个小歌手美女学生,斗智斗勇打到富商、阔少,进入娱乐圈,潜入黑帮势力……开始史上最牛全能保镖高手之路。”
  • 清梦公主

    清梦公主

    她是材貌双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齐国公主。清梦。可是有一次,将军府的南谦逊上皇帝那提亲。她并不想和他成亲,也劝过皇上,但请求被驳回了,她一气之下便逃了婚。被蜀国的太子叶檀救下,南谦逊得知她在蜀国便不远万里的来蜀国去找她,她会跟谁呢?
  • 网游之来日夜行

    网游之来日夜行

    凉薄如她,淡漠如她,帅气如她。此文讲述一个女子重生再次进入未来这款虚拟全息游戏,拥有死神的身份,变男变女,在游戏和现实里一统江湖。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