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10800000002

第2章 《素书》原序

(宋)张商英《黄石公素书》六篇,按《前汉列传》黄石公圯桥所授子房《素书》,世人多以“三略”为是,盖传之者误也。

【译文】

秦人黄石公《素书》共有六篇,依据《前汉列传》所记载,当年黄石公在圯桥将此书传给张良。后世的许多人认为,此《素书》来源于黄石公另一部兵书《三略》,其实这是误传,《素书》与《三略》本是两书。

晋乱,有盗发子房冢、于玉枕中获此书、凡一千三百三十六言、上有秘戒:‘不许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传,亦受其殃。’呜呼!其慎重如此。

【译文】

西晋时天下大乱,有人盗掘汉留侯张良之墓,在头下的玉枕中发现了此书,全书共有一千三百三十六字。书上有条类似咒语的秘戒:“不许将此书传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如果所传非人,必将受其殃祸;如果有合适人而不传者,也必定要受其殃祸。”可见当时人对其书的重视程度。

黄石公得子房而传之,子房不得其传而葬之。后五百余年而盗获之,自是《素书》始传于人间。然其传者,特黄石公之言耳,而公之意,其可以言尽哉。

【译文】

旧史相传,黄石公见到张良后认为其才可造,所以将此书传给了张良。但张良一生也没有遇到合适的人传播此书,故而死后随葬墓中。又过了五百多年,西晋时才有人盗发张良之墓,《素书》才开始在民间流传开来。然而,民间流传的仅仅是黄石公简略的语句,而此书的精深要义,不是那些“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所能理解的。

余窃尝评之“‘天人之道,未尝不相为用,古之圣贤皆尽心焉。尧钦若昊天,舜齐七政,禹叙九畴,傅说陈天道,文王重八卦,周公设天地四时之官,又立三公以燮理阴阳。孔子欲无言,老聃建之以常无有。’《阴符经》曰:‘宇宙在乎手,万物生乎身。道至于此,则鬼神变化,皆不逃吾之术,而况于刑名度数之间者欤!’”

【译文】

我认为,宇宙和人世并非独立不交,而是相互感应、相辅相成的,古代的圣人、贤哲们都能够心领神会,并尽心竭力地去顺天而行。比如说,帝尧十分恭敬地顺应上天的法则,就像敬畏上帝一样;舜遵循天道顺应人事,而建立了七种重大的政治制度,为后人所法;大禹依据山川自然地理的实际情况,将天下划分为九州;傅说曾经向武丁讲述过天道运行的自然原则,才使商朝得以中兴;周文王将天道的规律与人间法则结合起来,才推演并发展了八卦;周公旦效法天地四时的规则,建立了春夏秋冬四官,同时设立太师、太傅、太保三公负责调和阴阳;孔子觉得天理人道太过奥妙,所以有不谈“怪力乱神”之说;老子却将其概括为“无”与“有”两个概念。

《阴符经》里说:“了然了宇宙自然运行的法则,领悟了万物一体的规律,达到了这样一个高度,自然物我同一,此刻天地之间,人世之内,万事万物的一切变化,统统藏于胸臆,任我主宰。更何况类似刑罚、名实、制度等等这些不足挂齿的小事呢!”

黄石公,秦之隐君子也。其书简,其意深;虽尧、舜、禹、文、傅说、周公、孔、老,亦无以出此矣。

【译文】

黄石公这个人,相传是秦朝时期的一位世外高人,是一位隐士。他传给张良的这部《素书》,十分简略,但其中包含的哲理却很深邃,即使是尧、舜、禹、文王、傅说、周公、孔子、老子也无法超过。

然则,黄石公知秦之将亡,汉之将兴,故以此《书》授子房。而子房者,岂能尽知其《书》哉!凡子房之所以为子房者,仅能用其一二耳。

【译文】

黄石公知道秦朝将要灭亡,汉朝将要兴起,所以他选择张良作为学生,将此书传给了他。然而,张良虽然不负重托,运用此书的智慧帮助刘邦完成了灭秦兴汉的大业,但也不能说他完全领会了书中的奥妙。张良做出了这么大的事业,功成名就,其实只不过用了书中十分之一二的智慧而已。

《书》曰“阴计外泄者败。”子房用之,尝劝高帝王韩信矣;《书》曰:“小怨不赦,大怨必生。”子房用之,尝劝高帝侯雍齿矣;《书》曰:“决策于不仁者险。”子房用之,尝劝高帝罢封六国矣;《书》曰:“设变致权,所以解结。”子房用之,尝致四皓而立惠帝矣;《书》曰:“吉莫吉于知足。”子房用之,尝择留自封矣;《书》曰:“绝嗜禁欲,所以除累。”子房用之,尝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矣。

【译文】

《素书》里说:“阴计外泄者败。”当年韩信攻下齐国之地,仗着自己兵强马壮,要求刘邦封他为齐王。刘邦很是恼火,当着信使的面正要发作,是张良阻止了他。因为张良知道,此时正值用人之际,刘邦绝不能得罪韩信。于是暗示刘邦可以答应韩信的要求,才使韩信尽心打败项羽。

《素书》里说:“小怨不赦,大怨必生。”汉代天下初定之时,许多人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封赏而怨声载道,有些人甚至密谋造反。张良劝刘邦首先封赏了雍齿为什方侯,此人与刘邦素来不和,意见很深。众人见刘邦封赏了雍齿,心想:连这种人都能封赏,那我就更不在话下了。从此众心大定,防止了一场内乱的发生。

《素书》里说:“决策于不仁者险。”当年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的时候,刘邦一筹莫展,恰好有个谋士叫郦食其,他建议刘邦封分被秦灭掉的六国后代,争取这些人的拥戴。刘邦也是疾病乱投医,没有多想就答应了。但张良知道,重封六国后代是重新回到战国混乱时代的开始,是违背历史潮流的。于是说服刘邦,把已经赶制好的印信全部收回。

《素书》里说:“设变致权,所以解结。”刘邦登基称帝后,立长子刘盈为太子,封次子如意为赵王。后来,见刘盈天生懦弱,才华平庸,而次子如意却聪明过人,才学出众,有意废刘盈而立如意。刘盈的母亲吕后闻听后,非常着急。张良给吕后出了主意,让她请当时隐居在商山中的四位隐士出面劝说。刘邦最终打消了改立太子的念头,刘盈后来继位,为汉惠帝。

《素书》里说:“吉莫吉于知足。”汉定天下,刘邦论功行赏,让张良自己从齐国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张良却知道位高权重的危险性,所以他坚辞不受,只愿受封留县,史称其为留侯。

《素书》里说:“绝嗜禁欲,所以除累。”张良功成名就后,采用了这一明哲保身的原则,多数时间称病不出,远离一切是非,几乎抛弃了一切荣华富贵,逍遥自在地度过了一生。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啊!

嗟乎!遗粕弃滓,犹足以亡秦、项而帝沛公,况纯而用之,深而造之者乎!

【译文】

张良只是运用了《素书》中一些微不足道的智慧,就能够推翻秦王朝,打败楚霸王项羽,辅佐刘邦统一了天下,建立了大汉王朝。如果有人能完全领会书中的精华奥义,并且灵活加以应用,那将能创造多么巨大的丰功伟绩。

自汉以来,章句文词之学炽,而知道之士极少。如诸葛亮、王猛、房乔、裴度等辈。虽号为一时贤相,至于先王大道,曾未足以知仿佛。此《书》所以不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也。

【译文】

自从汉朝建立政权以后,社会上诗词歌赋等等文章很是兴盛,但是能够真正认识宇宙大道的,却是寥寥无几。三国时的诸葛亮、十六国时的王猛、初唐的房玄龄、唐宪宗时的裴度这些名臣,虽然被后世之人称作一时贤相、能臣,但他们对于道为何物,依稀之中连皮毛也没有摸到,更别说领会多少了。这就是本书不传“不道、不神、不圣、不贤”的原故,世上可造之才太少了。

离有离无之谓“道”,非有非无之谓“神”,有而无之之谓“圣”,无而有之之谓“贤”。非此四者,虽口诵此《书》,亦不能身行之矣。

【译文】

道的把握,存乎一心。恍恍惚惚有其“道”,似有非有即为“神”。证道而又离道者,即道即心,就是“圣人”;无果而欲证者,无道有心,就是“贤人”。不是这四类人,即使得到了《素书》,倒背如流,也不能在实际中真正应用。

同类推荐
  •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四卷)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四卷)

    《鬼谷子》立论高深幽玄,文字奇古神秘,有一些深涩难懂。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易于好读和好懂,编者在编著本书时,根据《鬼谷子》分章分段集中逐个立论阐述的特点,进行了合理分割划分,再一一对应地进行了注释、译文和感悟,还添加了具有相应思想内涵的故事,以便于广大读者阅读理解。
  • 治学·修身·养性

    治学·修身·养性

    古往今来,世人对治学·修身·养性有着不同的研究,但真正能悟透的人少之又少。只有博学多才的圣人,才能在自己的天地里享受心灵的闲适。圣人之所以能做到身心如一的平静,是因为他们具有异于常人的智慧,他们凭借一双犀利之眼看穿了人世间的是是非非,向往安宁与恬适的生命方式,力图避开现实留给人们的烦恼,追求心灵的自由。
  • 一次完全读懂鬼谷子的人生智慧

    一次完全读懂鬼谷子的人生智慧

    《鬼谷子》原文生涩难懂,该书配合《鬼谷子》的原文、译文及白话经典故事来诠释当今社会你必学的谋略。读者在短时间内轻松阅读就可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学享受,领悟古典文化的精髓所在。所谓人事无边际,计谋无穷尽。在时下这个社会结构更为复杂,人际关系更为多样的人事中,运用现代计谋来为人处事,选择恰当巧妙的方法来给自己选一条通往成功的大路。
  • 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是曾国藩、梁启超、伊藤博文、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共同的心灵导师。王阳明创立了解决一切心灵问题的利器——“阳明心学”。穿越时空,让我们与这位圣哲对话,聆听王阳明的思想,以此来净化我们的心灵,塑造成功心理与高尚人格。
  • 新情爱论:男人与女人的爱情哲学

    新情爱论:男人与女人的爱情哲学

    本书结合大量世界文艺作品中的材料,从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逐一剖析爱情问题的各个方面。同时就爱情与责任、爱情与道德、心灵与理智等问题作了详尽阐述。
热门推荐
  • 重生之雷霆女帝
  • 王源我陪你走过世界

    王源我陪你走过世界

    一个女扮男装的萝莉吃货,一个有着星星眼的正太吃货。两位吃货会有怎么样的火花。
  • 陈

    辛唯和鹿晗被组织击杀,后又穿到古代,收获了纯真的爱情。
  • 那朵乌云下的雨

    那朵乌云下的雨

    2011年夏,一朵叫代四同的乌云闷黑了“我”16岁的整片天空。
  • 秘密情人别惹火

    秘密情人别惹火

    为了复仇我回到了云东,改头换面,全身整容,唯独没有改名。我还是叫何好,如何的何,和好的好。再次见到高焰,他想尽办法调查我的身份却一无所获。我撩拨他,勾引他,不惜把自己卖给他,只为了能夺走他的心,再把他狠狠揉碎践踏,好叫他从天堂跌落地狱,却不想我千算万算,自作聪明,最终惹火烧身,无法自拔。
  • 英雄狂野之血岭雄风

    英雄狂野之血岭雄风

    放弃抵抗吧,你没有任何机会了不可能,我们灵家只有站着死的人,没有跪着活的畜生。一名男子艰难的抹掉口上的鲜血,坚韧的说道。不愧为一代名将,我不想自己动手,你还是归降吧。紫衣男子吐一口气说道。哈哈哈,归降。男子先是惨笑两声,于是拿起自己的剑,直接挥上自己的头颅。顿时一股鲜血直接破颈而出。
  • 狗尾草的等待

    狗尾草的等待

    一个女孩到陌生的城市读书,遇到了许多帅哥美女,然而在这时,与她非常要好的朋友落落却出事了,她非常害怕,这时唯一一个使她迷茫的男孩儿出现了,她会选择多年的好友,还是这个唯一令她迷茫的男孩儿呢...她一直认为自己是一棵狗尾草,等待着命中注定的蒲公英,当蒲公英瞬间即逝,她发现了她一直不太喜欢的熏衣草...这是命中注定的恋情,狗尾草,蒲公英和熏衣草......到底谁是谁的唯一?谁是谁的命中注定呢?要坚持看下去哦,因为剧情会越来越精彩的...
  • 沙与沫(纪伯伦全集)

    沙与沫(纪伯伦全集)

    《纪伯伦全集:沙与沫?散文集》是纪伯伦久负盛名的散文诗,那一串串珍珠一样的文字,多一颗嫌其多,少一颗不完整,犹如一件无缝天衣,若不是抵达智慧堂奥的心灵绝然写不出这样滴水见海的文字。《人子耶稣》是纪伯伦思想的另一高峰,成就绝不在《先知》之下,长期以来这部高峰之作被披上宗教的面纱,实际上在纪伯伦的笔下,耶稣早已不是十字架上熠熠生辉供信徒朝拜的基督。他只是一个平常的“人之子”,他痛苦又无奈,有悲欢有笑泪。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他的最大的神迹就是告诉人们:一个普通的人也能尊严地活在皇皇市井之中。纪伯伦写的耶稣,就像我们的邻居,绝不是教堂和圣经里的耶稣,这耶稣好亲切,就像是纪伯伦自己。
  • AD7067

    AD7067

    核爆之后,地球表面发生剧烈的变化,海啸和磁极转换开始了新的造山运动,电力消失,水面上涨,人类文明面临空前的灾难。人类在大陆消失前制造了多艘巨型方舟并将最后的人类族火延续下来。在海上飘荡数千年后,人类登下方舟时发现,原先的大陆已经消失,地表已经分裂成众多岛屿。由于没有电力和足够的食物来支撑人类发展,地球文明陷入极速的倒退之中。故事发生在人类登陆的一千年后,人类文明已缓慢复苏进入到中古时期。帝国的形成,疆土的开拓,权利的斗争,宗教的纠纷………共同书写着一副新的人类文明史诗,就让本文带你进入这个滂湃激昂的新人类世界里一探究竟.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淬毒匕首

    淬毒匕首

    他,一把淬了剧毒的匕首……埋伏在敌人周围――必要一刀毙命隐藏于敌人心脏――渐渐逐一攻破隐形于敌人一同――究竟鹿死谁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