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技巧
一、寻找“鱼道”
“鱼道”,是指鱼在水体中活动的路线。鱼类为了生存要在水中四处游动觅食。在一定的季节还需进行一定的洄游;在季节更替、气候变化时,它们也要寻找水温和环境更适宜的栖息地。它们游动的路线有一定的规律性,要获得较大的收获,就要仔细地观察和判断,找准鱼类经常活动的鱼道,把钩饵抛投到鱼类活动的交通要道上,这样才会连连上钩。
一是找水底地形变化处,即沟河平底时,找寻有小凹槽、有坎、有坡或有锅底形深坑处;地形复杂多变时找一小块平滩、平道。
二是在浅水区垂钓找深坑、深沟;在深水处则选择高台、土坑。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可轻易放过坡与平面的交界处,这里多是鱼的必经之路。
三是在水面宽阔的河道水域垂钓,要找寻较狭窄的地段,在平整的岸边要找凹凸的部位。
四是在平静的水域找流速稍快的一边,在急流的水域垂钓,如江、湖、河、水库,要选择在稳水的上游比稳水稍急、比急流稍缓的位置,也可选择拦河堤坝或漫水桥的下游。这些位置不仅浮鱼较多,而且有顶水鱼,尤以深水域的鱼更喜欢在这些位置聚集、觅食,即是“急中稳”的结合部。
五是三汊河道口,一条河分成两条河的分汊口,即拐弯处的深水域,以及两条河汇合成一条河的汊口,进入急流的结合部,这些位置也是鱼道。
二、识别鱼星
鲤鱼星:鲤鱼的鱼星密集且大,少则十几个,多则五六十个。泡的形状相似,大小与鲤鱼的规格有关,鱼大则星大,鱼小则星小。例如6千克左右的大鲤鱼,它的鱼星团直径可达30厘米;如果鱼体重量为25千克,则鱼星团的直径可达15厘米左右。
鲫鱼星:鲫鱼的鱼星一般有两个,一大一小交替出现。50克的鲫鱼鱼星直径约1毫米,500克的大鲫鱼鱼星直径约2.5毫米。
草鱼星:草鱼的鱼星如果是单个大气泡,直径约5厘米左右,则鱼的个体为4千克左右。如果鱼星不是单个的,而是二三十个一起出现,大小在1厘米左右,则说明草鱼的个体为1.5千克大小。
青鱼星:青鱼星呈零碎状态,而且位置经常变动,所以钓友称之为碎星。
鳝鱼星:鳝鱼星是其将头伸出水面呼吸空气后吐出的。泡的个体较大,如豌豆那么大,一次三四个。
鳊鱼星:单个上浮,常常只有3~5个,每个气泡出现的间隔大约为2秒钟,250克左右的鳊鱼可冒出直径5~6毫米的气泡。
翘嘴红鲌星:以绿豆般大小的单个小泡鱼星较多见。若窝里有十几个小泡不断泛冒,肯定有一群小翘嘴红鲌在觅食。
鲢鱼、鳙鱼星:养殖鱼塘的鲢鱼、鳙鱼的“鱼星”,气泡大小不均匀,大的似乒乓球。在风平浪静时,水面上出现一层直径较大的“沫星”,往往说明是鲢鱼、鳙鱼偷偷进了窝。特别在用台湾钓法钓时,浓香的粉类饵料入水雾化快,引鱼效果好,当钓点鱼星明显,但鱼并不咬钩,而投钩铅坠沉下时,则经常泛起一大片气泡群,这是进了窝的鲢鱼、鳙鱼受惊贴底逃遁时,将淤泥翻起产生的“鱼星”。
乌鳢鱼星:乌鳢的鱼星小而密,上升较快,呈长条形,消失也较快。
鲇鱼鱼星:鲇鱼的鱼星呈条状,密密麻麻,又细又多,不断移动。
甲鱼鱼星:甲鱼的鱼星是其在水底爬行时产生的,鱼星密集,呈双行带状或圈状,大小不等,移动缓慢。
泥鳅鱼星:泥鳅的鱼星密而细,成串上升,呈泡沫状。
三、判断鱼情1.看水文
水文俗称水浪。无风,风平浪静,水面平如镜,死水一潭,看不到小鱼活动,水下可能无鱼或鱼少或鱼不吃东西。如水波粼粼,水面不时漾起涟漪;有鱼打出水花、旋涡;或追逐嬉戏,时而跃出水面,表示水中的鱼很多;水面游动嬉戏的小鱼突然受惊,四处逃散;或水面有隐约的波纹,多是大鱼活动觅食所致。如果有鱼群浮在水面呼吸,这说明水里缺少氧气,鱼儿不会觅食。
2.看水色
俗话说:水清无大鱼,浑水好藏鱼。在沟河中垂钓,适合垂钓的水色多呈淡绿色、淡蓝色或淡青色,如果水草很多则水色比较清淡。池塘中最适宜的水色是淡白色、淡褐色、淡绿色,或清中略带点浑(围田、围垦养鱼)。色泽越深越难垂钓,这一般都出现在精养鱼塘,塘水太肥,鱼儿饱食终日,通常对饵料不闻不食,轻易不吞饵。水色太浑,多为暴雨洪涝之后,鱼看不见食饵,不宜垂钓;水色太清,如果水浅又没有浮萍水草等隐蔽,鱼容易看见人和鱼竿的影子,不敢前来摄饵,极难钓获。
3.看水草
鱼类大多与水草有缘,看水中有无水草长出,如水草茂盛,说明食草性鱼少;如果水草头残缺不齐,草茎漂浮,表明食草性鱼类较多;寸草不生,表明鱼很多。水草的草叶震动,草丛中必有鱼栖聚,是垂钓的理想场所。
4.看小鱼
如果岸边有白鲦等小杂鱼游动,则也会有其他鱼类,小鱼多,一般其他的鱼儿也多,可以垂钓。
5.试水温
水的热量主要来源于水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能,水的温差变化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水温的升高和降低都比空气慢,形成了水温与空气温度的差异。炎热的盛夏,气温高达35~40℃,但几米以下的深水处只有几度,夏季一阵雷雨后,地面已经凉爽,但水温仍然很高;初冬北方的冷空气南下,外边已很冷,但水温并没有下降多少,严寒的早晨,地面已有霜冻,小浅坑塘结冰,但深水处的水面却荡漾如故。在一天之中,由于太阳的照射,昼夜的温差也不一样。水温的变化,是鱼儿是否出来活动觅食的主要原因。
6.闻水味
垂钓之前,迎风站在或蹲在岸边(俗称下风口),闻一闻从水面上吹来的风有无鱼腥味,或用手捧水闻闻有无鱼腥味。鱼腥味越浓,表明鱼群留下的黏液分泌物所形成的泡沫就越多,鱼也就越多,反之,则无鱼。
7.听水声
有一定垂钓经验的人根据鱼跳跃时的击水声,可以判断鱼情和鱼的种类,听鱼儿吃草发出的“嚓嚓”声和大鱼追捕小鱼发出的“扑通”声,有声则有鱼,无声则少鱼或无鱼。
不同鱼种在水域中起跳的姿态、声音各异。鲢鱼跳起用尾部击水发出“啪啪”的响声,击水声清脆,浪花小,消失快;鲤鱼腾跃全身离水,入水时摆尾击水发出“劈啪”声;鳙鱼起跳半身出水,头部入水发出“咕嘟”声,声大而闷,浪花大,消失快。若鱼成一路纵队越跳越远,速度快,动作敏捷,表明是流动性鱼群,宜浮钓;若鱼群跳跃的方向不一,动作较慢,或原地游来游去,则属定居性鱼群,适于垂钓。全年鱼跃盛期为夏季的早晨和黄昏,入秋后渐少。霜降后只在低气压(发闷的)天气偶尔起跃。
8.看水鸟
鸬鹚、水鸭、白鹭等都是专食小鱼的鸟类,垂钓者如果见到栖息在水草边的水鸭、白鹭等突然起飞,或看到白鹭在水面的上空盘旋、翱翔,鸬鹚、水鸭在水面戏水,说明此处的鱼儿较活跃,适宜下钩垂钓。
四、准确掌握手竿提竿时机
1.注意鱼的吃钩方式不同,提竿时机不同
鲫鱼摄食时俯头翘尾,吸入口内抬头上游,漂的反应是轻微抖动,明显上浮。钓鲫宜在漂缓缓上浮时提竿。
鲤鱼爱拱泥寻食,摄食谨慎,食前先品尝一番,感到无异物时,才吸入口中,摄食后即游走,漂的反应是先晃动几下,后大幅度下沉,漂没顶时提竿则可命中。
草鱼摄食先缓后急,开始慢慢品尝,随后将饵吞入口中拉着走,漂的反应沉多于浮,等漂全部没入水中一两秒钟提竿为适合。
青鱼摄食凶猛,见饵就吞,吸入嘴内,含着就走,漂的反应是急促上下大幅度抖动,继之迅速斜移下沉,这时提竿即得鱼。
罗非鱼贪食,咬到饵料不松口,漂的反应是急促上下抖动,继而不动,或上升倾斜,此时提竿十拿九稳。
鲢、鳙鱼在水温17~20℃时摄食特别斯文,饵料叼在口中,漂的反应为轻微晃动,应立即提竿;盛夏咬钩时叼着饵料扭头就跑,漂的反应为拉黑漂或拉倒海竿,此时应立即提竿。
鳊鱼摄食动作类似鲫鱼,漂的反应为急促上下抖动,很快上升,以至倾斜横在水面,赶早提竿即可钓获。
2.注意季节不同,提竿时机不同
初春鱼儿游动缓慢,摄食时,口张得小吃得轻,漂抖动得也轻慢,有时不太明显,抖动即可提竿;夏秋季,鱼儿活跃,游动迅速,摄食凶猛,漂抖动速度快,斜移、下沉(或上送)时,便可提竿;冬季,鱼儿摄食减少,漂抖动即可提竿。
3.注意水的深浅不同,提竿时机不同
在1米以内的浅水垂钓,漂与钩、坠的距离短(水浅水线短),鱼吃钩,漂马上往上送(或下沉),提竿宜迟些。
在2米以上深水垂钓,漂与钩、坠距离较长(水深水线较长),鱼吃钩,漂上送(或下沉)则慢,漂稍上升(下沉)就提竿。
4.注意钓饵不同,提竿时机不同
素饵,质软体小,易吸入鱼嘴,漂抖动几下,及时早提;荤饵,耐咬,漂抖动上送(或下沉)后,可稍迟提竿。
5.注意脑线长短不同,提竿时机不同
用长脑线,鱼吞钩动作反应到漂的时间要长些,提竿宜迟;短脑线,鱼吞钩动作反应到漂的时间短,提竿宜早。
6.注意坠的轻、重、高、低不同,提竿时机不同一般卧钩用重坠,立钩用轻坠,静水用轻坠,流水用重坠,浅水用低坠,深水用高坠。
坠重,鱼在坠上消耗的力较大,漂上送低,提竿相对要早一些,坠轻,鱼在坠上消耗的力较小,漂上送高,提竿宜迟些;坠高,鱼吃钩的力量,先在脑线上消耗了一部分,后在坠子上及水线上又消耗了一部分,反应到漂上的力就小了,上送程度低了,提竿宜早;低坠,鱼吃钩的力量,通过水线很快传到漂上,上送程度较高,提竿宜迟些。
7.注意水域不同,提竿时机不同
鲫鱼在不同水域摄食有四种反应:送漂、黑漂、浮漂点动和浮漂移动。
肥水水域,鲫鱼吃饵慢,送漂缓且低;瘦水水域,吃饵急,送漂快且高;静水鲫鱼多送漂;流水多为黑漂。常有人垂钓的水域,鱼钓滑了,多为点漂或送漂缓慢或漂平移;少有人钓过鱼的水域,送漂极为典型。
8.注意鱼的大小不同,提竿时机不同
小鱼摄食漂有两种反应:一是漂上下反复抖动,因抢食而又吞不进口;二是躁动的幅度大而快,有时拉着就走。大鱼吃钩稳健有力,漂上送、下沉比较缓慢。
9.注意鱼的饥饱不同,提竿时机不同
鱼饥饿时,见饵就吞,漂的反应又快又猛;鱼儿饱时,见饵后似食非食,漂的反应不大。
10.注意单游、群游不同,提竿时机不同
单游鱼吞食速度缓慢,吞前要尝尝饵味,可口才吞食,吞食速度慢。群游鱼,见食相互争,吞食速度就快。
11.根据浮漂变化确定提竿
(1)若钓钩刚入水,浮漂就被猛地拉入水中,然后又从较远的地方冒出水面,然后又猛地入水,浮漂又迅速地浮出水面,很可能是很小的鱼打搅、闹窝。
(2)浮漂有力地向下一拖,再一拖,然后慢慢上升一目或二目,是鱼儿已上钩最典型的表现,应及时提竿。甚至当浮漂有力地向下一拖、二拖时就可以提竿,但提竿时要靠手腕、手臂的力量,将鱼竿向上一拖,力量要有节奏,动作短促,其目的是让鱼钩迅速钩住鱼嘴,节省鱼儿咬饵的时间。这是主动“出击”,不是等浮漂上浮了再提竿。台湾钓法是用短竿、近距离垂钓,主动“出击”十分必要。尤其是比赛中,可以大大提高在最短时间内的上钩率。
(3)若钓钩刚入水,还未沉入水底之前,浮漂在水面呈横平状态,这是鱼儿在水的中、上层就将鱼饵吞食了,应及时提竿。
(4)抛线后,浮漂没有向下托的现象,第一现象是上浮,且无短促有力的表现,多半是鱼身擦钩,或是鱼儿拱食钓钩附近散落的饵料,不宜提竿。
(5)鱼钩入水后,浮漂不是向上、向下有力地浮沉,而是呈螺旋状的摇晃,多半是黄鳝在咬钩,要等10秒钟后再提竿。
(6)鱼钩入水后,浮漂很慢地呈均匀速度向水中慢慢沉没,或向别处渐沉渐移动,多半是虾咬钩,要慢慢提竿。
(7)鱼钩入水后,浮漂向下有力一托,就浮出一目、二目,或呈歪斜状,这是大鱼咬钩的信号。鱼大,劲儿大,嘴大,咬钩干净利索,一下就将钩吞入口了,可迅速提竿。
(8)浮漂向下钝,向上浮出一些,然后有力地沉入水中,再也没见浮出,这多半是草鱼、鲤鱼咬了钩,立即提竿。
(9)浮漂轻微晃动,然后慢慢向上浮出一目、二目,再也不见浮漂上升或下沉,这是钩上的鱼饵被鱼撞落,鱼钩无饵,其下坠力减小,浮漂自然上浮,这时要提竿换饵。
(10)浮漂下沉不明显,后慢慢上浮三目、四目,甚至五目,然后不再下沉,这是鱼吞食了鱼钩上升送钩的信号。要立即提竿。
(11)浮漂有规律地小幅度地一沉一浮,下沉上浮的距离一样,多半是波浪带动浮漂的上下波动。不是鱼儿咬钩的信号,不要提竿。
(12)钓钩刚入水,浮漂就慢慢上浮一目,然后又上浮一目,不见下沉,也不见平着水面横躺,这是钓饵在钓钩入水后就脱落了的现象,不应再等待,应及时提竿重新挂饵。
五、插竿方式
海竿垂钓时,由于海竿一般不用鱼漂,钓点又远,一位钓手同时要抛投好几根鱼竿,所以海竿一般都有竿架。其插竿方式有三种,即立式、斜式、卧式。三种方式各有利弊,可因地制宜灵活掌握。
1.立式
即海竿直立在岸边,与水面垂直。这种插竿法,操作起来不大方便,有风时摆动较大,而且立不太稳,抗风能力也较差。
2.斜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