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05700000013

第13章 符言第十二

本篇实际上是为君主治国平天下指出的修养之术。要求为人君者必须做到:安徐正静的境界;高瞻远瞩,耳聪目明;善于听取各种言辞;赏罚必正;善于统领百官,遵循为政之理;思维周密,洞察隐微。若能如此就能达到“神明”之术,高深而不可测。这些策略,也是古代统治者常用的御民治国之道。

【原文】

安徐正静①,其被②节③无不肉④。善与⑤而不静,虚心平意⑥,以待⑦倾⑧损⑨。有主位⑩。

【注释】

①安徐正静:安详从容正直沉静。指人的修养而言。

②被:及,达到。《尚书·禹贡》有:“东至于海,西被于流沙。”《苟子·臣道》有:“功参天地,泽被生民。”

③节:节度、法度。《礼·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④肉:肥满。陶弘景释本句云:“被,及也。肉,肥也,谓饶裕也。言人若居位,能安徐正静,则所及之节度无不饶裕。”

⑤善与:善于交结。与,结交、亲附。《国语·齐语》:“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

⑥虚心平意:内心谦虚,意志平和。

⑦待:防备。《韩非子·外储说上》:“今城郭不完,兵甲不备,不可以待不虞。”

⑧倾:倒塌、覆灭。李白《梁甫吟》:“杞国无事忧天倾。”

⑨损:损害。《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

⑩有主位:俞樾《诸子平议补录》云:“‘有’当为‘右’。‘右主位’,题目上事也。”右主位,意为身居君王之位的人,应有安徐正静的修养。陶弘景注云:“主于位者,安徐正静而已。”

【译文】

人的修养能够达到安详从容正直沉静,那么就能达到从容自如的境界。善于交结而不沉静,要内心谦虚,意志平和,以防备倾覆失败。以上主位。

【原文】

目贵明①,耳贵聪②,心贵智③。以天下之目视者④,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虑者,则无不知。辐凑⑤并进,则明⑥不可塞⑦。有主明⑧。

【注释】

①明:视力好。

②聪:听力好。

③智:聪明、智慧,指思维敏捷。

④以天下之目视者:以天下人的眼光去看。天下之目,意为君主眼光必须高远,视野开阔,如此方能洞察细微,正是高瞻才能远瞩。

⑤辐凑:也作“辐辏”,意为车的辐条集中于轴心。比喻人或物聚集一处。《淮南子·主术》:“夫人主之听治也,清明而不暗,虚心而弱志,是故群臣辐凑并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尽其能。”

⑥明:视力好,此处指眼光、眼界。

⑦塞:堵塞、蒙蔽。

⑧有主明:“有”同上文,应为“右”,“右主明”,意为上述主明。陶弘景注云:“主于明者,以天下之目视也。”

【译文】

眼睛要明亮,耳朵要敏锐,心智要敏捷。以天下人的眼光去看,那么没有什么不能看见;以天下人的耳朵去听,那么没有什么不能听见;以天下人的胸怀去思考,那么无所不知。如果天下人心聚于一处,像车轮聚于轴心一样,那么眼光就不会被蒙蔽。以上主明。

【原文】

德之术①曰:“勿坚而拒之②。”许之则防守③,拒之则闭塞④。高山仰⑤之可极⑥,深渊度之可测⑦。神明⑧之位术,正静其莫之极欤⑨!有主听⑩。

【注释】

①德之术:“德”为“听”之误。本句意为:接受进言的方法。陶弘景释“德之术”为“崇德之术”,不妥。

②勿坚而拒之:不要坚持己见而拒绝对方。一说“坚”为“望”之误,本句前有“勿望而许之”五字,可供参考。

③许之则防守:采纳进言,民众就会拥护守卫君主。

④拒之则闭塞:拒绝采纳进言,就会阻碍君主视听。

⑤仰:仰望。

⑥可极:可看到顶点。

⑦可测:可以测出深浅。

⑧神明:谓无所不知,如神之明。《淮南子·兵略》:“见人之所不见谓之明,知人之所不知谓之神,神明者先胜者也。”

⑨正静其莫之极欤:指神明的位术高深不可测。陶弘景释云:“高莫过山,犹可极,深莫过渊,犹可测,若乃神明之位,德术正静,迎之不见其前,随之不见其后,其可测量乎哉?”

⑩有主听:即右主听,上述主听。

【译文】

接受听言的方法:“不要坚持己见而拒绝对方。”采纳进言,民众就会守卫君主,拒绝进言,就会阻碍君主视听。山再高,仰望也可看到顶峰,水再深,也可测出深浅。神明之位,德术正静,迎之不见其前,随之不见其后,哪里能测量深浅呢。以上主听。

【原文】

用①赏贵信②,用刑贵正③。赏赐贵信,必验④耳目之所见闻。其所不见闻者,莫不暗化⑤矣。诚畅⑥于天下神明⑦,而况⑧奸者⑨干君⑩?有主赏。

【注释】

①用:使用、施行。

②信:诚实,讲信用。

③正:公正。

④验:检验、验证。

⑤暗化:潜移默化,谓在不知不觉中受影响而发生变化。明徐祯卿《谈艺录》:“曹王数子,才气慷慨,不诡风人。而特立之功,卒亦未至,故时与之暗化矣。”

⑥畅:畅通、无阻碍。

⑦天下神明:指至诚在天下畅通,让人民知晓,就犹如有神明保佑一样。

⑧况:何况、况且,表示更进一层。王充《论衡·问孔》:“一仓卒吐言,安能皆是?”

⑨奸者:邪恶、狡诈的人。

⑩干君:冒犯君主。干,冒犯、冲犯。《商君书·定分》:“故吏不敢以非法遇民,民不敢犯法以干法官也。”

【译文】

使用奖赏的原则贵在守信,使用惩罚贵在平正。奖赏贵在守信,一定要用耳闻目睹的事实来验证。那些不能听到或见到的,也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发生影响。至诚在天下畅通,让人民知晓,犹如有神明保佑一样。哪还用担心奸邪的人冒犯君主。以上主赏。

【原文】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①。四方上下、左右前后②,荧惑③之处安在④?有主问。

【注释】

①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指应知天时、地利、人事。陶弘景注云:“天有逆顺之纪,地有孤虚之理,人有通塞之分,有天下者,宜皆知之。”

②四方上下、左右前后:指应知四方上下、左右前后方位的关系。陶弘景注云:“夫四方上下、左右前后,有阴阳向背之宜,有国从事者不可不知。”

③荧惑:指火星。因其若隐若现,迷惑不清,故名。陶弘景释云:“荧惑,天之法星,所居灾眚,吉凶尤著,故曰‘虽有明天子,必察荧惑之所在’,故亦须知也。”

④安在:在哪里。

【译文】

一应知天时,二应知地利,三应知人和。四方上下、左右前后方位的关系也应知晓,还应知荧惑星运行到了何处。以上主问。

【原文】

心为九窍①之治②,君③为五官④之长。为善⑤者君与之赏⑥,为非⑦者君与之罚⑧。君因其政之所以求,因与之,则不劳⑨。圣人用之,故能赏之⑩。因之循理,固能久长。有主因。

【注释】

①九窍:指口、两耳、两眼、两鼻孔、二便孔。窍,小孔、洞。

②治:治理、管理。陶弘景云:“九窍运为心之所使。”

③君:指君主。

④五官:五种官职。相传殷制以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众为五官。周代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六官,去冢宰为五官。这里五官泛指百官。陶弘景释本句云:“五官动作君之所命。”

⑤为善:做好事。

⑥与之赏:给做好事者奖赏。

⑦为非:做坏事。

⑧与之罚:给做坏事者以惩罚。

⑨君因其政之所以求,因与之,则不劳:据考证,本句应为“君因其所以求,因与之,则不劳”。《管子·九守》有:“君因其所以来,因而予之,则不劳矣。”可为证。劳,费力、吃力。本句意为:君主根据臣民行善还是作恶,给予赏赐或是处罚,就不会太费力。

⑩圣人用之,故能赏之:用之,任用他们。赏之,疑为“掌之”,《管子·九守》有“圣人因之,故能掌之”,可为证。

循理:遵循事理。

【译文】

心是主导口、两耳、两眼、两鼻孔、二便孔等九窍的器官,君王是百官的首领。行好事的,君王给予奖赏,作恶者君王加以惩罚。君王根据臣民行善还是作恶,给予赏赐或者处罚,就不会太费力。圣人运用这个方法,所以能够掌握他们。依据遵循事理,所以能够久长。以上主因。

【原文】

人主不可不周①。人主不周,则群臣生乱②。家于其无常也③,内外④不通⑤,安知所开⑥?开闭不善,不见原也⑦。有主周。

【注释】

①周:周密。《孙子·谋攻》:“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②乱:叛乱。《史记·始皇本纪》:“长信侯毐作乱而觉。”陶弘景释本句云:“周谓遍知物理,于理不周,故群臣乱也。”

③家于其无常也:俞樾在《诸子平议补录》中考证本句云:“隶书‘寂’字每作‘XC家.TIF;%15%15,JZ’。……此文‘家于’二字乃‘XC家.TIF;%15%15,JZ乎’二字之误。《管子·九守篇》正作‘寂乎其无端’也,可为确证。”俞说可从。《荀子·修身》:“趣舍无定,谓之无常。”《国语·晋》:“国乱民扰,大夫无常,不可失也。”陶弘景则云:“家,犹业也。”可供参考。

④内外:指君主与臣民上下之间。

⑤通:沟通。

⑥开:原意为开门,这里指开放而引起的变化。

⑦不见原也:不能发现事物的开始、起源。见,看见、发现。原,源头、起源。陶弘景释云:“开闭即捭阖也,既不用捭阖之理,不见为善之源也。”

【译文】

人君不能不周密。人君不周密,群臣就会生乱。沉静就不合于常理,君主与臣民上下之间不相沟通,怎么能开阔视野了解发生的变化?开启和闭合运用不当,就不能发现事物的开始和起源。以上主周。

【原文】

一曰长目①,二曰飞耳②,三曰树明③。千里之外,隐微⑤之中,是谓洞⑤。天下奸⑥,莫不暗变更⑦。有主恭⑧。

【注释】

①长目:眼睛能看很远。

②飞耳:耳朵能听很远。

③树明:能明察事物。陶弘景释“长目”、“飞耳”、“树明”云:“用天下之目视,故曰长视。用天下之耳听,故曰飞耳。用天下之心虑,故曰树明者也。”

④隐微:隐藏、细微。

⑤洞:深透、明澈,意为观察深入细致。陶弘景云:“言用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故千里之外,隐微之中,莫不玄览。”

⑥奸:邪恶、狡诈。

⑦莫不暗变更:没有不暗中改变的。陶弘景云:“既察隐微,故为奸之徒绝邪于心胸,故曰莫不暗变更也。”

⑧有主恭:俞樾《诸子平议补录》云:“此题目上事也,‘恭’字之义与上所言‘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全不相涉,‘恭’乃‘参’字之误。”参,指长目、飞耳、树明三者。从俞说。陶弘景释云:“主于恭者,在于聪明文思。”可作参考。

【译文】

人首先要有千里眼,其次要有顺风耳,其三要能明察万事。千里之外,细微之中,都能一览无余,这就是洞察。天下奸邪,没有不是在隐暗之中变化的。以上主参。

【原文】

循名而为①,实安而完②;名实相生,反相为情③。故曰:名当④则生于实,实生于理⑤,理生于名实之德⑥,德生于和⑦,和生于当。有主名。

【注释】

①循名而为:遵循名分去做。

②实安而完:实际就安全而完好。陶弘景释云:“实既副名,所以安全。”

③名实相生,反相为情:名和实相依托、相生成,反过来又合于情理。陶弘景阐释云:“循名而为实,因实而生名,名实不亏,则情在其中。”名,指事物名称。实,实际。

④当:适合、恰当。

⑤理:道理。

⑥德:道德。

⑦和:和谐、协调。一说“和”为“知”之误,“知”通“智”,可供参考。

【译文】

遵循名分去做,实际就安全而完好。名和实互相依托,反过来又合于情理。所以说:名分恰当是从实际中产生,实际是由事理产生,事理又产生于名实之间的和谐,和谐又生于恰当。以上主名。

本经阴符七篇

本经阴符是《鬼谷子》中理论性较强的一部分,其内容主要是关于修身养性的方法。本经,意为基本纲领。阴,意为隐秘。符,意为符言。包括“盛神”、“养志”、“实意”、“分威”、“散势”“转圆”、“损兑”等七篇。由于这一部分与其他部分的风格截然有别,有人认为是后人的附会,还有人认为是“鬼谷先生”的另一本古阴符,被误为一体。但无论如何这是一些很有特点的论述,多为历代学者所注意。其中内容多为道家、阴阳家的语言,有隆重神秘色彩。

【原文】

盛神①法②五龙③。盛神中④有五气⑤,神为之长⑥,心为之舍⑦,德为之人⑧。养神之所,归诸道⑨。道者天地之始⑩,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而知之者,内修炼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故人与生一,出于化物。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之谓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B46德养,无为B47以包志虑、思意,而行B48威势者也。士B49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注释】

①盛神:使神灵之气盛大。盛,兴盛、旺盛。神,指人的意志和精神。

②法:效法。《商君书·更法》:“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③五龙:五行中的龙仙。五行,是我国古代有关宇宙变化的一种学说,认为天地间有金、木、水、火、土五种流转不停的元素,构成万事万物。龙是古代想象中的神兽。本句点出《本经阴符》首篇内容是“盛神”,“盛神”的办法就是效法“五龙”的作为。陶弘景阐发本句云:“五龙,五行之龙也。龙则变化无穷,神则阴阳不测,故盛神之道法五龙也。”

④中:内脏。《素问·阴阳类论》:“五中所主。”

⑤五气:指心、肝、脾、肺、肾等五脏之气。气在这里被认为是积聚以成万物的物质。如《易·系辞》有:“精气为物。”陶弘景注云:“五气,五藏之气也,谓神魂魄精志也。”

⑥神为之长:神是其中居于首位的。神,指五气神、魂、魄、精、志中居首位之神。之,代词,指五气。长,首领。

⑦心为之舍:心是神气居住的地方。之,代词,指神气。舍,住所、居住。

⑧德为之人:德是人的本原。陶弘景释以上三句云:“神居四者之中,故为之长;心能舍容,故为之舍;德能制邪,故为之人。”

⑨养神之所,归诸道:养神的途径,归于道。养神,指盛养神灵之气。道,万事万物的本体或本原。

⑩道者天地之始:道是天地万物的开始。

一其纪也:一是道的开端。其,代词,指上文的“道”。纪,丝的头绪。《墨子·尚同上》:“譬若丝缕之有纪,网罟之有纲。”

造:创建、制造。《尚书·康诰》:“用肇造我区夏。”《礼·玉藻》:“大夫不得造车马。”

宏:广大、宏大。

化:造化,自然界生成万物的功能。本句意为:包容各种无形化育万物之气。

神灵:指上文“道”、“一”。陶弘景阐释云:“无名天地之始,故曰道者天地之始也。道始所生者一,故曰一其纪也。言天道混成,阴阳陶铸,万物以之造物,天地以之生成,包容弘厚,莫见其形,至于化育之气,乃先天地而成,不可以状貌诘,不可以名字寻,妙万物而为言者也,是以谓之神灵。”一说“神灵”为“神明”之误,可供参考。

化端:变化的开端。

德养五气:俞樾《诸子平议补录》认为即“得养五气”。此说可从。下文“五气得养,务在舍神”可为印证。本句意为:心、肝、肺、肾、脾五脏产生的精、魂、魄、神、志五气得到滋养。陶弘景则释为:“循理有成谓之德。五气各能循理,则成功可致,故曰德养五气也。”陶说可为参考。

得一:一为数之始,又为物之极。得一,纯正之意。《老子》有:“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天下为正。”其注云:“喻古先圣获道纯也。”

乃有其术:于是术就自然产生。

心气之道所由舍者:心气的通道和所居住的地方。心气,即前文五气中的神气。舍,居住。

神乃为之使:神气是心的使者,沟通内外。

九窍:指口、鼻、眼、耳及二便九个孔洞。

十二舍:是指目、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事等而言。陶弘景云:“十二者,谓目见色、耳闻声、鼻受香、口知味、身觉触、意思事,根境互相停舍,故曰十二舍也。”

气之门户:意为五脏之气的出入口。

心之总摄:意为心的控制器。总摄,总管。

生受之天:道本是由上天传授到人间的。生,本性、天性。受,接受。

真人:道家称存养本性的得道之人。《庄子·大宗师》:“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

与天为一:与天合为一体。

内修炼:通过内心的修炼。陶弘景释之曰:“内修炼,谓假学而知之者也。”

圣人者,以类知之:圣人就是通过类推而明道。

人与生一,出于化物:人产生在天地之间,是无为自然的作用,人诞生之后就从物而化。

知类在窍:人认知事物加以分类是通过九窍。类,种类、分类。

有所疑惑,通于心术,术必有不通:意为假如根据九窍还不能知晓而陷于迷惑,术就不通。陶弘景释云:“然窍之所疑,必与术相通,若乃心无其术,术必不通矣。”

五气得养:指五脏之气得到培养。

务在舍神:努力使神气停留。

化:化育。

静:安静。

和:和顺、谐和。

四者:指志、思、神、德而言。

存而舍之:保有而停驻。

神化归于身:神道的变化归于自身,意为得道修养心性于自身。陶弘景对这一段诠释有助于理解:“四者能不衰,则四边威势无有不为,常存而舍之,则神道变化自归于身,神化归身,可谓真人。”

执一:专一。《荀子·尧问》有:“执一无失。”

产:养育。

怀:心里包藏着某种思想感情。《战国策·魏策四》:“怀怒未发。”

天心:天帝之心意。此处指天道自然之心。

施:散布。

无为:道家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行:施行。

士:古时四民之首,位于庶民之上,指行文习武之民。

【译文】

使人的意志和精神盛大可以效法五行中的龙仙。旺盛的精神中积聚有神、魂、魄、精、志五气,其中神气是居于首位的,心是神气居住的地方,德是人的本原。养神的途径,归于道。道是天地万物的开始,一是道的开端,万物的创建,天地产生,都源于道。包容无形化育万物之气,在天地之间生成,不见形迹,不知其名,是神灵之气。所以道是神明的本原,也是变化的开端,所以能够养育五气,心能够纯正,于是术就自然产生。术,是心气的通道和所居住的地方,神气是心的使者,沟通内外。口、鼻、眼、耳、二便等九窍,目、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事等十二舍,是五脏之气的出入口,心则是其总控制器。道本是由天传授到人间的,那些存养本性的得道之人就是真人。真人,与天合为一体。而知晓道术的人,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是称作圣贤的人。圣贤的人通过类推而明道。所以人产生在天地之间,是无为自然的作用,人诞生之时就从物而化。人认知事物加以分类在于九窍,假如根据九窍还不能知晓而陷于迷惑,术就不通。一旦相通,五脏之气得到培养,努力使神气停留,这就称作化育。化育五气,志气、思气、神气、德气,神气是前提。安静和顺,就是养气,养气就可使五气和顺。志、思、神、德四者不衰减,那么四边威势无所不为,常保存下来,那么神道的变化就归于自身,就是真人。真人,与天同体,与道相合,执守“一”而养育万物,包容天道自然之心,布德养育五气,以无为方法包育志意、思虑,而施行威强之势。士人通达此道,神气强盛就能养育志气。

【原文】

养志①法灵龟②。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③。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④,心散则志衰⑤,志衰则思不达也。故心气一则欲不徨⑥,欲不徨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⑦通,和通则乱气不烦⑧于胸中。故内以养志,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职分明矣。将欲用之于人⑨,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气志,察其所安⑩,以知其所能。志不养,则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志失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神丧则仿佛,仿佛,则参会不一。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注释】

①养志:培养志向。

②灵龟:灵验的龟。古人以龟卜吉凶。本句意为培养志向的方法要效法灵龟。陶弘景释云:“志者察是非,龟者知吉凶,故曰养志法灵龟。”

③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养志的原因,是因为心气不通达。心气,五气之一,即神气。达,通达。

④心散:心意散漫。

⑤衰:减少、削弱。

⑥徨:闲暇。不徨,指欲望不多。

⑦和:和顺。

⑧烦:烦躁、烦闷。

⑨将欲用之于人:如果想用来考察人。

⑩察其所安:考察他的安详程度。

应对不猛:应对不急骤果断。猛,急骤,迅捷。

仿佛:大体相像,此处指意志恍惚。陶弘景释云:“仿佛,不精明之貌。”

参会不一:志、心、神三者交会不纯一。参,配合成“三”的事物。会,交会。陶弘景释云:“神不精明,则多违错,故参会不得其一。”

安已:指欲望少、心安静。

威势不分:威势不会散亡。

乃能分之:就能分散它。陶弘景释“分”字云:“上‘分’谓散亡也,下‘分’谓我有其威而能动彼,故曰乃能分也。”

【译文】

培养志向效法有灵性的龟。养志的原因,是因为心气不通达。有了欲望,就要存入心中而去满足它。心志受到欲望的驱使。欲望多则心气散,心气散则志气衰,志气衰那么思绪就不能通达。所以心气专一,欲望就不多。欲望不多,那么志意就不会衰竭,志意不衰竭那么思绪就通达。思绪通达就会和顺通畅,和顺通畅那么乱气就不会在胸中烦躁。所以内要养育心志,外应了解他人,养志就会心气通畅,了解他人就会职分明晰。如果想用来考察人,一定要先知道他养育心气的功夫,判断人气盛衰的程度,而养育志气,考察他的安详程度,以知道他的才能。志气不养育,心气就不巩固;心气不巩固,思虑就不通达;思虑不通达,那么志意就不坚实;志意不坚实,那么应对就不果断;应对不果断,那么志气就会丧失,心气就会空虚;志气丧失心气空虚,那么就丧失了神气;神气丧失就会意志恍惚不精明;恍惚不精明,那么志、心、神三者交会就不纯一。养志的开始,务必要欲望少,心安静;内心安静,才能志意坚实;志意坚实,那么威势就不会分散。常固守神明,就能威镇别人。

【原文】

实意①法螣蛇②。实意者,气之虑也⑨。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明荣④,虑深远则计谋成。神明荣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间⑤。意虑定则心遂安,则其所行不错,神者得则凝。识气寄⑥,奸邪得而倚之,诈谋得而惑之,言无由心矣⑦。故信心术⑧,守真一而不化,待人意虑之交会,听之候之也⑨。计谋者,存亡之枢机⑩。虑不会,则听不审矣,候之不得。计谋失矣,则意无所信,虚而无实。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定志,思之大虚,待神往来。以观天地开辟,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阳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是谓道。知以通神明,应于无方而神宿矣。

【注释】

①实意:坚定意志。实,充实。意,思想。

②螣蛇:传说中的神蛇,能腾云驾雾。

③实意者,气之虑也:意志坚实,气就变得平和,虑就变得详明。

④荣:繁茂、旺盛。指神明爽朗。

⑤间:干犯。

⑥寄:寄住、依附。

⑦言无由心:言语不是发自内心。

⑧信心术:使心术诚实。

⑨待人意虑之交会,听之候之也:待人接物必须诚心尽意,上下交流,倾听然后可知。

⑩枢机:此指存亡的关键。

审:明白、清楚。

意无所信,虚而无实:意志无所相信,就成为虚而不实的东西。陶弘景释之云:“计既失矣,意何所恃,惟有虚伪无复诚实。”

五脏:指心、肝、脾、肾、肺。

六腑:指胆、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

内视:内自省察。

反听:外听他人意见。

定志:志虑安定。

造化:指自然的创造化育。

政理:为政之道。

牖:窗户。

天道:天象。

不见而命,不行而至,是谓道:连续上文之意,即不用所见即能发出命令,不用推行就能达到。

应:应和、应付。

无方:没有极限。

宿:停留。

【译文】

坚定意志,要效法传说中的神蛇。意志坚实,气就变得平和,虑就变得详明。心要安宁镇静,思虑要深远。心气安宁那么就神明爽朗,思虑深远计谋就能成功。神明清爽那么志气不可紊乱;计谋成功那么功业就难以干犯。意念思虑安定那么心绪就会安详,那么行为就不会错乱,神气就会得以成功。五气依附,奸邪之气就会乘机侵入,奸诈邪说就会得以迷惑,言语不是发自内心。所以要使心术诚实,抱守真一而不变化,待人接物必须诚心尽意,上下交流,倾听然后可知计谋,是存亡的关键。思虑不集中,那么听到的情况就不明白,等候也不能得到。计谋失败了,那么意志无所相信,成为虚而不实的东西。自然无为而求得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气神气魂气魄气固守不移动,就能内自省察,外听他人意见,安定志虑,思想进入虚幻,等待神明往来。以此可以观察天地开闭,知晓万物之造化,发现阴阳运动的终始,推断人事治国的本原,不出门而知天下事,不推窗而知天道自然规律。不用所见就能发出命令,不用所行就能达到目的,这就是道:心知可与神明相通,应付无穷而神明永驻。

【原文】

分威①法伏熊②。分威者,神之覆③也。故静固志意④,神归其舍⑤,则威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⑥;内实坚,则莫当⑦;莫当,则能以分人之威,而动其势,如其天。以实取虚,以有取无,若以镒称铢⑧。故动者必随,唱者必和。挠⑨其一指,观其馀次,动变见形⑩,无能间者。审于唱和,以间见间,动变明而威可分。将欲动变,必先养志,伏意以视间。知其固实者,自养也。让己者,养人也。故神存兵亡,乃为之形势。

【注释】

①分威:分布威势。指威势分散,而布于各个部分,蓄积待发。

②伏熊:熊在搏击时先趴下然后突然出击,故曰伏熊。本句意为分布威势要效法熊的动作。陶弘景解释“分威”云:“精虚动物谓之威,发近震远谓之分。”

③覆:覆盖。

④故静固志意:所以应使志向思虑坚固安静。

⑤神归其舍:神就归于所居之处。舍,客舍、居住。

⑥威覆盛,则内实坚:外在威势覆盖盛大,那么内在志意就坚实。

⑦当:抵挡。

⑧若以镒称铢:就像用“镒”来衡量“铢”一样。“镒”、“铢”是古代重量单位,此处是运用自然、轻而易举之意。正如陶弘景阐发云:“言威势既盛,人物肃然,是我实有而彼虚无,故能以我实取彼虚,以我有取彼无。取之也,动必相应,犹称铢以成镒,二十四铢为镒者也。”

⑨挠:弯曲。

⑩动变见形:运动和变化能体现出来。

无能间者:没有能离间的。

以间见间:以离间的办法发现裂隙。

伏意:隐藏意图。

神存兵亡:神气存养武力对抗消失。

【译文】

分布威势效法匍伏的熊。分布威势,就是要覆盖自己的精神力量。所以应当使志向思虑坚固安静,神气就归入心中,那么威势分布就很深广了。威势深广,那么内在意志就坚实;内在意志坚实,就不可阻挡;不可阻挡,就能分散他人威力,震动他人气势,如天一样盖住。我实有而对方虚无,取之轻而易举,就像用“镒”来衡量“铢”一样。所以一举动就有人跟随,一倡议就有人应和。弯曲一根指头,观察其余,运动和变化都能发现,没有能够干扰的。仔细观察唱和的情况,以离间的办法发现间隙,行动明确而威势可以覆盖。将有所动作,一定要先养志气,隐藏意图以发现间隙。懂得自我巩固,就是自我修炼。自己谦让,是能包容他人。所以神气存养武力对抗消失,就可以形成自己的形势。

【原文】

散势①法鸷鸟②。散势者,神之使也③。用之,必循间而动。威肃、内盛,推间④而行之,则势散。夫散势者,心虚志溢⑤。意衰威失⑥,精神不专,其言外而多变⑦。故观其志意为度数⑧,乃以揣说图事⑨,尽圆方、齐长短⑩。无间则不散势,散势者,待间而动,动而势分矣。故善思间者,必内精五气,外视虚实,动而不失分散之实。动则随其志意,知其计谋。势者,利害之决,权变之威。势败者,不以神肃察也。

【注释】

①散势:分散势力。

②鸷鸟:一种凶猛的鸟。

③散势者,神之使也:分散势力,就是神气的推动。陶弘景注云:“势由神发,故势者神之使。”

④推间:推算间隙。

⑤心虚志溢:心胸谦虚意志饱满。陶弘景释云:“心虚则物无不包,志溢则事无不决,所以能散其势。”

⑥意衰威失:意志衰微而削弱威势。

⑦言外而多变:言辞外露而多谲变。

⑧度数:揣度判断的标准。

⑨揣说图事:揣度然后图谋行事。

⑩尽圆方、齐长短:尽圆方自然之理,使长短各有所用。

精五气:精通蓄积五气。五气,见《盛神篇》。

动而不失分散之实:行动而实际上不失去分散威势的作用。

势败者,不以神肃察也:不以心神肃察,所以就威势衰败。

【译文】

分散威势效法凶猛的鸷鸟。分散势力,就是靠精神力量推动。用这种方法,必须乘间隙而运用。威壮整肃,内气强盛,推算时机而行动,那么威势自然分散。分散威势的人,心胸谦虚意志饱满。意志衰弱而削弱威势,精神不专一,其言辞外露而多变。所以观察对方志意作为揣度的标准,揣度然后图谋行事,尽圆方自然之理,使长短各有所用。时机不具备则不能分散威势,分散威势,就是等待时机而行动,行动而威势可以分散。所以善于判断时机的人,一定精通积蓄内在五气,观察外在虚实,行动不失分散威势的作用。行动要了解对方志意,知道对方计谋。势,是有利或不利的决定因素,是权变发挥威力的重要因素。不以心神肃察,所以威势就会衰败。

【原文】

转圆①法猛兽②。转圆者,无穷之计。无穷者,必有圣人之心,以原不测之智③,以不测之智而通④心术。而神道⑤混沌为一,以变论万类⑥,说义无穷⑦。智略计谋,各有形容⑧,或圆或方、或阴或阳、或吉或凶,事类不同⑨。故圣人怀此之用,转圆而求其合⑩。故兴造化者,为始,动作无不包大道,以观神明之域。天地无极,人事无穷,各以成其类。见其计谋,必知其吉凶、成败之所终也。转圆者,或转而吉,或转而凶。圣人以道先知存亡,乃知转圆而从方。圆者,所以合语;方者,所以错事;转化者,所以观计谋;接物者,所以观进退之意。皆见其会,乃为要结,以接其说也。

【注释】

①转圆:指智慧像转动的圆一样,无穷无尽。

②猛兽:凶猛的野兽。陶弘景释云:“言圣智之不穷,若转圆之无止,转圆之无止,犹兽威无尽,故转圆法猛兽。”

③原不测之智:追究不可测度的智慧之本原。

④通:通达。

⑤神道:神妙不测的造化自然。

⑥变论万类:议论万事万物的变化。

⑦说义无穷:阐说意义无穷无尽。

⑧形容:形象和状态。

⑨事类不同:事物类别不一样。

⑩故圣人怀此之用,转圆而求其合:所以圣贤人就依靠这种方法,像转动圆形一样求取顺通合乎事理。

兴:兴起、发动。

动作:行动、作为。

极:顶点、极限。

乃知转圆而从方:才知道转圆是为了方。陶弘景释此句云:“言吉凶无常准,故取类转圆,然圣人坐忘遗鉴,体同乎道,故先知存亡之所在,乃后转圆而从其方,弃凶而从吉,方谓存亡之所在也。”

圆者,所以合语:圆变化无穷,因此使语言自由旋转。陶弘景释云:“圆者,通变不穷,故能合彼此之语。”

方者,所以错事:方则安稳,是为了处置事情。陶弘景释云:“方者,分位斯定,故可错有为之事。”

转化者,所以观计谋:转凶为吉,就可观察计谋的得与失。

接物者,所以观进退之意:待人处事,可以观察进退是非。

皆见其会:以上四者都可以见到它们交会。皆,都、全部。指以上“圆者”、“方者”、“转化者”、“接物者”四者。

乃为要结:然后总结其中要领。

以接其说也:以继续其学说。

【译文】

智慧无穷,就像转动的圆一样不止,可以效法威猛无穷的猛兽。转圆,就是不可穷尽的计谋。无穷的计谋,必须具备圣人之心,以追究不可测度的智慧本原,以不可探测的智慧去通达心术。而神妙不测的造化自然混沌为一体,去议论万事万物的变化,阐说意义无穷无尽。智慧谋略,各有形象或状态,或圆或方、或阴或阳、或吉或凶,根据事物类别各不一样。所以圣贤人就依靠这种方法,像转动圆形一样求取顺道合乎事理。所以圣人从兴教化之始,行为无不包容大道,以观察神明领域。天地没有极限,人事无穷无尽,各分为不同种类。通过观察计谋,必定知道吉凶、成败的归属。转圆变化,或者转而成吉,或转而成凶。圣人因为通达道义而预先知道存亡,才知道转圆是为了方。圆变化无穷,因此使语言自由旋转;方则安稳,是为了处置事情;转凶为吉,可以观察计谋的得与失;待人处事,可以观察进退是非。以上四者都可见到它们的交会,然后总结其中要领,以继续其学说。

【原文】

损兑①法灵蓍②。损兑者,几危③之决也。事有适然④,物⑤有成败。几危之动,不可不察。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⑥,言察辞合于事⑦。兑者,知之也⑧。损者,行之也⑨。损之说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辞也⑩。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辞不烦,而心不虚;志不乱,而意不邪。当其难易,而后为之谋,因自然之道以为实。圆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谓大功。益之损之,皆为之辞。用分威散势之权,以见其兑威其机危,乃为之决。故善损兑者,譬若决水于千仞之堤,转圆石于万仞之谷。

【注释】

①损兑:损益。损,减少。俞樾《诸子平议补录》释“兑”为“益”,可从。陶弘景则释之云:“老子曰:塞其兑。河上公曰:兑,目也。庄子曰:心有眼,然则兑者谓以心眼察理也。”

②灵蓍:蓍是蓍草,古人用来占卜,预测吉凶,故称灵蓍。

③几危:危险。几,危险之意。《左传·宣公十二年》:“利人之几,而安人之乱。”

④适然:偶然。《韩非子·显学》:“故有术之君,不随适然之善,而行必然之道。”

⑤物:事物。

⑥有德:有德的人。陶弘景释云:“故端拱无为以待有德之士。”

⑦言察辞合于事:谈话时观察对方言辞,考察与事相合否。

⑧兑者,知之也:陶弘景释云:“用其心眼,故能知之。”是释“兑”为“心眼”,可供参考。

⑨损者,行之也:排除其他观念,所以能实行。陶弘景释之云:“减损他虑,故能行之。”

⑩损之说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辞也:排除之后再行说服,事物有不可行,圣人不再多加辩说。

失人之言:抛弃别人的言论。

当:面对,遇到。

因自然之道以为实:谋划要以自然之道作为实际内容。

圆者不行,方者不止:对方用圆的计谋,令其不能实行,对方用方的计谋,令其不能停止。陶弘景阐发云:“圆行方止,理之常也,吾谋既发,彼不得其常,岂非大功哉。”

大功:大的成绩。

益之损之,皆为之辞:增加或减少,都要以说辞论其得与失。

分威散势:见《分威篇》、《散势篇》。

机危:危险。

【译文】

了解损益要效法灵验的蓍草。损益就是对危险的判断。事情有偶然,事物有成败。危险的萌动,不能不考察。所以圣人以无为对待有德之士,谈话时观察对方言辞,考察与事相合否。益,就是用其心眼,故能知之。损,就是排除其他观念,所以能实行。排除之后再行说服,事物有不可行,圣人不再多加辩说。所以智慧的人不因为自己言辞而抛弃别人的言论,所以言辞不见长,而内心不空虚;心志不迷乱,而邪念不产生。面对遇到的困难或者顺遂,后进行谋划,以自然之道作为实际内容。对方用圆的计谋,令其不能实行,对方用方的计谋令其不能停止,这就是大的成绩。增加或减少,都要以说辞论其得与失。用分威法、散势法中权变的办法,以使危机显露,然后做出处理,所以善于运用损益方法的人,就好比于千仞高的堤冲决的水流,于万仞高的山上滚落山谷的圆石。

同类推荐
  • 遁甲符应经

    遁甲符应经

    《遁甲符应经》, 题宋杨维德等撰, 真实作者 尚待考证。尽管如此, 作为记录与六壬、太乙各名的奇门遁甲术 的《遁甲符应经》, 仍然不失为一部中华术数奇书。奇门遁甲在我国可能已经失传 , 通过《遁甲符应经》等书, 我们有机会一窥它神秘的面目。
  • 春秋左传选译

    春秋左传选译

    本书是中国古代儒家最为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它翔实地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
  • 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中华国学经典)

    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

    王国维提出境界说,认为第一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仅词的境界是如此,文学境界甚至人生追求成功的境界也是如此。古往今来,评价文章好坏的标准各种各样。学贯中西的王国维提出从“境界、真情、词句”角度评判文章好坏——以境界取胜的文章千古流传,以真情动人的文章经久不衰,以词句取胜的文章也深受欢迎。
  • 国语

    国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龙珠同同人

    龙珠同同人

    第一次写啦,没想好哇,就放在这里了。就是字数不够……
  • 冥魔升仙

    冥魔升仙

    诸天说,冥魔不可成仙。若成仙,众仙齐杀;若成神,诸神共戮。我,所谓的冥界之魔,就偏要成仙成神。看你诸天奈我何?李兆,一个落魄书生,误掉入万丈深渊,重生到一个古老家族的少主身上,本以为这一世可以衣食无忧、富贵终生了。哪知被堂兄所害,炼成万恶万毒的万恶魔体,堕入连诸仙诸神都极少听说的第十九层地狱。历经千万年,万恶魔体大成,从十九层地狱之中逃脱,又被地灭仙王送到永世不能修仙的冥界之中。“地灭仙王!你等着,这个仙我修定了!”
  • 困扰女孩

    困扰女孩

    安颜,有一个困扰——女巨人般的身高。这个困扰中心耿耿地陪伴她一生,从小学,到中学,到她找到自己的幸福。她恨过,自卑过,伤心过,同时也开心过,兴奋过......在圣利贵族学院,她重逢了今生最好的闺蜜——冷迷,她遇到了他——上官夜,也与他——上官陌重逢,四人与青梅竹马——景天,纠缠,误会,最终谁将成为守护安颜一生的白马王子呢?
  • 圣遗大陆

    圣遗大陆

    萧祈,一个被平民遗弃的孩子,被一个老头收留,从此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切都是宿命吗?谁也不知道。一人血战万人军队,一人在数万天兵天将的包围中杀出一条惊天地泣鬼神的血路,一人独战百万神兵神将!萧祈不知自己的命运仍然被幕后的强者掌握着......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称霸凡界

    称霸凡界

    猪脚没什么好说的就一句话带你装B带你飞看
  • 流年的校园

    流年的校园

    这个一个小编亲身经历的事,一段颠沛流离的感情,两个都市平凡的情侣,在大学的校园里,一起走过漫漫四年,中间插播曲折辗转的是是非非,一起面对喜怒哀乐,一起尝试悲欢离合,一路共同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
  • 请原谅我闯入你的世界

    请原谅我闯入你的世界

    大学毕业不久的顾直在酒吧偶遇大龄富家女Kelly,在Kelly热情追求下顾直束手就擒,答应了Kelly的结婚请求。临近婚期顾直因无法忍受傀儡般的生活,逃婚回到了故乡津海。为了报复,Kelly暗中操控《艺?周刊》请顾直为杂志写稿,工作过程中顾直与当红女星唐软软相遇,并在某种原因催使下两人发生了一夜情。而后,唐软软发生意外成了植物人。因与唐软软有过短暂的欢愉,顾直开始深度挖掘唐软软过去的一切信息,为的是推理线索找到真相,然而,真相却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单纯……
  • 邪帝追妻:倾国女帝

    邪帝追妻:倾国女帝

    暗煞门中,她浴血归来,欺师灭祖,取而代之。金殿之上,她以大长公主之尊,囚太后,废假帝。她踩着无数的血肉白骨,登上权利巅峰,将那些人所渴望的至尊权利尽控在手。那一日,他以金箭为聘:“这是能调令秦国所有兵力的金箭,以此为聘,嫁我如何?”骄阳之下,美人笑靥如花:“倾国之聘,你敢娶,我就敢嫁。”平八方之乱,定九州乾坤,女帝摄政,至尊天下!
  • 豪门少爷:才女冷酷到底

    豪门少爷:才女冷酷到底

    冰山贵族校草碰上全能才女,他丢下面子,丢下冷酷,却不想初恋是比他还”冷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