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传来一个让大家都吃惊的消息:梅和一个家徒四壁、一无所长、整天穿着笔挺的西装在车站一带游荡的男孩恋上了,并已表示非他不嫁。梅的父母气坏了,婉言规劝不听,就把梅关在房间里发动所有的亲朋好友劝,劝不了就动手打,发展到后来是剥光了梅的衣裤,用带刺的荆棘抽,终是无效。伤透了心的父母免去梅的工作,宣布断绝所有关系后,扔给梅一套衣衫,放她出了门。
梅就这样走进了男孩的家,开始了她和这个男人的家庭生活。不久,生了女儿,日子也就越过越紧张。我想,梅进门时一定曾下定决心,要和男人一起白手起家,创一份家业,过好小日子的,可男人游手好闲惯了,哪里承担得起这样一份家庭的重任,照样整天在外面晃荡,只剩下梅砍柴挑水,种田种地,还要照顾着小小的女儿。更让梅伤心绝望的是,男人在外面又找了一个相好,农忙时节家里的事不管,却跑到相好家帮忙种田种地。
其实父母还是疼女儿的。虽然从不踏进梅的家门,但梅每次回家,开口借点钱,要点东西,父母不直接给,却都通过梅的哥哥尽量满足她。只是娘家人从不主动给她提供帮助,也是让梅品尝苦果之意。
这样过了四五年。有一天,梅一大早就进深山,捡了一担树枝丫柴,下午两三点回来的路上经过父母家门时,进去吃了一碗凉茶浇饭,又挑柴走了三五里路,回到自己的家,做了晚饭,吃过洗净,安排女儿睡下后,梅拿了根捆柴的棕绳,把自己挂上了横梁。
男人先是吓得躲了起来,随后在邻居亲戚的劝说下,牵着三四岁的女儿到梅的父母家报丧,久久地跪在门口不敢起来。梅的父母坐在厅堂上,没落一滴泪,只是轻轻叹了一声:这是她的命!我们早就没有这个女儿了。终是不肯去看上一眼。
有时候我会想:压垮梅的最后一根稻草到底是什么?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天,砍柴之后顺顺利利地回到了家,还烧了晚饭,至少说明这一天没有发生什么特别重大的事情。那么是哪一个细节出了问题,让她如此绝望,甚至不再留恋女儿和自己年轻美丽的生命。是砍柴时的一道陡坡吗?是闲人一个嘲讽的讥笑吗?是娘家人一个怜惜的眼神吗?还是透过街上敞开的大门,看见了一个平凡却幸福的女人?
无论是怎样的一个细节,哪怕只有一根稻草的重量,都成了为爱情背水一战却输得一败涂地的梅,陷于迷茫困顿的生活中再也无法承受的压力,于是,她只能采用这样一种极端的方式求得解脱,而忘记了抬头寻找新的出路……
水英
水英死的时候,正好35岁。
她父亲有一只眼睛是瞎的,人称瞎子。母亲拐着一条腿,终年难得出一趟远门。据说她家祖辈上很有钱,有家传的武功,开了镖局专门给人做保镖。她太爷爷闹着要学武功时,太爷爷的父亲交给他一把锋利的斧头,然后自己躺在家里杀猪用的木案板上,交代她太爷爷说:“你敢用斧头对着我脖子砍下来,我就教你武功。”她太爷爷真的就端起斧头,对着自己父亲的脖子,用力剁了下去。太爷爷的父亲一骨碌滚到了案板底下,爬起来一看,斧头砍进案板几寸深,就一边仰天长叹一边喃喃自语:“有武功无武德,教你武功只会害人害己。我家只有你这个独子,不学武功好歹还能留住一条性命。这个家要败了,要败了。”这个家真的在她太爷爷辈上败落。但还是给她父亲留下了一幢大房子,每年都有点房租贴补家用。
水英从没读过书,但性格还算开朗。那时家家子女多,她家也兄妹5个。吃饭时,邻里们都喜欢端着碗围在我家门口的水井边,边说笑边挑着饭碗里的红薯米。因为口粮不够,红薯挖上来以后,家家户户都要把红薯剁成玉米粒大小,在开水里捞一下,晒干,每天做饭时加一点下去,叫做红薯米饭。饭里的红薯米早已没有了红薯应有的脆甜,干巴巴的很难吃,她饭碗里的红薯米总是最多。
水英做事总是很发狠。砍柴要砍多,担不动了就叫歇。去时一群人,回来时就不能落下谁,她歇大家都歇,耽误大家回家吃饭。讨猪草时也是这样。女伴虽有怨言,但是都出于关心,劝她减轻重量,注意身体。
十二三岁吧,她父亲因病死了。出葬时,她跪在父亲的棺木边哭诉,大人们都听得流下了眼泪。她母亲又招了一个后爸,生了一个小妹。日子流水一样过去。
忽然一天,听说她要订婚了,男的就是那个常来吆喝“鸡毛鸭毛换洋碱(肥皂)”的年轻人,水英和他自由恋爱上了。邻居们笑骂男人,以后可别再换给我们一下水就化掉的假肥皂了。男人能说会道,高高大大的,样子还蛮帅,爱情的幸福让水英的脸上充满了光彩。
水英出嫁了,嫁到了那个下车后要坐竹排的河岸边的小村庄。婆婆瘫痪在床,两个未成家的小叔子,一个哑巴,一个瞎子。哑巴做农活很勤快卖力,瞎子算命能赚回些钱给她家用,倒是她男人总在外面做贩卖小生意,却没钱拿回家。生了女儿后,男人很不高兴。女儿三岁时她又怀上了,到仙姑那里一问卦,是男孩,便决心偷生下来。东躲西藏了几个月后,还真的生下了一个儿子,只是双腿无法站立,三四岁时终于学会用双手撑着凳子移步。
一天傍晚水英回到了娘家,随后她男人也来了。凶凶地逼她回家,在门口撕扯了起来,男人打她踢她,还把她浸到了门口的污水沟里。邻居们都赶来,开始还解劝拉架,看男人太过分,便纷纷厉声斥责。有刚从田里地里做事回来的邻里,手里还拿着刚从肩上搁下的锄头,看不过去了就用锄头狠狠敲着地面大骂男人:“你再过分,我们今天就做回娘家人,把你敲死了埋在这!”男人走了,第二天水英也回去了。
又过了两年。一天水英的哥哥用平板车把她拉了回来,邻居们才知道她已是癌症晚期,躺在床上连碗热饭都吃不上。母亲不忍,把她接回娘家伺候,她的女儿也跟了过来。三个月后水英就死了,娘家人安葬了她。据说她临终时,紧紧拉着母亲的手哀求:“你们一定要把我女儿留下,给她一口饭吃,送回去男人一定会把她卖了。儿子能为他家传宗接代,应该不会亏待了他。”
水英的故事本来到这里就结束了,但后来又传来了与她有关的消息:那个男人把她6岁的儿子带到外地的一个火车站,然后自己一个人偷偷回来了;当地火车站的公安民警,按照她儿子说的村庄名称,和村前有公路、路旁有河流的特征,通过公安网络查找到了地址,把他送回了家。
不知道她的一儿一女现在的命运又会怎样……
2006年10月17日
人生的感悟
生活每天都在继续,但看似简单平凡的生活里,却演绎着情感的浩瀚波澜,展示着人生的跌宕起伏,同时也带给我们关于生活关于人生的很多感悟……
(一)感悟死亡
第一次接受死亡概念,是在四五岁,看一部关于海员的露天电影:一个船员死了,被摆在船甲板上,送别仪式结束,由两个人缓缓抬起木板一端,一具尸体从船上飘然入海。这一个镜头吓坏了我,晚上,缩成一团躲进妈妈的大床,用被蒙着头,出了一身虚汗。
严格说来,当时我害怕死亡,最怕的是死了后我没地方可去:到海里被鱼吞吃着会痛,到坟地里枯草凄凄的会怕,躺在地底下黑漆漆的会冷。于是对死亡产生了深深的恐惧。
怕坟地,怕棺材,怕花圈,怕白布,怕看出殡下葬,甚至连别人家说用来做寿坊的木头也怕。怕与死亡有关的一切。
慢慢长大了,走上社会独立生活。在为生活奔波中体味酸甜苦辣,在为事业奋斗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在这个过程中,那些一起长大的朋友,一起读书的同学,一起工作的同事,以及身边的亲人,有的忽然遭遇死亡,不管他们年老或年轻,不管他们善良或邪恶,永远地从我们身边消逝了。
时间永远不会回头,于是我们必须继续往前走,继续为生活、为家人、为责任去奔波。有时驻足回首,才感悟到曾经的爱情和理想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混迹于滚滚红尘,体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慨。而曾经落榜的失意、情感的失落、事业的挫折、爱情的失败,哪一种不是遭遇死亡:意志的死亡、精神的死亡、情的死亡、爱的死亡。死亡后再无力振作的,便成了世上行尸走肉的僵尸,污染别人,腐蚀生活;战胜死亡获得新生的,就成为生活的强者,丰富和演绎精彩人生。
太多的痛苦、磨难,使我明白: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肉体未死之前心已经死了;死亡是最终的结局,但每个人都有让自己的一生充实快乐的权利!
既然如此,就让我们每个人都来珍视自己心中的爱,和唯一的一次生命吧!
(二)结伴同行
“你最喜爱的歌”节目主持人:
我是一个刚从痛苦婚姻中挣脱出来的职业女性。今天偶尔打开收音机,传来了主持人温柔甜美的声音,那一首首优美的歌曲及一段段委婉轻诉的心语,让我产生了一种感动和温情,有一首歌伴着曾有的梦想从心灵深处溢出……
那是一个春日的中午,在我的母校——江西鹰潭农校的校园里,上午的课上完了,我正随着同学们一起走出教学大楼,学校的广播里传来了轻快优美的旋律和这首活泼深情的歌曲。天好蓝,春天的空气里弥漫着大自然的芬芳,有轻风拂面而来,那一个个音符像无数生命的精灵,伴着春日温暖的阳光,在树叶、草尖上跳跃闪烁,组合成一曲生命的赞歌。伫立在红石铺就的小径上,静静的,我简直忘记了自己的存在,仿佛我也化作了音符,融进了这瞬间的美丽。那是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的每周一歌《结伴同行》:你何必这样说,我是属于你,我何必这样说,你是属于我……你不必为了我,塑造另一个你,我不必为了你,塑造另一个我……我们结伴同行,走一走人生之路,我们携手同游,渡一渡岁月之河……我们结伴同行,看一看绿绿的树,我们携手同游,尝一尝甜甜的果。主持人在解说:它包含了亲人之爱,友人之爱,情人之爱,人类之爱。而我在那第一次的倾听里,便认定了这是一首为普天下男女共唱的最美的情歌。
走上社会后,我恋爱了。我曾经把这首歌的曲词,认真地填写在一张精美的明信片上,代表了我的期望和回答。而结婚以后,等待我的却是欺骗、责难、打骂、虐待,无理可讲,无情可诉。在女儿三岁时,我终于起诉离婚。
我已经多年不敢唱这首歌,它连同那破碎的梦一起被尘封在心灵深处。而在多年多年以后的今天,它竟又从我的心底溢出,让我心痛,更让我相信,那一个春日的午时,我感应到了生命精灵的歌唱。
是的,它蕴涵的不仅仅是情人之爱,更是亲人之爱、友人之爱、人类之爱、生命之爱。愿人世间少一些虚伪、残暴、自私和欺骗,愿人世间多一些真诚、尊重、宽容和理解。让我们《结伴同行》,珍视生命的价值,尊重生命的尊严,携手走过严寒,走过雨季!
(三)悠悠妈妈和你一起长大
女儿乳名叫悠悠,今年4岁了。悠悠长牙的时候,我的牙床里也正在艰难地挤出最后的两颗牙,疼痛难忍,痛苦不堪,于是笑着对人说:“我和女儿一起长大!”
过后还曾当做笑料对人谈起过。时至今日,再想起这句话,却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也许我本不该把你带到这个世界,当我面对婚后他那判若两人的言行。但既然已知有你,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妈妈始终用健康和乐观孕育着你。在几近昏迷的阵痛中,女医生的话远远飘来:“用力啊,时间太长会影响婴儿智力的。”让我用尽了身上最后的一丝力气。你终于“哇哇”哭着来到了这个真诚和虚伪同在,天堂与地狱共存的人世间。
抚育的过程是烦琐疲惫而又快乐幸福的。你那么小,必须依赖母亲的哺育才能生存,于是幼小的你让我学会了细心、勤快,感受到了责任以及我们亲密相依时的幸福。你8个多月会叫妈妈,9个多月会叫爸爸。妈妈关注着你的每一点成长,每一丝进步,有意识地培养你的独立意识和自立精神,尽量帮助你去适应你将来的道路和生活。多少次黑夜里,妈妈拥着你握住你柔软的小手,悠悠,你是妈妈在这个家中唯一的牵系,爸爸妈妈感情上的问题,对你而言太复杂太难以理解,但当你长到一个青春的年龄,你就能理解妈妈的选择。每次看你,悠悠,你还太小,太小,于是我一次又一次地为你停留。
离婚之后接你来玩,你仍是快快乐乐的。一日,你依在妈妈怀里忽然说:“爸爸妈妈离婚了,悠悠好可怜噢!”“谁说悠悠可怜?”你垂下头显出一丝落寞:“我自己说的!”妈妈知道在你的快乐后面,那份不应属于你这个年龄的早熟和懂事。但是悠悠,没有办法,现实真的就是这么残酷。仅靠妈妈忍辱负重维持下来的,也只是一个冰冷的家,而这样一个家将像坟墓一样,埋葬妈妈一生的青春和幸福。妈妈曾经像大多数的女人那样,渴望拥有一个温馨的家,并把它当成生活的最终目标和归宿,现实无情地击碎了它。清醒过来才发现,我已在怨郁愁闷中失去太多太多,只有你的存在才是我唯一的安慰。它让我明白:女人作为人的价值,不仅仅在妻子和母亲上,更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生观,在任何逆境之中稳定自己,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
也许,成长的过程总是充满着困惑和痛苦。当我们终于走出困惑,把痛苦升华,我们就一步步地成熟长大。
悠悠,来,牵着妈妈的手,迎着生活的风风雨雨,妈妈和你一起长大。
1996年1月6日
生活哆芮咪
生活,就像一首歌,有高音,有低音,还有各种音乐符号的修饰和点缀……
(一)知音
“啦啦哆咪咪芮哆芮咪芮芮哆啦啦……”
我想让儿子学习一种乐器,先带儿子到琴行去看看。我们正在中山路一个琴行,由半地下室隔成的练琴房参观时,一阵不太流畅的古筝乐曲声传来,是那首优美动听的《北京的金山上》。
这是一个寂寂的、有点慵懒的夏日午后,地下室的练琴房里却非常清凉。一路走过去,琴房都空着,钢琴、古筝、架子鼓等乐器都在安静地等待着它的主人。转了一圈,我和儿子终于在这个传出声音的琴房门口停留。房门虚掩着,可以看见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马尾素裙,温婉清丽,低着头一遍又一遍地拨动着琴弦。我推门进去,歉意地解释:“打扰了!我们想坐在这里听一下,可以吗?”她一边拨弦一边面带笑容地回答:“没关系。你坐吧!”
听了一会儿,我就有一句没一句地开始和她闲聊,知道她不是本地人,大学毕业考进上饶市一个事业单位工作;朋友不多,对女同事们热衷的美容、购物、毛衣、麻将都没有兴趣,现在还没谈男朋友,业余时间比较空闲也有点无聊;一直对音乐感兴趣,没能真正学习一种乐器,现在有时间刚好可以完成自己的这个心愿;每星期上一节古筝课,每月交点钱随时可到这个琴行里来练习,觉得这是一种很美好的精神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