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97600000016

第16章 爱心唤得“浪子”归

——记萍乡市安源区八一街老站社区共产党员陈淑兰

在这篇文章里让我们认识一个人,她叫陈淑兰。

这是一个今年已满70岁的女人。原萍乡火车站老站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主任。她10年前退休,现为老站社区党支部支委委员。从过去到现在,她20多年如一日,心里只有一个愿望,投身于安置帮教工作,为社会营造一方安宁。

让我们走近她,走近一个纯净的世界。

“让吸毒人员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不容易,对他们要设身处

地,以情感化,细细地观察,给他们脆弱的心灵以温情”

老站社区位于萍乡西门繁华地段,属老城区。这里,流动人口多,治安环境复杂,打架斗殴、扒窃、偷盗、吸毒等现象屡见不鲜。从陈淑兰到居委会工作的第一天起,她就暗下决心,要改变老站社区的这种面貌,保证社区有一个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为社会减少隐患,为家庭增添幸福,使失足青少年重新站起来。从此她就与刑释解教安置帮教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戒毒人员复吸率高,就像是过街老鼠,让社区居民们又恨又怕,家人也对他们不理不睬。而陈淑兰却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以博大的母爱始终帮助社区吸毒人员戒毒,用爱心、诚心和执著,走进那些麻木的心灵,使他们成功地从毒品的阴霾中摆脱出来,走上光明坦途。

王银是社区里最早吸毒的居民,曾到南昌强制戒毒两次,女儿不敢见他,妻子与他离了婚,父母也对他失去信心。1999年3月,王银戒毒刚回到家,就有3个原来的毒友来找他,陈淑兰得知后,不顾自己正犯着胃病,强忍着疼痛找到了王银,苦口婆心地跟他讲道理,劝他远离以前的毒友。王银被陈淑兰的诚心打动了,断绝了与毒友们的来往。王银戒毒刚回来时,社区居民都很怕他、躲着他,有一次他在一家米店前站了几分钟,米店老板吓得急忙锁上钱柜,关上店门,悄悄跑到陈淑兰办公室说:“陈主任,王银最听你的话,叫他不要站在我的店门口,别人都不敢来买米了。”

米店老板的话提醒了陈淑兰,如果让王银整天东游西逛,说不准还会吸毒,一定要让他有事做。于是陈淑兰设法把王银安排在社区停车场管理车辆,这样既给他安排了工作,又能随时了解他的思想状况。可是像王银这种在戒毒所两进两出的人,除定期给他做尿检外,要确定他平时是否吸毒还真困难。陈淑兰却找到了一个土办法。王银爱喝米酒,每天要到社区的小杂货铺买上一斤。“我每天问小杂货铺老板,王银今天是否来买过酒?听说吸毒的人如果再喝酒,就会爆血管。”陈淑兰解释。

办法土归土,却很管用,就这样,一直坚持到现在,王银终于没有再吸过毒。重新做人的王银靠努力改变了社区居民对他的坏印象。2003年6月,王银又重新组建了一个新家,结婚仪式上,王银牵着妻子的手来到陈淑兰面前,激动地说:“陈妈,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请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新家,决不会再吸毒了。”那天是王银获得新生的一天,也成为陈淑兰终生难忘的一天。2004年,王银的家庭荣获全国“不让毒品进我家”先进家庭。

“让吸毒人员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不容易,对他们要设身处地,以情感化,细细地观察,给他们脆弱的心灵以温情。”陈淑兰这么说,也这么做。多年来她仍坚持工作在禁毒帮教第一线。除了细心帮教外,她还给吸毒人员建立档案,记录吸毒人员的状况以及家庭动态。同时和居委会其他成员一道,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启动了以构筑“法治”理念为主要内容的“安宁工程”,成立了普法领导小组和青少年帮教领导小组,挤出资金购买法律书籍、邀请专家举办法律讲座等。一个个具体措施,无不闪耀着关爱的温暖。陈淑兰帮教过的24名吸毒、劳教人员无不亲切地称她“陈妈”、“干妈”。她的禁毒帮教之路,也使人们看到了解决这一“顽症”的希望。近年来,社区吸毒、劳教、劳改人员重新就业安置率达100%,重新违法犯罪率为零,无新增吸毒人员。

“唤醒一个浪子的良知,就是消除了一个不稳定因素;关爱一个浪子,就是稳定了一个特殊群体”

为了让失足青少年和“两劳”回籍人员从心理上重新回归社会,20多年来,陈淑兰用母亲般温暖宽广的胸怀,接纳了一颗颗曾经扭曲的心灵,她以自己持之以恒的毅力,肩负着对一个特殊群体的无私帮教,使大部分浪子寻找到人生的轨迹而获得新生。

社区居民罗某,1990年元月释放回家后,在家游手好闲,陈淑兰怕他走回头路,立即到他家去问问,听听罗某回来有什么打算。他沮丧地说“我想顶一间杂货店做生意,需要几千块钱,但我身无分文,亲戚朋友也不愿借给我。陈阿姨,我们坐过牢的人,回来根本就没有什么出路”。陈淑兰想,只要他自己想改邪归正,就一定要帮他一把。第二天,陈淑兰把自己多年来省吃俭用存的4500块钱都借了给他。事后许多人都认为陈淑兰这是犯傻,她这钱肯定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可陈淑兰认为,4500元如果能换回一个人的新生,值。罗某的小店开张后,为了不辜负陈淑兰对他的信任,罗某起早贪黑,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现在他买了一套120平方米的住房,拥有了三家店面和一家生意兴隆的餐馆,每年为街里缴纳税收10万余元。

社区青年小文刑满回家后,家徒四壁,身无分文。陈淑兰得知后,取出了自己的存款给小文做本金办起了餐馆。小文致富后,又与人合办了一个公司。不料,公司亏了本,小文因拖欠贷款被起诉到法院。他沮丧极了,找到陈淑兰谈心。陈淑兰觉察到他有破罐子破摔、铤而走险的念头,便苦口婆心地开导他,并设法为小文筹措了两万元资金,帮他还清了旧账,并重新办起了餐馆。

“我就是他们的亲人,我要用亲情唤回他们尚未泯灭的良知”

陈淑兰的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引起服刑人员的强烈反响。他们被陈妈妈高尚的情操所感动,纷纷给她写信向她表示敬佩,并要认她做妈妈,她总是每信必复,每个月都要买几十个信封,买几十张邮票,写几十封信,语重心长地教育他们。

南昌市新建监狱服刑的上栗县村民李海林,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无期徒刑,为此家人不认他,当他死了。李海林感到极度悲观失望,一度想自杀。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江西新生报》上看到了有关陈淑兰的事迹,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盏明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痛苦中他给陈妈妈写了一封信,诉说自己的绝望心情,恳求陈淑兰的帮助,并在信中动情地称她为“陈妈妈”。陈淑兰接到信后,当天就复信给他做思想工作,要他坚强地面对现实,勇敢地活下去,并认他做了干儿子,并别有含意地给他寄了一双新鞋,要他“穿新鞋,走新路”。从此“娘儿”俩书信不断。9年来,陈淑兰除经常在信中鼓励外还经常给他寄去自己亲手织的衣物及食品和科技书籍。为了争取家庭配合,陈淑兰多次到其家中做家人的思想工作,在陈淑兰的感动下,他的哥哥、姐姐终于在1998年带着家乡的土特产和衣物来到监狱探望他。“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陈淑兰的热心帮教和家人的关心下,李海林认真改造,重新做人。1999年,李海林由无期徒刑改为有期徒刑,2000年被评为“三好学员”。由于表现优异,在短短的6年时间里,李海林共减刑4年。

为了能使更多的浪子回头,陈淑兰不顾自己晕车的老毛病,先后11次到南昌新建监狱、南昌女子监狱、南昌强制戒毒所等地进行现场帮教,为服刑人员送去食品、衣物、书籍等物品,并与他们座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帮他们重新树立人生的信心。陈淑兰还把帮助服刑人员亲属作为帮教工作的一部分。一次社区一位服刑人员的女儿因被同学嘲笑,怎么也不肯回学校,陈淑兰了解后马上找到学校老师对嘲笑她的同学进行教育批评,还为小女孩买来花格子布给小女孩缝了件新衣服。不久,小女孩从学校回来高兴地说:“大家说我好看了哩。” 稳定的家庭成为服刑人员安心改造的坚强后盾。

20多年来,陈淑兰用一腔真诚唤醒了一个个迷途浪子灵魂深处的良知,挽救了一个个行将毁灭的生命。陈淑兰先后与服刑人员通信达2000余封,从自己微薄的收入中拿出的帮教资金累计达1万多元,帮教的60多名刑释解教人员中,无一人重新犯罪,安置的30多名刑释解教人员中,有的事业有成,成了百万富翁,有的成家立业,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她的关爱,引起了社会的重视。陈淑兰本人也先后荣获全国安置帮教先进个人、司法部模范调解员、全国三八红旗手、省优秀调解员、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省十大新人新事等几十项荣誉称号。

她的爱心将永远延伸……

(安源区供稿)

同类推荐
  •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本书是季羡林先生关于在清华读书和在北大工作的回忆性文章精选集,还包括季老在清华读书期间的《清华园日记》选编和初入北大执教期间的《北大红楼日记》选编。写作….时间跨越七十余年。 全书分为四辑。第一辑:“季羡林忆清华”;第二辑:“季羡林清华园日记选”;第三辑:“季羡林评北大”;第四辑:“季羡林北大红楼日记选”。
  • 狄更斯

    狄更斯

    狄更斯生活在英国由封建礼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大批小资产者贫困、破产,无产阶级遭到残酷的剥削而沦为赤贫。当时在英国发生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即宪章运动,给予狄更斯很大的影响,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呼吁统治者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能剥夺劳动人民的权利,劝诫统治者要做讲道德有良知的人。一起来翻阅《狄更斯》吧!
  • 冰心自述

    冰心自述

    本书由冰心向读者讲述自己的人生。内容包括:童年与故乡、北京的色彩、文学生活、天涯行旅、往事与家。
  • 芈月式宫廷传奇

    芈月式宫廷传奇

    穿越古今,还原历史真相;纵览宫廷,探索女权政治她们皆是“芈月式”的女子,从跌宕坎坷到华丽转身,一生传奇笑对人生!
  • 托尔斯泰 马克·吐温

    托尔斯泰 马克·吐温

    本书介绍了托尔斯泰、马克·吐温在青少年时代的成长经历,尤其探索了他们成功的主观因素,对广大探索中的青少年大有裨益。
热门推荐
  • 青灵物语

    青灵物语

    我天生是一个半神,我必须努力活着,并且这样才能保证我的家人活着,他们说,我需要有担当。地府那些阎君到底去哪了?父亲六百年前究竟因为什么被罚面壁?那个婆婆问我“我儿子死了,你为什么还活着?”我该怎么回答?我是崔慈,我是判官第三子,我是青灵之子!
  • 锦珛的爱情

    锦珛的爱情

    当锦年开了一夜的车出现在楚珛的面前时,楚珛是这样说的:“苏先生你怎么在这?辞职报告我已经放在你的书桌上了,还是你没有看到?”“楚珛你没有提前给我打声招呼,公司还有一大堆的事没有管,你这是要忘恩负义吗?”楚珛看着从一楼爬到13楼而气喘吁吁的苏锦年,心里小小的琢磨了一会“那你现在知道了,这段时间我先待在你身边,等你什么时候找到新的助理我就离开”“好,那现在是不是请楚小姐移驾跟我回京都啊?”……自从和苏锦年恋爱的消息曝光后,楚珛已经一个星期没有再见到他了,晚上下楼出来倒垃圾突然看见苏锦年在楼下向她招手,苏锦年戴着口罩和墨镜的样子就出现在楚珛的眼眶里,苏锦年伸出双臂“抱抱吧,不想我啊?”……
  • 傲尊再临

    傲尊再临

    一个前世强与弱的结合的矛盾体,他强,他是史上最为年轻的圣尊,他弱,他不懂人情冷落,一心为人,而无发觉别人得阴谋,而无法长存........,新生得自己又该如何选择.........
  • 别败在不会说话上

    别败在不会说话上

    在这个日趋开放的社会,需要人际之间越来越多越广地交流。沟通的能力对于一个人来说,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要重要。而沟通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说话能力之上。
  • 灵魂过界

    灵魂过界

    每个留在世上的灵魂,都有独属它自身的标识,倘若标识被识破,便不能继续留在世间。何为鬼识,比如它要写林字,笔下却成了灵字,而鬼魂自身却不能发觉。在阴世有种特殊职业-神差,他们的工作是召回鬼魂,召回那些被识破的鬼魂,召回那些违规的鬼魂。它们存在于每一个鬼魂的周围,负责维持凡间秩序。
  • 谁的青春不哭

    谁的青春不哭

    只要是你,你转身就会看见我,我会一直陪着你直到你认为的终点,你不推开我不放弃这是我的诺言。
  • 空灵玉

    空灵玉

    一个没钱,没势的小子怎样通过意外得来的空灵玉变得强大.......
  • 养狗一本通

    养狗一本通

    尽管现有文献资料没有直接证实中国冠毛犬起源于中国,但是由于它的外貌与西方犬品种完全不同,所以许多动物学家认为它源自中国大陆。至于墨西哥土生土长的墨西哥无毛犬,可能源自中国冠毛犬。直到1966年,全世界只有美国一位爱犬成癖的老妇人拥有几只中国冠毛犬,后来由露丝·哈里斯太太将其中4只引入英国,才不断繁衍起来。目前,在世界各地的犬展中,都可以见到中国冠毛犬的风采了。此犬在英国全国犬协会中是登记在案的。
  • 光影:杂言

    光影:杂言

    一片神秘的大陆,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一些谜一样的少年,一个最耀眼的“光影”,一个最可怕的阴谋,……谁能拯救这一切?
  • 误惹无良鬼丈夫

    误惹无良鬼丈夫

    她不过是有些特异能力。平时招鬼也就罢了,居然还被迫冥婚!某女嫌弃:个性太差,仇家太多,怎么活下来的?男鬼冷哼,他堂堂鬼界一霸,还收服不了小女人?某女惊呼:天!妈妈快救命,某鬼耍流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