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可大专毕业后回到了家乡,正赶上镇经贸发展总公司招兵买马。初出茅庐的赵小可踌躇满志,自认以他经济管理系毕业的学历,在经贸发展总公司立稳脚跟是绰绰有余不在话下,而且在与公司总经理见面时他也展现了足够的自信和过人的才干,他对自己的表现十分满意,以为进公司是十拿九稳的事。他甚至还私底下起草了如何在公司打开局面继而大展拳脚的工作构想。
然而结果却让赵小可无论如何不能接受:进了经贸发展总公司的是与赵小可同一间学校毕业的、就读于体育系的一位朋友,而经管系毕业的赵小可却被拒之门外——真是天大的笑话!
后来赵小可才弄明白,他的那位体育系的朋友深谙“关系学”原理,常常到经贸发展总公司经理家“走动”,并成功地与经理夫人攀上了远门亲戚的关系,这样,由他“顶替”赵小可进了经贸发展总公司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复杂的社会关系学给刚出校门的赵小可上了活生生的一课,从此,“关系”二字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
赵小可向我诉说这一切的时候,语气仍是愤愤不平。我说,那么落后的用人观念,就算让你进了那间公司,也是没多大发展前途的,你应该庆幸才对呀。
赵小可沉默了。一会他才说:“所以我才离开家乡,来你们这珠江三角洲找工作呀。”接着他又诉说了在珠三角一带找工作的艰辛,尤其是没有一个熟人没有一点关系,找个好一点的工作简直是比登天还难,所以他把希望都寄托在我这个“朋友的朋友”身上,让我找找熟人,在顺德这地方给他找份工作。
我说我一个中学教师,认识的人也不多,哪有什么熟人关系?赵小可接口说,做老师的关系才多呢,你找学生家长呀!
没办法,在赵小可的“点拨”下,我找了几个在企业里任职的学生家长。
事情终于有了点眉目,一家国内著名的家电企业招收质量监控人员,待遇相当不错,而部门的主管正是其中的一位学生家长。
接下来,面试、考核、体检,一路过关,连入职登记表也已填写好,就只等公司人事部门审核盖章便大功告成了。
然而问题偏偏就出在那份入职登记表上——在最后一栏“你认识本公司本部门的哪些行政管理人员”中,赵小可想当然地就写上了那位做部门主管的学生家长的名字,在他的观念中,多一位熟人就多一层关系,多一层关系就多一层保险。
结果,美梦中的赵小可被那位主管带来的消息惊得目瞪口呆:在现代化的大企业中,有一套严格的用人制度,只重实力,不看关系,更千方百计避免本公司本部门的“裙带关系”;本来,照赵小可的实力,得到那份工作是没什么问题的,但他填上了主管的姓名之后,他就理所当然地与这家国内著名家电企业失之交臂了!
唉,都是关系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