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走出高校发展新路子——兰州理工大学党委
〔组织点评〕
兰州理工大学创先争优活动呈现以下几个特色:
一是工作实。学校党委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抓住了重点,抓住了关键。二是氛围浓。学校创先争优活动工作亮点多,活动有声有色,特别是组织开展身边人、身边事宣传活动。三是效果好。学校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民生工程、凝聚人心、提振士气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省高校工委
近年来,兰州理工大学党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深入持久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学校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抓机遇,快发展,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
学校党委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抢抓高校扩招的历史机遇,努力扩大办学规模,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着力提升学科层次。与“九五”末相比,学校在校本科生规模增长4.4倍,研究生增长11.6倍,校园面积扩大4.6倍,省级重点学科由2个增长到12个,博士点由1个增长到25个,硕士点由17个增长到77个,并新增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抢抓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历史机遇,建成了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16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基地,学校工学实力、EI收录论文、专利授权等学术指标均已位居甘肃省属高校首位,并成为承担国家“973”、“863”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最多的甘肃省属高校。抢抓教育部实施“本科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的机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成了6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并成为国家大学生创新型实验计划高校,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稳居甘肃省高校首位,并被教育部评为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经过近年来的快速、持续、协调发展,学校办学实力不断提升,已成为甘肃省主要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智力资源基地,为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抓改革、促发展,不断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
学校党委坚持以改革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动力,加快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形成了“校院两级、以院为主”的管理模式,充分激发了二级学院的办学活力;不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稳步推进干部制度改革,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年度考核末位淘汰等制度,激发了各级干部在推动事业发展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民主管理,坚持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二级单位教代会制度,组建了教授咨询委员会等6个辅助决策机构,建立了学校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情况通报制度,落实了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学术管理,推行“教授治学”,修订完善了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组织的章程,营造了浓厚的学术管理、科学管理氛围;加强学研产合作,与全国65家企事业单位组成了学校董事会,在全国各地建立了179个教学实习基地,390个毕业生就业基地,赢得了地方政府和企业对学校事业发展的支持;加强与军队的合作,在甘肃高校中率先签订了为部队培养人才协议,目前已为兰州军区培养各类人才3千余人;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俄罗斯、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3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留学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学校在国(境)外,尤其是在发达国家的知名度有了较大提高。
抓党建、保发展,不断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
学校党委将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以领导班子为龙头,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治校理教的能力,近年来,在学校新校区建设、教学评估、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维护稳定等事关学校改革发展全局的工作中,学校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四方,科学决策,狠抓落实,发挥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以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不断优化基层组织设置,完善基层组织工作制度,加强党建工作队伍建设。坚持以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高度重视在学术带头人、青年教师和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在校学生党员比例达到了21.57%。坚持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举措,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体现,目前,在全校教学科研第一线骨干教师中,党员占到近80豫,近年获得省级以上各类表彰奖励的人员中,党员比例超过了80%。
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兰州理工大学各项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获奖情况
1998年,获“全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称号。
2001年,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高等学校”称号。
2003年,获“全国绿化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05、2008、2011年,分别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2011年,获“甘肃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