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92400000002

第2章 阿尔多·曼奴奇欧—书的主宰

一九九五年五月,威尼斯印刷师阿尔多·曼奴奇欧(Aldo Manuzio,一四四九—一五一五,其拉丁化的名字是Aldus Manutius,故又译为阿尔多斯·曼奴裘斯)作坊印行的书籍以一百万英镑拍卖售出,伦敦佳士得(Christie’s)公司对此表示相当满意。这些全部高出正式预估价格的书籍,都是些哲学与人文类的作品,今天只要花上几十欧元便可买到新的版本——像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作者亚里士多德及普鲁塔克(Plutarch),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彼特罗·本波(Pietro Bembo)及鹿特丹的伊拉斯摩斯(Erasmus von Rotterdam);另外,还有一本至今依然显得神秘,由圣道明修会修士法兰契斯可·科隆纳(Francesco Colonna)所作、配上出色木刻插图的《波里菲洛的情欲之梦》(Hypnerotomachia Poli-phili),以及一本染发剂配方的书出现在拍卖会中。

拍出的价格非比寻常,但这个男人也非比寻常,他的作坊可是出了不少珍贵的书籍。阿尔多·曼奴奇欧,一四四九年生于维雷特里(Velletri)附近的巴西安诺(Bassiano),算是他那个时代最著名的人文主义印刷师傅。一四九二年,当他在威尼斯的作坊——可能位于今日的泰拉二号运河(Rio Terà Secondo)二三一一号——开始在自己的印刷机上印制令人赞叹且广为仿效的经典版本时,这个潟湖城市已经有了几十间印刷作坊,其中包括来自史拜尔(Speyer)的德国兄弟约翰(Johann)与温德林(Wendelin),及法国印刷师傅尼可拉·詹森(Nicolas Jenson)所开设的作坊。

不过,阿尔多·曼奴奇欧并不像多数他的同侪那样,只是一名制版印刷工匠,他还是一位十分博学的人,对普及希腊及拉丁经典作家特别用心。在罗马帝国灭亡后、那战火横行的几百年中,艺术与学术知识依然无人理睬,重要的古代文献多半只有差劲的翻译与错误连篇的抄本。此外,中世纪迷信权威的经院神学学者只会在文字上钻牛角尖,而不在乎优美的语言。

受到像彼得拉克(Francesco Petrarca)与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等人文主义作家的鼓舞激励,阿尔多决定开设印刷作坊,尽量正确地将古代作家的作品与观念普及到全世界去。几年内,阿尔多的住处成了人文主义学者与作家的固定聚会地点,他们带给他校订过的与可以付印的古代文稿,并帮他刊印。

意大利的知识分子在古希腊罗马的作品中,再次发现他们祖先的高等文化。在这时期,传承古代伟大遗产的自觉,仿佛野火燎原。十九世纪意大利文学家法兰契斯可·德·山克提斯(Francesco de Sanctis)在其著名的《意大利文学史》中,认为这种心态上的运动有如“一种特定的电流,会在某些时代穿透整个社会,赋予这个社会一种独特的精神。在十字军时期导致欧洲迎向巴勒斯坦,后来深入印度的同一动力,促成美洲的发现,现在这股同样的动力,逼使意大利人再度挖掘出长久以来埋在野蛮灰烬下的文化世界。那是他们的语言,那是他们的知识。在他们看来,他们仿佛再度找回自己的知识与财产,仿佛再度降生在文化之中。大家称这个新的纪元为文艺复兴——一种再生”。

身为饱学之士与致力教育之人,阿尔多·曼奴奇欧认为提供各个国家的学者便宜的好书,借以深入古代知识,正是自己的神圣义务。意大利对古代文化的这股狂热,很快越过了阿尔卑斯山。德国人、法国人及英国人对于出自这位拉丁化名字为阿尔多斯·曼奴裘斯,其威尼斯印刷作坊小心校订印制的书籍,甚感兴趣。然而,有些意大利学者认为通过书籍印刷普及希腊作者知识的作法,并不明智,因为“蛮人”可在家中自习,不太需要造访意大利这个教化的源头。

在阿尔多的时代,威尼斯无疑是印刷技艺的中心。十五世纪初,这座强大富裕的贸易城市已有十九万名居民,当时印刷作坊已比意大利其他城市来得多,约有两百间。此外,威尼斯住有许多博学的希腊学者,他们逃离战火来到这座潟湖城市,现在可以在这对特定的语言问题提供咨询,有助阿尔多的工作。

威尼斯拥有珍贵的古代手稿这一点,对阿尔多来说,亦很重要。拜占庭红衣主教约翰诺斯·贝沙里翁(Johannes Bessarion)由于偏爱威尼斯,在他死前四年,便将他大约有九百册图书的无价图书馆赠给这个潟湖城市,其中包括大约六百份珍贵的希腊文手稿。这位一四七二年去世的希腊学者的捐赠,同时促成了圣马可图书馆的兴建。

长久以来,威尼斯这座商人与水手之都对古代文献丝毫不感兴趣。一三六六年,彼得拉克便已赠与这座城市他自己的藏书。不过,这批包括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手稿、价值难以估量的书籍,一百五十年来遭到冷落,直到其中许多书籍开始损毁破碎。红衣主教贝沙里翁死后,这些书籍终于被并入未来圣马可图书馆的藏书中。一五三七年起,雅克伯·山索维诺(Jacopo Sansovino)主持该图书馆的建筑工程,死后再由维岑左·史卡莫奇(Vincenzo Scamozzi)接续下去;后来在这座华丽的“马奇安纳图书馆”(Biblioteca Marciana)的阅览室中,立了一尊彼得拉克的大型胸像。

不过,搭建圣马可图书馆时,发生了一件意外。十六世纪初,威尼斯人将圣马可广场扩建成为一座富丽堂皇、能够展示共和国权力的广场。佛罗伦萨建筑师雅克伯·塔替(Jacopo Tatti),即山索维诺,负责这件宏大的工程,一五二九年起,他致力规划这座大广场及其周遭建筑达三十年之久。最后,在他主持下,总督府对面广场上建起那座华丽的图书馆。

然而,一五四五年十二月十八日至十九日那晚,图书馆大厅部分拱顶坍塌。没有查出意外原因,山索维诺立刻锒铛入狱,惨遭虐待。因他的朋友提香(Tizian)和阿雷提诺(Aretino)求情,才使这位建筑师免遭进一步的刑囚。山索维诺可以出狱,但薪资被扣,且必须负责自力修复损坏部分。

好在很快查出这件意外并非起先所想的那种重大灾难,只有一扇窗户和其上拱顶毁损。倒塌的原因可能因为一名建筑工人过早拆除必要的支架。海上一艘船舰炮火射击导致的震动,显然让石块松动。同样受到伤害的建筑师山索维诺在圣马可大教堂为他的两位朋友,后来也为他自己立下一个小型纪念像,在教堂法衣室的铜门上塑上提香、阿雷提诺和他自己的头像。

对当时的威尼斯来说,火炮射击一事司空见惯,不只用在欢迎国外贵宾。阿尔多斯在一个政治动荡的时代开展自己的业务,在他出版的第一批书的前言里,他便已抱怨道:

自法军入侵拿波里后,半岛上便骚动不安。法国人、德国人、西班牙人、瑞士人四处蹂躏,街上不再安全。内陆贸易中断,阿尔卑斯山道路被阻。威尼斯虽然因为地理位置,暂保安稳,但在圣马可广场上,可以听到附近敌人的火炮声响。

尽管局势险恶,阿尔多斯依然尽力供应阿尔卑斯山以北客户书籍。由于声誉绝佳,他收到许多学者来信,却因工作繁忙,无法一一回信。此外,每天都有不速之客来到他的作坊,打扰他的工作,部分因为好奇,部分出于无聊,也有部分带着自己的手稿前来,令他无暇应付:“他们坐在那里,无所事事,就像血蛭一样,没吸饱的话,是不会离开皮肤的。”他在给一名熟人的信中这样骂道,但最后他还是找到了一个摆脱这种骚扰的方法:

不重要的信,我根本不回,重要的信,也只三言两语。没人会怪我,我有时间的话,宁可花在出版好书上。但对访客,我在自己工作间门上刻上以下文字:“不管你是谁,阿尔多斯恳求你尽量少言,尽快离开;如果你来这里,像赫拉克勒斯(Herkules)一样,在阿特拉斯(Atlas)疲惫之际,扛起他的重担的话,这里会有工作给你和所有来这的人。”

大家当时一般印制大尺寸的大字体对开书册。阅读这种并不轻便的书籍时,多半搁在桌上或斜面阅读桌上,不过寄送这种大开本书册并不容易,旅行阅读时也不方便。阿尔多斯虽然也印制对开书册,而且尽管纸张昂贵,还是留出宽大的书缘,让学者不必在文中写下他们的注记。此外,阿尔多斯也以不同方式缩小字母,印制常被阅读的拉丁文作家时,则采用轻便的八开本,配上看来类似手写体的斜体圆体字或斜体字。这个划时代的想法不仅让阿尔多斯能在单页中印出更多字母,也让他可以廉价供应他小开本的经典版本。

一五○二年起,阿尔多·曼奴奇欧有了自己的印工标记,那是一个缠绕了一只海豚的锚,中间的名字被隔成AL-DUS(阿尔—多斯)两部分。在书籍印工艺术年鉴中,这个标记被称为“阿尔多斯之锚”,象征着深思与工作迅捷。阿尔多的这个印记可能取自文艺复兴最美的书籍《波里菲洛的情欲之梦》这本讽喻小说的一幅木刻插图。

阿尔多虽然取得威尼斯共和国十至十五年的特许状,而且多位教皇后来还多次展延期限,禁止他人翻印他的书籍,不过他的对手完全无视这些特许,仍将阿尔多的标记用在自己的产品上。

阿尔多·曼奴奇欧印制的书籍受到高度称许,不只因为细心的校订,也因为印制的精确与美观以及纸张的质量。阿尔多的能力与严谨认真,让他很快成为一个约有四十位学者的圈子的中心人物。至少诗人彼特罗·本波、史家玛里诺·山奴多(Marino Sanudo)与神学家暨作家伊拉斯摩斯,有段时间亦在这个“新学院”(Neacademie)圈子中。

这个新学院严格规定成员之间只能讲希腊文。不能遵守规定者,会被处以罚金。不支付规定金额与不清还其他罚金者,会被这个古希腊文化研究圈子开除。如果有天意外碰上一名遭到开除的成员,那一天甚至会被视为不幸的日子。缴付的银币会被用在轻松的场合,只要金额足够一起用膳的话,阿尔多斯就该办场盛宴,在这样的日子,大家不想“像个印工”一样用餐。

一五○七年十一月初,阿尔多·曼奴奇欧收到一封信,尽管自己工作繁忙,依然无法置之不理。对他来说,这封信甚至算是一种特殊荣誉。这封写于十月二十八日的信,来自一名正好停留在波隆纳大学的荷兰学者。信中表示:

学识渊博的曼奴奇欧,我常常希望您的技艺与辉煌的字体,以及您的精神与并不平凡的学识,在拉丁与希腊文献中所展露的明亮光芒,亦能带给您相应的功成名就。至于名声,毫无疑问,阿尔多斯·曼奴裘斯的大名将在所有致力神圣科学者的口中永远传颂。正如您现在的名声一样,您的努力不仅巨大,亦十分迷人,令人感到亲切,如我所闻,您致力重新出版并推广优秀作家,认真仔细,不求利润,真是一件艰巨的工作,相当精彩,亦能名传千古,但暂时只能帮助他人,而非您自己。我听闻,您将印行希腊文的柏拉图,而许多学者已在引颈期盼……我奇怪您为何没早些出版《新约圣经》,如果我没弄错,这会嘉惠许多读者,特别是我们神学家这一行的人……

鹿特丹的伊拉斯摩斯比阿尔多·曼奴奇欧年轻二十岁,在荷兰、法国及英国研习神学,钻研古希腊文,在神学与语言教学上已小有名气。身为英王亨利七世御医,意大利医生乔凡尼·波耶里欧(Giovanni Boerio)两位儿子的侍读,伊拉斯摩斯必须陪同两人前往波隆纳大学就读。他借此意大利之旅的机会,顺道在杜林参加神学博士考试。

伊拉斯摩斯在巴黎首度见到活字印刷的书籍。书籍印刷成了他的媒介。将近四十岁的伊拉斯摩斯靠此发明之助,让更多读者接触与了解基督教信仰与古代知识的原始文献。为此,他想出一系列谈话,亦可同时当成优美正确的演说的教学信函与道德行为的指南。他开始收集在他看来对其当代意味深远、大半来自古代文献中的谚语与成语。由于财务因素,他经常担任富家子弟的私人教师,亦可透过这类通俗文本的例子,为其学生清楚讲解古代生活智慧与当代实践的关系。

伊拉斯摩斯在巴黎已经印行近八百条古代文献与圣经中的格言,到了亲切接待他的阿尔多·曼奴奇欧手上时,他的汇编增加到三千二百六十条。他以长篇随笔的形式来解释个别谚语,比蒙田的《随笔》早八十年,娓娓推广着许多生活观点。为了说明伊拉斯摩斯修辞优美的叙述风格,我很乐意引用他关于“快而不乱”这个体现在阿尔多印刷字体中的谚语随笔:

“快而不乱”意味着在关键时刻坚毅果决,却矜持自制,既精力充沛,又思虑周密。这个谚语相当迷人,仿佛一个谜,因为是由两种对立的概念组成……这个说法的生动活力与细腻的暗示,因为贴切与完美的简洁,更形精炼,这也是我特别喜欢(我无法解释为什么)谚语和珠宝的原因,其价值因而高得令人讶异。

如果我们再想想,在这个简明扼要的说法中蕴含了无比丰富、深沉、有用,适合各种生命情境的意义时,大家或许会同意,在无数的谚语中,只有这个谚语值得刻在所有的石柱上,写在所有圣地的墙面上,画在统治者宫殿的大门上,而且是用金色字母……因为对所有人来说,这个谚语重要到随时都要思索,随时都要注意,因为奉行这个谚语,可以带给所有人无比的好处,特别是王公诸侯……老天!一名君主的一个犹豫,一个急促的决定会招致何种灾难,令人类何其不幸!

随笔中的这一小段(文中还举出许多古代的例子详加阐释),即可看出伊拉斯摩斯尽管博学多闻,耽于修辞,却随时和当代保持关系。在他抵达威尼斯之前不久,他眼见基督的代理踏上战争之途,令他愤慨不已:在意大利以“恐怖朱立安诺”(Giuliano il terribile)一名著称的教皇朱立乌斯二世(Julius II)正率领他的部队进驻波隆纳,夺回被西泽·波奇亚(Cesare Borgia)从教皇国抢走的这座城市,并在大教堂中和其庞大的随从举办一场胜利弥撒。

伊拉斯摩斯在这座潟湖城市待了八个多月,对威尼斯的艺术,没有任何评论。他在阿尔多忙乱的大印刷坊里不停阅读、写作并校订文稿,在他刚刚完成的《格言集》(Adagia)付梓之际,他又开始准备新的资料。他和那位受人敬仰的印刷师傅合作无间。两位学者并未把推广“教育”视为单纯的知识积累,而是一种型构个体的途径。两人在这教育观念的工作上互补,相互彰显对方的名声。

一五○八年九月,当其《格言集》刊印完成后,伊拉斯摩斯离开了威尼斯,有了新的目标:年轻的国王亨利八世邀他前往英国。在他越过阿尔卑斯山朝北前进时,伊拉斯摩斯因为好玩,而构思出一部在今日被视为其杰作,并让他名留后世的批评讽刺作品:《愚人颂》。

阿尔多·曼奴奇欧于一五一五年去世,其子保罗(Paolo)和小阿尔多继续经营这间著名的印刷坊。在威尼斯储蓄银行后,圣帕特尼安小街(Calle San Paternian)四二一八号屋旁有一座纪念碑,上面写着阿尔多的儿子在此透过印制书籍普及了“市民智慧的新光芒”。在泰拉二号运河的阿尔多之屋处,一段铭文宣称“希腊博学之光”在此开始照亮“一般大众”。

同类推荐
  • 武林掌故

    武林掌故

    本书收录了二十几篇武林名人掌故,记述了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一百多年间武术界部分知名人物的生平事迹,记述了当时闻名全国而今已很少被人提及的武术家和他们的技艺,以及如今还活跃于武坛的武术大家。这其中既有侠士、镖头、拳师、教习,也有作家、演员、商人、民族英雄,还有扎根底层的民间高手。
  • 中华美德3

    中华美德3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三字经新读

    三字经新读

    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三字经新读(第2版)》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对原著进行解释的基础上,还赋予了新的理解、新的立意,结合传统文化知识和一些生动的典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儒家思想的内涵和中国文化的精髓。《三字经新读(第2版)》内容丰富,文字通俗生动,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 《说文》会意字研究

    《说文》会意字研究

    本书在继承前人对《说文》会意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会意字的性质、来源以及界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通过对会意表词和义界表词关系的研究,并借由《说文》会意字取象-表词模式与辞书义界模式的比较,首次提出“会意字的取象表词要以对词义的义界为中介”的论断,并揭示意义的承载形式由义界语言向会意文字转化过程中产生的新的特点;本书还通过穷尽性统计,归纳出本义表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会意字的取象—表词模式,同时,运用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方法,分析各取象-表词模式形成的原因以及由此显示的汉民族的认知思维特点。此外,本书还提出了《说文》会意字研究对促进汉字教学的几点建议。
  • 千古丹青:墓室壁画(文化之美)

    千古丹青:墓室壁画(文化之美)

    它们是被尘封在地下的美术陈列馆,它们以自己的方式向人们讲述着神秘高深的艺术,也为我们了解古人打开了一扇窗。
热门推荐
  • 追踪外传

    追踪外传

    本书介绍原创《追,踪》主要故事情节以外的故事与杂想,为之补充,额外奉献。本书的故事本身不具有连贯性,属于随笔性质,对于了解《追,踪》中相关人物背景颇有帮助,也穿插进作者的人生感悟。
  • 老家故事

    老家故事

    本书是刘黎丽的散文集,包括:我为什么要写刘庄、满子大叔的罗曼史、孤儿小本的情债、梅姨与三个男人、能人老才、阿花的爱情、女贼癸嫂......
  • 古玉奇缘之绝色美男不是人

    古玉奇缘之绝色美男不是人

    当招摇撞骗的现代江湖术士遇到单纯呆萌的古代千年男鬼“跟我走,少不了你吃香喝蜡”——某无良神棍“我不吃蜡的……”——某单纯男鬼
  • 我是超能少年

    我是超能少年

    我是一名高中生,一天放学我的女神约我单独聚会,没想到是他人的阴谋,别人那我当实验品,我还失败了?!不过没关系,我因祸得福,发现一个惊天大秘密,我的身世竟然是.......
  • 嗜血神话

    嗜血神话

    小馒头,一个被大家族收作仆人的孤儿;自卑内向,没有丝毫野心的他也许只想默默地待在辛家守护着他的大小姐;可是小姐出嫁的日子来了,而他将和送亲队伍一起护送小姐。途中为救小姐而死亡,馒头释放了自己身体里另一个灵魂---血族......
  •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战史篇(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战史篇(上)

    本书内容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背景、序幕爆发、全面展开、相持转折、最后结局等。
  • 神御,十方明亮

    神御,十方明亮

    在几乎荒废的世界里,既有放弃希望只知道每天向神明祈祷的人,也有为了生存每天努力反抗的人。一方是侵蚀世界的魔物异兽,一方是不断抗争的临界勇者,以灵魂作为契约,以生命作为赌注,创造武器,激发潜能。这些被叫做“临界者”的少年们踏上了漫漫的征途。“我们誓言守护这片土地,守护我们的自由与尊严……我唐晓翼,以一生起誓,东、西、南、北、上天、下地、生门、死位、过去、未来,愿十方皆明亮!”
  • 应孕而婚:老公大人高高在上

    应孕而婚:老公大人高高在上

    三年前,她是乔家的养女,为了报答养父,也为了保护自己珍视的东西,她和自己名义上的姐姐一起住进了纪家。为了让姐姐顺利嫁入纪家,她成为了她代孕的工具,本以为这样就能够获得安宁,可对方又怎么可能会放过她?千辛万苦从她们的手上逃了出去,也耗尽了她对她们所有的容忍。三年后,她华丽归来,只为将本该属于她的一切全部夺回来.......
  • 星魂载体

    星魂载体

    看一个穿越之后的少年如何在这个世界立足,“哼!公平?只有拳头大,才能给你公平。你的拳头大你就是神”孔元龙挥着拳头说到。本文更新缓慢,请个位大神见谅。
  • 山房随笔

    山房随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