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81000000067

第67章 丧葬礼仪之起源与发展

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信仰崇拜观念,这种观念在人类的生老病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死亡。于是,丧葬礼仪受到重视,丧葬礼仪文化也就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死亡,是人生旅程的最后一站,标志着此人将从此脱离社会。丧葬礼仪就是对死者遗体进行处理的文明形式,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

在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丧礼的产生最早。早在远古氏族公社时期,当一个氏族成员去世后,后人不忍见死者遗体腐坏,就用柴草盖上,埋在野外,既不挖坟墓,也没有礼仪。到了原始社会时期,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渐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这影响着人们看待死去亲人的尸体的看法,于是有了埋葬的习俗。唐代杜佑的《通典》中提到太古时代凶礼中规定“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棺椁”。到了奴隶社会时期,厚葬之风和迷信活动更加盛行,奴隶主阶级为了利用宗教迷信维持其统治,大力提倡凶礼的习俗,甚至把奴隶也作为祭品杀掉,作为殉葬品埋掉。

周代可以说是丧葬礼仪的成熟期。《中国风俗史》中说:“丧葬之礼节,皆整顿于周。由贵贱亲疏,而有种种差别。其中情之厚,世界所未见也。周公立制,节目详备,哭泣擗踊皆有法。”总体来说,周代的丧葬礼仪遵循着“贵贱有仪,上下有等”的原则。对于贵族、奴隶主来说,死后一定要先举行“复礼”,这是为死者招魂的仪式。招魂之后就开始为死者沐浴。人死后或五天或七天,正式穿着入棺的寿衣,称为小殓。诸侯五日小殓,天子七日小殓。小殓过一天,举行入棺仪式称大殓。然后,就是殡葬了。往往是先“殡”后“葬”。也就是说,在死者入殓之后并不立即安葬,而是停柩待葬一段时间。周代中的规定是天子七日殡,七月葬;诸侯五日殡,五月葬;大夫三日殡,三月葬。在“葬”后还规定要服丧三年。

两汉时期,丧葬礼仪发生了一些变化。首先是服丧三年已经极其少见。汉代没有明确制定服丧的规定,一切听凭个人自己的安排,政府不提倡也不禁止。再次是丧葬中渗入了一些文化的成分,如出现了挽歌、行状、碑文、墓志铭等。还出现了为坟葬相地吉凶的堪舆。相对而言,两汉时期的丧葬气氛是自由的,礼仪的成分比较弱。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名士风气盛行的时期,轻视礼法,丧期不废乐,不禁酒肉,甚至可以国恤宴饮。这一时期出现了停丧不葬之俗和迁葬之俗。迷信之风更盛,要进行除祟,即认为活人有病是死人作祟,要开冢剖棺洗枯骨。这一时期还出现了相墓术,相墓大师郭璞还写了一本专著《葬经》。

唐代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当时社会安定、天下太平。“衣食足,然后知礼仪”,所以,前代的各项礼仪,特别是周代时期的礼仪,又进入一个辉煌发展时期,只是唐代的丧葬礼仪在周礼的基础上更加系统化、程序化。

宋代的统治者也很重视丧葬礼仪,并且多次颁发新的丧葬仪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政和礼》。此外,司马光还参考社会实际丧葬习俗,编纂了《司马氏书仪》,多为士大夫所遵奉。

明清时期的丧葬礼仪不仅隆重繁琐而且文化气氛浓厚。如明代万历帝的定陵,耗银800万两,而明定陵出土的随葬品有数千件,而且多是世间少有之珍宝。明代北京的十三陵,都是厚葬的典范。

丧葬是传统礼仪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礼仪之一,自其诞生便与祖先崇拜结合在一起,融合了传统文化中“孝”、“和”以及等级观念,共同肩负着礼教的重任。

延伸阅读

郭璞与《葬经》

郭璞(276—324年),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属山西省)人。他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训古学家,更被推崇为术数家、风水宗师。《南史·张裕传》中记载,郭璞的母亲死了,他选择了一块离水仅百步远的墓地埋葬其母。有人说这会淹了坟墓。但是,郭璞却预测到水会退去。后来果然沙土上覆,墓周围几十里都成了桑田。从此后,人们都认为他很神。相传《葬经》一书为郭璞所著,是中国古代相墓术的经典之作。该书内容不到2000字,但文字精炼,介绍了相地的方法,涉及面也很广。

同类推荐
  • 每天一个益智游戏

    每天一个益智游戏

    《每天一个益智游戏》精选了国内外365道最具独创性和趣味性的经典益智游戏。这些游戏难易有度、形式多样,能够锻炼和培养人们的创造力、想象力、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是成为优等生必不可少的课外读物。
  • 踏着荆棘轻松前行:不惧挫折

    踏着荆棘轻松前行:不惧挫折

    本书的内容是以教育学、事理学为准绳,以实验数据、凋查资料和统计分析结果为依据,书中的实用方法切实可行,让孩子如何更好的处理困难,积极面对挫折。适用于各种人群学习各种知识。
  • 穷日子 富日子

    穷日子 富日子

    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穷日子、富日子、都是过日子。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越来越难沟通,越来越难以寻找共同语言,不过有个话题却是全民共同感兴趣的,那就是“钱”。《穷日子富日子》是一本谈人与钱的书,一本谈论百姓财富生活的随笔集。本书大多数文章发表于上海金融报,其余发于《上海证券报》、《中国新闻周刊》等报刊。
  • 我们都是需要奖品的孩子

    我们都是需要奖品的孩子

    《我们都是需要奖品的孩子》内容为:我们可以选择一切,唯独无法选择父母;我们可以改变一切,唯独无法改变成长的经历。那些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影响着你我成年后的生活。但是,好在我们还有机会认识到它们,并且修正它们带来的不良影响,让自己重新走上成长之路。每年都有无数人因为求学求职失败陷入心理疾病的沼泽。为什么学业与事业会带给我们如此大的冲击?因为我们需要认同,需要赞赏,需要成就感,因为我们都是需要奖品的孩子。
  • 毕业不失业

    毕业不失业

    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需要优秀的综合素质。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大学时间里最快最有效地提高自身素质,如何对专业知识、能力与就业质量进行储备,如何在毕业的最短时间内适应瞬息万变的就业市场,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应当慎重考虑的问题。而这些,本书都会做出详细的阐述与建议,希望看完本书的大学生们能够更清醒地认识自己,为人生打下坚实基础,创造美好未来。
热门推荐
  • 初中and高中

    初中and高中

    本书讲述了“我”和他初中and高中的故事。
  • 暮日之辐射末世

    暮日之辐射末世

    含有核辐射的大片陨石降临地球,人类文明濒临灭绝。幸存的人类却仍然内斗不断。刘文,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在核战后进入军方的避难所,成为幸存者一员,但是在一次外出搜寻食物的任务中不幸被仇人丢在核辐射区,但最终幸运的活了下来,并意外的发生了变异。随着外勤次数的增多和了解了更多的信息,刘文发现陨石背后似乎隐藏着一双大手在推动一切,但是最后的幕后黑手却告诉了他令人难以置信的真相。
  • 女王陛下:酷拽校草爱养成

    女王陛下:酷拽校草爱养成

    一朝被灭门,她发起毒誓:伤我家人者,我定让你生不如死!!--背负着血海深仇的她,隐忍着生活在这吃人不吐骨的豪门,每天要面对是弑亲凶手的舅舅,暗地里早已建立起了自己渗透全球的势力。被迫到了国外,她卧薪尝胆。一次意外,她和妹妹救了Y国女王,被封公主,Y国成了她最强的后盾。皇室突变,她受命为新任女王,她又如何抉择?
  • 制天谭

    制天谭

    准备开新书,这十万字当练手了,书太监了大家不要见怪,不签一直码确实是对意志力的拉锯。
  • 演大荒

    演大荒

    远古时期,具体何时无从考。传说纪之初始,冬雷震震,夏雨雪覆,旱灾涝灾,先后而至,另有蝗灾不绝,凶兽横行,疫情难止。如此灭世情景,在神洲大陆上持续多年,城池破灭,百姓流离失所,帝王之威泯灭殆尽。宫廷或大家族中有窥得天地之力一二者,或得日月之力,或运星辰之力,或求诸于远古神兽,民间多谓之大能者。灭族危难之际,大能者各率一部,辗转神洲,只求人族不灭。经数年,灾情终灭但凶兽不退,人族十不存一,神州大地仍充满了灭世危机。幸存的大能者聚首于姬水之畔,与凶兽决一死战。最终,人族惨胜,凶兽自此隐匿山林之间,与人族势力泾渭分明。再过数十年,大陆太平,人族渐渐有了起色,从此重命一纪,谓之大荒。千百年后……
  • 三分策略 七分执行:中层管理者高效执行力的10项修炼

    三分策略 七分执行:中层管理者高效执行力的10项修炼

    本书收录了10项修炼,包括:“打靶要看靶心,明确执行目标”“适当授权,让执行畅通无阻”“有效管理,给执行充裕的时间”“知人善任,用能执行的人”“有效激励,提高执行效率”等。
  • 愿卿笑

    愿卿笑

    无意间,她穿越到另一个时代,成为魂师既来之则安之在这妖兽与人类共存的时代,且看他们一群性格迥然的人,一起踏上游途,边惩恶扬善,边互相调侃,笑傲江湖。只是他们之间情愫牵绕,必然经历曲终人散,而又破镜重圆。······寒冬腊月,雪花肆意,压不倒铮铮梅骨不可方物的红衣夭夭女子饮着一坛醉人的梅花酒。“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女子发现自己念着题不应景的诗歌,笑得花枝乱颤,在雪景映衬下,似冬日里的阳光,叫人不由自主地想要接近这温暖。有人说她没心没肺,其实并不然,人的一生难免有不称意的时候,别愁眉苦脸,笑一笑,总会拨开乌云见青天的。
  • 斩妖台

    斩妖台

    仙妖之战,打了数个纪元,强盛之极的天庭破灭,远古妖族也消失殆尽。是灵修世界还是妖修世界,却至今未有定论,我欲招来斩妖台,再斩它一个天地乾坤,斩出一个灵修世界。
  • 掌控者之路

    掌控者之路

    一本小说,一个世界,一个人,一双拳头。战遍诸天万界,拳意能通道,拳意战九霄
  • 魏宫二三事

    魏宫二三事

    谁说我大魏无八卦?寻人启示:《乡党名族任氏女,为何被遣之后销声匿迹?》邺城纪实:《沉鱼落雁美甄姬,一嫁袁绍子,二嫁曹操子,为何最终命丧黄泉?》今日头条:《倾国倾城女博士,足智多谋女中王,谁是曹丕心中最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