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79600000059

第59章 《三闲集·序言》

《三闲集》是鲁迅1932年4月编定,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的一本杂文集,收入他1928年和1929年所写的杂文,以及1927年《而已集》中未收入的杂文,共34篇。书末附有写于1932年的《鲁迅著译书目》。

本篇概括地叙述了1927年到1932年初时代背景下作者思想的演变。披陈了作者的心境,评论了文坛的风气。

总其要旨,大致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

第一,关于如何看待杂文的问题;

第二,关于如何看待反面文章的问题;

第三,关于如何看待自己世界观改造的问题。

首先,鲁迅从近几年来“纵意而谈”的“杂感”“确乎很少见”的情况谈起,说“我一时也说不出这所以然的原因。”这里用的是“史笔”,即不直接表态,而寓爱憎褒贬于仿佛客观叙事的字里行间。实际上已含蓄地揭露了这个原因,这正反映了自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蒋介石反动集团对思想言论统制的高压政策。因为“杂感”要“批评”时事,要“纵意而谈”,因此,首当其冲地受到了敌人的压迫。

然而排斥、打击、非难“杂感”的还有第二个方面,这也反映了文化界斗争的复杂性。这里有两种人,一种所谓“高等文人”“志趣高超的作者”,如所谓“正人君子”之流,实质上是依附新旧军阀的一伙人。他们以为“杂感”进不了“艺术之宫”的。他们对鲁迅的杂文“厌恶”和“鄙视”,正说明了鲁迅的杂文击中了他们的致命伤。人民内部也有些人对杂文的意义认识不够,认为杂文是“图报私怨”的攻击之具。

接着鲁迅讲到自己对“杂感”的态度,虽然被有些人看作“死症”,虽然“确也因此吃过一点苦”,“但编集还是想编集的”。犹如一个战士之爱上了自己得心应手、克敌制胜的武器一般,鲁迅对于“杂感”是有他亲切的战斗感情的。鲁迅不但是杂文最积极最热情的创作者,也是最积极最热情的提倡者,早在1925年4月28日致许广平信中说:“中国现今文坛(?)的状况,实在不佳,但究竟做诗及小说者尚有人。最缺少的是‘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我之以《莽原》(按,这是鲁迅主编的一种杂志)起哄,大半也就为了想由此引些新的这一种批评者来,虽在割去敝舌之后,也还有人说话,继续撕去旧社会的假面。”这里所说的“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也就是“杂感”即杂文。鲁迅一生战斗的业绩,可以说和他久经磨砺的武器分不开的。在剧烈的阶级斗争中,杂文的确是最轻捷的武器,恰如鲁迅所说:“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可以“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

鲁迅在这里幽默地说,当时上海“一二八”战事的“火的洗礼”,原以为会烧去他的这些剪存的旧稿,这样就可以仗此“洗掉了‘不满于现状’的‘杂感家’这一个恶”。这是对梁实秋的一箭,因为他曾诘问鲁迅:《“不满于现状”便该怎样呢?》,攻击鲁迅“好像一旦现状令他满意起来,他就没有杂感可作的样子。”(1929年10月《新月》月刊)既然旧稿没有为炮火所毁,于是就编辑起来,鲁迅用了一个绝妙的比喻,说:“好像大病新愈的人,偏比平时更要照照自己瘦削的脸,摩摩枯皱的皮肤似的。”这是因为过去这些旧稿都是鲁迅战斗的记录,其中字字句句都凝结着自己战斗的心血,倾注了战斗的感情。这是一个战士对已往的激烈战斗的追忆与自豪。其中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因为这些旧稿的编集还有现实意义。

当台静农编印第一本论述鲁迅及其著作的集子时,鲁迅建议他将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赞扬他作品的文章抽去,而要他补充陈西滢谩骂他的一篇文章,即致徐志摩的信。他提供读者可以借比较以鉴别真伪的条件。在鲁迅编印的杂文集中,有时在正文后面故意附录论敌攻击他的材料,有时索性把论敌攻击他的来信放在他的正文前面,有时则用后记的形式摘引了敌人攻击他的大量反面材料。鲁迅认为:“一任鬼蜮的伎俩随时消灭,也不能洞晓反鬼蜮者的人和文章”,“所以我以为以后应该博采种种无价值的别人的文章,作为附录的集子。以前虽无成例,却是留给后来的宝贝,其功用与铸了魑魅魍魉的形状的禹鼎相同。”(《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末定”草(六至九)》)在本文中,他提出单看“峨冠博带的礼堂上的阳面的大文,并不足以窥见全体”,必须“另外搜集也是‘杂感’一流的作品,编成一本,谓之《围剿集》”,借此明白“阴面的战法的五花八门。”这样才可以显出论敌卑劣的心理和鬼蜮的伎俩。因为“阳面的大文”,既以“峨冠博带”作为伪装,往往给人以假象,待到运用“五花八门”的“阴面的战法”,虽然用尽心计,却往往破绽百出,从而暴露了对手的真相。保存和研究这些反面文字,可以总结斗争的经验,为后来的战斗者借鉴。鲁迅鉴于思想斗争的长期性,所以他说:“这些方法一时恐怕不会失传”。从过去推知未来,就证明了这一点。如梁实秋之流的“左翼作家都为了卢布”说,“就是老谱里的一着”。既然“战斗正未有穷期”,那末,这“老谱将不断的袭用”就成为阶级斗争中必然出现的现象。因此,革命者就有必要研究他们的策略,研究他们的“五花八门”的“阴面的战法”。

在世界观改造的问题上,鲁迅主张贵有自知之明。在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中,他的对方可说对他已极尽攻击谩骂之能事,有的骂他“封建余孽”,有的骂他“法西斯蒂”,有的骂他“资产阶级最忠实的看家狗”,无产阶级“最恶的煽动家”,有的诬蔑他:“杀哟!杀哟!杀哟!杀尽一些可怕的青年!而且赶快!这是这位‘老头子’的哲学,于是乎而‘老头子’不死了。”(杜荃:《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面对同一阵营里“战友”的误解和攻击,这是一场严峻的考验。鲁迅没有因此消极,也没有“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对他们睚眦必报,至多婉而寓讽地嘲笑了他们思路不对,不会择敌,不敢向正面的敌人抗争。在这场论争中,他却首先“省察”了自己,发现了进化论的偏颇,轰毁了自己旧的思路,认为应该更注意用阶级观点去分析青年。

鲁迅虽然受到创造社、太阳社中一些人的横蛮粗暴的批评,但他还是谦虚地认为,“我有一件事要感谢创造社的,是他们‘挤’我看了几种科学底文艺论,明白了先前的文学史家们说了一大堆,还纠缠不清的疑问。并且因此译了一本蒲力汗诺夫的《艺术论》,以救正我——还因我而及于别人——的只信进化论的偏颇。”其实,早在1918年,他在北京时期,就读过列宁的《国家与革命》的片断,以后又读了不少诸如《联共(布)党史》《辩证法》《唯物史观解释》《阶级斗争小史》一类书。鲁迅因为与创造社的论争,更努力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以及有关文艺理论,并且结合当时现实斗争来读,从此使他的马列主义水平大为提高,因而他表示这是要感谢创造社的,这完全是一个革命家的襟怀磊落、光明正大的谦逊态度,与当时创造社、太阳社中某些人气量狭窄,目空一切的不正之风适成鲜明的对照。

鲁迅的杂文集,一般都附有序言或后记,说明成书原委,补叙书中未尽之意,突出这书当时和编集时对现实的战斗意义。或者抓住一点,再对敌人报以数鞭,例如本文谈到在香港时所作的两篇演讲——《老调子已经唱完》和《无声的中国》,竟被当局指为“邪说”,禁止报上刊登。鲁迅接着说:“是这样的香港”。这六个字,说明了香港作为帝国主义殖民地的实质,同时为下文作了铺垫:“但现在这样的香港几乎要遍中国了”。这更说明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白色恐怖已经和殖民地的香港毫无二致,如出一辙。这便是在叙述中抓住一点,向敌人报以数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说明鲁迅念念不忘的是对敌人斗争。

鲁迅的序言或后记还有一个特征,就是纵意而谈,披陈自己的心境,仿佛与读者促膝交心。鲁迅的思想是和他的读者交流的,是和他的读者发生共鸣的,使我们感到,他是以真正平等的态度对待他的读者的,他是把他的心交给读者的,因此,读者也就容易接受他所宣扬的真理,这是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

这是鲁迅杂文集的序言或后记的共同的特征,他的每篇序跋还有不同的写作上的特点。例如本篇,他从“杂感”谈起,加以发挥,引出文章的层层波澜,“杂感”的少,说明文禁的严;“杂感”的受到奚落排斥,说明刺痛了敌人;有名的人未必不写“杂感”,但化名后却不敢公开,故意任其消灭,说明心术不正,为的是“图报私怨”。其实这也是一种“五花八门”的“阴面的战法”,由此使鲁迅悟到单看礼堂上“峨冠博带”的“阳面的大文”是要上当的。这样,他就总结出这一条斗争中的经验。

对自己“思路因此轰毁”,鲁迅既强调了革命实践的重要性,他曾说过启示我的是事实,特别是中国的事实。同时他又强调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由于作者当时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辩证法,因此对自己思想发展的“省察”就毫无畸轻畸重的毛病。

同类推荐
  • 人间情怀:郑振铎作品精选

    人间情怀:郑振铎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世界百部文学名著速读:马可·波罗游记

    世界百部文学名著速读: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1254—1324年)出生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家庭经商。17岁时,年轻的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可罗·马可和叔父马飞阿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他们穿越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全境,横跨中亚的沙漠地带,翻过帕米尔高原,经过喀什、于田、罗布泊、玉门。历时三年半,不畏艰辛,终于来到他们梦想中神秘的东方古国。
  • 茹实斋吟草(高平作家丛书)

    茹实斋吟草(高平作家丛书)

    中华诗词再度兴起,点燃了我写作的热情。对于古典诗词,在我心中可以说是一方圣地,喜欢文学是从唐诗宋词的语境和意象中浸洇萌生的。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即使在万马齐喑的年代,常羡慕先辈们虽戎马一生,却“腹有诗书气自华”;时至离岗,常恨人生苦短、岁月无多,却无缘亲近圣境,为诗国朝香。本以为今世难于一偿夙愿,不意晚年逢盛世,竟操觚一试,旧梦重温,拿起秃笔,发乎于情而形于诗,尤其是现代化的通讯和网络提供了便捷而广阔的写作空间。暇时,或写物会意,或缘事抒情。几位好友以时闻、事物、节俗、民生为题酬唱赠答,以表达对生活的体识和经验。
  • 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在今天的展览厅中邀集了跨时越空的古时文明,其中有神态从容的仪仗出行,流光溢彩的鎏金铜龙,贴金彩绘的文武官俑,威武勇猛的汉代辟邪,颇感震撼的围屏石榻,举世瞩目的多重宝函,……真可谓:周秦汉唐大巡礼,西物东观成晟事。浦江数度示瑰宝,甲申一展夺新丽。琴文剑胆旧营起,诗意军魂三秦地。金银装点何家村,宝函稳坐法门寺。西周逨鼎破混沌,唐墓壁画融神奇。茂陵铜马铸汉威,渭陵玉鹰承坚毅。安伽石榻镇雷霆,狮纹白玉惊艺史。周秦雄风汉唐歌,盛世文物千年稀。
  • 散文随笔篇(名人佳作)

    散文随笔篇(名人佳作)

    散文作为一种轻灵而又自由的文体,往往通过生活中偶发的、片断的事象,去反映其复杂的背景和深广的内涵,使得“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热门推荐
  • TFBOYS之永远的信仰

    TFBOYS之永远的信仰

    简历:三个世界的女孩;三个不同性格的女孩。活泼可爱,大方成熟,冷漠真诚……一个偶然间的相遇,与TFBOYS从粉丝变成了朋友。相遇到相识,相识到相知,相知到相守……六人之间的故事,不会像童话、小说一般轰轰烈烈,他们有过争吵,有过误会,有过矛盾……倘若另一个他(她)是自己的命中注定;即使再多矛盾,再多误会……终会有情人终成眷属。
  • 美丽之惑

    美丽之惑

    这些故事囊括了引起关注的所有元素:金钱、权力、美酒和秀色,可谓: "金钱与权力齐飞,秀色共美酒一色"。
  • 风云御剑录

    风云御剑录

    天宝年间,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迈起了由盛转衰的步伐,藩镇割据,社会动荡,江湖风起云涌。河南道陈州颖水畔,一位乡下的牧羊少年因见义勇为得罪权贵,被逼无奈流落江湖,从青楼小跑堂干起,一步步成长为叱咤风云的剑客......
  • 特别调查事务所

    特别调查事务所

    在这个世间,不是每一件事都是真实的,人们肉眼凡胎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而在这个快节奏的城市里,谁又是披着人皮的伪善者,在黑白颠倒的时代里,还能分得清,谁是黑,谁是白;在霓虹灯璀璨的夜市里;在喧闹腐朽的夜空下,又有谁能看清这世间的本来面目?
  • 英雄联盟谜之穿越

    英雄联盟谜之穿越

    泡吧学生莫名穿越,来到奥法学院,被瑞滋看上的天选者,会阻止莫洛雷毁灭大陆吗?(爱LOL的盆友们一定要看哦)
  • 旷世玄者

    旷世玄者

    农家小院的一位懵懂少年,被突然闯入的黑衣人彻底打乱了原本的平静生活。当巩林刚刚踏上复仇的道路上时,却无意闯入了一个山洞里。当一位对玄者世界毫不了解的少年发现自己是异于常人的天生奇才时,当真正踏进世界,发现道路并没有那么平顺时,少年巩林将何去何从?精彩玄幻小说(旷世玄者),带你走进玄者的世界!等级排列:凡!英!王!皇!圣!祖!主要属性:雷,光,风,雨,土,木等……
  • 终结序曲

    终结序曲

    那一柄铁剑横空,斩灭千万邪灵。那一幡拘神驿鬼,唤回天地战圣。那一碑名唤天下,镇封无尽虚空。那一道、那一妖、那一魔、那一鬼、那一伪君子、那一大丈夫诸生共舞,只为谱写轮回序曲。____________就这一本书,老子不信写不好!!!
  • 最佳强娶:总裁追妻令

    最佳强娶:总裁追妻令

    许念,二十岁那年,被家人抛弃,拒之门外,她在门外哭喊,最后晕倒在了暴雨之中。再次醒来是在陌生人男人的家里,这个男人收留她,给她工作,待她温柔。许念一心认为他是个好人,对他无话不说,然而就是这个好人,给了她一生都难以忘记的痛苦回忆。深夜,他压她在身下,用好听用性感的嗓音宣誓主权。他说:“你是我的,并且只能是我的。”许念泪水沾湿了枕头,她哭着求他别这样,然而,一切都是徒劳。他霸占她,囚困她,剥夺了她的自由。她不甘心,一直想办法逃走。一次失败,第二次成功。就在他们的结婚典礼上,那一刻,她真正明白什么表情叫做面如死灰……
  • 晴天痞俪

    晴天痞俪

    遇见你,便是此生最美的风景。浓烈相守,淡淡相依。你若归来,便是晴天。
  • 叶落玄黄

    叶落玄黄

    高考完了,失落了;曾经的梦,被唤醒;未来的路,尤未定···从现代走向远古,迎着昔日的风,踏着鲜血的路,红颜娇美,缘分难留,一步步的巅峰,一剑剑的从容,雕刻出一个古朴少年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