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79600000026

第26章 鲁迅小说中“我”的形象

在鲁迅小说中,有些是以主人公的第一人称叙述的,如《狂人日记》、《伤逝》,这类小说很明确,当然谁也不会怀疑“我”就是作者自己。有一类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如《社戏》,其中的“我”当然更多地概括进作者自己的思想和风貌。但是,既然是小说,总要加以想象和虚构,因此也不可能完全等于自叙传。其中的“我”,是一个封建阶级所谓书香门弟的子弟,在劳动农民的孩子面前,他常常为由于强迫接受了封建主义的教育,对农村的生产劳动一无所能一无所知而感到羞愧,例如看见黄牛不敢走近,这时,“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了。”在《故乡》中,他十分钦佩少年闰土,因为他“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后来,彼此都长大了,待到“我”回故乡迁居,闰土已经改口叫他“老爷”了,并一再声明,以前的哥弟相称是干渎和冒犯。这阶级壁垒的升起,使得“我”很痛苦。这里的“我”的形象中,显然浮现出作者的思想的面影。抱着“下等人胜于上等人”的观念的作者多么不愿意看到这种人与人之间等级森严的阶级壁垒,在这里,使我们看到了“我”与作者的精神世界的交融。但是,“我”仍然不等于作者。

至于大部分小说,虽用第一人称,“我”的形象则完全不能与作者等量齐观,他们往往是作者批判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们并没有忘记,在《一件小事》中,正是以“我”的一事当先就计较个人利害的劣根性反衬了那位属于无产阶级的人力车工人的高大形象。

当然,《一件小事》中的“我”,并不是否定的形象,他有不少优点,其中最突出的优点便是对封建军阀统治的强烈不满,显然是属于当时革命的动力之列的。他对自己所接受的封建教育的背弃而却在属于无产阶级的城市苦力工人身上找到了奋进的力量,这就是“我”的进步性所在。但是,“我”显然不等于作者。看到老妇人被车把带倒而责怪车夫主动去承担责任是多此一举的心理显然是为伟大的鲁迅所不取的。在这里,“我”与作者的精神世界就有着高下的疆界。

在一次美术展览会上,我看到一幅以《祝福》为题的油画,画着鲁迅在与已经沦为乞丐濒临死亡边缘的祥林嫂谈话。看来,似乎是在解答她死后灵魂有无的问题。将《祝福》中的“我”看成作者本人,这是对鲁迅的亵渎。

这篇小说中的“我”,虽然一听到鲁四老爷“大骂其新党”就觉得话不投机了;一见到鲁四老爷的那些理学教本就表示决计要走了。但是,在祥林嫂死后灵魂有无的考问下,“我”先是支吾其词,后来终于以“说不清”为挡箭牌。据“我”自己讲,“‘说不清’是一句极有用的话。不懂事的勇敢的少年,往往敢于给人解决疑问,选定医生,万一结果不佳,大抵反成了怨府,然而一用这说不清来作结束,便事事逍遥自在了。我在这时,更感到这一句话的必要,即使和讨饭的女人说话,也是万不可省的。”在这里,鲁迅批判了那种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

“我”的“说不清”的回答,正如《明天》中王九妈对待单四嫂子向她询问孩子病状时的冷漠态度,她“唔晤”了两声,“把头点了两点,摇了两摇。”完全丧失了对别人的痛苦的感受。不更事的少年,敢于给别人排难解纷,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尽管他们出的主意并不十全十美,甚至不无失误,也比冷眼旁观的冷漠态度可贵得多。从这个良好的主观愿望出发,他们有可能同时注意到自己对别人帮助的客观效果。而“说不清”之类的处世哲学,却首先把关心别人的大门堵死了。已经不用也说不上再去考虑帮助别人时的客观效果。对别人的痛苦置若罔闻,只求得自己内心的平静。这实际上也是对现实闭起眼睛。

是的,在对祥林嫂回答了“说不清”以后,“我”也总觉得不安,“仿佛怀着什么不祥的豫感”,但是,“我”还是采取了逃避的办法,他想到了要去吃福兴楼的清墩鱼翘,明天决计要离开鲁镇了。是的,当“我”听到了祥林嫂的死讯时,“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但是,“我的惊惶却不过暂时的事”,他把祥林嫂的死看作一种宿命的悲剧,所谓“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从而使自己感到轻松,并且由此“渐渐的舒畅起来”。这就是说,他虽然目睹了祥林嫂的悲剧,也略一震动,但考虑的却是如何从不幸的精神世界中努力救出自己,这正是当时胡适宣扬的人生哲学。胡适曾借易卜生宣传和提倡的一种所谓“真益纯粹的为我主义”。他转述易卜生的一封信中的话:“要使你有时觉得天下只有关于我的事最要紧,其余的都算不得什么。……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有的时候我真觉得全世界都象海上撞沉了船,最要紧的还是救出自己。”胡适接着说:“最可笑的是有些人明知道世界‘陆沉’,却要跟着‘陆沉’,跟着堕落,不肯‘救出自己!’却不知道社会是个人组成的,多救出一个人便是多备下一个再造新社会的分子。所以孟轲说:‘穷则独善其身’,这便是易卜生说‘救出自己’的意思。”据胡适说,这种“为我主义”,其实是“最有价值的利人主义。”

对人民诉说的苦难闭起眼睛,采取听之任之、不问不闻的态度,这正是从不幸的世界中努力救出自己,其结果只能有利于压迫阶级,客观上站到了压迫阶级的一方。正因为如此,鲁迅对这种明哲保身麻木不仁的处世哲学一贯采取批判的态度。

从《祝福》中的“我”的“说不清”,到《在酒楼上》的吕纬甫的“敷敷衍衍,模模糊糊”,包括《端午节》中方玄绰的“差不多”,以及在鲁迅后来的杂文中经常提到的“今天天气哈哈哈……”的口头禅,实际上都是否认阶级压迫的遁词。鲁迅从来就反对在人民的疾苦面前闭起眼睛,用“瞒和骗”来自欺欺人,而主张不隐瞒任何客观事物真相的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明确的是非和热烈的爱憎,成为伟大鲁迅的一个显著的思想特点。因此,《祝福》中的“我”怎么会是鲁迅自己的现身说法呢?恰恰相反,鲁迅对“我”,通过揭露他的“说不清”的哲学,给予严肃的批判。如果误认为《祝福》中的“我”就是鲁迅,岂不是对鲁迅的亵渎。

《在酒楼上》中的“我”,虽然思想境界比吕纬甫高,但他也是在灰色的生活道路上挣扎。因此乍遇吕纬甫,他还感到相当自卑,认为自己不配还称吕纬甫为朋友。他对吕纬甫说到彼此在辛亥革命时的豪情时,还对吕纬甫抱着期望。吕纬甫说出自己现在已经倒退到在教孔孟之道一类经书时,“我”很失望,他说:“我实在料不到你倒去教这类的书。”但是,当吕纬甫说出自己“连明天怎样也不知道,连后一分……”这样对前途丧失信心的话时,“我”却没有任何回答,他显然也在迷惘之中。在这里,分明也烙印着作者的某些思想。因为作者当时正在徬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不知道这‘新的’该是什么,而且也不知道,‘新的’起来以后,是否一定就好。”但是作者始终是战斗者,即使“徬徨”也不忘“荷戟”前进,与“我”就完全不同。因此作者虽然不能通过“我”的形象明确回答吕纬甫的新路该是什么,却完全能决然否定吕纬甫的那种随俗浮沉的倒退行为。

同样,在《孤独者》这篇小说中的“我”,虽然思想境界远比魏连殳高,例如他觉得魏连殳的性格太冷,把生活看得太黑暗,意志太消沉;他不满意魏连殳客厅里那些颓废派的青年,“螃蟹一般懒散而骄傲地堆在大椅子上,一面唉声叹气,一面皱着眉头吸烟,”他也反对魏连殳认为生活中只有孩子“全是天真”,他说即使孩子中也有坏根苗;他认为魏连殳的孤独,是“亲手造了独头茧,将自己裹在里面了。”他对魏连殳说:“应该将世间看得光明些。”但是这篇小说中的“我”也拿不出任何进取的方案来,因为他自己也在压迫下挣扎。“我”收到魏连殳一封告诉他做了军阀师长顾问的信,虽然“有些不舒服,而同时可又夹杂些快意和高兴”,认为魏连殳的“生计已经不成问题,我的担子可以放下了。”这表明,魏连殳失节的事并没有使他震惊,这是因为,他是用资产阶级角度去看待这件事的。辛亥革命领导者的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使他们划不清与封建军阀的界限。既然用这样的观点去看,那末,魏连殳为了吃饭问题去当了军阀顾问似乎可以并不介意,如果这样,魏连殳也不会因为躬行自己先前所憎恶的一切而自戕。在这里,“我”的政治立场显然与作者有严格的区别。

后来,封建势力对“我”的压迫也更甚了,“我”就只好极为小心,小心到连吸烟的烟卷也“谨防飞散”,仿佛到了荆天棘地的处境,因此甚至弄得自己也“百事俱废”,从此将魏连殳忘记了。待到参加魏连殳的入殓的丧仪,并知道他临死前的一些情况以后,他当然十分悲愤,但他一想得魏连殳的那种对周围发泄仇恨的报复行为,他感到轻松畅快,仿佛也出了一口气。在这里,“我”显然也有着以发泄个人仇恨的报复为快意的弱点。这是面对强大的压迫势力,在没有找到强大的群众力量以前的知识分子的通病。作者虽然也有过这样的思想,但是,经过五四时代精神的洗礼,五四低潮期的锤炼,他十分注意斗争的策略,常常告诫青年“须是有不平而不悲观,常抗战亦自卫,倘荆棘非践不可,固然不得不践,但若无须必践,即不必随便去践,这就是我之所以主张‘壕堑战’的原因,其实也无非想多留几个战士,以得更多的战绩。”鲁迅这时十分反对孤注一掷,图一时之快的所谓向旧社会报复,十分反对这样一种实际上是脆弱的表现。这显然与同情魏连殳式的报复的“我”是有所不同的。作者对《孤独者》中的“我”是持着批判态度的。

不用说,无论《在酒楼上》或《孤独者》中的“我”都概括着作者生活中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因此他们有些经历和举动,也类似作者的经历和举动,这往往使读者误以为“我”即作者的原因。但是,如果结合作者的思想状况来看,就泾渭分明,与“我”判若两人。

早在“五四”前夕,鲁迅就从旧世界的“有主义的人民”中,“看出一种薄明的天色”,预示“新世纪的曙光”。他深信:路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他提出要以“深沉的韧性的战斗”争取经济制度的改革。因此,他虽然当时还没有接受马克思主义,但是他一面战斗,一面追求。在战斗和追求中,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他逐渐扬弃自己的思想武器,逐渐实行自己世界观的变革。正是在对旧的思想武器逐步扬弃的过程中,他特别看清楚了与自己有着类似经历的知识分子的弱点,对他们进行了批判和讽喻。希望他们能摆脱这些思想上的弱点。当然,鲁迅在当时还没有可能指明他们应该走的道路,他只是暗示地指出了横在他们面前的死胡同。这死胡同,从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到胡适的“努力救出自己”,都是只会使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通往投靠大资产阶级那里去的。鲁迅鼓励他们应该另觅新路,有所追求,有所前进,这在客观上就便于使知识分子走上正确的道路。他唤起当时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应该警觉自己的通病,这在客观上就为马克思主义在知识分子中间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鲁迅在小说中常常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就加强了小说的散记体的特色,给读者造成一种仿佛是作者亲历其境的亲切感,但是,“我”的形象却并不等于作者的现身说法,它是一个典型,它的思想容量像别的典型一样,都是从大量的生活现象中概括的。“我”的形象,鲁迅不只使它担任一种讲述者的角色的任务,通过“我”的讲述和应对中,同样反映了“我”的精神面貌,一笔并写两面,这对我们现在某些作品中第一人称形象不够丰满、“单打一”的缺点来说,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1980年11月

同类推荐
  • 野菊花

    野菊花

    野菊花,经风雨,傲霜冻,鲜艳美丽,芳香迷人;花中强者,品质高洁,多好的野菊花!它是浓缩作者七十余年生活历程的真实写照,又是他们夫妻神圣而纯洁爱情的象征。作者以野菊花作书名,含义深刻。
  • 幕后珍闻

    幕后珍闻

    当您在舞台前或者银幕上,观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的时候,本集报告文学想告诉您:幕后珍闻——《中国革命之歌》诞生记。
  • 尘世琐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尘世琐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林徽因全集

    林徽因全集

    《林徽因全集》收录林徽因的诗歌、散文、小说、书信、剧本、译文以及建筑方面作品,共分四册,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林徽因全集》。这些文章,或写亲友交往、家庭琐事,或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或是发表真实的议论,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诗文玲珑剔透、感情细腻、风格婉丽,颇富美感;建筑相关作品深入浅出、审美独特,古典韵味十足。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可读性和收藏价值。
  • 云萝姑娘:庐隐作品精选

    云萝姑娘:庐隐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热门推荐
  • 小农民的奋斗历程

    小农民的奋斗历程

    家逢惨变的张小东,因缘际会获得一枚种田戒指,为让弟弟妹妹过上幸福的生活、继续完成学业,开始了种田生涯,小农民也有大前途,且看一个小农民的不平凡的奋斗历程。
  • 邪夫溺宠:仙尊有事网上谈

    邪夫溺宠:仙尊有事网上谈

    穿越变蜘蛛!馋上人家凤凰仙尊?说好的甜宠呢,说好的走上人生巅峰呢?结果就这样让人家给“吃”了?不行,下次有事必须蛛网上谈!
  • 何妨弃世

    何妨弃世

    没有谁能束缚住思想,即使脑子被生活占满,只要拿起一张雪白的稿纸,我都能让思想开一段奇幻的小差,让油墨流淌出自由的小溪。没有了压力模糊了前程未来。我迫不及待的造出这么一个人,帮我完成一次次冒险与超越,他肆无忌惮的苦笑癫狂敢爱敢恨,他永远单纯,却不断触碰成熟的门槛。“发展到最后的世界,将是自我的高度实现,不管人,还是其他生灵”他坚定的认为
  • 冥念

    冥念

    简介一:支离破碎,姬云的脑海中回荡着一声声熟悉而又陌生的话语,一个个撼动心扉的字眼一闪而过。睁眼时,再回想脑袋刺痛无比,才得知自己的记忆被封印了。封印记忆的,是一面由木头制作,却平滑无比,能照出自己模样的木镜。镜有两面,那另一面,前生所见无论记忆,还是神通法宝,亦或者逆天造化,全部被封印在那里。简介二:命运长河,冥冥天道自定?姬某之名,只有姬某之念可以主宰!若苍天下繁衍的众生逃不过天道的掌控,那么天眼之外诞生的我,又何须忌讳!姬某之命,冥冥自定,姬某之念,是踏天冥念!《冥念》书友群591-526-434,欢迎你的加入。
  • 重生之文豪

    重生之文豪

    陈平穿越平行世界抵抗各种诱惑和威胁在这个世界用小说成为文豪
  • 一生要培养的习惯与性格

    一生要培养的习惯与性格

    本书将影响人生的100种习惯和100种性格进行了分析,指出引导人生正确方向的好习惯和性格。
  • 青春!不散场

    青春!不散场

    他们相遇在青涩的校园在她即将离去的瞬间,他的爱为她转身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他愿与她共同走进婚姻的迷城,互宠一生!在这个群像的故事里各种人物光怪陆离的登场他们有些为了利益,有些为了爱情,有些为了手足有些为了恩情,有些为了信仰,有些为了复仇如同纵横交错的线在恩怨情仇中演绎着一个个错位的人生
  • 拒嫁皇家:倾城一颦笑

    拒嫁皇家:倾城一颦笑

    被情所伤,即使伤好了,不痛了,却还是会留下疤痕。欧阳璇懿也是深中情伤者,本已打算出家为尼,从此不问凡尘世事。谁料,他,出现了……
  • angle残留的温度

    angle残留的温度

    那年的你,已经不再是现在的你了,说好的在一起呢
  • 重生之七彩神体

    重生之七彩神体

    他被兄弟陷害被迫自爆同归于尽,一缕残魂飘落世俗界转世沐家三少爷,神魂几乎毁灭被认为无法修炼得废材,被家族抛弃成为下人,十二岁那年偶然觉醒神魂,突飞猛进,昔日废材大放光彩……七彩神体何来废材?此乃天地间最强大得神体,没有之一。且看沐风如何一步步勇闯修真界,仙界,神界……记忆恢复,如何复仇?当初为何被人追杀?沐风身世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