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俊是李显的三儿子,神龙二年(706)七月被封为太子。韦皇后所生的邵王李重润,早年间被武则天逼迫自杀。她很怀念这个唯一的儿子,对非己所出的李重俊特别仇视,常常咬牙切齿地嘀咕:“俺儿要是活着,哪轮得着你小子当太子!”李重俊出身卑微,母亲原本是宫里普通的宫女,偶然被酒后乱性的李显临幸,才有了李重俊,原本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太子之位,却因为自己的儿子早死,白白被一个卑微的宫女生的儿子捡了大便宜,一向心眼很小的韦氏,自然会心里不平衡。
武三思内心想要篡位,将李家的江山变成武家的。他瞧不起皇帝李显,对这种老婆给自己戴了绿帽子,却浑然不觉,,还对自己这么信任的愚蠢的人,武三思只想说真是天助我也,武三思意识到韦氏是自己情人,安乐公主又是自己儿媳,李显两个言听计从的人,都是自己的人,武三思开始做起了皇帝梦。不过,武三思还是有怕的人,这个人就是太子李重俊,因为李重俊性格果断,敢作敢当,手下又有一批胆大妄为的部属。
武三思极欲扳掉这块绊脚石。他的儿子武崇训和儿媳安乐公主对李重俊亦极不友好,经常公开凌辱太子,当众叫他为“奴才”。武崇训还唆使老婆上书李显,请求废黜李重俊,立自己为“皇太女”。李显没有答应,要知道自己那位说一不二的母亲都没有立自己最喜欢的小女儿太平公主为皇太女的想法,自己怎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立自己女儿呢,所有对自己女儿,一向有求必应的李显有责怪女儿。
李重俊受不了武家上下的对自己的迫害,景龙元年(707)七月初六,率三百多羽林军骑兵闯入武家。将武三思、武崇训父子双双斩首。安乐公主当时人在皇宫,侥幸免于一死。
血洗武家后,李重俊一不做、二不休,率军杀向皇宫。他是想像曾祖父李世民当年发动“玄武门之变”一样,逼父亲李显禅位,自己上台。
李显闻变,与韦皇后、安乐公主爬上玄武门门楼,调兵遣将,阻挡儿子。李重俊兵锋受挫,一时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李显趁机向叛军喊话:“你们都是俺的卫士,何苦跟着别人造反?如果杀了领头的,俺保证你们升官发财!”看来多年流放生涯,让李显对人追逐利益的本质,早已经看透,几句看似大白话的喊话,相当抵用,因为这些话接地气。李显再一次避免了大动干戈,靠着自己的好运,又一次不战而屈人之兵。在利益面前,李重俊的军队发生内讧,互相残杀。毕竟是造反可是杀头,还连累家人的,有的人动摇了。李重俊见不是头,拨马就逃,中途被左右所杀。李重俊之死,死于自己对形势估计不足,一个致命的失误是出在杀武三思身上,立即杀武三思是解恨,但也给李显和韦氏发出一个危险信号,下个轮到自己了,所以让李显有了充分调兵遣将的时间,关键是李重俊手里只有三百死忠,李重俊希望跟自己曾祖父李世民一样逼宫,却没有李世民身经百战对运筹帷幄,李重俊没意识到宫里核心部队还在李显手里,所以李重俊失败是在所难免的,李重俊的死给了旁观者李隆基极大的中震撼和启示,只不过李隆基当时还没有帝王的心思,直到遇见一个人。
儿子李重俊死了,李显并没有感到悲伤,反而觉得他该死,谁叫他造反呢!亲家武三思之亡,却使李显两口子痛心入骨,大叹又少了一个“忠臣”,缺了一个帮手。你说缺心眼到李显这种份上,李显怎么不算是极品皇帝!
两口子一嘀咕,下诏追赠武三思为太尉、梁宣王,武崇训为开府仪同三司、鲁忠王,并给予他俩一个隆重的葬礼。韦氏对情夫的惨死,犹为难过,少不了偷偷派人去祭奠一番。好在她身边不缺献殷勤的男人,渐渐地就不再思“三思”了。
一个武三思倒下了,几个娘们“雌”起啦。一干“巾帼英雄”蜂拥而至,包围李显,折腾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