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时候,得不到的原因不是你没努力,而是你的心放得太大,却没学会收网。
有的人活泼可爱,却为没有令人惊艳的美貌而苦恼;有的人生活安稳平淡,却为没有豪门的奢华而遗憾。许多人总是抱怨自己的生活不好,不知足而去羡慕别人,实际上却并不了解别人的生活同样也有不如意的地方。他们不懂得,万事只要自己知足就好,只有了解自己已经拥有的和真正需要的东西,停止与别人的比较,才不会“身在福中不知福”,才不会只为了多一顿美餐或多一块金币而落到更悲惨的境地。
有一个人在河边钓鱼,他钓了非常多的鱼,但每钓上一条鱼就拿尺子量一量。只要比尺子大的鱼,他就都丢回到河里。
旁观人见了不解地问:“别人都希望钓到大鱼,你为什么将大鱼都丢回河里呢?”
这人不慌不忙地说:“因为我家的锅只有尺这么宽,太大的鱼装不下。”
这个人一定是个快乐的人,他懂得不必为了一时的欲望而给自己带来更多的烦恼和麻烦。
有些时候,得不到的原因不是你没努力,而是你的心放得太大,却没学会收网。
深海里,一只小鲨鱼长大了,开始和妈妈一起学习觅食,它逐渐学会了如何捕捉食物。妈妈对它说:“孩子,你长大了,应该离开我去独自生活。”鲨鱼是海底的王者,几乎没有生物能伤害它们,所以虽然不在小鲨鱼的身边,但妈妈还是很放心。它相信,儿子凭借着优秀的捕食本领,一定能生活得很好。
几个月后,鲨鱼妈妈在一个小海沟里见到了小鲨鱼,它被儿子吓了一跳。小鲨鱼所在的海沟食物来源很丰富,鲨鱼妈妈就是被鱼群吸引到这里的,小鲨鱼在这里应该变得强壮起来,可是它看上去却好像营养不良,很疲惫。
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鲨鱼妈妈觉得很奇怪。它正要过去问小鲨鱼,却看见一群大马哈鱼游了过来,而小鲨鱼也来了精神,正准备捕食。
鲨鱼妈妈躲在一边,看着小鲨鱼隐蔽起来,等着马哈鱼到自己能够攻击到的范围。一条马哈鱼先游过来,已经游到了小鲨鱼的嘴边,也丝毫没有感觉到危险。鲨鱼妈妈想,这下儿子一张嘴就可以美餐一顿。可是出乎它意料的是,儿子连动也没有动。
两条、三条、四条,越来越多的马哈鱼游近了,可是小鲨鱼却还是没有动,却盯着远处剩下不多的马哈鱼。这个时候小鲨鱼急躁起来,凶狠地扑了过去,可是距离太远,马哈鱼们轻松地摆脱了追击。
鲨鱼妈妈追上小鲨鱼问:“为什么不在马哈鱼在你嘴边的时候吃掉它们?”小鲨鱼说:“妈妈,你难道没有看到,我也许能得到更多?”
鲨鱼妈妈摇摇头说:“不是这样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但机会却不是总有。贪婪不会让你得到更多,甚至连原来能得到的也会失去。”
人又何尝不是这样?为了更多更大的欲望,而以已经拥有的东西当赌注,最终“赔了夫人又折兵”。
在一间很破的屋子里,有一个穷人叫鲁弗斯,他穷得连床都没有,只好躺在一条长凳上。
鲁弗斯自言自语地说:“我真想发财呀,如果我发了财,决不做吝啬鬼……”这时,在鲁弗斯身旁出现了一个魔鬼。魔鬼对他说:“好吧,我就让你发财吧,我会给你一个有魔力的钱袋。”魔鬼又说:“这钱袋里永远有一块金币是拿不完的。但是你要注意,在你觉得够了时,只有把钱袋扔掉,才可以开始花钱。”说完,魔鬼就不见了。在鲁弗斯的身边,真的有一个钱袋,里面装着一块金币。鲁弗斯把那块金币拿出来,里面又有了一块。于是鲁弗斯不断地往外拿金币。鲁弗斯一直拿了整整一个晚上,金币已有一大堆了。鲁弗斯想:这些钱已经够我用一辈子了。
到了第二天,鲁弗斯很饿,很想去买面包吃。但是在他花钱以前,必须扔掉那个钱袋,于是他便拎着钱袋向河边走去,可是到最后他又舍不得扔,又回来了。
鲁弗斯又开始从钱袋里往外拿钱。每次当他想把钱袋扔掉之前,总觉得金币还不够多。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鲁弗斯完全可以去买吃的、买房子、买最豪华的车子,可是,他对自己说:“还是等钱再多一些吧。”
鲁弗斯不吃不喝地拿,金币已经快堆满屋子了。同时,他也变得又瘦又弱,脸色像蜡一样黄。鲁弗斯虚弱地说:“我不能把钱袋扔掉,金币还在源源不断地出来啊!”
最后,鲁弗斯成了一个看起来极老的人,但他还是抖着手往外掏金币,最后,终于饿死在了自己的长凳上。
渴望更多的金钱是人一种正常的心态,但是有钱是为了过更好的生活,而鲁弗斯却不明白这一点,只一味地以为钱越多越好,即使不吃不喝不睡觉也要拿到更多的钱,这就是一种对金钱的变态追求了,也就是苛求。
心灵处方
列个清单,看看自己都拥有什么:美好的家庭、聪明的孩子、知心朋友……以后再得到什么就继续填加进去,一方面能让自己感受到当下心灵的富有,另一方面也能督促我们去追求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