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创富心态
要想成为富人,先摆脱穷人的想法富庶的生活来自创富的心态
◎金钱是天使和魔鬼的结合体
大多数人,不管钱多钱少,每天都得面对钱所带来的压力。的确,贫穷不会为个人和社会带来任何好处,金钱对任何人都很重要。当我们手中没钱时,情绪就会大受影响;口袋里有钱,银行里有存款则令人更加自信和轻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拥有一定的财产,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金钱使人们能够从事许多有意义的活动,对财富的向往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从这个角度讲,金钱是有益的。努力为公司、为自己赚钱,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社会创造价值、创造财富是每个人的职责。
金钱是天使和魔鬼的结合体,它具有极强的诱惑力。它可以用来干好事,也可能滋生罪恶。有人说,金钱是“万恶之源”,会带来贪婪、欺骗,会蒙蔽人的眼睛,甚至使至亲反目成仇。
的确,金钱会带来灾祸,但这并不是绝对的。金钱本身并没有善恶对错之分,关键看你如何对待它。只有当金钱诱使人游手好闲、贪图享乐时,它才是一种带来不幸的东西。
我们要有创造财富的意识,但又不能贪财。我们努力赚钱的前提是获得金钱的手段要光明,不可贪小便宜,以致毁了自己的一生。虽然金钱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金钱并非我们人本身,它充其量是与我们密切相关的身外之物罢了。
我们要聪明地加以取舍,于我有益者,要不懈追求;不利身心者,纵然被夸得天花乱坠,也不为其所动,毅然拒绝。否则,盲目追求只能让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活得喘不过气来。
很多人为了追求金钱、财富疲于奔命,甚至铤而走险,其实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样拼命地追求又有什么意义呢?可是很多人却不能真正明白其间的道理。
◎金钱是你的仆人而非主人
金钱是一种观念,你想让它成为什么东西,它就能成为什么东西。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够拥有财富,能够过上富足的生活,那么他就会通过他的努力来达到目标;反之,一个人总觉得自己一无所能,那他就会真的一无所能。
金钱本身并不能使人快乐,那种认为有钱后人一定会快乐的观点是错误的。如果一个人在致富过程中没有感到快乐的话,大多数情况下,他在富有之后也不会快乐。
美国富豪巴菲特认为,快乐仅仅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拥有上百亿美元的他已安排好后事。他将其遗产以信托基金的方式交由几位极具智慧的人来决定钱的用途,他们对这笔钱的支配拥有绝对的权力,且不受任何限制。巴菲特宣称,对于遗产的用途不预先设附加条件,因为他希望这笔基金日后不会变成官僚十足的传统基金,他说:“如果他们搞出个高高在上的殿堂来,又变得守旧封闭,我的鬼魂一定不会放过他们。”
根据巴菲特的安排,他只留给两个孩子各300万美元,现在他们都在自己的牧场上过着快乐的农夫生活。巴菲特的赚钱观很值得人欣赏,他说:“人生真正的快乐不是住在皇宫里,而是每年替你的房子加一间房间,因为快乐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
我们必须明白,金钱本身并不能成为人生主角,它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任何妄想将金钱置于主导性地位的企图,都将会导致各种各样的大灾难。
◎幸福从来不与金钱画等号
有金钱不等于就有幸福,金钱与幸福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幸福是人追求的最终目标。我们征服自然,我们奋斗、创造、发明、工作,所追求的最终结果都是为了享受生活的幸福与快乐。
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金钱是幸福与快乐的源泉,更有甚者认为金钱本身就是幸福。抱有这种观念的人,实则没有搞清楚金钱与幸福的关系。金钱对我们而言,永远是工具而不是目的,只是我们实现目的的手段而已。有金钱并不等于就有幸福,金钱与幸福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拥有金钱的人不一定拥有幸福,没有金钱的人也不一定没有幸福。
鹿特丹的社会学家们的研究结果认为,最幸福的人是冰岛人,他们从来不知道在骄阳似火的天气里不得不工作的不幸;但是伦敦经济学院的研究者们却说:“孟加拉国人才是最幸福的人,因为收入和生活质量远远未达到高度‘饱和值’,他们对未来永远有美好的憧憬,也许这才是真正的幸福。因为‘穷人的世界是没有记忆的’。心灵一天天地被工作和忧虑耗蚀着,在疲惫的重压下,他们迅速地忘却一切。只有富人才会追忆逝去的旧时光。”
金钱虽与幸福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金钱却会谋杀幸福。我们都知道,财富是生活稳定的美好前提,但是我们更要清楚,财富增长是永远没有止境的,一旦我们开始狂热地追求财富,就很容易迷失方向。
金钱并非万能的神明,只是我们获取美好生活的一种手段。过分执迷于金钱,人就会变得冷漠;过分追逐金钱,人就会产生妒忌和猜疑。所以,我们应正视金钱,别让金钱谋杀了我们的幸福。